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 43 章
字數:6175 加入書籤
永綬敢跟大阿哥胤禔叫板, 無非就是因為太子胤礽一般都不會幫胤禔,甚至對他們為難胤禔喜聞樂見。
可此時太子忽然站出來幫胤禔說話,永綬都愣住了, 一時沒琢磨出是什麽意思?
雖然胤礽近來和他們一起進學, 但他始終是太子, 太子跟大家是君臣有別的,他比老師、比這裏所有人都要高貴。
誰知他兩個弟弟還沒搞清楚狀況, 滿都護也跑了過來,直接就問:“太子哥哥你什麽意思啊?”
太子胤礽:“意思就是你們倆不會教弟弟, 大阿哥才想幫你們教了,有什麽問題?”
兩個小的還想吵架,永綬連忙將人按住了,“太子殿下恕罪, 是我沒教好弟弟, 我替海善向三爺和四爺賠罪了!”
說著,他朝兩位小阿哥的方向行禮, 維持著打千的姿態躬身, 沒有站直, 意在等他們原諒了才起身。
兩個弟弟看他這樣,雖然憋悶氣憤, 也隻能跟著行禮, 跟著等人家發話才能站直。
胤祉默默地想, 能屈能伸, 這個永綬是個人才啊。
胤礽轉頭看向胤祉和胤禛, 揚著下巴對他們笑, 似乎在說, 恕不恕罪你倆自己看著辦吧。
那意氣飛揚的貴氣, 讓胤祉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地位的參差。
胤祉點點頭。
胤禛便小大人一樣道:“堂兄們言重了,都是自家兄弟,談什麽恕不恕罪,此事就此作罷吧。”
永綬:“多謝兩位爺寬宏大量。”
此事似乎就此揭過,又似乎沒有。
接下來幾日,尚書房裏如何胤祉不知,但每日騎射課,胤祉和胤禛接收到的輕視和嘲笑目光並沒有減少。
隻是海善和滿都護學聰明了,沒有外放地表現出來罷了。
而胤禔也在跟那三兄弟的騎射布庫比試中,屢有摩擦,整日裏生氣。
或許是這不同尋常的氣氛,連諳達們都十分頭疼,最後還是稟報給了康熙。
某日,康熙便悄悄來了箭亭這裏,看了一會兒大家的騎射課。
他例行考校了大家騎射的功課後,把太子、大阿哥和那三兄弟都叫去了勤政殿。
康熙早年的孩子多有夭折,連兄長裕親王福全也是如此。福全更慘,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兒子養住了的。
倒是弟弟恭親王常寧,連生的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都保住了,大女兒如今的大公主)被抱進宮裏給康熙當養女後,他的胤禔和胤礽就都保住了。
所以康熙對恭親王家的這幾個康健的孩子,也是格外疼愛的,總覺得他們是有福氣的,給他的皇子伴讀,是帶著福氣來的伴讀的。
所以他當然是最不願意看到,他們之間鬧矛盾的人了。
此時將人喊來,他不覺得太子胤礽會攪和進去,所以是讓胤礽來講講這幾日的事情的。
胤礽:“回稟汗阿瑪,此等小事,何需汗阿瑪掛心?不過是海善嘲笑三弟和四弟武藝不行,小童間打打鬧鬧的,就是常有的事,轉頭就忘了。”
永綬:“……”
滿都護:“……”
海善:“……?”
原本擔心太子又告自己黑狀的胤禔:“……?”
康熙聽到‘常有的事’四個字,眉心便不自覺地蹙了起來。
他也不問其他人,而是點了虛歲七歲,實際剛六歲的海善問:“三阿哥和四阿哥的武藝當真那麽差麽?”
他的語氣是滿滿的疑惑,又像是話家常,海善沒有心機,當即抱怨道:“皇上伯伯,真的很差啊,這都多少天了,拉不開一力半的弓,還不讓人說了?大阿哥以前也笑我力氣小來著!”
永綬扯他已經來不及了。
隻能快速跪下道:“回稟皇上伯伯,兩位小阿哥年紀尚小,假以時日,定是能成的。是海善不懂事,才會拿他們跟自己比,殊不知自己比他們大了不少。”
海善還想說什麽,讓永綬悄悄瞪了一眼,隻好跪下認了錯。
康熙點點頭道,“年紀不同,力氣自然不一樣大,怎能憑借年長優勢笑話年幼者?海善不對,胤禔也不對,各罰抄《禮記·大學篇》十遍。”
《禮記·大學篇》中有雲: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康熙這是希望他們還是將對方都當成自家人,團結友愛,所以各打五十大板。
他自認沒有偏向誰,然,永綬幾人覺得,康熙是偏向自己兒子的,這話明明在責備海善。
大阿哥胤禔則認為,汗阿瑪偏向別人家孩子,不然怎麽拿過去的事情罰他?
他心裏不服氣,怎麽可能如《禮記》大學篇中所雲,‘宜兄宜弟’?
太子胤礽抿抿唇,對這個結果也不滿意。
他難得一次不是告胤禔黑狀,居然失敗了?
康熙以為自己解決了矛盾,之後堂兄弟間相親相愛、相互扶持。殊不知這些孩子早就大了,有主意得很,哪是他幾句話能勸和的。
接下來幾日,無論表麵和暗地裏,都好似一團和諧,但永綬知道,疙瘩已經生成,而且這件事上,太子不向著他們了,這不是一件好事。
雖然無人再生事端了,但太子和大阿哥故意冷著他們,永綬心裏也有氣了。
胤祉和胤禛倒是不知道這些彎彎繞繞,隻知道海善被罰了,日子平靜了很多。
他們練武也有所進步了,學了拉弓、練了臂力、學了射箭、學了布庫,最讓兩人興奮的是,還坐在小馬駒上,被太監牽著走了幾圈。
所以當有一天,永綬帶著兩個弟弟,提出要跟他們兄弟四人比試的時候,胤祉和四弟都有點懵。
永綬:“太子殿下,我知道前陣子海善嘴笨,得罪了您和三位爺,你們心裏其實存了疙瘩,我們這心裏也不好受……”
太子胤礽撇了他一眼,笑了,“看不出來啊。”
“……”永綬一噎,才繼續道,“咱們的祖輩都是爽快的英雄好兒郎,有什麽事情談不攏,那就比武場上見真章。”
“你要和孤比武?”
“不是我和太子殿下兩個,是我們三人和您兄弟四人。比過這一場,輸了的人得心服口服,給贏了的人賠禮道歉,這事兒就算真正過去了,怎麽樣?”
大阿哥胤禔此時才聽明白,不由冷笑不止:“說得那麽好聽,你們三個我們四個,我三弟四弟還小,就送上門給你們欺負唄?”
太子胤礽眯了眯眼,也有些生氣了,這聽著怎麽像是他們要找機會把那倆小的打一頓?
“不用三弟四弟,我和大阿哥對你們三個!”太子胤礽說,“也不比別的,就比布庫摔跤)!”
想當年康熙擒鼇拜,據說就是布庫少年們的功勞,這項比試很有意義。而且作為滿蒙後代,他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布庫輸就是輸,贏就是贏,坦坦蕩蕩,都不能記恨。
永綬抿抿唇,想說那他們也隻出兩人,卻見三阿哥胤祉走到了太子身邊扯了扯太子的衣袖,然後拍拍自己的胸口。
太子胤礽一怔,“你說你也要跟他們比布庫?”
胤祉用力點頭,並握了個拳,我可以!
太子胤礽看著胤祉雖然長高了,卻越發顯得細瘦的小身板,下意識就要拒絕。
胤祉掏出了小阿哥凶巴巴握拳表情包:[我可以,我能行!.jpg]
太子胤礽看著他奶凶奶凶的小表情,“……”
看來三弟還是有點氣性的,他一直覺得三弟看起來很懦弱,若是有氣性,當然要加以勉勵啊!
太子胤礽最終點頭,“那就三對三。”
不料四阿哥胤禛也來湊熱鬧,叫著跳著自己也要參加。但這回胤礽才不理他,讓他給哥哥們呐喊助威就行。
諳達們被請來當裁判,個個都戰戰兢兢,問太子胤礽怎麽個比法?
胤礽本來想說三局兩勝,速戰速決,但又怕三弟被打,於是改口說:“擂台車輪戰吧,誰站到最後誰贏。”
這也是每年康熙西巡去草原上跟蒙古聯絡感情時,布庫的一般比法。輸贏大家都認了,就算輸了他也不會記恨。
於是諳達們圈好‘擂台’範圍,還鋪上厚厚的毛氈毯子。被摔倒三次算輸、被摔出擂台算輸。
這邊的動靜不小,自然有機靈的宮人已經悄悄跑去稟報康熙。
擂台很快搭好,大阿哥胤禔當仁不讓地站了上去。
“永綬堂兄,上來啊!”他勾勾手指。
誰知,第一個站出來的卻是老二滿都護,他可比太子胤礽還要小幾個月呢,所以比胤禔小兩歲多,身高也矮一些。
胤祉這一邊所有人都怔住了,這是送菜嗎?
早有準備,對他們兄弟四人都有研究:
大阿哥武力高、力氣大但魯莽,適合用計謀和巧勁,滿都護就很會取巧。
太子就更好對付了,他下盤不太穩,永綬大他三歲,高他半個頭,力氣也比他大,對他絕對能贏。
至於三阿哥四阿哥,那不是隨隨便便就跟拎雞仔一樣,就能丟出去了?
今日之事,他想了許久
大阿哥也沒在意誰先上來,反正都打不過他。
“大哥、厲害!大哥、威武!”胤禛果真賣力地給胤禔助威。
胤祉:“……”
崩人設了喂!
至於其餘觀看的伴讀,都是大臣家的孩子,看到雙方這般,一個個安安靜靜不敢說話,更不敢起哄。
當然,也不好給誰助威,這幾個他們誰都得罪不起。
諳達宣布比試開始,大阿哥胤禔衝了上去,滿都護一副害怕的樣子,其實早已經擺好架勢找好角度。
胤祉眨巴眨巴眼睛,一看就知道不對,急得手心都冒汗了。
果然,滿都護看著嚇得一動不動,實則胤禔撲過去時,他很靈巧地一個閃避,就讓胤禔撲了個空,差點摔倒。
胤禔好不容易穩住,腰上就被狠狠地撞了一下,他又一次失去平衡,跌出擂台。
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