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公主閣老對弈...)

字數:8477   加入書籤

A+A-


    終於下課了, 在四個孩子敬畏的目光中,陳廷鑒不緊不慢地先走了。
    等他的身影看不見了,三郎最先跑到婉宜身邊:“姐姐, 咱們現在就去找四叔吧, 晌午在外麵吃!”
    婉宜正有此意,高興地拉起大郎的手:“走,我聽說京城街上的小吃攤子可多了, 比去酒樓還有意思呢!”
    其實他很難受,他不如二郎聰明, 今天又讓祖父生氣、失望了。
    可姐姐的手暖暖的, 姐姐笑得那麽開心。
    大郎畢竟也隻有七歲, 骨子裏也有些貪玩的, 想到馬上就可以跟著四叔出門,四叔也不會像祖父、父親那樣看重他的功課, 大郎的難過就像天上的烏雲,被一陣風輕輕地吹遠了。
    四個小姐弟像終於掙脫籠子的小麻雀, 一股腦地飛來了四宜堂。
    華陽與陳敬宗坐在次間的榻上,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一邊等著廚房那邊把午飯送過來。
    “公主,大小姐她們來了,在前院候著呢。”
    陳敬宗不高興:“是你要聽老頭子授課,我一點好處沒有, 為何最後還要我帶他們出去?”
    華陽:“我也不是故意使喚你,誰讓我問婉宜想要什麽獎勵, 她隻喜歡出門呢。”
    找婉宜商量哄騙公爹授課的計劃時,華陽都做好了賞孩子們銀子的準備, 不想婉宜做了弟弟們的主,隻要四叔陪玩。
    華陽當然要滿足孩子們這簡單淳樸的心願。
    華陽皺眉:“你先前明明答應我了。”
    陳敬宗:“你不把我當丈夫,不心疼我幼時在老頭子那裏受的苦與氣,我便沒了那份閑情逸致。”
    陳敬宗:“強扭的瓜,毫無誠意。”
    華陽咬牙,隔著琉璃窗,孩子們的身影已經出現在了走廊上。
    “你到底想怎麽樣?”
    陳敬宗看看窗外,再看看她,抬起手,拍了拍旁邊的榻沿。
    他什麽都沒說,甚至臉上都是正經的,可他眼底跳躍著幽火,隔了丈遠的距離,也燎到了華陽。
    僵持的功夫,孩子們已經走到了廊簷下,三郎的聲音是那麽歡快。
    華陽瞪他一眼,再別開臉,算是默認。
    陳敬宗看看她浮起薄紅的臉,耳朵尖更是要紅透了,忽地下榻,大步朝外走去。
    “四叔!”
    二郎、三郎一起撲了過來。
    陳敬宗一手按住一個腦袋瓜,對比較文靜穩重的婉宜、大郎道:“走吧,四叔帶你們下館子去。”
    婉宜看向裏麵:“我們還沒跟四嬸道謝。”
    來都來了,不請個安也太失禮了。
    陳敬宗挑眉:“我陪你們,跟她道什麽謝?”
    婉宜哼道:“如果不是四嬸發話,四叔會想到我們?以前您可一次都沒張羅過。”
    陳敬宗:……
    這時,華陽從裏麵出來了,陳敬宗回頭,見她麵色已經基本恢複如常,隻是不肯與他對視。
    “還要下館子的話,現在就出發吧,不然等會兒食客多了,可能得排隊。”她笑著對孩子們道。
    三郎:“四嬸也去吧?”
    華陽笑笑:“我還有別的事,今天就不陪你們了。”
    陳敬宗:“好了,走吧,等會兒叫老頭子知道,想去也去不成。”
    四個孩子頓時不再耽擱,前後簇擁著高高大大的四叔離去。
    華陽站在門口,直到陳敬宗上了走廊時又往回看,她才又瞪他一眼,轉身去了次間。
    .
    春和堂。
    孫氏看著站在銅盆前洗手的丈夫,納悶道:“給孩子們上課,怎麽還上出心事重重來了?”
    陳廷鑒苦笑道:“學堂倒是無事,隻是我從學堂出來,才得知公主與老四在外麵偷聽了一會兒。”
    老四做什麽荒唐事他都不會覺得稀奇了,他疑惑的是公主怎麽也……
    真想聽他授課,打聲招呼坐到裏麵就是,為何要暗中觀察?
    得到這消息的時候,陳廷鑒馬上反應過來,可能連孫女邀請他授課,都是公主或老四授意的。
    陳廷鑒為官三十多年,在外麵同僚跟他打聲招呼,他都會根據對方的神色、語氣分析出點東西來,回到家裏,陳廷鑒身心放鬆,或許會揣測兒子們的心思,哪裏會提防孫輩們給他設局。
    孫氏愣了愣,再看丈夫因為被親孫女設計而露出的些許無奈,她突然心情很好,幸災樂禍道:“怪誰,還不是你太嚴厲,把大郎都嚇病了,公主大概第一次聽聞天底下竟然有如此不近人情的祖父,所以想親眼見識一番。”
    陳廷鑒:“休要胡說,老大都解釋過了,大郎體虛才會吐那一場,與我何幹。”
    孫氏:“你也知道那是老大,老大能責怪你為師太嚴?別說大郎了,你就是把我氣哭了,老大也不敢說你半個字不是。”
    陳廷鑒:“你還越說越胡攪蠻纏起來了。”
    這時,前院管事派小丫鬟過來通傳,說駙馬帶著孩子們出門了。
    這簡直是直接告訴陳廷鑒,上午的課確確實實是孩子們配合四宜堂精心設計的。
    問題是,主導這一切的,究竟是老四,還是公主?兩人又分別有什麽目的?
    孫氏坐到飯桌旁,猜測道:“公主吧,老四被你教過,還能不知道你是什麽樣。”
    陳廷鑒默默吃飯。
    孫氏:“話說回來,你今天肯定又朝孩子們發脾氣了吧?如果你知道公主在外麵偷聽,你會不會收斂些?”
    陳廷鑒:“公主金枝玉葉,我當然要斟酌語氣,以免衝撞了公主。”
    孫氏:“所以啊,公主就是要看看你為師的真麵目。”
    陳廷鑒已經猜到了,甚至想到了宮裏的太子。
    可陳廷鑒並不後悔什麽,嚴師出高徒,更何況今日大郎、二郎犯的錯真的都是不應該,都是端正態度就可以避免的。
    公主仁厚,或許無法理解他,或許不會再那麽禮待他,這些都是陳廷鑒能夠承擔的,他總不能為了讓公主滿意,就對大郎、二郎的不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樣會誤了孫子們。
    他也不怕公主出於對太子的關心而去皇上、娘娘麵前說什麽,想當初他也想對太子溫和些,是娘娘要求他務必從嚴。
    陳廷鑒心安理得地歇了一個晌。
    睡醒後,陳廷鑒去了書房。
    不知不覺半個時辰過去,妻子忽然來了,用看好戲的眼神看著他:“公主來了,在前麵廳堂等著呢。”
    陳廷鑒立即放下書,低頭看眼胡子、衣衫,確定沒有失禮之處,這便與妻子快步朝前院走去。
    華陽坐在廳堂主位,見二老來了,她笑著離席。
    “臣見過公主。”陳廷鑒一如既往的文質彬彬。
    華陽:“父親免禮,請坐吧。”
    陳廷鑒自覺坐在了公主左邊的客椅,這邊兩把客椅,孫氏坐了另一把。
    陳廷鑒微微側著身體,目光平和地看著主位上的公主兒媳,等著公主開口。
    華陽笑笑:“想來父親已經猜到是我授意婉宜哄騙您了,失禮之處,還請父親海涵。”
    她敢作敢當,大大方方的,這份磊落氣度,讓陳廷鑒也笑了:“公主言重了,臣隻是有些困惑,不明白公主為何如此,若公主隻是想聽臣授課,臣在學堂裏麵為您設席就是。”
    華陽似是有些不好意思般,蔥白似的纖纖玉指輕輕摩挲一下茶碗邊沿,這才解釋道:“先前大郎病了,我與駙馬提起,駙馬斷言是您教書太嚴嚇壞了大郎,我不信,駙馬拿他小時候與您相處的例子做證明,我還是不信,爭執間,我便想到了這個法子,冒犯了您。”
    孫氏笑道:“老四在禮法上確實頗有不足,但他不屑撒謊,這事上一點都沒冤枉他爹,我也可以作證的。”
    陳廷鑒麵露慚愧之色,正要為自己辯解,就聽公主道:“嚴師出高徒,大郎他們還小,不懂父親的苦心,等他們大些,自然明白了。”
    陳廷鑒意外地看向公主,他還以為,公主會不讚成他的嚴厲。
    兩人這樣的距離,其實並不適合接下來的交談,所以華陽誠懇地道:“聽聞父親擅棋,還請父親指教一二。”
    陳廷鑒更加意外。
    孫氏已經吩咐丫鬟去拿棋盤了。
    很快,丫鬟將棋盤擺在華陽這邊的桌子上,陳廷鑒自然而然地坐到了華陽對麵。
    孫氏叫丫鬟們都退下,她拿著剪刀去修剪窗邊擺放的花卉盆栽,這樣既方便公主與閣老說話,又全了禮數,畢竟兒媳與公爹單獨待在一起,多少都有點不合適。
    華陽越來越喜歡自己的婆母了,雖然出身陵州小戶,接人待物卻並不輸給世家宗婦什麽。
    她開始與公爹下棋,走了幾步,自然而然地聊了起來:“父親,其實我一直有個疑惑,大哥三哥駙馬都是您的孩子,也都受過您的親自教導,為何大哥三哥都走了科舉且高中狀元探花,唯獨駙馬不喜讀書,轉而去學了武?難道是您教導駙馬時,不如教導大哥三哥盡心盡力?”
    陳廷鑒看著棋盤,答道:“非臣不盡力,說來讓公主見笑,臣當年對駙馬的教導最為用心,隻是駙馬天生反骨,處處都要與臣逆著來。”
    華陽:“那父親覺得,隻論天分資質,駙馬可輸大哥三哥?”
    陳廷鑒沉默片刻,道:“論天分,他與兩位哥哥比隻會有過之而無不及,隻是他不肯將心思用在讀書上。”
    華陽:“駙馬真的不愛讀書嗎?上午二郎念書,念到‘六十而耳背’,我尚未反應過來,駙馬已經笑了,說明他雖然早早棄文從武,少時所學卻一直熟記於心。他若真厭倦讀書,怎麽會記得如此清楚?”
    陳廷鑒愣住。
    修剪花枝的孫氏也有瞬間忘了動作。
    華陽繼續道:“不瞞父親,我剛嫁駙馬時,因他言行粗俗,頗為不喜。隻說睡前洗腳之事,我越冷言冷語諷刺於他,駙馬越要逆著我幹,那段時間,我與他簡直是鋒尖對麥芒,身邊的丫鬟都笑我待駙馬,與您待駙馬幾乎一模一樣,看他哪哪都不順眼。”
    “後來鎮上發了洪水,駙馬背我上山背我下山,不曾讓我沾染半點路上泥濘。我感動於他的體貼,不再處處冷言冷語,我先讓他一步,他竟不用我再勸說,自覺改了他那些粗鄙的毛病。”
    說到這裏,華陽看向對麵的閣老,輕聲問:“父親有沒有想過,對駙馬這樣吃軟不吃硬的人,倘若當年您肯遷就他的脾氣,他心裏舒服了,可能也會乖乖跟著您讀書?然後以他的聰慧,也會金榜題名高中狀元,等資曆漸長,他也會如您一般躋身內閣,為朝廷施展更多的才幹?”
    陳廷鑒當年為何非要逼著兒子從文?
    就是因為他這樣的文官,高居內閣的文官,覺得做文官更有出息,外麵的將領再會打仗,也要受朝廷、內閣製約、指揮。
    陳廷鑒可以氣兒子不聽話,但如果有人能夠讓他相信他本可以有辦法讓老四也走科舉之路,卻因為他不肯稍微妥協那麽一步,導致老四錯失了當文官、進內閣的機會,陳廷鑒作為父親,他會愧疚。
    陳廷鑒手裏的棋,遲遲沒有落下。
    華陽目光誠摯:“父親不必自責,在兒媳心裏,您已經是一位很好的父親了,您在朝堂當差,無論從前還是現在都必然十分忙碌,可您仍然牽掛著家中的子女,仍然願意騰出時間親自教導。國事上您無愧於君無愧於民,家裏您也教導出了大哥、三哥那樣的人才,就連駙馬也能在一眾年輕武官裏麵出類拔萃……”
    “公主過獎了,臣不敢當。”陳廷鑒離席,深深地朝公主行了一禮。
    華陽笑道:“您差事做得好,這是父皇母後親口說的,您是個好父親,這則是兒媳親眼所見,哪裏又算過獎呢?”
    旁聽許久的孫氏哼了一聲:“公主不用看他謙虛,心裏不定多美呢,您隻管說他的毛病,免得他飄起來。”
    陳廷鑒:……
    華陽笑著請他落座,帶著幾分俏皮道:“那兒媳可就聽婆母的,繼續說您的不是?”
    陳廷鑒忙道:“公主盡管直言。”
    華陽:“兒媳還是那句話,您在國事上無可挑剔,兒媳隻希望您在教導大郎他們甚至太子時,態度可以溫和些。他們犯了大錯,您再嚴厲都不為過,若隻是一時釋錯意、疏忽念錯字甚至偶爾貪玩,您溫聲提醒就是,就不要那麽嚴厲的批評了。二郎活潑愛笑,瞧著並沒有受太大影響,可大郎臉皮薄,心思細膩敏感,您再那般嚴詞厲色,兒媳擔心大郎不會變成大哥,反而會學了老家的二叔。”
    陳廷鑒:……
    孫氏背對著他們,咬牙道:“你敢把我的好孫子嚇成那樣,我生前離不開你,下輩子絕對不要跟你過了!”
    陳廷鑒無奈地看眼妻子,想了想,頷首道:“公主的意思臣明白了,駙馬幼時桀驁、大郎敏感怯弱,臣不該一味苛責,而是該適當順著他們的性子來。”
    華陽鬆了口氣:“兒媳正是此意。”
    陳廷鑒忽然抬眸,直視她道:“那太子呢,公主希望臣如何教導太子?”
    老四、大郎都是他們陳家的人,公主真正關心的,該是太子。
    華陽是尊貴的公主,可她並沒有參與過什麽朝堂大事,猛地對上堂堂首輔那雙看透人心的眼睛,華陽下意識地選擇了回避。
    陳廷鑒笑了笑,落下一子:“今日臣與公主隻是閑談,公主但說無妨,出了此屋,臣不會再對任何人提及此事。”
    華陽穩了穩心神,飛快整理過來之前就想好的措辭,用婆母也聽不清的聲音道:“父親可能不知道,太子其實很像駙馬,他聰慧,也好麵子。還是那句話,他犯大錯,您當該嚴厲,若隻是一些小節,您溫和些,他更容易聽進去。父子和睦,才能一致對外,您與太子和睦,將來才能君臣一心,您有什麽治國良策,太子才願意配合您。”
    陳廷鑒暗暗抓緊了手心的棋子。
    華陽看著自己這邊的棋:“您不要把太子當大哥或三哥,您把他當成小時候的駙馬,那您是希望太子長大後像駙馬一樣處處跟您對著幹,還是他像父皇一樣信任您,放心把內閣交給您?”
    陳廷鑒垂眸。
    他不想要老四那樣處處跟他對著幹的太子,也不想要太子變成第二個景順帝。
    他希望太子會成長為一代明君,一個既能知賢善任、又肯勵精圖治的盛世明君!
    “公主放心,臣明白該怎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