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出來打臉,遲早是要還的【求收藏追讀】

字數:4687   加入書籤

A+A-


    而如果要實現這個理想,就要恢複周朝的製度。
    為什麽朱允炆身邊的儒家官員,極力想要削藩,就是因為他們想提高皇帝的權力。
    但是,這是奴隸製時期的政策,根本不適用明朝當時的國情。
    他沒有經曆過戰場廝殺,從小深居宮廷之中,接受的都是正統儒家思想。
    更神奇的是,朱允炆居然采用了。
    這也是導致朱允炆失敗的一方麵原因。
    跟祖父朱元璋的霸道剛猛不同,朱允炆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
    就是因為他太急了!
    別人漢朝削藩,可是經曆了文景兩代帝王的努力,他剛上位就想削藩,不是自找死路是什麽?
    好在朱元璋的餘威尚存,不然手握軍權的藩王,哪有那麽好削。
    沉吟片刻,朱冠文抬頭望著黃齊二人,淡淡的說道:“兩位先生之言,實屬有理,隻是皇爺爺剛走,我就對自己親叔叔動手,是不是有點不妥?”
    “這.....”
    黃子澄與齊泰對視一眼,正色道:“皇太孫殿下仁厚,但還是要以國事為重,削藩乃國之大事,不可以兒女私情度之。”
    “黃先生此言有理!”
    朱冠文點了點頭,又話鋒一轉:“那麽我想知道,你們說的燕王和寧王何在?”
    黃子澄愣了下,答道:“寧王參加完喪葬大典,應該在寧王府。”
    “燕王呢?”
    “還在淮安!”
    “淮安?”朱冠文略作思忖,很快就知道了其中緣由。
    曆史上的朱棣,在得知朱元璋駕崩後,日夜兼程趕往南京奔喪。
    朱允炆竟以朱元璋遺詔中的‘諸王臨國中,毋字京師’為由,將朱棣攔在了淮安。
    這種做法,近乎於無情。
    可是,為什麽要說近乎於無情,而不是無情呢?
    因為朱允炆這個理由,隻適用於他四叔朱棣。
    其他叔叔們,想來奔喪就盡管來,哭個昏天黑地都沒關係。
    朱允炆這種差別對待,自然是忌憚朱棣。
    雖然朱元璋遺詔中,確實有那麽一句話,但這種做法,著實有些不光彩。
    要麽大家都不來,要麽大家都來。
    你攔一個,針對誰呢?
    朱允炆的做法,就差當麵打朱棣臉了。
    而朱棣又不是那種甘願被打臉的人,所以回到家就發狠,武裝自己,準備把臉打回來。
    事實證明,出來打臉,遲早是要還的。
    對於朱允炆這種近乎無情的做法,朱冠文也表示很無奈。
    但他有自己的打算。
    “百善孝為先,不管如何,燕王都是皇爺爺的兒子,父親去世,哪有兒子不來盡孝的道理,孤決定,讓燕王進京!”
    “皇太孫殿下,這是為何啊?”
    黃子澄急忙道:“之前已經拒絕燕王進京,現在朝令夕改,讓先帝威嚴何在?”
    “是啊皇太孫殿下,登基大典馬上就要舉行了,此時讓燕王進京,不是橫生枝節嗎?”齊泰也連忙勸告道。
    朱冠文看了他們一眼,歎息道:“自古明君正臣,可以不弄陰謀,但不能不懂權謀,你們身在朝堂,連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
    “什,什麽?”
    黃子澄和齊泰對視一眼,滿臉愕然。
    以往都是他們說教朱允炆,給朱允炆灌輸為君之道,沒想到朱允炆現在反過來教育他們。
    讓他們一時竟有些不知所措。
    “你們說燕王和寧王威脅最大,為何別人送上門來,你們卻要把他拒之門外?”朱冠文反問道。
    “這....”
    齊泰遲疑了一下,有些不安的道:“燕王一旦進京,恐有禍亂發生。”
    “他是帶兵進京的?”朱冠文再次反問。
    黃子澄急忙答道:“燕王曾率領大軍征戰漠北,在軍中的威望極高,加之其與五軍都督府交往甚密,若讓他進京籠絡人心,怕是凶多吉少!”
    “既然不是帶兵進京,爾等又有何懼?至於籠絡人心,你當皇爺爺的臣子都是叛逆嗎?”
    “可是.....”
    黃子澄張了張嘴,還想再說什麽。
    朱冠文直接揮手打斷了他的話,篤定道:“就算你們不讓燕王進京,他也會想辦法進京,而且他的辦法,會讓你們啞口無言!”
    “是何辦法?”齊泰忍不住好奇的道。
    朱冠文看了他一眼,道:“黃先生不是說了嗎?燕王與五軍都督府交往甚密,那麽,他需不需要繼續交往?”
    “殿下的意思是,燕王會派心腹入京?”黃子澄反應過來道。
    “恐怕不是心腹那麽簡單,我猜,應該是他的三個兒子!”朱冠文眯眼道。
    “這怎麽可能?”黃子澄詫異。
    齊泰也不敢置信:“是啊,燕王隻有三個兒子,他怎麽可能讓他們以身犯險?”
    就在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道通稟之聲:“啟稟皇太孫殿下,榮國公求見!”
    榮國公?
    朱冠文愣了一下,擺手道:“讓他進來吧。”
    “是。”
    很快,梅殷就來到朱冠文身前,朝他施禮道:“臣,梅殷,見過皇太孫殿下。”
    “姑父無需多禮,請坐。”朱冠文熱情的招呼梅殷。
    梅殷搖了搖頭,麵色凝重的道:“皇太孫殿下,臣此番前來是有要事告知您,燕王朱棣請求讓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為先帝守孝!”
    “......”
    說白了,朱允炆就是個理想主義者。
    而同為理想主義者的黃子澄,齊泰,方孝儒,自然與他臭味相投。
    但朱冠文不是朱允炆,他是典型的現實主義者。
    朱元璋當年設立藩王,本意是借用藩王,鞏固朱家天下。
    因為他覺得,自己人肯定是能夠信任的。
    但朱允炆不這麽覺得,他覺得自己人才是皇帝最大的威脅。
    所以黃子澄和齊泰提出削藩,他毅然決然的同意了。
    畢竟他也很向往儒家的理想國。
    讓皇帝信任文官掌權,從而打造他們的理想國。
    對於儒家官員來說,周朝一直是最好的理想國,在那個時代,可以實現天下大同。
    他不可能屁股還沒坐熱,就跑去削藩。
    朱允炆為什麽削藩失敗?
    特別是方孝儒,在朱允炆當政的時候,居然提出使用周朝的土地製度,井田製。
    什麽是井田製?
    幾位老師,都是有才學的大儒。
    而儒家之人,大多都是理想主義者。
    就是土地收為國有,國家把土地分配給百姓,百姓不得買賣和轉讓土地,還要交一定的稅收。
    這樣做的好處,是為了避免土地兼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承認土地合法性。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