第 66 章(一家團聚)

字數:24958   加入書籤

A+A-


    進城之後, 陳家的車隊分成了兩路,孫氏、陳伯宗等人先回陳宅,陳廷鑒、陳敬宗父子倆還得去趟皇宮。
    陳廷鑒這般是因為他乃朝廷重臣、內閣閣老, 陳敬宗則是因為他的駙馬身份, 得陪公主去拜見皇家的嶽父嶽母。
    華陽與太子同車,陳敬宗隻好騎馬跟在老頭子的馬車旁。
    車內,陳廷鑒悄悄挑開簾子, 視線在外麵的兒子身上過了好幾遍,總算這兒子長了副好皮囊, 帶到帝後麵前不算太寒磣。
    對於這門婚事, 陳廷鑒覺得戚皇後太過謹慎了, 他既是太子的先生, 又是臣子,就算戚皇後不把公主嫁過來, 他肯定也會堅定不移地支持太子,哪怕皇上要廢太子, 沒有合適的理由,他們這些大臣也會拚命勸阻。
    奈何戚皇後非要與他結兒女親家,陳廷鑒再推脫反而要惹戚皇後懷疑了,隻好硬著頭皮讓老四去給公主相看。
    對公主,陳廷鑒是有愧疚的, 因為他很清楚,那日公主隻是被兒子的皮囊騙了, 假若公主有機會提前與兒子熟悉幾日,知曉了兒子的臭脾氣, 公主絕不會點頭。戚皇後疼愛女兒,隻要公主不同意, 戚皇後便會打消這個念頭。
    陳廷鑒也曾寄希望於兒子,他想著,兒子自己不願意當駙馬,那麽隻要兒子在帝後公主麵前稍微展露本性,舉止略有失儀,應該就能淡了戚皇後與公主的心思,哪又想到那日兒子竟一反常態,言行舉止處處都挑不出錯呢!
    這混球,嘴裏嚷嚷著不願意,知曉自己可以娶公主,心裏可能早就樂開了花!
    陳敬宗忽然有所察覺,朝車窗看來。
    這裏就必須下車步行了,太子也不能例外。
    華陽下車後,朝公爹、陳敬宗點點頭,便牽著弟弟走在前麵。
    陳家父子倆保持一定距離跟著,陳廷鑒低聲囑咐兒子:“等會兒見到皇上、娘娘,問你話你便答,沒問你就老老實實閉嘴,休要在家裏那般口沒遮攔。”
    陳敬宗淡淡道:“我都做了兩年多的駙馬了,還需要您教這個?”
    陳廷鑒臉色更沉了,這兩年都是在陵州那邊過的,地方官員處處都敬著兒子,所以他更擔心兒子在外麵無法無天,到了京城也不知道收斂。
    同樣是盼女心切,景順帝比戚皇後還穩不住,一會兒在椅子上坐著,一會兒就負手在大殿門口轉悠一圈。
    戚皇後笑他:“皇上這樣,不知道的還以為您隻有華陽這一個孩子呢,所以如此稀罕。”
    景順帝望著外麵道:“朕雖然有四個孩子,可華陽還是第一個離朕這麽遠的,一分開就是兩年半。”
    戚皇後想到了林貴妃所生的豫王,豫王二十歲大婚,同年就藩洛陽,至今已經有四年沒回京城了。
    當然,她不會在這個時候提醒景順帝就是。
    “稟皇上,公主他們已經到皇城外了!”
    “稟皇上,公主他們已經到了乾清宮外!”
    傳話太監隨時報著消息,終於,戚皇後也站了起來,來到景順帝旁邊,夫妻倆並肩守在門口。
    華陽熟門熟路地往乾清宮走,繞過遊廊拐角,她一眼就看到了殿門外的父母。
    年過五旬的父皇,頭戴金冠,穿一身赭紅色的紋龍常服,烈陽之下,父皇正殷切地望著這邊。
    她鬆開弟弟的手,穿過從小到大不知走過多少次的遊廊,哭著撲進父皇的懷中。
    這一刻,她不是什麽公主,也不是什麽陳家媳婦,她隻是一個曾經失去父親的女兒。
    景順帝完全愣住了,除了本能地張開手臂抱住女兒,他臉上是一片茫然,甚至還難以置信地看向旁邊的戚皇後。
    有多少年女兒都沒有這麽跟他親昵過了?
    回過神後,景順帝下意識地摸了摸女兒的頭,急著問道:“盤盤怎麽了,是不是在外麵受了什麽委屈?”
    想到這裏,景順帝幽幽地看了眼還在走廊裏的陳家父子。
    華陽搖搖頭,哽咽道:“女兒在外麵一切都好,就是想您跟母後。”
    景順帝鬆了口氣,他料想陳家父子也沒有這個膽子。
    “好了,都二十歲的大姑娘了,怎麽還像小時候似的動不動就哭鼻子。”戚皇後笑著道。
    華陽聞言,有些不舍地鬆開父皇,再去靠到母後懷裏。
    這時,陳廷鑒、陳敬宗也跟著太子走過來了,齊齊行禮。
    景順帝叫他們免禮,笑著端詳陳廷鑒一番,說了些勸勉陳廷鑒節哀、以後繼續為他分憂的話。
    陳廷鑒:“承蒙皇上倚重仍委臣以重任,臣必當鞠躬盡瘁,竭力輔佐皇上。”
    景順帝點點頭,再看陳敬宗,誇道:“盧達給朕的折子裏將你在衛所做的事都如實稟報了一遍,不錯,是陳閣老教出來的好兒子,也是朕的好女婿,各地衛所軍官若都如你這般奉行太.祖他老人家定下的養兵、練兵之策,百萬將士皆是精銳,朕又何患邊境不安。”
    陳敬宗恭聲道:“全靠皇上、娘娘在宮裏為臣撐腰,陵州衛的官兵才肯聽臣指令,臣萬萬不敢居功。”
    華陽已經擦幹眼淚站在母後身邊了,看著陳敬宗這謙遜有禮的姿態,還真是不習慣。
    可他長得好,一旦正經起來,那豐姿似乎也不遜色上麵的兩個哥哥。
    眾人移步到裏麵說話。
    太子坐在景順帝身邊,華陽坐在戚皇後身邊,陳家父子倆也賜了座,擺在景順帝左下首。
    華陽安靜地聽著父皇、母後與公爹說話,視線幾次掃過陳敬宗,那家夥都端端正正地坐著,眼觀鼻鼻觀心。
    她暗暗好笑,一抬頭,卻見母後笑盈盈地瞧著她,似乎看透了什麽。
    華陽頓時不再往陳敬宗那邊瞧了。
    君臣敘舊完畢,景順帝看看坐在妻子那邊的女兒,對陳家父子道:“你們趕了這麽久的路,且回去好好休息吧,後日再進宮當差,華陽與朕分離太久,朕且留她在宮裏小住一段時日。”
    陳廷鑒躬身道:“理當如此,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不打擾皇上、娘娘與兩位殿下共享天倫了。”
    華陽起身道:“父親慢走,兒媳就不多送了。”
    陳廷鑒再度行禮,然後帶著兒子告退。
    當殿內隻剩一家四口,華陽又跑到景順帝這邊,細細端詳著道:“父皇好像瘦了,怎麽,女兒不在,您就沒有好好愛惜龍體嗎?”
    景順帝身形的確偏瘦,再加上平時沉湎女色有些虛,臉上也帶著一種病中似的蒼白,但他今日見到女兒歡喜,眼中倒是很有精神。
    景順帝也把女兒的詢問當成了單純的孝順,笑道:“無礙,現在盤盤回來了,父皇心情好,加加餐就胖起來了。”
    景順帝叫女兒在旁邊坐下,仔細打聽女兒在陵州那邊的生活。
    華陽挑印象深刻的公事、私事都說了些,譬如陳廷鑒率領鎮上百姓避洪、陵州百姓爭著來她這裏狀告湘王,譬如她帶著侍衛們去遊了洞庭湖,還叫上陳敬宗去了一趟武當山,包括巧遇名醫李東璧的事。
    提到李東璧,免不得就提到了陳廷鑒的病。
    戚皇後驚道:“陳閣老患的什麽病?”
    華陽委婉道:“具體病情婆母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是公爹怕我們擔心,連駙馬也不太清楚,隻是他老人家臥床休養了半個月,人都瘦了一圈,後來才慢慢恢複如常。聽李太醫的意思,幸好公爹治的及時,若繼續耽擱下去,不出五年,或許會有性命之憂。”
    景順帝、戚皇後臉色都是大變,景順帝還懊惱道:“若早知此事,朕剛剛該多關心陳閣老一些。”
    戚皇後想了想,道:“等盤盤出宮時,皇上賞賜一些補藥,叫盤盤給閣老帶過去吧。”
    華陽不著痕跡地觀察弟弟。
    十二歲的太子還沒有經曆過親朋的逝去,剛剛聽姐姐說陳閣老竟然得了那麽嚴重的病,他心中也是一緊。
    他是不喜陳閣老,還盼望過陳閣老出些醜,可他從未想過要陳閣老去死。
    內心深處,太子明白陳閣老對他嚴厲也是為了他好,他也記得,有一次他生病,病得並不是特別嚴重,母後讓他堅持讀書,大伴端了藥來,他故意嫌燙拖延不喝,最後還是陳閣老走過來,端起藥碗親自喂他。老頭子的胡子長得飄逸,吹藥的神情也還算溫柔,至少,父皇都沒怎麽喂過他。
    太子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清俊的眉眼間流露出的是惦念。
    華陽心裏一軟,她就知道,弟弟絕非什麽大惡人,上輩子究竟是什麽促使弟弟那麽恨陳家,她可能沒有機會知道了,但這輩子,她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弟弟與公爹彼此親厚、君臣融洽。
    皇家四口共用了午飯,飯後,戚皇後丟下丈夫與兒子,牽著女兒去她的鳳儀宮歇晌。
    華陽想要沐浴。
    宮女們備好水,戚皇後跟著女兒一起走了進去,小時候女兒沐浴,她也經常坐在旁邊陪著,也會親手幫女兒洗頭梳頭。
    華陽本來沒覺得什麽,將要更衣時,昨晚的一幕幕忽然闖進腦海。
    陳敬宗那家夥,狗似的,哪都喜歡啃。
    她臉一紅,借著屏風的掩飾小聲道:“娘,我都這麽大了,您還是讓我自己洗吧。”
    薄紗的屏風擋不住她羞紅的臉,戚皇後一看就明白了。
    本來還想問問女兒與駙馬相處如何,現在也不用問了,至少最近這幾晚,女兒與駙馬肯定親熱過,否則女兒也不必擔心被她瞧見什麽痕跡。
    “好,那娘出去等你。”
    景順帝點點頭,再看陳敬宗,誇道:“盧達給朕的折子裏將你在衛所做的事都如實稟報了一遍,不錯,是陳閣老教出來的好兒子,也是朕的好女婿,各地衛所軍官若都如你這般奉行太.祖他老人家定下的養兵、練兵之策,百萬將士皆是精銳,朕又何患邊境不安。”
    陳敬宗恭聲道:“全靠皇上、娘娘在宮裏為臣撐腰,陵州衛的官兵才肯聽臣指令,臣萬萬不敢居功。”
    華陽已經擦幹眼淚站在母後身邊了,看著陳敬宗這謙遜有禮的姿態,還真是不習慣。
    可他長得好,一旦正經起來,那豐姿似乎也不遜色上麵的兩個哥哥。
    眾人移步到裏麵說話。
    太子坐在景順帝身邊,華陽坐在戚皇後身邊,陳家父子倆也賜了座,擺在景順帝左下首。
    華陽安靜地聽著父皇、母後與公爹說話,視線幾次掃過陳敬宗,那家夥都端端正正地坐著,眼觀鼻鼻觀心。
    她暗暗好笑,一抬頭,卻見母後笑盈盈地瞧著她,似乎看透了什麽。
    華陽頓時不再往陳敬宗那邊瞧了。
    君臣敘舊完畢,景順帝看看坐在妻子那邊的女兒,對陳家父子道:“你們趕了這麽久的路,且回去好好休息吧,後日再進宮當差,華陽與朕分離太久,朕且留她在宮裏小住一段時日。”
    陳廷鑒躬身道:“理當如此,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不打擾皇上、娘娘與兩位殿下共享天倫了。”
    華陽起身道:“父親慢走,兒媳就不多送了。”
    陳廷鑒再度行禮,然後帶著兒子告退。
    當殿內隻剩一家四口,華陽又跑到景順帝這邊,細細端詳著道:“父皇好像瘦了,怎麽,女兒不在,您就沒有好好愛惜龍體嗎?”
    景順帝身形的確偏瘦,再加上平時沉湎女色有些虛,臉上也帶著一種病中似的蒼白,但他今日見到女兒歡喜,眼中倒是很有精神。
    景順帝也把女兒的詢問當成了單純的孝順,笑道:“無礙,現在盤盤回來了,父皇心情好,加加餐就胖起來了。”
    景順帝叫女兒在旁邊坐下,仔細打聽女兒在陵州那邊的生活。
    華陽挑印象深刻的公事、私事都說了些,譬如陳廷鑒率領鎮上百姓避洪、陵州百姓爭著來她這裏狀告湘王,譬如她帶著侍衛們去遊了洞庭湖,還叫上陳敬宗去了一趟武當山,包括巧遇名醫李東璧的事。
    提到李東璧,免不得就提到了陳廷鑒的病。
    戚皇後驚道:“陳閣老患的什麽病?”
    華陽委婉道:“具體病情婆母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是公爹怕我們擔心,連駙馬也不太清楚,隻是他老人家臥床休養了半個月,人都瘦了一圈,後來才慢慢恢複如常。聽李太醫的意思,幸好公爹治的及時,若繼續耽擱下去,不出五年,或許會有性命之憂。”
    景順帝、戚皇後臉色都是大變,景順帝還懊惱道:“若早知此事,朕剛剛該多關心陳閣老一些。”
    戚皇後想了想,道:“等盤盤出宮時,皇上賞賜一些補藥,叫盤盤給閣老帶過去吧。”
    華陽不著痕跡地觀察弟弟。
    十二歲的太子還沒有經曆過親朋的逝去,剛剛聽姐姐說陳閣老竟然得了那麽嚴重的病,他心中也是一緊。
    他是不喜陳閣老,還盼望過陳閣老出些醜,可他從未想過要陳閣老去死。
    內心深處,太子明白陳閣老對他嚴厲也是為了他好,他也記得,有一次他生病,病得並不是特別嚴重,母後讓他堅持讀書,大伴端了藥來,他故意嫌燙拖延不喝,最後還是陳閣老走過來,端起藥碗親自喂他。老頭子的胡子長得飄逸,吹藥的神情也還算溫柔,至少,父皇都沒怎麽喂過他。
    太子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清俊的眉眼間流露出的是惦念。
    華陽心裏一軟,她就知道,弟弟絕非什麽大惡人,上輩子究竟是什麽促使弟弟那麽恨陳家,她可能沒有機會知道了,但這輩子,她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弟弟與公爹彼此親厚、君臣融洽。
    皇家四口共用了午飯,飯後,戚皇後丟下丈夫與兒子,牽著女兒去她的鳳儀宮歇晌。
    華陽想要沐浴。
    宮女們備好水,戚皇後跟著女兒一起走了進去,小時候女兒沐浴,她也經常坐在旁邊陪著,也會親手幫女兒洗頭梳頭。
    華陽本來沒覺得什麽,將要更衣時,昨晚的一幕幕忽然闖進腦海。
    陳敬宗那家夥,狗似的,哪都喜歡啃。
    她臉一紅,借著屏風的掩飾小聲道:“娘,我都這麽大了,您還是讓我自己洗吧。”
    薄紗的屏風擋不住她羞紅的臉,戚皇後一看就明白了。
    本來還想問問女兒與駙馬相處如何,現在也不用問了,至少最近這幾晚,女兒與駙馬肯定親熱過,否則女兒也不必擔心被她瞧見什麽痕跡。
    “好,那娘出去等你。”
    景順帝點點頭,再看陳敬宗,誇道:“盧達給朕的折子裏將你在衛所做的事都如實稟報了一遍,不錯,是陳閣老教出來的好兒子,也是朕的好女婿,各地衛所軍官若都如你這般奉行太.祖他老人家定下的養兵、練兵之策,百萬將士皆是精銳,朕又何患邊境不安。”
    陳敬宗恭聲道:“全靠皇上、娘娘在宮裏為臣撐腰,陵州衛的官兵才肯聽臣指令,臣萬萬不敢居功。”
    華陽已經擦幹眼淚站在母後身邊了,看著陳敬宗這謙遜有禮的姿態,還真是不習慣。
    可他長得好,一旦正經起來,那豐姿似乎也不遜色上麵的兩個哥哥。
    眾人移步到裏麵說話。
    太子坐在景順帝身邊,華陽坐在戚皇後身邊,陳家父子倆也賜了座,擺在景順帝左下首。
    華陽安靜地聽著父皇、母後與公爹說話,視線幾次掃過陳敬宗,那家夥都端端正正地坐著,眼觀鼻鼻觀心。
    她暗暗好笑,一抬頭,卻見母後笑盈盈地瞧著她,似乎看透了什麽。
    華陽頓時不再往陳敬宗那邊瞧了。
    君臣敘舊完畢,景順帝看看坐在妻子那邊的女兒,對陳家父子道:“你們趕了這麽久的路,且回去好好休息吧,後日再進宮當差,華陽與朕分離太久,朕且留她在宮裏小住一段時日。”
    陳廷鑒躬身道:“理當如此,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不打擾皇上、娘娘與兩位殿下共享天倫了。”
    華陽起身道:“父親慢走,兒媳就不多送了。”
    陳廷鑒再度行禮,然後帶著兒子告退。
    當殿內隻剩一家四口,華陽又跑到景順帝這邊,細細端詳著道:“父皇好像瘦了,怎麽,女兒不在,您就沒有好好愛惜龍體嗎?”
    景順帝身形的確偏瘦,再加上平時沉湎女色有些虛,臉上也帶著一種病中似的蒼白,但他今日見到女兒歡喜,眼中倒是很有精神。
    景順帝也把女兒的詢問當成了單純的孝順,笑道:“無礙,現在盤盤回來了,父皇心情好,加加餐就胖起來了。”
    景順帝叫女兒在旁邊坐下,仔細打聽女兒在陵州那邊的生活。
    華陽挑印象深刻的公事、私事都說了些,譬如陳廷鑒率領鎮上百姓避洪、陵州百姓爭著來她這裏狀告湘王,譬如她帶著侍衛們去遊了洞庭湖,還叫上陳敬宗去了一趟武當山,包括巧遇名醫李東璧的事。
    提到李東璧,免不得就提到了陳廷鑒的病。
    戚皇後驚道:“陳閣老患的什麽病?”
    華陽委婉道:“具體病情婆母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是公爹怕我們擔心,連駙馬也不太清楚,隻是他老人家臥床休養了半個月,人都瘦了一圈,後來才慢慢恢複如常。聽李太醫的意思,幸好公爹治的及時,若繼續耽擱下去,不出五年,或許會有性命之憂。”
    景順帝、戚皇後臉色都是大變,景順帝還懊惱道:“若早知此事,朕剛剛該多關心陳閣老一些。”
    戚皇後想了想,道:“等盤盤出宮時,皇上賞賜一些補藥,叫盤盤給閣老帶過去吧。”
    華陽不著痕跡地觀察弟弟。
    十二歲的太子還沒有經曆過親朋的逝去,剛剛聽姐姐說陳閣老竟然得了那麽嚴重的病,他心中也是一緊。
    他是不喜陳閣老,還盼望過陳閣老出些醜,可他從未想過要陳閣老去死。
    內心深處,太子明白陳閣老對他嚴厲也是為了他好,他也記得,有一次他生病,病得並不是特別嚴重,母後讓他堅持讀書,大伴端了藥來,他故意嫌燙拖延不喝,最後還是陳閣老走過來,端起藥碗親自喂他。老頭子的胡子長得飄逸,吹藥的神情也還算溫柔,至少,父皇都沒怎麽喂過他。
    太子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清俊的眉眼間流露出的是惦念。
    華陽心裏一軟,她就知道,弟弟絕非什麽大惡人,上輩子究竟是什麽促使弟弟那麽恨陳家,她可能沒有機會知道了,但這輩子,她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弟弟與公爹彼此親厚、君臣融洽。
    皇家四口共用了午飯,飯後,戚皇後丟下丈夫與兒子,牽著女兒去她的鳳儀宮歇晌。
    華陽想要沐浴。
    宮女們備好水,戚皇後跟著女兒一起走了進去,小時候女兒沐浴,她也經常坐在旁邊陪著,也會親手幫女兒洗頭梳頭。
    華陽本來沒覺得什麽,將要更衣時,昨晚的一幕幕忽然闖進腦海。
    陳敬宗那家夥,狗似的,哪都喜歡啃。
    她臉一紅,借著屏風的掩飾小聲道:“娘,我都這麽大了,您還是讓我自己洗吧。”
    薄紗的屏風擋不住她羞紅的臉,戚皇後一看就明白了。
    本來還想問問女兒與駙馬相處如何,現在也不用問了,至少最近這幾晚,女兒與駙馬肯定親熱過,否則女兒也不必擔心被她瞧見什麽痕跡。
    “好,那娘出去等你。”
    景順帝點點頭,再看陳敬宗,誇道:“盧達給朕的折子裏將你在衛所做的事都如實稟報了一遍,不錯,是陳閣老教出來的好兒子,也是朕的好女婿,各地衛所軍官若都如你這般奉行太.祖他老人家定下的養兵、練兵之策,百萬將士皆是精銳,朕又何患邊境不安。”
    陳敬宗恭聲道:“全靠皇上、娘娘在宮裏為臣撐腰,陵州衛的官兵才肯聽臣指令,臣萬萬不敢居功。”
    華陽已經擦幹眼淚站在母後身邊了,看著陳敬宗這謙遜有禮的姿態,還真是不習慣。
    可他長得好,一旦正經起來,那豐姿似乎也不遜色上麵的兩個哥哥。
    眾人移步到裏麵說話。
    太子坐在景順帝身邊,華陽坐在戚皇後身邊,陳家父子倆也賜了座,擺在景順帝左下首。
    華陽安靜地聽著父皇、母後與公爹說話,視線幾次掃過陳敬宗,那家夥都端端正正地坐著,眼觀鼻鼻觀心。
    她暗暗好笑,一抬頭,卻見母後笑盈盈地瞧著她,似乎看透了什麽。
    華陽頓時不再往陳敬宗那邊瞧了。
    君臣敘舊完畢,景順帝看看坐在妻子那邊的女兒,對陳家父子道:“你們趕了這麽久的路,且回去好好休息吧,後日再進宮當差,華陽與朕分離太久,朕且留她在宮裏小住一段時日。”
    陳廷鑒躬身道:“理當如此,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不打擾皇上、娘娘與兩位殿下共享天倫了。”
    華陽起身道:“父親慢走,兒媳就不多送了。”
    陳廷鑒再度行禮,然後帶著兒子告退。
    當殿內隻剩一家四口,華陽又跑到景順帝這邊,細細端詳著道:“父皇好像瘦了,怎麽,女兒不在,您就沒有好好愛惜龍體嗎?”
    景順帝身形的確偏瘦,再加上平時沉湎女色有些虛,臉上也帶著一種病中似的蒼白,但他今日見到女兒歡喜,眼中倒是很有精神。
    景順帝也把女兒的詢問當成了單純的孝順,笑道:“無礙,現在盤盤回來了,父皇心情好,加加餐就胖起來了。”
    景順帝叫女兒在旁邊坐下,仔細打聽女兒在陵州那邊的生活。
    華陽挑印象深刻的公事、私事都說了些,譬如陳廷鑒率領鎮上百姓避洪、陵州百姓爭著來她這裏狀告湘王,譬如她帶著侍衛們去遊了洞庭湖,還叫上陳敬宗去了一趟武當山,包括巧遇名醫李東璧的事。
    提到李東璧,免不得就提到了陳廷鑒的病。
    戚皇後驚道:“陳閣老患的什麽病?”
    華陽委婉道:“具體病情婆母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是公爹怕我們擔心,連駙馬也不太清楚,隻是他老人家臥床休養了半個月,人都瘦了一圈,後來才慢慢恢複如常。聽李太醫的意思,幸好公爹治的及時,若繼續耽擱下去,不出五年,或許會有性命之憂。”
    景順帝、戚皇後臉色都是大變,景順帝還懊惱道:“若早知此事,朕剛剛該多關心陳閣老一些。”
    戚皇後想了想,道:“等盤盤出宮時,皇上賞賜一些補藥,叫盤盤給閣老帶過去吧。”
    華陽不著痕跡地觀察弟弟。
    十二歲的太子還沒有經曆過親朋的逝去,剛剛聽姐姐說陳閣老竟然得了那麽嚴重的病,他心中也是一緊。
    他是不喜陳閣老,還盼望過陳閣老出些醜,可他從未想過要陳閣老去死。
    內心深處,太子明白陳閣老對他嚴厲也是為了他好,他也記得,有一次他生病,病得並不是特別嚴重,母後讓他堅持讀書,大伴端了藥來,他故意嫌燙拖延不喝,最後還是陳閣老走過來,端起藥碗親自喂他。老頭子的胡子長得飄逸,吹藥的神情也還算溫柔,至少,父皇都沒怎麽喂過他。
    太子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清俊的眉眼間流露出的是惦念。
    華陽心裏一軟,她就知道,弟弟絕非什麽大惡人,上輩子究竟是什麽促使弟弟那麽恨陳家,她可能沒有機會知道了,但這輩子,她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弟弟與公爹彼此親厚、君臣融洽。
    皇家四口共用了午飯,飯後,戚皇後丟下丈夫與兒子,牽著女兒去她的鳳儀宮歇晌。
    華陽想要沐浴。
    宮女們備好水,戚皇後跟著女兒一起走了進去,小時候女兒沐浴,她也經常坐在旁邊陪著,也會親手幫女兒洗頭梳頭。
    華陽本來沒覺得什麽,將要更衣時,昨晚的一幕幕忽然闖進腦海。
    陳敬宗那家夥,狗似的,哪都喜歡啃。
    她臉一紅,借著屏風的掩飾小聲道:“娘,我都這麽大了,您還是讓我自己洗吧。”
    薄紗的屏風擋不住她羞紅的臉,戚皇後一看就明白了。
    本來還想問問女兒與駙馬相處如何,現在也不用問了,至少最近這幾晚,女兒與駙馬肯定親熱過,否則女兒也不必擔心被她瞧見什麽痕跡。
    “好,那娘出去等你。”
    景順帝點點頭,再看陳敬宗,誇道:“盧達給朕的折子裏將你在衛所做的事都如實稟報了一遍,不錯,是陳閣老教出來的好兒子,也是朕的好女婿,各地衛所軍官若都如你這般奉行太.祖他老人家定下的養兵、練兵之策,百萬將士皆是精銳,朕又何患邊境不安。”
    陳敬宗恭聲道:“全靠皇上、娘娘在宮裏為臣撐腰,陵州衛的官兵才肯聽臣指令,臣萬萬不敢居功。”
    華陽已經擦幹眼淚站在母後身邊了,看著陳敬宗這謙遜有禮的姿態,還真是不習慣。
    可他長得好,一旦正經起來,那豐姿似乎也不遜色上麵的兩個哥哥。
    眾人移步到裏麵說話。
    太子坐在景順帝身邊,華陽坐在戚皇後身邊,陳家父子倆也賜了座,擺在景順帝左下首。
    華陽安靜地聽著父皇、母後與公爹說話,視線幾次掃過陳敬宗,那家夥都端端正正地坐著,眼觀鼻鼻觀心。
    她暗暗好笑,一抬頭,卻見母後笑盈盈地瞧著她,似乎看透了什麽。
    華陽頓時不再往陳敬宗那邊瞧了。
    君臣敘舊完畢,景順帝看看坐在妻子那邊的女兒,對陳家父子道:“你們趕了這麽久的路,且回去好好休息吧,後日再進宮當差,華陽與朕分離太久,朕且留她在宮裏小住一段時日。”
    陳廷鑒躬身道:“理當如此,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不打擾皇上、娘娘與兩位殿下共享天倫了。”
    華陽起身道:“父親慢走,兒媳就不多送了。”
    陳廷鑒再度行禮,然後帶著兒子告退。
    當殿內隻剩一家四口,華陽又跑到景順帝這邊,細細端詳著道:“父皇好像瘦了,怎麽,女兒不在,您就沒有好好愛惜龍體嗎?”
    景順帝身形的確偏瘦,再加上平時沉湎女色有些虛,臉上也帶著一種病中似的蒼白,但他今日見到女兒歡喜,眼中倒是很有精神。
    景順帝也把女兒的詢問當成了單純的孝順,笑道:“無礙,現在盤盤回來了,父皇心情好,加加餐就胖起來了。”
    景順帝叫女兒在旁邊坐下,仔細打聽女兒在陵州那邊的生活。
    華陽挑印象深刻的公事、私事都說了些,譬如陳廷鑒率領鎮上百姓避洪、陵州百姓爭著來她這裏狀告湘王,譬如她帶著侍衛們去遊了洞庭湖,還叫上陳敬宗去了一趟武當山,包括巧遇名醫李東璧的事。
    提到李東璧,免不得就提到了陳廷鑒的病。
    戚皇後驚道:“陳閣老患的什麽病?”
    華陽委婉道:“具體病情婆母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是公爹怕我們擔心,連駙馬也不太清楚,隻是他老人家臥床休養了半個月,人都瘦了一圈,後來才慢慢恢複如常。聽李太醫的意思,幸好公爹治的及時,若繼續耽擱下去,不出五年,或許會有性命之憂。”
    景順帝、戚皇後臉色都是大變,景順帝還懊惱道:“若早知此事,朕剛剛該多關心陳閣老一些。”
    戚皇後想了想,道:“等盤盤出宮時,皇上賞賜一些補藥,叫盤盤給閣老帶過去吧。”
    華陽不著痕跡地觀察弟弟。
    十二歲的太子還沒有經曆過親朋的逝去,剛剛聽姐姐說陳閣老竟然得了那麽嚴重的病,他心中也是一緊。
    他是不喜陳閣老,還盼望過陳閣老出些醜,可他從未想過要陳閣老去死。
    內心深處,太子明白陳閣老對他嚴厲也是為了他好,他也記得,有一次他生病,病得並不是特別嚴重,母後讓他堅持讀書,大伴端了藥來,他故意嫌燙拖延不喝,最後還是陳閣老走過來,端起藥碗親自喂他。老頭子的胡子長得飄逸,吹藥的神情也還算溫柔,至少,父皇都沒怎麽喂過他。
    太子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清俊的眉眼間流露出的是惦念。
    華陽心裏一軟,她就知道,弟弟絕非什麽大惡人,上輩子究竟是什麽促使弟弟那麽恨陳家,她可能沒有機會知道了,但這輩子,她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弟弟與公爹彼此親厚、君臣融洽。
    皇家四口共用了午飯,飯後,戚皇後丟下丈夫與兒子,牽著女兒去她的鳳儀宮歇晌。
    華陽想要沐浴。
    宮女們備好水,戚皇後跟著女兒一起走了進去,小時候女兒沐浴,她也經常坐在旁邊陪著,也會親手幫女兒洗頭梳頭。
    華陽本來沒覺得什麽,將要更衣時,昨晚的一幕幕忽然闖進腦海。
    陳敬宗那家夥,狗似的,哪都喜歡啃。
    她臉一紅,借著屏風的掩飾小聲道:“娘,我都這麽大了,您還是讓我自己洗吧。”
    薄紗的屏風擋不住她羞紅的臉,戚皇後一看就明白了。
    本來還想問問女兒與駙馬相處如何,現在也不用問了,至少最近這幾晚,女兒與駙馬肯定親熱過,否則女兒也不必擔心被她瞧見什麽痕跡。
    “好,那娘出去等你。”
    景順帝點點頭,再看陳敬宗,誇道:“盧達給朕的折子裏將你在衛所做的事都如實稟報了一遍,不錯,是陳閣老教出來的好兒子,也是朕的好女婿,各地衛所軍官若都如你這般奉行太.祖他老人家定下的養兵、練兵之策,百萬將士皆是精銳,朕又何患邊境不安。”
    陳敬宗恭聲道:“全靠皇上、娘娘在宮裏為臣撐腰,陵州衛的官兵才肯聽臣指令,臣萬萬不敢居功。”
    華陽已經擦幹眼淚站在母後身邊了,看著陳敬宗這謙遜有禮的姿態,還真是不習慣。
    可他長得好,一旦正經起來,那豐姿似乎也不遜色上麵的兩個哥哥。
    眾人移步到裏麵說話。
    太子坐在景順帝身邊,華陽坐在戚皇後身邊,陳家父子倆也賜了座,擺在景順帝左下首。
    華陽安靜地聽著父皇、母後與公爹說話,視線幾次掃過陳敬宗,那家夥都端端正正地坐著,眼觀鼻鼻觀心。
    她暗暗好笑,一抬頭,卻見母後笑盈盈地瞧著她,似乎看透了什麽。
    華陽頓時不再往陳敬宗那邊瞧了。
    君臣敘舊完畢,景順帝看看坐在妻子那邊的女兒,對陳家父子道:“你們趕了這麽久的路,且回去好好休息吧,後日再進宮當差,華陽與朕分離太久,朕且留她在宮裏小住一段時日。”
    陳廷鑒躬身道:“理當如此,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不打擾皇上、娘娘與兩位殿下共享天倫了。”
    華陽起身道:“父親慢走,兒媳就不多送了。”
    陳廷鑒再度行禮,然後帶著兒子告退。
    當殿內隻剩一家四口,華陽又跑到景順帝這邊,細細端詳著道:“父皇好像瘦了,怎麽,女兒不在,您就沒有好好愛惜龍體嗎?”
    景順帝身形的確偏瘦,再加上平時沉湎女色有些虛,臉上也帶著一種病中似的蒼白,但他今日見到女兒歡喜,眼中倒是很有精神。
    景順帝也把女兒的詢問當成了單純的孝順,笑道:“無礙,現在盤盤回來了,父皇心情好,加加餐就胖起來了。”
    景順帝叫女兒在旁邊坐下,仔細打聽女兒在陵州那邊的生活。
    華陽挑印象深刻的公事、私事都說了些,譬如陳廷鑒率領鎮上百姓避洪、陵州百姓爭著來她這裏狀告湘王,譬如她帶著侍衛們去遊了洞庭湖,還叫上陳敬宗去了一趟武當山,包括巧遇名醫李東璧的事。
    提到李東璧,免不得就提到了陳廷鑒的病。
    戚皇後驚道:“陳閣老患的什麽病?”
    華陽委婉道:“具體病情婆母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是公爹怕我們擔心,連駙馬也不太清楚,隻是他老人家臥床休養了半個月,人都瘦了一圈,後來才慢慢恢複如常。聽李太醫的意思,幸好公爹治的及時,若繼續耽擱下去,不出五年,或許會有性命之憂。”
    景順帝、戚皇後臉色都是大變,景順帝還懊惱道:“若早知此事,朕剛剛該多關心陳閣老一些。”
    戚皇後想了想,道:“等盤盤出宮時,皇上賞賜一些補藥,叫盤盤給閣老帶過去吧。”
    華陽不著痕跡地觀察弟弟。
    十二歲的太子還沒有經曆過親朋的逝去,剛剛聽姐姐說陳閣老竟然得了那麽嚴重的病,他心中也是一緊。
    他是不喜陳閣老,還盼望過陳閣老出些醜,可他從未想過要陳閣老去死。
    內心深處,太子明白陳閣老對他嚴厲也是為了他好,他也記得,有一次他生病,病得並不是特別嚴重,母後讓他堅持讀書,大伴端了藥來,他故意嫌燙拖延不喝,最後還是陳閣老走過來,端起藥碗親自喂他。老頭子的胡子長得飄逸,吹藥的神情也還算溫柔,至少,父皇都沒怎麽喂過他。
    太子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清俊的眉眼間流露出的是惦念。
    華陽心裏一軟,她就知道,弟弟絕非什麽大惡人,上輩子究竟是什麽促使弟弟那麽恨陳家,她可能沒有機會知道了,但這輩子,她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弟弟與公爹彼此親厚、君臣融洽。
    皇家四口共用了午飯,飯後,戚皇後丟下丈夫與兒子,牽著女兒去她的鳳儀宮歇晌。
    華陽想要沐浴。
    宮女們備好水,戚皇後跟著女兒一起走了進去,小時候女兒沐浴,她也經常坐在旁邊陪著,也會親手幫女兒洗頭梳頭。
    華陽本來沒覺得什麽,將要更衣時,昨晚的一幕幕忽然闖進腦海。
    陳敬宗那家夥,狗似的,哪都喜歡啃。
    她臉一紅,借著屏風的掩飾小聲道:“娘,我都這麽大了,您還是讓我自己洗吧。”
    薄紗的屏風擋不住她羞紅的臉,戚皇後一看就明白了。
    本來還想問問女兒與駙馬相處如何,現在也不用問了,至少最近這幾晚,女兒與駙馬肯定親熱過,否則女兒也不必擔心被她瞧見什麽痕跡。
    “好,那娘出去等你。”
    景順帝點點頭,再看陳敬宗,誇道:“盧達給朕的折子裏將你在衛所做的事都如實稟報了一遍,不錯,是陳閣老教出來的好兒子,也是朕的好女婿,各地衛所軍官若都如你這般奉行太.祖他老人家定下的養兵、練兵之策,百萬將士皆是精銳,朕又何患邊境不安。”
    陳敬宗恭聲道:“全靠皇上、娘娘在宮裏為臣撐腰,陵州衛的官兵才肯聽臣指令,臣萬萬不敢居功。”
    華陽已經擦幹眼淚站在母後身邊了,看著陳敬宗這謙遜有禮的姿態,還真是不習慣。
    可他長得好,一旦正經起來,那豐姿似乎也不遜色上麵的兩個哥哥。
    眾人移步到裏麵說話。
    太子坐在景順帝身邊,華陽坐在戚皇後身邊,陳家父子倆也賜了座,擺在景順帝左下首。
    華陽安靜地聽著父皇、母後與公爹說話,視線幾次掃過陳敬宗,那家夥都端端正正地坐著,眼觀鼻鼻觀心。
    她暗暗好笑,一抬頭,卻見母後笑盈盈地瞧著她,似乎看透了什麽。
    華陽頓時不再往陳敬宗那邊瞧了。
    君臣敘舊完畢,景順帝看看坐在妻子那邊的女兒,對陳家父子道:“你們趕了這麽久的路,且回去好好休息吧,後日再進宮當差,華陽與朕分離太久,朕且留她在宮裏小住一段時日。”
    陳廷鑒躬身道:“理當如此,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不打擾皇上、娘娘與兩位殿下共享天倫了。”
    華陽起身道:“父親慢走,兒媳就不多送了。”
    陳廷鑒再度行禮,然後帶著兒子告退。
    當殿內隻剩一家四口,華陽又跑到景順帝這邊,細細端詳著道:“父皇好像瘦了,怎麽,女兒不在,您就沒有好好愛惜龍體嗎?”
    景順帝身形的確偏瘦,再加上平時沉湎女色有些虛,臉上也帶著一種病中似的蒼白,但他今日見到女兒歡喜,眼中倒是很有精神。
    景順帝也把女兒的詢問當成了單純的孝順,笑道:“無礙,現在盤盤回來了,父皇心情好,加加餐就胖起來了。”
    景順帝叫女兒在旁邊坐下,仔細打聽女兒在陵州那邊的生活。
    華陽挑印象深刻的公事、私事都說了些,譬如陳廷鑒率領鎮上百姓避洪、陵州百姓爭著來她這裏狀告湘王,譬如她帶著侍衛們去遊了洞庭湖,還叫上陳敬宗去了一趟武當山,包括巧遇名醫李東璧的事。
    提到李東璧,免不得就提到了陳廷鑒的病。
    戚皇後驚道:“陳閣老患的什麽病?”
    華陽委婉道:“具體病情婆母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是公爹怕我們擔心,連駙馬也不太清楚,隻是他老人家臥床休養了半個月,人都瘦了一圈,後來才慢慢恢複如常。聽李太醫的意思,幸好公爹治的及時,若繼續耽擱下去,不出五年,或許會有性命之憂。”
    景順帝、戚皇後臉色都是大變,景順帝還懊惱道:“若早知此事,朕剛剛該多關心陳閣老一些。”
    戚皇後想了想,道:“等盤盤出宮時,皇上賞賜一些補藥,叫盤盤給閣老帶過去吧。”
    華陽不著痕跡地觀察弟弟。
    十二歲的太子還沒有經曆過親朋的逝去,剛剛聽姐姐說陳閣老竟然得了那麽嚴重的病,他心中也是一緊。
    他是不喜陳閣老,還盼望過陳閣老出些醜,可他從未想過要陳閣老去死。
    內心深處,太子明白陳閣老對他嚴厲也是為了他好,他也記得,有一次他生病,病得並不是特別嚴重,母後讓他堅持讀書,大伴端了藥來,他故意嫌燙拖延不喝,最後還是陳閣老走過來,端起藥碗親自喂他。老頭子的胡子長得飄逸,吹藥的神情也還算溫柔,至少,父皇都沒怎麽喂過他。
    太子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清俊的眉眼間流露出的是惦念。
    華陽心裏一軟,她就知道,弟弟絕非什麽大惡人,上輩子究竟是什麽促使弟弟那麽恨陳家,她可能沒有機會知道了,但這輩子,她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弟弟與公爹彼此親厚、君臣融洽。
    皇家四口共用了午飯,飯後,戚皇後丟下丈夫與兒子,牽著女兒去她的鳳儀宮歇晌。
    華陽想要沐浴。
    宮女們備好水,戚皇後跟著女兒一起走了進去,小時候女兒沐浴,她也經常坐在旁邊陪著,也會親手幫女兒洗頭梳頭。
    華陽本來沒覺得什麽,將要更衣時,昨晚的一幕幕忽然闖進腦海。
    陳敬宗那家夥,狗似的,哪都喜歡啃。
    她臉一紅,借著屏風的掩飾小聲道:“娘,我都這麽大了,您還是讓我自己洗吧。”
    薄紗的屏風擋不住她羞紅的臉,戚皇後一看就明白了。
    本來還想問問女兒與駙馬相處如何,現在也不用問了,至少最近這幾晚,女兒與駙馬肯定親熱過,否則女兒也不必擔心被她瞧見什麽痕跡。
    “好,那娘出去等你。”
    景順帝點點頭,再看陳敬宗,誇道:“盧達給朕的折子裏將你在衛所做的事都如實稟報了一遍,不錯,是陳閣老教出來的好兒子,也是朕的好女婿,各地衛所軍官若都如你這般奉行太.祖他老人家定下的養兵、練兵之策,百萬將士皆是精銳,朕又何患邊境不安。”
    陳敬宗恭聲道:“全靠皇上、娘娘在宮裏為臣撐腰,陵州衛的官兵才肯聽臣指令,臣萬萬不敢居功。”
    華陽已經擦幹眼淚站在母後身邊了,看著陳敬宗這謙遜有禮的姿態,還真是不習慣。
    可他長得好,一旦正經起來,那豐姿似乎也不遜色上麵的兩個哥哥。
    眾人移步到裏麵說話。
    太子坐在景順帝身邊,華陽坐在戚皇後身邊,陳家父子倆也賜了座,擺在景順帝左下首。
    華陽安靜地聽著父皇、母後與公爹說話,視線幾次掃過陳敬宗,那家夥都端端正正地坐著,眼觀鼻鼻觀心。
    她暗暗好笑,一抬頭,卻見母後笑盈盈地瞧著她,似乎看透了什麽。
    華陽頓時不再往陳敬宗那邊瞧了。
    君臣敘舊完畢,景順帝看看坐在妻子那邊的女兒,對陳家父子道:“你們趕了這麽久的路,且回去好好休息吧,後日再進宮當差,華陽與朕分離太久,朕且留她在宮裏小住一段時日。”
    陳廷鑒躬身道:“理當如此,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不打擾皇上、娘娘與兩位殿下共享天倫了。”
    華陽起身道:“父親慢走,兒媳就不多送了。”
    陳廷鑒再度行禮,然後帶著兒子告退。
    當殿內隻剩一家四口,華陽又跑到景順帝這邊,細細端詳著道:“父皇好像瘦了,怎麽,女兒不在,您就沒有好好愛惜龍體嗎?”
    景順帝身形的確偏瘦,再加上平時沉湎女色有些虛,臉上也帶著一種病中似的蒼白,但他今日見到女兒歡喜,眼中倒是很有精神。
    景順帝也把女兒的詢問當成了單純的孝順,笑道:“無礙,現在盤盤回來了,父皇心情好,加加餐就胖起來了。”
    景順帝叫女兒在旁邊坐下,仔細打聽女兒在陵州那邊的生活。
    華陽挑印象深刻的公事、私事都說了些,譬如陳廷鑒率領鎮上百姓避洪、陵州百姓爭著來她這裏狀告湘王,譬如她帶著侍衛們去遊了洞庭湖,還叫上陳敬宗去了一趟武當山,包括巧遇名醫李東璧的事。
    提到李東璧,免不得就提到了陳廷鑒的病。
    戚皇後驚道:“陳閣老患的什麽病?”
    華陽委婉道:“具體病情婆母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是公爹怕我們擔心,連駙馬也不太清楚,隻是他老人家臥床休養了半個月,人都瘦了一圈,後來才慢慢恢複如常。聽李太醫的意思,幸好公爹治的及時,若繼續耽擱下去,不出五年,或許會有性命之憂。”
    景順帝、戚皇後臉色都是大變,景順帝還懊惱道:“若早知此事,朕剛剛該多關心陳閣老一些。”
    戚皇後想了想,道:“等盤盤出宮時,皇上賞賜一些補藥,叫盤盤給閣老帶過去吧。”
    華陽不著痕跡地觀察弟弟。
    十二歲的太子還沒有經曆過親朋的逝去,剛剛聽姐姐說陳閣老竟然得了那麽嚴重的病,他心中也是一緊。
    他是不喜陳閣老,還盼望過陳閣老出些醜,可他從未想過要陳閣老去死。
    內心深處,太子明白陳閣老對他嚴厲也是為了他好,他也記得,有一次他生病,病得並不是特別嚴重,母後讓他堅持讀書,大伴端了藥來,他故意嫌燙拖延不喝,最後還是陳閣老走過來,端起藥碗親自喂他。老頭子的胡子長得飄逸,吹藥的神情也還算溫柔,至少,父皇都沒怎麽喂過他。
    太子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清俊的眉眼間流露出的是惦念。
    華陽心裏一軟,她就知道,弟弟絕非什麽大惡人,上輩子究竟是什麽促使弟弟那麽恨陳家,她可能沒有機會知道了,但這輩子,她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弟弟與公爹彼此親厚、君臣融洽。
    皇家四口共用了午飯,飯後,戚皇後丟下丈夫與兒子,牽著女兒去她的鳳儀宮歇晌。
    華陽想要沐浴。
    宮女們備好水,戚皇後跟著女兒一起走了進去,小時候女兒沐浴,她也經常坐在旁邊陪著,也會親手幫女兒洗頭梳頭。
    華陽本來沒覺得什麽,將要更衣時,昨晚的一幕幕忽然闖進腦海。
    陳敬宗那家夥,狗似的,哪都喜歡啃。
    她臉一紅,借著屏風的掩飾小聲道:“娘,我都這麽大了,您還是讓我自己洗吧。”
    薄紗的屏風擋不住她羞紅的臉,戚皇後一看就明白了。
    本來還想問問女兒與駙馬相處如何,現在也不用問了,至少最近這幾晚,女兒與駙馬肯定親熱過,否則女兒也不必擔心被她瞧見什麽痕跡。
    “好,那娘出去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