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造車我是認真的
字數:4207 加入書籤
A+A-
“尼瑪,什麽桃花朵朵開?”
所謂的緋聞指的當然還是去年那場風波,並沒有什麽新料,林一看到這些東西覺得分外不爽。
哪壺不開提哪壺!
林一罵罵咧咧地讓公司的公關團隊去把這些狗屁不通的文章給撤下來,雖然他知道這樣做是徒勞的。
從傳播學的角度上來說,這件事恐怕注定要伴隨自己一輩子了。
公司上下都知道林一不喜歡聽別人議論他的私事,所以都默契地隻是私下慶祝成為“新三巨頭”之一,至少沒有人敢當著他的麵取笑。
哦,除了韓雪。
要不想別人閑言碎語,首先自然是持身要正。
其次,可能是他們太閑了。
林一忽然領悟到做老板的生怕手下摸魚劃水開小差的那種心情,決定給他們找點兒活幹,省的他們一天天的光聊八卦了。
“我們的調研報告是不是出來了?”
“是的。”
萬裏出行對新能源汽車的行業調研團隊交出了一份幾百頁的長篇報告,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
其中可以稱為結論的部分,主要是認為電動車的技術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相比於燃油車展現出更大的潛力。
他們認為,電動車在可預期的時間內對燃油車進行替代的主要障礙是,消費者能夠廣泛地接受這些優點和缺點,然後擁抱這個新生事物。
正話反話,等於沒說?
其實正經的研究就是這樣,把影響因素都考慮到,但是很少會直接得出“一定會如何如何”這種結論。
除非是預設立場。
先確定了結論,然後再按圖索驥去找理由一二三四五來支撐這個結論,大部分乙方給甲方的報告都是這麽來的。
俗稱“你負責證明我是對的”。
不管怎麽說,花了這麽長的鋪墊,其他幾個人必須要表明自己的態度,事情得議出個章程來。
在那之前,林一還專門補充了一個消息。
“前幾天我去烏鎮見馬傑克的時候跟他說了萬裏出行有準備造車的想法,他說合適的時候a廠可以給我們一點支持。”
“雖然是酒話,但應該可以做點數。”
劉簡妮立刻戳破了他的用心:“你都這麽說了,意思是就算車造不出來或者賣不出去,也會有人買單唄?”
“林一,你對造車這麽執著嗎?”
對於萬裏出行來說,林一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證明造車的合理性,但不是必要性,所以歸根結底這還是個主觀的選擇。
“我隻能說,我絕對是認真的。”
“那就造吧。”
這個鬆口來得意外順利,林一本來還以為自己的cfo會是這裏麵最難說服的那個人呢。
劉簡妮的想法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造車能有一個什麽結果,但是我們賬上躺著幾十億美金,如果什麽都不做的話是沒辦法向投資人交差的。”
“上次你要收縮戰線的時候我還說,這樣公司就沒故事可講了。現在造車這麽大一張餅,至少在接下來的好幾年我都不愁沒有素材用了。”
林一對此表示了感謝,他知道排除戲謔的部分這還是一個重要的支持。
師姐在一旁補充道:“你說我們要在017年度實現盈利,這一點做預算的時候值得考慮一下。”
林一點頭道:“當然。”
剛剛起步在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之前,投入都是比較可控的,而且林一也考慮過別的手段,來降低造車這事兒對於萬裏出行業績的影響。
總之,得到自家合夥人的認可之後,終於可以提上日程了。
林一首先叫來了自己的頭號馬仔,現在已經升職為公司副總裁的邵宇,然後提了一個問題:
“想不想跟我再創業一次?”
邵宇雖然沒有參與他們的決策,但是早就聽到公司準備造車的風聲,心裏肯定不是第一次琢磨這事兒。
這個決策其實也不難做,雖然去搞新業務肯定會有風險,但是成功的話自然也會有更豐厚的匯報。
再說了,老板屬意的事情也未必有推辭的餘地。
“想。”
他言簡意賅,林一也不墨跡,選了邵宇純粹是因為他們倆合作的時間長,足夠默契。
但林一跟邵宇都是純純的門外漢,這事兒肯定不能光靠他倆。
“首先,我們需要一個正規的研發團隊,因為我們兩個都是外行,所以這個人選格外得重要。”
“我初步的計劃是我們需要一個首席技術官,一個總工程師以及一個總設計師,關鍵崗位定下來之後,剩下的就好說。”
“不管你是找獵頭還是自己做功課,先去把所有滿足條件的候選人全都列出來,才能、資曆還有過往的成績缺一不可,這樣的人也不會太多,按名單一個一個去聯係。”
“隻要確定對方是合適的人選,出手不要吝嗇,給他一個沒辦法拒絕的offer,有必要的話可以由我出麵去談。”
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對於所謂的造車新勢力以及這股新能源的浪潮,至少有一點應該是感激的。
因為這幫老板大多是從互聯網行業過來的,在從傳統汽車廠往外挖人的時候都比較舍得花錢。
在這個機遇期中跳槽出來尋求轉型的人才基本都拿到了明顯高出以往的待遇,前提是進入的公司足夠穩定,別半路整失業了。
“團隊組建好之後立刻開始準備我們的首款車型,我的意思是跳過概念階段直接出量產車。”
“李冰最近又帶著他的未來跑到倫敦去開發布會了,非要強行拗一個國際化的範兒。”
“我們起步比他晚了兩年,沒必要在裝逼這個上麵跟他看齊。”
“你現在就把自己當成一個項目經理,我需要的是最快把實車拿出來,隻要滿意,生產的事情我來解決。”
新勢力除了ppt之外,拿點錢搓輛樣車出來也不是什麽難事兒。
大規模量產就是另一回事了,這是一個關鍵性的門檻兒,過不了這一關的根本不算正式入行。
一個整車生產基地大概意味著百億級的投資,這事兒對那些湊熱鬧的野雞團隊是個要現原形的難題,對於林一來說當然算不上多大的壓力。
且不說萬裏出行自己賬上就有幾十億美元,他也沒有打算把造車這件事搞成單打獨鬥。
不還有馬爸爸呢嗎?(www.101novel.com)
所謂的緋聞指的當然還是去年那場風波,並沒有什麽新料,林一看到這些東西覺得分外不爽。
哪壺不開提哪壺!
林一罵罵咧咧地讓公司的公關團隊去把這些狗屁不通的文章給撤下來,雖然他知道這樣做是徒勞的。
從傳播學的角度上來說,這件事恐怕注定要伴隨自己一輩子了。
公司上下都知道林一不喜歡聽別人議論他的私事,所以都默契地隻是私下慶祝成為“新三巨頭”之一,至少沒有人敢當著他的麵取笑。
哦,除了韓雪。
要不想別人閑言碎語,首先自然是持身要正。
其次,可能是他們太閑了。
林一忽然領悟到做老板的生怕手下摸魚劃水開小差的那種心情,決定給他們找點兒活幹,省的他們一天天的光聊八卦了。
“我們的調研報告是不是出來了?”
“是的。”
萬裏出行對新能源汽車的行業調研團隊交出了一份幾百頁的長篇報告,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
其中可以稱為結論的部分,主要是認為電動車的技術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相比於燃油車展現出更大的潛力。
他們認為,電動車在可預期的時間內對燃油車進行替代的主要障礙是,消費者能夠廣泛地接受這些優點和缺點,然後擁抱這個新生事物。
正話反話,等於沒說?
其實正經的研究就是這樣,把影響因素都考慮到,但是很少會直接得出“一定會如何如何”這種結論。
除非是預設立場。
先確定了結論,然後再按圖索驥去找理由一二三四五來支撐這個結論,大部分乙方給甲方的報告都是這麽來的。
俗稱“你負責證明我是對的”。
不管怎麽說,花了這麽長的鋪墊,其他幾個人必須要表明自己的態度,事情得議出個章程來。
在那之前,林一還專門補充了一個消息。
“前幾天我去烏鎮見馬傑克的時候跟他說了萬裏出行有準備造車的想法,他說合適的時候a廠可以給我們一點支持。”
“雖然是酒話,但應該可以做點數。”
劉簡妮立刻戳破了他的用心:“你都這麽說了,意思是就算車造不出來或者賣不出去,也會有人買單唄?”
“林一,你對造車這麽執著嗎?”
對於萬裏出行來說,林一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證明造車的合理性,但不是必要性,所以歸根結底這還是個主觀的選擇。
“我隻能說,我絕對是認真的。”
“那就造吧。”
這個鬆口來得意外順利,林一本來還以為自己的cfo會是這裏麵最難說服的那個人呢。
劉簡妮的想法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造車能有一個什麽結果,但是我們賬上躺著幾十億美金,如果什麽都不做的話是沒辦法向投資人交差的。”
“上次你要收縮戰線的時候我還說,這樣公司就沒故事可講了。現在造車這麽大一張餅,至少在接下來的好幾年我都不愁沒有素材用了。”
林一對此表示了感謝,他知道排除戲謔的部分這還是一個重要的支持。
師姐在一旁補充道:“你說我們要在017年度實現盈利,這一點做預算的時候值得考慮一下。”
林一點頭道:“當然。”
剛剛起步在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之前,投入都是比較可控的,而且林一也考慮過別的手段,來降低造車這事兒對於萬裏出行業績的影響。
總之,得到自家合夥人的認可之後,終於可以提上日程了。
林一首先叫來了自己的頭號馬仔,現在已經升職為公司副總裁的邵宇,然後提了一個問題:
“想不想跟我再創業一次?”
邵宇雖然沒有參與他們的決策,但是早就聽到公司準備造車的風聲,心裏肯定不是第一次琢磨這事兒。
這個決策其實也不難做,雖然去搞新業務肯定會有風險,但是成功的話自然也會有更豐厚的匯報。
再說了,老板屬意的事情也未必有推辭的餘地。
“想。”
他言簡意賅,林一也不墨跡,選了邵宇純粹是因為他們倆合作的時間長,足夠默契。
但林一跟邵宇都是純純的門外漢,這事兒肯定不能光靠他倆。
“首先,我們需要一個正規的研發團隊,因為我們兩個都是外行,所以這個人選格外得重要。”
“我初步的計劃是我們需要一個首席技術官,一個總工程師以及一個總設計師,關鍵崗位定下來之後,剩下的就好說。”
“不管你是找獵頭還是自己做功課,先去把所有滿足條件的候選人全都列出來,才能、資曆還有過往的成績缺一不可,這樣的人也不會太多,按名單一個一個去聯係。”
“隻要確定對方是合適的人選,出手不要吝嗇,給他一個沒辦法拒絕的offer,有必要的話可以由我出麵去談。”
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對於所謂的造車新勢力以及這股新能源的浪潮,至少有一點應該是感激的。
因為這幫老板大多是從互聯網行業過來的,在從傳統汽車廠往外挖人的時候都比較舍得花錢。
在這個機遇期中跳槽出來尋求轉型的人才基本都拿到了明顯高出以往的待遇,前提是進入的公司足夠穩定,別半路整失業了。
“團隊組建好之後立刻開始準備我們的首款車型,我的意思是跳過概念階段直接出量產車。”
“李冰最近又帶著他的未來跑到倫敦去開發布會了,非要強行拗一個國際化的範兒。”
“我們起步比他晚了兩年,沒必要在裝逼這個上麵跟他看齊。”
“你現在就把自己當成一個項目經理,我需要的是最快把實車拿出來,隻要滿意,生產的事情我來解決。”
新勢力除了ppt之外,拿點錢搓輛樣車出來也不是什麽難事兒。
大規模量產就是另一回事了,這是一個關鍵性的門檻兒,過不了這一關的根本不算正式入行。
一個整車生產基地大概意味著百億級的投資,這事兒對那些湊熱鬧的野雞團隊是個要現原形的難題,對於林一來說當然算不上多大的壓力。
且不說萬裏出行自己賬上就有幾十億美元,他也沒有打算把造車這件事搞成單打獨鬥。
不還有馬爸爸呢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