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千騎卷黃沙
字數:4263 加入書籤
大明公務員第四十二章千騎卷黃沙第四十二章千騎卷黃沙
如果元廷不內鬥,朱元璋沒有那麽容易打下北方。
元廷退到草原上,就停止內鬥了?
沒有。
而今脫因帖木兒手下的兵馬,相當一部分是王保保留給他的,是私兵。納哈出之所以舉遼陽行省投降,是因為納哈出本部是木華黎家族的私兵。可以說,元廷已經沒有所謂的國家軍隊了,都是私兵。
無非是他們上麵是哪一位大佬,是在地方割據,還是在中樞掌權而已。
即便真聽命於皇帝的軍隊,也不能說是國家軍隊,而是皇帝私兵而已,而且還沒有多少。
元朝在退入草原之後,就已經開始從中原王朝,向草原王朝,也就是大貴族的部落聯盟轉變。而今僅僅是套著中原王朝的殼,內裏塞著草原部落的仁。
而今這種情況下,反應在戰場之上。
平安發現戰機,他心中盤算可以一試,就做好準備,衝出來一戰。但是蒙古這邊的將領,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私兵。因為自己私兵多少,代表著他們在大元的權勢多少。
又要操心,怎麽應付上麵。防範友軍火並,等等複雜心思。
更不要忘記,輕敵大意。這麽多心思,等他們反應過來。平安就衝到麵前了。
當然了,平安雖然殺得很痛快,但是到底是擊潰戰。畢竟蒙古精銳,別的不好騎術一定好,愛惜部下的將領,也知道而今與他們不利,他們才不願意死拚的。撤退之後,整頓再戰就行了。
騎兵不是步卒。
並不在乎退不退,而曼古歹戰術,更是蒙古人拿手好戲,就是撤退的時候,用弓箭攻擊身後的敵人,等敵人承受不住退兵的時候,再翻身殺出。屢屢大勝。
隻是,他們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戰爭是一個整體。
他們一撤。將脫因帖木兒中軍給空出來了。
平安本來也想見過就收,但是奈何誘惑太大了。想都不想,他就帶著部下直插過去,向著脫因帖木兒的中軍大旗奔了過去。
在脫因帖木兒的角度是這樣,正在他前方護衛的先鋒,軍前數裏的地方,忽然崩潰,四散逃走,有一些也衝擊到本陣。然後明軍騎兵,就踩著這些人的尾巴給衝了過來。
脫因帖木兒還沒有想明白怎麽回事,但是敵人就到了。
好在,脫因帖木兒本部,同樣是百戰精銳,其中很多將領,都是跟隨王保保的老人了。參加過十年前的嶺北之戰,經驗豐富,反應極快,幾乎一瞬間,就準備好了。
與平安所部短兵相接。
一時間戰之不下。
而脫因帖木兒連連下令,蒙古大軍兩側展開,向內合攏,顯然是要將平安合圍在其中。
平安雖然身先士卒,更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他心中一動,立即下令撤退。
明軍騎兵,前隊轉後隊,後隊轉前隊,立即開始撤退。
蒙古騎兵頓時追了上去。
隻是平安一聲呼哨。明軍騎兵在馬上迅速轉身,手中拿著鋼-弩,而且是連弩,一連數箭。蒙古人萬萬沒有想到,明軍騎兵來了一個原樣奉還,將蒙古騎兵的經典戰術,還給了他們。
猝不及防之下,一連射翻了幾百人。平安更是再次衝過來。
因為最前麵的騎兵被打得落花流水,一時間脫因帖木兒麵前,有一空檔。平安雖然想立斬將奪旗之功,但是他眼睛餘光始終注意著從兩側合圍過來的蒙古騎兵,於是,他見衝不到了。也不敢戀戰,彎弓搭箭,回首一箭。
長箭直接射在帥旗之上,將帥旗給射落了。
做完這一切之後,平安立即撤退。
蒙古人窮追不舍。平安到了長春堡下麵,根本沒有立即進城。而是在城牆下麵列陣。蒙古人追得很緊,似乎是報仇心切。總之,他們似乎沒有注意到長春堡上的火器。
一聲炮響,似乎是信號,城頭上大小火器,轟然作響,一聲連著一聲,硬生生打了一輪。城牆下麵一兩米的距離之內,滿是狼藉,什麽火銃的鉛彈,崩碎的石頭,還有插在地麵上的箭頭,已經箭身上麵綁著的火藥筒。
自然少不了蒙古人屍體。
這也算是給了蒙古人當頭一棒。
平安這一戰,立即讓長春堡上上下下都膺服這個年輕將領。明軍歡聲雷動,平安大大方方地牽著戰馬入城。對麵的元軍一點反應都沒有。
而脫因帖木兒火冒三丈,心中的怒火,簡直不可壓抑。隻見他胸脯上下起伏,就好像是風箱一樣。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才幾年,下麵人的戰鬥力,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隻是生氣之後,卻是深深的悲涼。
如何提高軍隊的戰鬥力,答案是砸錢,砸錢。砸錢。如何讓將士悍不畏死,答案砸錢,砸錢,砸錢,雖然有些人即便是砸錢,也找不到門路,砸不出戰鬥力來,比如宋朝。但是一般情況下,不砸錢,就沒有戰鬥力這一說。
元軍退到草原上之後,縱然有幾場輝煌的勝利。但也將從中原帶出來的軍械,工具,財富給打光了。
當年元軍的戰鬥力,是在大都的大元朝廷才能保障的。剛剛退出大都之後,還能維持幾年。但是維持不了這麽多年的。他對麵明軍,渾身甲胄,裏麵鎖子甲,外麵鐵甲,內裏有絲綢襯衣。外麵有棉布罩袍。全部是嶄新的,火器弓弩,都是一等一的。但是元軍很多東西,都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了,甲胄破舊,還能維持。但是刀不行,一場大戰下來,刀一般都會砍卷刃,需要修補。
但是很多人刀都沒有修補,還有大大小小缺口。
是因為朱元璋進行了最強的限製貿易令,中原不可能向草原販鐵,而草原上雖然也產鐵,數量不多先不說,相當一部分都不掌握在大元朝廷手中。
他們已經不是當今大軍了。
脫因帖木兒說道:“安營紮寨,將所有將領召來見我。”
此刻的太陽距離落日還有兩三個時辰,時間尚早。但是脫因帖木兒不得不為之。
其實,以脫因帖木兒的本意,他隻是想留一部封死長春堡,大軍南下,直撲運河沿線。
但是剛剛帥旗落了下來,而今軍中上下,定然是人心浮動,他必須安撫諸將,讓諸將知道,他一點事情也沒有。否則軍中亂傳,軍心士氣都會受到打擊的。
另外,脫因帖木兒也要調整計劃,看平安這架勢,留的人少了,還未必能困得住他。
------
脫因帖木兒安營紮寨,讓城頭平安看得大喜過望。
他之所以想冒險出擊,就是為了拖延時間。雖然遼東數萬大軍都在護衛開河的民夫。還有一些軍隊參與到開河之中,但是此刻遼東大軍都散落各地,重新集結是需要時間的。
如果脫因帖木兒直接南下,突兀出現在工地上,明軍一場大敗,就不用說了。隻是除卻長春堡這個方向之外,其他方向都要渡過很多河流。且不說河道之中,有明軍的船隻,單單是渡河這一件事情,就會大費周章,起不到突然性。
隻是,脫因帖木兒也沒有想到,仗會打成這個樣子。或者現在的年輕人,就這麽膽大包天嗎?
簡直是後生可畏。
平安到不知脫因帖木兒對他的評價,他此刻唯一想到的就是讓何夕利用這一天的時間,做好準備。讓脫因帖木兒無功而返。
其實,何夕對這一件事情,也是做了不知道多少準備,早就有預案了。在烽火傳來的第一時間,就做出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