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簪纓世族(七)
字數:7722 加入書籤
沈婉也想不到僅半載時間門,華陽公主便與周三郎和離了。
相比起來往日種種看起來何其荒唐可笑。
當初高高在上以權勢壓人逼她下堂,如今又對周家棄如敝履,饒是沈婉也不免覺得諷刺:“皇家行事還真是隨心所欲。”
“一切皆是因,一切皆是果。”
程嘉淡淡道,同時手上茶道動作也是行雲流水,
當下興盛的茶道以煮茶為主,程嘉不太喜歡,加上在修仙界時也常常飲用一些自己培植的靈茶,也將習慣帶了過來,用了道門提供的上等茶葉,又加入些藥材炮製後,不但沈婉喜歡,還在道門內部傳揚開來。
雖是道門中人,但對其他事物也是信手拈來。
沈婉輕歎了一聲,也沒再說什麽,畢竟周家現與她沒什麽關係,她自然也就不會知道這其中還有女兒出的力,
對此,程嘉表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說來她也沒做什麽,不過是為原身盡了一片孝心,幫便宜爹調養調養身體,讓其清心寡欲延年益壽。結果以藥為引,引出這麽一場好戲來。
與原來的軌跡不同,周三郎與華陽公主雖感情一般,但也生兒育女舉案齊眉相得益彰。
現如今大概是不會有了。
也是諷刺,周家為家族利益可以犧牲沈氏,也可以犧牲周希夷,那麽輪到他們自己的名聲臉麵,怎麽就不能忍了呢。
還有她那生身父親周三郎,程嘉可不會同情他,他再疼再苦能比得上一無所有的沈婉,能比得過年幼早夭的原主。他那點苦楚於他這一生來說,終究算不了什麽。所以才會在原來的故事中與公主繼續做夫妻,當著他風流多情的世家貴公子。
說到底刀子割在自己身上才會疼。
程嘉亦感歎這位華陽公主的作妖程度,想來以後建康城不是一般的熱鬧了。
得知終於可以與華陽公主和離,哪怕是整日埋首於經典中的周三郎,也有了如釋重負之感。
待正式接了詔書後,便快步去尋父親和兄長。
說來也是可笑,這段日子托了華陽公主的福,建康城內各大世家對周家都是避之不及,如今也是門庭冷落。周老太爺也不願煩擾,哪怕病倒了也拒絕了其他人來探望。就怕提起華陽公主這個前兒媳來,要被氣得兩腿一蹬直接進黃泉了。
“是兒子不孝,讓父兄受累了。”對此周三郎始終愧疚不已道。
周譽和周老太爺也知道怪不得他,這皇家公主哪裏是那麽好娶的,是他們想得太好了。如今得以和離,也算是壯士斷腕了。
“如今華陽公主已然離去,我們周家也算清靜了。”周老太爺歎了一聲,又對長子周譽諄諄教導道:“你既已辭官,便安心在家待上兩年,待風聲過去後再出仕。”
周譽心裏也明白,不過是在這風口浪尖時暫退一下,在家為父侍疾也是好名聲,待時過境遷,旁人自然不記得這些風言風語了。
“那是不是可以將沈氏還有夷兒接回來啊?”一旁的周老夫人忍不住道。
周老夫人一直喜歡三兒媳沈氏,奈何和離之事她也做不了主。可現在既然已經沒了華陽公主,在她看來不應該讓三兒子一家團聚重歸就好麽。
周老太爺也有個心思,三郎這‘病’若是治不好,那以後也不便再娶,此生也就唯有希夷一個孩子,又豈能留在外麵。還不如過些時日讓三郎去求沈氏回心轉意。
周三郎心中也忍不住生出些許期盼,也許一切還能回到從前。
然而這一切想法隨著沈婉派遣仆從送來的東西而破滅了。
送來的乃是幾大箱紫檀木盒,裏麵還無一不是罕見上好的藥材珍品,而同樣周家也知道了沈婉母女南下之路——過建康城而不入,隻是聽聞周老太爺病重才送來這些藥材聊表心意。
周三郎如何不能明白這其中之意,沈婉與希夷都不願意見他,更無意重歸周家。
………
沈婉自然是沒什麽想法與周三郎重歸舊好的,
如今她過得也自在輕鬆,哪怕回到吳興之後,也事事順遂,外有道門勢力庇護,內有女兒又聰慧靈秀,無需為什麽事操心,沈婉仿佛回到了父母還在時待字閨中的日子,平日裏不是養花烹茶,就是與同行的林素道長學習起了醫理道學。
這不用再交際應酬,也不用上下周全,時時顧著規矩禮儀。私以為,這樣的日子可比什麽世家婦要舒心多了。
哪怕偶爾再想起周家與周三郎,也不過是前塵往事罷了。
而另一位周家的前兒媳,華陽公主此時也是心情舒暢。能與周三郎這個不能人道的夫君和離,已經是如了她的意,至於皇兄那點申飭和處罰又算得了什麽。
況且她既然已經恢複了自由身,那挑選下一任夫婿也就更加無所顧忌了。
說她驕橫跋扈沒腦子吧,可有時候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華陽公主又變得聰明了起來。先是求了一番疼愛她的母後,解除了禁足。
然後又入宮找準時機向她的好皇兄進言:這鄭家也是頂級士族之一,且為清流,還出過三代輔相,若是與掌有兵權的汝南王結親,豈不是為汝南王拉攏士林之心還有朝堂上的勢力。
皇帝本就忌憚汝南王這位曾競爭過皇位的王叔,一聽更是在意了起來。
細細一想,周家已與皇妹和離,連周譽都主動辭官,也成不了他這位天子的助力了。皇妹再婚也應挑個好目標,如鄭家這種勢力就不錯。
而且這樣一來損人又利己,既阻止了汝南王與清流士族結親,又為自己拉攏了一方政治勢力。
不得不說,皇帝與華陽公主不愧是一母同胞的兄妹,這份莫名的自信也是少有。
總之皇帝最後還是遂了皇妹的心意,又一次下詔賜婚,令鄭家郎君迎娶華陽公主。
聖旨一下,鄭家上下幾乎如喪考妣。
而另一邊的王府內,清河郡主更是哭得死去活來,汝南王更是怒不可遏,恨不得拔刀殺人,大罵道:“黃口小兒,安敢欺我。”
而遠在吳興的程嘉,夜觀天象偶爾卜算一下天機,竟發覺有所變化。
她在修行稍有所成時,曾經算過一卦,此王朝國運不強,再有二三十年,中原王朝衰亡,恐有山河淪陷,衣冠南渡之象。
但現在似乎又會發生些許變化,貌似這時間門還會提前些。那她也應該更早做準備了。
誰能想到,有時候蝴蝶翅膀微微扇動一下,便能改變曆史的軌跡。
………
五年後,汝南王起兵作亂。
皇帝於西苑遇刺身受重傷,經太醫診治後不久駕崩。
皇帝雖有子嗣,但都早早夭折了,於是空出來的新帝位置惹得無數人覬覦。
一時間門建康城內風起雲湧。
而皇帝一駕崩,鄭家便迫不及待要與華陽公主和離,
本來當初迎娶公主時便是不情不願,無論是鄭郎君還是鄭家其他人都不喜歡華陽公主。
而華陽公主再次如願之後,也越發得意,哪怕與鄭家郎君再婚,也沒有收斂半分性子,連那些麵首男寵也照舊養在了公主府,時不時就過去尋歡作樂。
這樣不知收斂的結果就是,華陽公主懷孕了,生下一個兒子後,鄭家不免懷疑孩子並非自家子嗣,一開始還忍著,結果還是越長開越與鄭郎君沒有一絲相似之處。
鄭家世代清流,結果卻攤上這樣一個放蕩不堪的公主兒媳,簡直就是倒了八輩子黴。
大概唯一稍稍慶幸的也隻有周家。
連辭官在野幾年的周譽都慶幸,好在周家與華陽公主和離了。不然周家豈不是也要幫著養公主的私生子,隻怕他父親都要活生生氣死過去了。
經過多方博弈確定下來的新帝,非先帝一脈,而是從宗室。
新帝年少才八歲,但與先帝還有華陽公主那一支沒什麽感情,反而他的老師乃是鄭家太傅,便毫不猶豫地恩準了鄭家與華陽公主和離。
鄭家受夠了華陽公主,幾近刻薄厭惡地將公主與私生子趕出了鄭家。
哪怕還有個公主身份,但沒了當皇帝的兄長作為倚仗,連母後也被移居別宮了,華陽公主現在就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以前被她得罪過的權貴人人都恨不得來踩上一腳。
不久後就有禦史上書,曆數華陽公主過往種種不法罪行,要求嚴懲。
華陽直接被褫奪公主封號連降數級,被貶為庶人。宮中的太後幾乎哭瞎了眼,也救不了女兒了。
但這還未結束,鄭家人是真的狠,從她身邊的仆婢口中審問出說華陽公主不滿新君,意圖謀反。
這下不止是被貶為庶人了,而是連性命都保不住了。
過去一切榮華富貴皆被奪去,賜白綾毒酒,並曝屍荒野。
沈婉入京時就聽百姓議論起華陽公主之死,言語間門多是不好聽的。鄭家本就是清流士族,掌天下言論喉舌,自然能讓華陽公主死後也是受人唾罵。
哪怕沈婉曾無比怨恨過這個驕橫跋扈奪她夫婿的公主,但聽聞如此下場,也不禁唏噓慨歎。
沈婉此次入京,乃是朝廷賜封一品國夫人。
這五年來道門發生大變,不知怎麽竟改變了路線,不再傾向於走上層路線,而是更多著眼於民間門百姓,相繼推出良種,行醫濟民,水車曲轅犁之物,在民間門根基越發深厚。在各地也收納了更多的百姓以及民心,更是在此次藩王作亂中更是安撫救助了不少百姓。
新帝登基,他背後支持的勢力也希望拉攏安撫道門。
道門這般變化,皆離不開一人,那就是周希夷。
不單是沈婉被封為國夫人,就連周家也被恩賞,加上周三郎這幾年潛心治學,所修史賦也為周家挽回不少名聲。
想到此如今已為周家家主的周譽心情複雜不已,當初與皇室結親是真的錯了。若是周希夷留在周家,以這般的天資和能力,便是成為周家家主也是不成問題的。
三郎未再娶妻納妾,一直沒有子嗣,而他的幾個兒女都不是天資出眾之人。反倒是旁係還出了幾個較為亮眼的,但這樣下去豈不是要讓旁支取代嫡支。
周老太爺這幾年身子越發不好了,幾近在苟延殘喘,但也強撐著身子讓長子下帖去請沈婉過府一敘,也是不願斷了這層關係的。
沈婉來到周家,頗有些物是人非之感。
不僅是周老太爺時日無多,臥病在床甚至開不了口。曾經意氣風發的周譽如今也已是兩鬢斑白,曆經浮沉滿是滄桑。
沈婉都一一盡了禮數周全,哪怕再與周三郎相見,也是心如止水,波瀾不驚。
倒是周三郎欲語還休,許久後才終於鼓足勇氣問道:“這些年你過得好麽?”
可這話一出他又自覺多餘,沈婉容色秀美,眉宇間門清婉卓然,似乎不曾經曆過歲月一般,還聽聞這些年追求者甚眾,如今又受封一品國夫人,豈會過得不好。
而因著沈婉回到吳興後這幾年都不曾改嫁,又讓周三郎心中忍不住生出些死灰複燃的念想來。
但沈婉來周家隻為一件事,那便是希望周希夷從世家族譜上除名,從此再無關係。
周三郎震驚不已,“夷兒她是不要我這個父親了麽?”
沈婉初次聽到時也是這般震驚,但思及這些年女兒越□□緲出塵,也明白了些許。
若這是女兒所願,她這個做母親的又怎會阻攔呢。
沈婉也對周三郎道:“這是夷兒所求,你若心中還有她,那便遂了她的意吧。”
周家雖不情願,但在與道門的交易之下,還是除去了周希夷在族譜上的名字,從此由周希夷改姓為沈希夷,與周家再無關係。
待沈婉回到吳興,程嘉觀她麵向,就知道她此行已經釋然,放下了一切。
程嘉這些年扶持道門,的確不適合沾染太多因果了。關於周家那邊的事已然了斷,若說還有什麽未盡的,恐怕也就是沈婉這邊了。
沈婉還年輕,又有程嘉為她悉心調理過身體,無病無災長命百歲是沒什麽問題的。
程嘉也不願意見她孤單寥落,若是沈婉有心尋一人共度餘生,再生兒育女,她也是支持的。而這些年以沈婉的才貌,還有親生女兒在道門的崇高地位,都足以吸引追求者無數。
其中最出挑的莫過於謝家二叔謝川,因一次踏青詩會見過沈婉,此後三載以來風雨不輟地追求。
隻是謝川或許對沈婉是一片真心,但謝家未必心思純粹,不過這也無所謂,她本就是為了完成原身心意,護沈婉一生。無論是富貴榮華,還是改朝換代,都能為其做到。
程嘉試探著詢問了母親的意思。
但沈婉卻搖了搖頭,此次建康之行,見過華陽公主的結局,又見過周家等人後,竟讓她大徹大悟,也生了修道之心。
紅塵富貴,愛恨嗔癡不過一瞬,又有什麽好留戀的呢。
哪怕是見識頗多的程嘉也不免吃了一驚,但想了想也沒有勸什麽,她不會將俗世的幸福價值觀強加在沈婉身上,並且就認為這是對她好。若是沈婉看破紅塵,一心修道,那也沒什麽不好的。
………
三年後,
樓觀道掌教羽化升仙,沈希夷正式出家,並繼任掌教之位。
此後天下道門一統,沈希夷更是被尊為道門魁首,其所編撰道教典籍傳遍天下各地,也開啟了道門大興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