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崔瑩之死

字數:4017   加入書籤

A+A-




    大明公務員第五十九章崔瑩之死第五十九章崔瑩之死
    依舊是景福宮中。
    高麗王王禑,此刻坐在台階之上,而崔瑩在台階之下。
    之前崔瑩來的時候,都是一身紅色官袍。收拾得一絲不苟,看上去很是清爽。但是此刻的崔瑩,一身白色囚衣,囚衣上還有一道道血跡,不是他的。而是他的弟子,學生,子女的。
    手腳上有鐐銬,一走一拖,發出沉重的聲音。
    高麗王王禑說道:“崔老師,你是我的老師,我待你不薄,讓你代我主持國家,你卻聯係各方,想要推翻我。你就是這樣回報我的嗎?難道,這就是你們儒生所謂忠君報國?”
    “忠有大忠小忠。”崔瑩說道:“忠於一人,是小忠,忠於社稷是大忠,本來,殿下身為國君,身負高麗社稷,大忠小忠當在殿下一人之身。但是殿下你是怎麽做的?這些年來,走馬串巷,無故以鐵錘錘人首,當成斃命者不知凡己,至於私入民間,劫掠民女。更不勝枚舉。”
    崔瑩緩緩閉上眼睛,咬牙切齒地說道;“這還是小節。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就不可救藥了。高麗小國也,小國生存之道,唯有事大而已。元勝則忠於元,明勝則忠於明。前王在時,對明朝禮儀甚恭,陛下念我國偏遠,免去五千馬貢,取千裏送鵝毛之意,令所有貢品取一,五千匹戰馬變成兩匹,黃金千兩,變成一兩。勝過前元無數。但是先王依舊恭敬送上,蓋因天朝寬宏,小國恭卑而已。區區財物,不值一提,與大明交好,才是萬世之利。而今殿下臨朝以來,一改先王之政,與元明之間搖擺不定,則還罷了。明人入鴨綠江以東,與我國有土地之爭。這是可以商議的。派使臣入京抗辯。如果實在不想,雙城彈丸之地,此前非我所有,還給天朝又如何?”
    “而今兩國兵戎相見,區區遼東之兵,就長驅直入,兵臨城下,而今天朝大軍還沒有出兵,高麗已經失了八分之一。而今這一場戰事能維持到什麽時候?非臣不忠於殿下,殿下死了,臣願意徇死。但是高麗不能這樣了。高麗不是你一個人的高麗,是列祖列宗的高麗。不能亡在我等之手。”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同樣,人之將死,其言也偽。
    偽與善並不衝突。
    人之將死,總是想將自己一輩子的經驗留下來一些,這個時候,他是沒有私心的。因為他即便是有私心,也沒有用了。
    但是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都有高估,或者光環效應。理解這一點,不用看別的。隻要去看一些回憶錄就行了。他們在回憶錄之中,對自己的行為都是有美化的。
    而在臨終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想說自己好的方麵,而不想說自己不好的地方。這就是所謂偽。
    崔瑩固然有忠於高麗社稷之心,有撥亂反正之心,但是權臣之心,未必沒有。隻是到了這個時候,崔瑩隻想在青史上留下一個光輝的形象,有些事情自然隱去了。
    高麗王王禑罕見的沒有打斷崔瑩的話。
    王禑想說什麽?卻不知道該說什麽?
    王禑有時間也想知道,他現在給大明低頭行不行,能不能?但是一想到這個念頭,王禑就有一個巨大的恐懼抓住了他的心髒,似乎連跳動都不行了。王禑的恐懼根本上,就是他對弱者毫不憐憫的折磨。
    就好像崔瑩剛剛說的。王禑最喜歡的時間,就是縱馬在大街上狂奔。看大街上的百姓瘋狂逃竄。拿著鐵錘,藏在袖子裏。在人身後經過的時候,忽然擊出。看人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樣子。
    好像打獵。
    他對弱者如何?他將自己放在朱元璋的位置來看,如果有人冒犯自己。他絕對不會讓他們一家人死得輕鬆。
    所以,他從來不覺得明軍會饒恕自己。
    而崔瑩這番話,正說中他心中的痛處。王禑口中喃喃道:“殺了他,殺了他。他說一個字,就斬一刀,我要將他砍成肉泥。”
    侍從們聽了,立即動手,一頓亂刀將崔瑩給砍死了。
    而崔瑩之死,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
    崔瑩之死,讓王禑對世家大族,對朝廷上原本的老臣,再也沒有一點信任了。他提拔自己身邊的侍從接管國家。不可否認,王禑侍從之中,有一些人才。但是在總體上,還達不到能接手整個國家的步。
    即便有才能,也是需要曆練的。
    更不要說,高麗的士族遍布整個高麗,在開京的。不過是其中的代表而已。不是其中的全部。從開京逃走的大臣們,來到自己的家鄉之後,立即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開京的命令,成為一張廢紙。
    本來在開京私下流傳的。王禑並不是先王王祺之子的傳聞,幾乎在數日之內,成為高麗所有人都知道的公開的秘密。都說,高麗王王禑,應該姓辛,他是前朝妖僧辛盹之子。
    這更代表,世家大族下一波攻勢的醞釀。
    而開京之亂,更是讓李成桂身陷這嫌疑之地。
    開京之亂的前因後果流傳開來之後,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李成桂就是崔瑩黨徒。而且以王禑大開殺戒的手段,遲早會將李家更清算了。
    -----
    “回軍。”說道:“開京距離平城也不過數百裏。而今開京之中,人心惶惶,將軍輕騎一擊,定能土崩瓦解。從此奠定萬世之業。”
    李成桂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鄭先生,你說開京的事情,息城那邊知道不知道嗎?”
    鄭道傳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大概不知道。”
    李成桂說道;“那他們什麽時候,會知道?”
    鄭道傳說道:“我已經下令封鎖消息了。數日之內,應該沒有問題。隻是到入冬之後,恐怕是瞞不住的。所以,將軍抓緊時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李成桂仰天長歎。說道:“你說的事情,我豈能沒有想過,不僅僅想過,而且反複思量過。但是越想,我越明白一件事情,機會已經失去了。在大明介入高麗亂局之中,機會已經沒有了。”
    “高麗小國,唯有事大而已,這的確是至理名言,可以說一語道破了高麗根本之策。而鄭先生,你還是有些執念。”
    鄭道傳已經揣測到李成桂一些心思了。說道:“將軍的意思是?”
    李成桂說道;“去一趟息城,將開京的情況告訴他,說小國暴君,已經眾叛親離,小臣請天朝入高麗平叛,主持大局。”
    鄭道傳心中一動,發現李成桂想得果然很妙。
    如果大明真是要滅了高麗。李成桂轉投過去,今後為大明之臣,免除家族覆滅之難,甚至還是有功之臣。
    如果大明隻是想教訓高麗,那麽李成桂轉投過去,今後代替大明控製高麗,甚至未必不能取王氏而代之。
    不管大明對高麗有什麽想法,李成桂帶著十幾萬人投降,都會得到厚待的,而因為王禑的做法,李成桂以借兵平叛的借口在,也算是對高麗上上下下有一個交代。
    比起,鄭道傳冒險攻開京,拿下王禑,然後正好高麗與大明交涉的方略來看,勝在一個穩。不管什麽結果,李家上下都是可以保全的。不如鄭道傳的做法,勝世有海東,敗則身敗名裂。子孫斷絕。
    鄭道傳說道:“請將軍放心,我一定會將話帶到。”
    隻是鄭道傳內心之中,卻有一絲絲惆悵,高麗畢竟是故國,此刻他要為高麗的滅亡填土,即便是早就對高麗王朝的沒有什麽感情的鄭道傳,也有些悵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