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在我眼裏這就是二百塊...)

字數:6094   加入書籤

A+A-




    此時那精瘦男人已經將包袱裹起來了,頹然地歎了口氣,就要離開。
    初挽起了興趣,不過此時也不敢太冒進,不知道對方深淺,一旦表現出什麽興趣,對方興許就拿喬了。
    古玩市場上經常這樣,彼此試探著,一旦對方察覺你興趣濃厚,他便開始往後退,會覺得這個東西值錢,怕自己把價錢喊低了,開始抬價。
    玄乎一點說,古玩是無價的,價其實就在賣家和買家心裏,就是一個彼此衡量對方心理承受能力的過程,當買賣成了的那一刻,這個物件的真正價格才算敲定。
    當下她不動聲色,上前道:“我看你包袱裏一塊大石頭,我爸讓我收點石頭放院子裏,你這個多錢賣?”
    精瘦男人一聽,頓時瞪了初挽一眼:“這哪是大石頭,這可是好東西!”
    初挽便不高興地道:“好東西就好東西,你不也是沒賣出去嗎,都這會兒了,大家撤了,你這麽大一塊石頭,怎麽背回來的還不是原封不動背回去!”
    她打眼一掃,淡淡地道:“沒準回頭被人家文物局逮住,最後還給你沒收了呢!”
    果然,她這一句話,把那精瘦男人打擊得不輕。
    他悶悶地背著包袱,看了初挽一眼:“這是佛像,值錢著呢!”
    初挽作勢抬起手腕,看了看根本不存在的手表,之後道:“佛像?還有點時間,你打開我看看,我不管什麽佛像不佛像,我要買有文化的那種石頭,最好是帶字的,放在我家院子裏一看就有麵兒!”
    精瘦男人其實很不想搭理初挽,不過實在是沒法,畢竟太沉了,他從郊區來的,得背回去,他在市場上熬了這麽一早上,隻有看幾眼的,根本沒人問價。
    他頹然地將包袱重新放下,打開來:“你可瞧仔細了,這是佛像,正兒八經的老佛像。”
    初挽也不敢太認真地看,就這麽很隨意地掃幾眼。
    這是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乍看仿佛一個石墩子,不過這石墩子側麵有五個棱麵,五個棱麵上都是線刻佛像,那佛像線條流暢,肅穆精美,無與倫比,縱然經曆了風雨侵蝕,但線雕非凡的氣勢依然不曾被埋沒。
    一眼間,千年前的精彩撲麵而來,美得讓人窒息。
    初挽很隨意地收回目光,她知道這五麵雕刻的是金剛界五方佛,而這個所謂的石墩子,應該來源於唐朝僧人的圓寂塔。唐朝的圓寂塔一般最底下為青石基台和須彌座,上麵為塔身,而這是塔身中的其中一層。
    這種東西,在現在的古玩市場上根本不值錢,不是什麽好材質,石頭的,又沉,背起來也不方便,誰沒事買這麽一塊看不懂的大石頭放家裏。
    就算上麵的線雕再美,能當擺件還是能當凳子椅子?
    固然有文化內涵,但現在大家沒人顧得上這個,吃不飽飯誰還在意文化內涵,至於考古價值,在古玩市場上更是沒人搭理。
    舉個例子,原始社會的那些石碗石罐的,在考古學上研究價值重大,但是到了潘家園估計當個添頭人家都嫌沉。
    因為古玩的價值是由人的喜好決定的,買的人多,價值就上去了,現在這年頭,破四舊破的,正經好古玩都沒多少人敢賣,更別說這隻是帶著雕刻的石墩子。
    初挽想了想:“三塊錢吧,我背回去,還得雇個板兒爺。”
    精瘦男人一聽,瞪大眼睛,指著上麵的佛像:“這可是好東西,唐朝的,你給三塊錢?”
    初挽:“怎麽著,就一塊石頭,你想要三十塊嗎?”
    當下作勢要走:“算了算了那你背回去吧,我雇板爺的錢可以省了!”
    精瘦男人一見,忙道:“你好歹加點錢啊!”
    他這一趟出來,又是牛車又是走路,累都累死了,指望著趕緊賣出錢來買化肥,不然回家得被罵死,他在這裏已經熬了兩個早上,根本沒人買,現在也是沒辦法了。
    扔又不舍得,背回去又累死,關鍵回到家他媳婦一看沒錢,還不得罵他!
    初挽看他那愁苦的樣子,倒是也不忍心太為難他,當然她也不敢放鬆警惕心。
    她是吃過這方麵經驗教訓的,和這種半懂不懂的打交道,價錢給冒了,那買賣就一定成不了。
    因為這些人有其愁苦讓人憐惜的一麵,但是又有一種骨子裏天然的狡黠,他們如果察覺到你想買的意圖強烈,反而惜售起來,覺得可以奇貨可居。
    當下也就道:“我頂天了出四塊,不想賣就算了,本來隻是想買塊石頭,看著上麵的畫還挺好看的,回去讓我妹臨著畫畫還不錯,非要太多錢,那我買回去還不得挨罵!”
    這時候,眼看就八點了,初挽看這男人還在那裏磨嘰,也有些不耐了。
    她買了後,是想去美術學院賣給那些美術教授,他們懂行,想著能套個差價,可這玩意兒太沉,麻煩死了,有的是買賣,她幹嘛非得做這一樁?
    當下幹脆道:“算了我不買了,回頭被抓住我更吃虧。”
    那人往西邊看,就看西邊有人在跑,他一下子急了,額頭青筋都暴起來:“四塊,四塊,給你,你趕緊給我錢!這佛像歸你了!”
    初挽:“……行吧。”
    當下掏出來三塊錢,那人搶也似的把三塊拿走,揣進兜裏就跑。
    初挽一抬頭,就見那邊文物局的人要來了。
    她心裏急,萬一被抓,把她當成賣家,那就冤大了!
    她靈機一動,將那包袱扯一邊,之後一屁股坐墩子上了!
    文物局的很快就過來了,他們四處查問,整個早市已經雞飛狗跳。
    其中一個男同誌到了初挽跟前,問起來。
    初挽今天穿著自己那件舊翠花棉襖,聽到問,便怯生生地道:“等我爺爺呢,我爺爺進去和人下棋,讓我在這裏等著。”
    她雖然十九歲了,個子也不算太矮,但是她瘦弱,又穿著棉襖,巴掌大的小臉,睜著一雙濕潤的眼睛,讓人一看就可憐兮兮的。
    那同誌隻以為是不懂事的小姑娘,便警告了幾句,說沒事別往這裏來,就走了。
    初挽見他們離開,這才鬆了口氣。
    屁股底下這石墩子可是三塊錢買的,這麽丟了太可惜了,隻是這個太沉了,她搬起來實在困難,沒辦法,隻好四處尋覓著找板爺,也是運氣好,總算找到一個,直接讓對方拉著自己過去美術學院了。
    到了美術學院門口,她也不著急,就那麽尋了一個過往人多的地兒,將那線雕佛像露出來,淡定地坐在一旁等著。
    這時候也有點餓了,就在旁邊買了兩個包子吃。
    因為是美術學院,這邊識貨的到底是多,陸續有學生老師過來看看,實在是那唐朝線雕夠美,也有人問價,不過最後都沒成。
    初挽其實也有點無奈,她知道這個線雕在識貨的美術學院教授那裏,應該是能賣上錢的,但也得等那個有緣人來,等不到有緣的人,她就得再找板車搬過去胡慧雲家。
    沒準最後這個石墩子的下場就是當剁菜板了。
    三塊錢呢!
    她歎了口氣,裹緊了棉襖,告訴自己下次不能貪這個便宜了,一定要找簡單易攜帶的,自己這小身板實在折騰不起。
    好在,等到了下午時候,有兩個年輕人陪著一個老人過來了,那老人約莫六十多歲,兩鬢花白,穿著西裝,頗為講究的樣子,他饒有興趣地打量了一番,試探著問了問價格。
    初挽看了他一眼,認出來了。
    這是一位旅美華人,夏大師,曾經追隨南懷瑾學習佛法,在九十年代落葉歸根,回國創辦了書畫院來弘揚佛教繪畫藝術,他的繪畫藝術在佛教界和藝術節都很有盛名,曾經繪過一套《佛像珍藏》,被譽為“畫像版的大藏經”。
    看到這一位,她頓時覺得,自己運氣太好了。
    什麽叫漏,這就叫漏。
    其實她買這麽一石墩子,也不過是想著賺十塊八塊的辛苦錢。
    但事實證明,她還是有點時運的。
    同樣的佛雕,在不同的人手中,那就是不同的價值。
    初挽頓時放鬆了,穩坐釣魚台,等著人上鉤。
    夏大師這次過來中國,顯然還沒定居,隻是回來旅遊的,順便過來參觀美術學院,身邊陪著的應該是美術學院的老師。
    夏大師仔細打量了一番那五麵佛,顯然很有興趣,試探著要價。
    初挽直接要了二百塊的高價,且明言一分不讓。
    旁邊那兩個年輕的一聽,嚇了一跳:“這不是宰人嗎?你當這是什麽?”
    初挽聽著,淡聲道:“我需要這二百塊,這位同誌需要佛雕,這是大家各取所得。”
    那年輕人顯然怕夏大師吃虧,也覺得夏大師在這裏被宰自己沒麵子,便好生貶損了一番這石墩子。
    初挽笑了:“這位同誌,我瞧著這位老同誌對我的佛雕很感興趣,我相信這佛雕在他手中,必將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所產生的藝術價值,遠遠超過二百塊的十倍甚至百倍,你貶損這佛雕的價值,就是貶損這位老同誌的眼光和實力了。”
    最後,她緩慢地道:“你看到的是一塊石頭,老同誌看到的卻是大唐藝術瑰寶。”
    那年輕人嗤笑:“那你看到的是什麽?”
    初挽理所當然地道:“我看到的當然是二百塊錢。”
    兩個年輕人並圍觀的全都哈哈笑起來,旁觀者也都笑著竊竊私語,有人說這小姑娘想錢想瘋了,二百塊錢賣一塊石頭,可真敢想!
    但是夏大師卻沒笑,他認真地看著初挽:“小姑娘,你說得很有道理,這佛雕的價值,全由各人心中自定,你要賣二百塊,我覺得值,這錢我願意出,出得心甘情願。”
    周圍人一聽,大驚,沒想到這麽一塊石頭,竟然真有人願意出二百塊,旁邊陪著的兩位年輕人也都意外,甚至有些臉紅。
    他們剛才那樣貶損佛雕,但是夏大師說值,他們頓時就有點丟人現眼了。
    當下,夏大師直接交割,但是他沒那麽多人民幣,初挽表示外匯券也可以,於是最後給了一百五十塊外匯券和五十塊人民幣。
    初挽拿到錢後,不敢久留,轉頭就要跑。
    夏大師卻叫住她,誠懇鄭重地道:“小姑娘,我今天應該謝謝你,讓我和這唐朝線雕結緣,你能不能留下名字?”
    初挽笑道:“老同誌不要客氣,我應該謝你,二百塊錢對我來說頂大用了。至於姓名就算了,鄉下姑娘,賤名唯恐瀆閣下之耳。”
    說完也就趕緊走了。
    將來有一日,她興許還能和這位夏大師打交道,不過估計是很久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