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高爐

字數:5319   加入書籤

A+A-




    第三十章     高爐
    如果對別的皇帝說這個。
    或許那些皇帝都沒有概念。但是說給朱元璋,卻引起朱元璋強烈的反應。
    讓他想起自己的困難童年,以及無數夢中所能看見的那幾樣破舊的農具。那時候家中的農具,根本磨得沒有鐵了,父親多少次想給家裏換一個犁頭,都換不起。
    如果天下農民都能換成鋼鐵的農具,將會怎麽樣?
    朱元璋不知道,但是他願意幻想一下,如果當年有很好的農具,或許能多打幾鬥米,或許家裏就能少一個人餓死。
    隻是朱元璋很清楚,即便家裏多收幾鬥米,也不可能保全全家在這個時代活下去。
    幻想隻能是幻想,朱元璋回不到他的十八歲。
    朱元璋淒然一笑,說道:“你知道鐵是什麽價格嗎?俺就是有心也是無能為力。”
    何夕說道:“那麽陛下有沒有想過一天,鐵的價格比木頭的價格還低?”
    朱元璋說道:“怎麽可能?”
    何夕說道:“怎麽不可能?陛下,以為這鐵沒有用處。是因為鐵的價格太高,一旦有大量廉價鋼鐵,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可以造房子,可以造橋梁,可以用來鋪鐵路,可以用來造船。可以用造更多,更便宜的火銃。讓蒙古人變得能歌善舞。這一切的基石,就是大量廉價的鋼鐵。”
    “這才是生產力發展的基礎。”
    朱元璋對於何夕所說的東西,有一些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如果全天下百姓都有鋼鐵農具。會有什麽樣的變化,這個變化顯而易見,最大的證明就是南方的梯田。
    正是百姓有了更多的鐵質農具,才有了南方遍布的梯田。
    朱元璋說道:“朕姑且拭目以待。”
    何夕說道:“臣定然不會辜負陛下所托。”
    朱元璋說道:“時間不早了,有什麽需要,你可以直接去找太子。回去休息吧。”
    “是。”何夕說道。
    隨即退下去了。
    在何夕走後,朱元璋口中喃喃道:“生產力,今個俺又學會一個新詞。”他的目光之中有一種看透一切的睿智。
    朱元璋從來是知道何夕有東西隱瞞,甚至對何夕隱瞞了什麽心中也是有所察覺的。隻是他不在乎。
    用人也是有不同的用法,對於不重要的人,高替代性的人,不用管他是怎麽想的。心裏憋屈也好,仇恨也罷。是被強迫也好,不得已也罷,他們都必須老老實實的聽話。這些人就是大部分朝臣,乃至於文官士大夫。
    對於,這些人朱元璋根本不在意他們內心之中是怎麽想的?而要他們體諒他這個做皇帝是怎麽想的?
    而那種有特殊才能,對於他的大業,是獨一無二,乃至於決定勝負的人。卻要收其心。臣其肺腑。隻能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才能。所以何夕一點小心思,朱元璋一直包容,不揭穿。
    他可是記得,何夕是從2022年穿越過來。但是何夕給曆史,僅僅到清朝滅亡,還有一百多年空白的。
    這裏麵到底有多少貓膩。
    朱元璋不去問,他在等何夕自己說。自己敞開心扉。
    就好像朱元璋敏銳地感到,生產力這個詞,背後有很大的文章。
    ------
    南京郊外。一條小河蜿蜒流淌。
    小河應該是長江的支流,水量並不算小。上麵架著一輛水車。已經在慢悠悠地轉動了。
    水車與鼓風機還沒有連接,而鼓風機卻固定在高爐的一側。
    高爐有一丈多高。並不是單單一座孤零零的高爐。而是一個複雜的結構,下麵有通火的風道,而圍繞著高爐,有一個大不的平台,是要從高爐上麵投料的。至於下麵的出料口,還有一個幾尺深的方坑。
    一般來說,直接從出料口出來的鐵水,凝固之後是生鐵。
    而從出料口將鐵水引導在方坑之中,不斷地攪拌。最後冷卻下來的鐵是熟鐵。而生鐵與熟鐵,再次一起煆燒出來的就是鋼了。
    何夕爬上爬下,不厭繁瑣的將所有地方都看了一個遍,還趁人不注意的時候,用手機全部拍照記錄下來。
    雖然何夕期盼一次成功,但失敗是成功之母,他對這一次實驗毫無把握。所以隻能夠記錄下來一些有用的資料。作為將來的參考。而且他還提出一些意見。比如增加風道,增加風力等等。老生常談的話題。
    不過,工匠們都一一照辦了。
    就這樣一日忙碌下來,算是將高爐改造好了。
    當天晚上,何夕根本沒有回宮,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個地方休息。徐保兒一行人貼身護衛。反正何夕隻當他們在護衛吧。
    第二日一早,算是正式開爐了。
    一層鐵料,一層焦炭,然後各種助燃劑,將一丈高的高爐填滿。隨著何夕一聲令下,開始點火。
    鼓風機在水力作用下的嗚嗚聲,開始鳴叫。
    從點火到整個高爐都燒開,需要好幾個時辰。
    何夕本來在高爐邊上,但是隨著高爐點燃,熱浪蒸騰,如有實質一般的熱氣,讓何夕覺得好像烤爐一般,隻能步步後退,最後在河邊選了一個地方,放了一個竹木椅子,坐在上麵等。
    “大人。”徐保兒說道:“這裏不過是一些下人做的粗活,大人何必在這裏,不如移步到一邊喝茶?”
    何夕看了一眼徐保兒,看著高爐邊的工匠。很多工匠都將衣服給脫了,隻剩下牛犢短褲。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離開高爐太遠。何夕沒有經驗,這種場麵,是他第一次看到。
    故而,也不可能從高爐一些細節中看出什麽?
    比如高爐之中燃燒聲音,高爐裏麵燃燒的顏色,等等。從而判斷高爐之中是一個什麽樣的狀況。而這些工匠卻不一樣了。大明開國之初,將江南所有工匠都聚集在南京。
    南京的工匠代表著大明工匠的最高水平。而這些不能被推舉出來的大工匠,那個不是手中有一手絕活。
    這種高爐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麽稀罕的玩意。
    所以,他們時刻關注著火爐之中的變化,想要看看焦炭的效果如何。渾然沒有感覺到自己依然是汗流浹背了。
    何夕卻看在眼裏,說道:“也好。你派人去取一些涼茶,不用太好。能解渴就行。或者綠豆湯一夜行,用桶運上來。分給工匠們喝。”
    “這------”徐保兒一愣,說道。
    宮中的太監從來是捧高踩低,他們對於伺候貴人,是非常上心的。但是這些工匠,卻是他們從來不拿正眼看的對象。而今卻讓他們為這些人服務。徐保兒一時間轉不過來彎。
    何夕說道:“怎麽?不能?”
    徐保兒立即回過神來,說道:“怎麽可能不能啊?奴婢這就去辦,這就去辦。”隻是在內心之中暗暗腹誹,這位何少爺,真是一個怪人。對何夕的所作所為,殊不可解。
    何夕不知道徐保兒具體想什麽。但是大概想什麽是能猜到的。即便能猜到,也沒有解釋的意思。
    因為這一段時間,何夕早已意識到,六百年的代溝,根本是一道鴻溝。想要讓大部分人理解自己,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溝通是需要成本的。
    對於一些不必要的人,比如徐保兒,何夕也就沒有解釋的欲望。隻要聽話辦事就行了。
    事實證明,徐保兒辦事能力很強。
    一會工夫兒,就讓人抬著幾大桶涼茶送上來。當然了,給何夕的卻是好茶。專門有一個小太監伺候著何夕喝茶。
    雖然不想搞特殊化,但是何夕發現,如果他真與工匠待遇一樣,不僅僅徐保兒不知所措,連這些工匠估計也不自在。也就自顧自地飲茶了。他心中暗道:“估計明天早上,就能出鐵水了。不知道是不是鋼。”
    就在何夕喝茶的同時。
    葛工頭也喝了一大碗涼茶。
    不過他渾然不知口中的涼茶是什麽味道,他癡迷地聽著火焰的聲音。在鼓風機的聲音,還有其他噪音之下,火焰燃燒的聲音,並不明晰。甚至很微弱,一般人聽來,根本就是呲呲,簌簌的背景音而已。
    但是在葛工頭聽來,就好像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
    “真的,溫度真的升高了。”葛工頭心中暗道:“這用焦炭真能讓爐溫升高,這溫度要比之前高不少,如果按何大人的溫度論來說,應該在一千三百度以上。”
    葛工頭之所以這樣判斷。因為大明工匠達到最高穩定,大概在一千三百度。所以,他知道什麽是一千三百度的表征,但是不理解不明白,一千三百度以上,會是什麽樣子。
    是以,他隻能判斷,爐溫升到一千三百度了。超過他們之前所有爐溫了。具體是多少度,卻不知道了。
    畢竟,即便是工業時代,判斷爐溫還是一個大難題。以至於衍生出來物理問題。
    不過,葛工頭總覺得有一些地方不對勁。
    這種感覺說不上來。因為而今的一切,對這些工匠來說,也是新的,不知道什麽是正常,什麽是不正常。
    隻是葛工頭依然覺得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