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做人呐,要低調!

字數:9822   加入書籤

A+A-


    聽著自己媳婦兒的話,陸遠眨了眨眼。
    明白了。
    從今往後,自己不光是陸爵爺了。
    還是小閣老了。
    按照規矩,按照禮製,應該不應該,能不能,這個陸遠就不知道了。
    不過,按照陸遠的功勞來說,那絕對是有資格的。
    給個常務副皇帝,那都不為過。
    還是那句話,數戰之功,吾應得此賞。
    不過,說是許給了這麽一個閣老的身份,但其實跟之前也是差不太多的。
    畢竟,以前陸遠做點啥事兒,那自己媳婦兒也是完全支持的。
    就是以前吧,做點兒啥事兒,得先請旨。
    這以後,就稍微方便一點兒。
    有些事兒,陸遠可以直接先斬後奏,外人也不會多說什麽。
    要不然,像是康林飛那樣的人,到時候又是逼逼賴賴,煩得很。
    當然,這是說急事兒,真有些什麽超級大的事兒,比如說軍權什麽的,這些玩意兒,那還是該怎麽樣就怎麽樣的。
    本來陸遠還打算說一說這天池的事兒來著。
    陸遠打算是說,先派人去天池那邊調查清楚,看看天池那邊兒地下到底有什麽。
    要是有靈力礦的話,那天池那邊就不能還給羅刹帝國。
    但是不還的話……
    又怎麽能不還。
    畢竟天池那邊的位置實在是有點兒敏感,不像是遼北這邊兒的出海口,不像是庫頁島。
    這些個地方,對於羅刹帝國來講,那是可有可無的。
    沒了也沒沒了。
    再說,這些個地方之前本就是大周皇朝的。
    但是天池那邊兒,就比較麻煩了,那裏屬於是羅刹皇朝的心窩子。
    天池這地方若是不還的話,這就等於是在羅刹帝國胸口上插一把刀,還不拔出來。
    這羅刹帝國肯定是要急眼。
    當然,這光羅刹帝國急眼倒是還沒啥,關鍵是歐北大陸那邊兒的十好幾個皇朝怎麽想?
    國家與國家的事兒,麻煩著呐。
    不過,說來說去,還是大周皇朝弱了。
    如果大周皇朝現在有上萬輛坦克,上萬輛戰車,能打三五千公裏的劍來★★,還有兩支航母戰鬥群的話,那還用考慮對方的感受?
    坦克跟戰車,火炮在天池這邊兒搞演習。
    航母戰鬥群去歐北那邊兒的海域搞演習,這邊兒火炮轟轟的炸,那邊兒飛機呼呼的飛。
    這還用考慮別人怎麽想?
    不過,飯得一口一口的吃,現如今大周皇朝的發展已經是可以用光速來形容了。
    再等個幾年下去便好了。
    當然,就說眼前這事兒吧,陸遠到時候再跟內閣商議商議,看看怎麽說。
    就先不跟自己媳婦兒說了,讓自己媳婦兒安心養胎吧。
    很快,大臣們還有清北的人都下來了。
    陸遠跟顧清婉也是恢複正常,沒有再拉拉扯扯的了。
    諸位大臣們也不知道這裏是做什麽的,幹什麽的,問清北的人,清北的人也不講,大家也就是四處轉轉。
    轉悠一圈兒完了後,顧清婉則是宣布了陸遠晉內閣的事兒。
    順便也說了,最近身子不太好,需要靜養一段時間,這朝內的事兒,大事兒在由內閣呈遞,其他的事兒就內閣自主辦理了。
    由內閣的四位閣老共同商議決定。
    若是四位閣老意見有分歧,就再呈遞上來。
    這事兒,就這麽定了。
    眾人對於陸遠在二十來歲這個年紀就直接成為閣老,雖然心裏無比的愕然,但卻又不意外。
    如今的大周皇朝,能有如此盛世,陸遠功不可沒。
    應該的。
    ……
    十二日後。
    聖駕回鑾。
    陸遠還有諸位大臣,皆是隨聖駕回到了皇城。
    遼北的事兒已經解決,顧清婉把都護府直接給裁撤了。
    不光是遼北的都護府,還有新域,藏高,這兩個地方的都護府也完全給裁撤了。
    如今大周皇朝的軍隊,已經直接入住。
    從現在起,大周皇朝的土地就是大周皇朝的土地,不存在什麽這個府,那個營。
    在接下來,就是要裁撤掉西南那邊兒的土司。
    另外,遼北的事兒,也給朝廷提了個醒。
    這現在雖然有火車,百姓們活動起來方便了。
    但絕大多數人對皇城的感覺,還是非常的敬畏,總是感覺,皇城這種地方,不是自己這等草民能來的。
    就算想要告發什麽,也覺得的沒門路,或者說這皇城的衙門也不會受理什麽的。
    既如此,就直接在皇城設立一個專門衙門,就受理這種桉件的。
    這衙門的位置,就放在火車站旁邊,入舊城還有新城的第一個站點,從外地來一下車就能看到。
    專門受理各地官員的衙門。
    俗稱,反貪局。
    關於大周皇朝官員這種事兒,這種辦法有沒有用呢。
    那肯定是有用的。
    至於能不能根治,說句讓人絕望的話,那真的是很難很難。
    畢竟就算是地球上,網絡通訊無比發達,該有還是有。
    隻要一不留神,一不注意就會有。
    畢竟,你防的手段在進步,那些個官員貪腐的手段也是在進步。
    這事兒呢,就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不過呢,無論如何,改變就是好事兒。
    最起碼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個貪官以後不會敢再正大光明的,對普通百姓下手了。
    也或者說,不像是之前,關起門來一個縣太爺就敢把整個縣的百姓都當驢去使喚。
    反正不管怎麽樣,百姓的日子絕對是好過的。
    …………
    秋去冬來。
    冬去春來。
    兩來兩去,時光如白駒過隙一般,匆匆而過。
    一眨眼,四個月過去了。
    一晃,已經是冬末,要開春了。
    這四個月發生的事兒,又多又雜,但是並不忙碌。
    自遼北回來後。
    陸遠就正式進入內閣辦事兒了。
    不過,這進了是進了。
    但是,陸遠並不管事兒,或者說,陸遠隻管自己的事兒。
    就比如說,清北又研究出來個什麽新東西,新發明。
    這又要戶部批錢,工部建造了。
    那陸遠就去內閣,一天給辦出來。
    再比如軍事上的大型調度,還有之前跟羅刹皇朝的談判,等這些個大事情,那都是陸遠辦的。
    至於其他的嘛。
    就還是內閣辦,陸遠根本不去操心。
    當然,陸遠不操心歸陸遠不操心,這內閣還是把每日的大事兒,匯集成冊給陸遠送過去,陸遠抽空了就瞅一眼。
    內閣給陸遠添不了多少麻煩。
    現在的陸遠,基本上就是每天去清北大學。
    就真的跟一個老師一樣,每天早上夾著個公文包,然後開著小汽車去清北。
    】
    中午回來吃飯,然後睡個晌午覺,下午三點多再去清北。
    現在陸遠也不咋睡懶覺了。
    主要是,這媳婦兒現在肚子大了,再有一兩個月,那可就要臨盆了。
    這晚上自然是折騰不了的。
    也就是小打小鬧的,自己媳婦兒手腳並用一下。
    其他的,多半是摟著說會兒話,然後迷迷湖湖的睡去。
    說起來。
    陸遠也搬家了。
    過大年前搬的。
    璃煙回來了一次,回來後,當時眼看著還有幾個月就新年了,就直接沒走。
    又在大周皇朝待到過年。
    所以,當時,這次搬家,是一家人整整齊齊搬進去的。
    當時又是放鞭炮,又是請客吃飯什麽的。
    把四合院兒的人也都請去了。
    熱鬧嘛。
    當然,也不光是熱鬧不熱鬧的原因。
    這自己過的好了,住大房子……
    那可不就得讓人知道嘛。
    要不然,富貴不還鄉,那不就是如錦衣夜行嘛。
    再說了,現在陸遠也不差這一頓飯錢,現在日子也都好了。
    陸遠就喜歡看這四合院兒裏的人,心裏一邊念叨著你陸遠真該死,臉上又是一副討好的樣子。
    沒辦法,畢竟陸遠現在那可是個官兒啊。
    雖說,這些人不知道陸遠現在是個啥官兒,但是心裏大概都有數,應該是小不了。
    另外再說了,就不說陸遠的官兒。
    陸遠這可是真有錢啊!
    那鋪子的錢,之前陸遠說了大家不信,但是隨著日子久了,大家不信也得信了。
    就說這大房子,大家進來的時候,也都參觀過了。
    裝修的那叫一個豪華啊!
    這院子都是大理石的台麵。
    那家夥豪華的,大家雖然沒去過皇宮,但是感覺就算是皇宮,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吧。
    這陸遠這麽有錢,以後誰家免不了遇到個急,到時候實在找不到人幫忙了,那可不就得舔著臉來借錢嘛。
    好歹也算是個門路,大家自然是不敢麵上有什麽歪歪話。
    喬遷那頓飯,真是給陸遠炫耀足了。
    不過就是,沒叫那些個大臣什麽的。
    也不許那些個大臣們來。
    主要是吧,自己那二媳婦兒特別喜歡在這屋子裏當女主人那派頭。
    陸遠覺得自己那媳婦兒在這大宅院兒當夫人,比在宮裏當皇爺有癮。
    這喬遷之喜的時候,自己這二媳婦兒,那真是挺著大肚子,忙活來忙活去的,那不是一般的高興。
    特別是站在門口,作為屋子的女主人,跟璃煙往裏麵迎人的時候,那臉上的笑容,真是如夏日盛開的荷花一樣美豔動人。
    所以,這種事兒,自然是不能讓那些個大臣來的。
    這來了,自己這二媳婦兒還怎麽高興,還怎麽開心啊。
    所以,這些個大臣們不能來,倒是少了點兒在四合院兒鄰居麵前顯眼的機會,有點兒可惜了。
    不過呢,仔細想想,倒是也還好。
    做人呐。
    要低調!
    畢竟喬遷之喜不光是有四合院兒的鄰居在,還有林福生那些人。
    這要是讓林福生那些人知道這當今皇爺是自己二媳婦兒。
    這以後還怎麽相處呐。
    低調低調。
    這四個月,除了陸遠家裏的事兒外。
    這外邊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周皇朝這邊兒就不說了,大周皇朝現在真是一天一個樣兒。
    整個國家真是鉚足了勁兒在幹。
    各種建廠,各種生產。
    日新月異說的就是現在的大周皇朝。
    就以新區那邊兒說吧,新區那邊兒蓋的都是高樓大廈。
    今早陸遠出門,那樓是十一層,等晚上陸遠回來,那樓可能就十三層了。
    說的有那麽點兒誇張了,但差不多就是這麽個情況。
    如今的大周皇朝,那真是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實在是太好了。
    當然,作為當今皇爺的男人,內閣的閣老,身份尊貴的陸爵爺。
    那自然不能光跟著大家一起高興。
    這些都是陸遠弄出來的,同樣的,陸遠也知道這事兒的後遺症。
    以地球上的阿美為例,發展的時候那真是瘋狂發展。
    但是瘋狂發展後,到了瓶頸期後,接下來就是大蕭條,就是各種大力發展的後遺症。
    就說大周皇朝現在建造了這麽多的廠子,光說建材這一項。
    到處都在建高樓大廈,那麽就需要非常非常多的建材。
    光是這一產業上的工廠,就數不勝數。
    有石料,有木材,有鋼材,等等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應運而生。
    那麽有一天,大周皇朝的高樓大廈蓋得差不多滿了。
    那麽這些廠子,何去何從?
    到時候不需要那麽多石料,木材,沙子了,這些個廠子不就完了嗎?
    這些個廠子後麵不光是老板,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人,匠人。
    管中窺豹,說的也不光是建材,有許許多多行業,皆是如此。
    這有些事兒,是現在就要做的。
    為了防止將來出現大蕭條,那現在就要做準備,準備日後的軟著陸。
    從三個月前,陸遠就開始讓內閣擬定章程,控製各種廠子的數量,不管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
    沒有工部簽的證,一律不能開。
    目的是要分散。
    就好比當年種花家的重工,全都往北方擺,結果到了八十年代下崗潮時,北方是最難受的。
    可以說,建國時北方有多風光,八十年代這北方就有多落魄。
    以至於,就算現在,北方還是沒有恢複起來元氣。
    各種青年才俊出逃,沒辦法,本地待不下去了,能夠留下的,都是當年那波恰飽飽的,普通人隻能背井離鄉去外地生活。
    所以現在就是在控製,整個朝廷在參與調控。
    石料廠皇城這邊兒現在就隻許開多少多少個,超了就直接不發證,哪兒的地區廠子少,就隻發那兒的證。
    要不你就去那個地方開,要不你就別開。
    這樣的話,皇城這邊兒材料什麽的,會出現短缺,會延誤一些工程,但為了將來的軟著陸,也是沒辦法的。
    大周皇朝現在國內就是這麽個國策。
    總體來說,非常祥和,有序,有陸遠在,把未來會出現的大坑,提前給填平了。
    但大周皇朝外麵,那可是風雲突變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