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字數:6250 加入書籤
悠悠曆史,不是胤祉幾句話能評判的,他隻能告訴圖海,大清即將迎來百年盛世。
‘疆域遼闊僅次於元,人丁昌盛達三萬萬之眾,天下富庶國泰民安,東西洋各國皆向往之。’
康熙看完不由蹙眉,僅有百年盛世?那一百年後呢?
是仙人預知不到天機,還是不肯告知,抑或是百年之後,大清也會如過往前朝般衰頹下去……
康熙沒有發現,自己竟然不知不覺,傾向於胤祉真的‘夢見仙人’之說,主要是……胤祉雖然寥寥數語,但所有言語都說到了他心坎上了。
康熙不是沒聽過大臣們對他的吹捧,譬如此次三藩平定,便有禦史上疏稱皆賴他一人功德所致,誇得天花亂墜。即便他推諉不受,文武百官,也在祭告天地、先祖之文裏極盡華麗辭藻對他歌功頌德。
然而他卻隻能謙虛不敢受,將一切歸功於上天眷顧、祖宗顯靈和滿洲將士之英勇,同時還得為遼闊疆域內的各類天災心懷歉疚。
然而胤祉誇他,誇的是他將開創盛世、成千古一帝、在位時間最長,就像是以後人的眼光來總結他個人的功勳,斷言他不但能超越先祖,甚至超越曆代君王……
他仿佛能看到那樣令人神魂激蕩的將來。
隻是百年盛世之後的大清,也是令他掛心,當即提筆,繼續問及盛世以後之事。
曹寅拿著信下去時,康熙再次看著胤祉開頭那句‘你都快死了’,一口氣悶在胸口。
不是為胤祉咒他,而是忽而有感圖海勞苦功高,一身傷病,如若果真命不久矣,實在令人為之遺憾。
如今圖海既已交出兵權,也是有心辭官,那便當得個頤養天年的結局。
“梁九功,傳朕口詣,舉太醫院之力,為大學士圖海診治傷病。”
梁九功立即領命而去。
胤祉在睡前收到了‘圖海’的回信,他拆開時心想,不是說圖海油盡燈枯了,怎麽每次回信這麽快,似乎有點亢奮?
該不是回光返照吧?
胤祉打開信,看到他問的又是大清的將來。
胤祉有些不想說了,在他那個時代‘大清亡了’成了網絡梗,可是身在這個朝代,他心裏卻是希望會有不一樣的結局的。
見時候不早,胤祉沒有立即回信,怕是烏鴉去得太晚,影響病號休息。
於是康熙一邊批著奏折一邊等啊等,等到亥時末還未收到回信,這才察覺什麽。
喊來鑾儀衛去探看,果然曹寅說三阿哥早就熄燈睡下了。
這小混蛋……盡會吊人胃口。
翌日一早,康熙晨起後,先問可有神鴉來信,梁九功答‘曹侍衛未曾來稟’後,方才往乾清門去議政。
議政後再問,還是沒有消息,直到午膳之後,康熙才等來了姍姍來遲的回信。
打開卻是一句:‘仙人有言,天機不可泄露。’
末了還‘規勸’他,‘至於一百年後的事情,就不需要你操心了,我汗阿瑪都操心不著,憂思過慮不好。’
康熙感覺被什麽哽住喉嚨,這小家夥不但天生說話說一半留一半,連寫信和畫小畫也是寫畫一半留一半,這不是急死個人麽?
看到胤祉在問圖海的身子骨如何,康熙決定不回信、不理會胤祉了!
讓胤祉也嚐嚐等回信等不到的滋味!
但康熙注定要失望了。
胤祉並沒有在等回信,他知道找痘苗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對圖海的身子骨好轉也不抱什麽希望,看到‘他’字裏行間並無對死亡的驚懼,還覺得對方心態挺好,他就放心了。
有了自己穿越這一遭,胤祉相信人是有來世的,死亡也就沒那麽可怕了,且圖海這一生也算圓滿了。
得了空,他便把那兩個條漫的後半部分畫出來,讓烏鴉給送出去,便覺得了了一樁事情了。
康熙收到條漫的時候已是三日後了,正巧,派去尋牛痘的侍衛和太醫遞上了折子,說初步試驗後,牛痘確實有防範天花的可能,但還需更多次試驗方能定論。
康熙大喜,看到條漫的後半部分,心情更是大好。
小姑娘雖頗有曲折,但最終成功以牛痘之法,換得財物及其家人於部落附近養病,最終部落裏人人接種牛痘成功防範天花,小姑娘的家人也成功捱過天花,一家團聚、皆大歡喜。
小秀才的故事裏,最終也是有受恩於他之人主動提供幫助,讓體弱的小秀才成功接種,度過難關。最後小秀才一步步考取功名,被欽點為狀元後,衣錦還鄉報答鄉裏。
這兩個故事都不錯,也有教化效用,如若這兩種痘苗之法試驗之後皆可行,倒是可以用此種小畫之法,告知天下。
康熙自己被吊了幾日胃口,忽然也有了讓更多人嚐嚐這種滋味的想法。
而且這小畫文字極少、極簡,便是那隻識得些許文字之人都可看懂,不失為一種教化萬民的好法子。
康熙心裏高興,又傳喚太醫院院正來,問及圖海的身體狀況。
院正道:“圖海大人確實已是強弩之末,但經微臣等診治,或可延壽幾月。”
才幾個月……
康熙心中歎息,下旨圖海賜白銀百兩、絹緞五十匹。
他此番對圖海屢屢施恩,並未藏著掖著,後宮諸人,很快便得了消息。
不由又對馬佳氏一族是否得了聖心,馬佳娘娘即將再次榮寵有了一番猜測。
那些暗中笑馬佳氏的、三阿哥的流言,一時間銷聲匿跡,倒是多有恭維之語。
康熙不是不知道,後宮會因他此舉,產生過多揣測,但他並不介意,給馬佳氏和胤祉這些恩寵。
……
日子轉眼來到十二月二十日,封皇妃大典的日子。
是一個胤祉不想參加,也得參加的大型活動。
有了上次在孝陵啼哭的先例,馬佳氏對胤祉十分擔憂,“要不,額娘去求了你汗阿瑪恩典,讓你無需參與。”
胤祉卻搖了搖頭,“我,不哭。”
馬佳氏:“可是今天的人比祭孝陵的人隻多不少。”
“無妨,”胤祉笑著說,“我想看,額娘,冊封大典。”
這可是馬佳氏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如果有相機,胤祉都想給她拍下來留念。
至於現場人太多的問題,今天他不是主角,隻是背景板,他覺得這樣很好、很安全。隻要安分守己就能從頭到尾當個隱形人了,完美。
而且今天連胤禛、胤祺、胤祚、胤祐,乃至於未滿周歲的胤禩都會在場,他若是不去,他人不免猜疑,他的皇子身份得不到汗阿瑪承認,失了聖心,那鍾粹宮今後的處境就難了。
他是社恐,但絕不願因為自己貪一時安逸,而害得額娘難堪或遭人非議。
胤祉隻能安慰自己,前世自己社恐到出不了門,也沒去京城旅遊過,現在有機會去太和門看清朝大典,這是多麽完美的觀光體驗啊!
胤祉想得很簡單,可他忘了,一起參加典禮的,還有兩個一直惦記著他的哥哥。
一大早,胤祉穿上阿哥朝服,便被送到乾清宮正殿外等候,伺候的奴才皆不可跟隨,此後將由鑾儀使照看。
胤祉來得早,連忙找個角落安安靜靜呆著,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鑾儀使怪異地看他一眼,並未多說什麽,胤祉便放心了。
未幾,一個身高比胤祉矮不了多少的阿哥被帶了過來。胤祉除了胤祺從未見過其他弟弟,不過從年齡推斷,應該是四阿哥胤禛了。
想到這位是未來的雍正帝,胤祉忍不住悄悄多打量了他幾眼,繼而發現,這位不過才三周歲的未來帝王,小小年紀眉心就已經皺著,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胤祉這一琢磨,就發散得多了,他想到此時胤禛是養在皇貴妃宮中的。
此前聽說皇貴妃懷相不穩整日臥床,而德妃不但已經生了胤祚,肚子裏又有了一個,想必兩人都無暇對他多有照拂。
“咕……”一陣咕嚕嚕的叫聲,從胤禛的小肚子上清晰地傳出來。
胤禛繃著表情,端正站著,也不去看周圍人,但一張小臉卻紅了個透。
胤祉想起早晨芳姑姑交代他大典在即,未免出醜,莫要飲水進食過多,都不讓他吃早膳,隻給了一點子點心。還是額娘心疼他,給他裝了點小塊的綠豆餅。
胤祉糾結良久,再次聽到胤禛肚子的叫聲,才不忍心地站起來,給自己打氣:就是個三歲小孩而已,胤祉你可以的!
胤祉慢慢地挪過去,戳了戳胤禛的小胳膊。
誰知,胤禛嚇了一大跳,“啊——”的一聲跳了起來。
動靜太大,引得鑾儀衛慌亂拔刀四顧。
胤祉:“……”
他開始覺得不好了。
胤禛回頭見是他,又錯愕了一下,“你……你是我三哥嗎?”
聽見三歲的胤禛口齒清晰,胤祉都驚了,不愧是雍正啊!
但如果你長大以後,不要幾次三番諷刺我口吃就好了。
這麽想著,胤祉點點頭,遞過去一塊綠豆餅,“次、吃嗎?”
胤禛猶豫了一會兒,才雙手接過,“謝謝三哥!”
接過之後又才想起還未見禮,於是連忙打千行禮,“弟弟見過三哥。”
胤祉怔住,不知道該回什麽禮?隻好也學了他的動作,也不知道對不對?
“噗嗤……”
胤祉正手忙腳亂回禮,身後就傳來一個熟悉的笑聲。
胤祉頓時渾身的毛都要炸了。
他正想躲到角落,肩膀上卻落下一隻有力的手掌,“三弟,好久不見啊。”
是大阿哥,太子也緊隨其後。
胤祉再次打千行禮,但是並未說話。
胤禔和胤礽也知道了他的脾性,並未怪他,而且兩人來之前,難得達成一致,這次要好好照顧這位三弟,不要再把人嚇跑了。
胤礽道:“三弟,孤甚是想念你,可惜你不愛出門。”
胤禔道:“三弟,從前有個人不愛說話不愛出門,然後他就……”
胤祉:“?”
胤禔和胤礽一人一邊,握住他的肩膀,同時比了比拳頭,“被我倆揍了!”
胤祉:“!!!”
qaq…我、我我可是嚇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