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慶州政權

字數:4142   加入書籤

A+A-




    大明公務員第七十四章慶州政權第七十四章慶州政權
    高麗國君雖小,都城不少。
    平壤為西京,開京為京師,而高麗的東京,就是慶州了。
    慶州在朝-鮮半島西東海岸,在小白山脈以東,距離高麗核心區域,如漢城,平壤,漢城,這一帶距離很遠。曆史悠久,是新羅首都,曾經叫做金城。後來被高麗太祖改名為慶州。
    當然了,這裏被選出高麗南部勢力集結地,一方麵是漫長的冬天給了他們時間。麵對大明攻勢。南方各大族感到非常緊張,他們做了兩手準備,一手就是擁立新王,也就是這位王瑤。一方麵就是暗中與大明通信,就是通過李成桂談條件。
    隻是,很快就得到了何夕回複。
    那就是根本不談。
    是的,不談。
    畢竟,在何夕看來,如果要吞並高麗,不將這些世家大族給清理幹淨。大明在高麗的統治根本不可能紮根。而這些世家大族的根本在於何處?在高麗建國之時。
    高麗太祖王建。在建國之初,不過是眾多豪族之一。在高麗之處,王室不過是高麗各豪族的盟主而已。經過高麗曆代先王的努力,終於鞏固了統治,讓王室淩駕於諸豪族之上了。但是為了安撫地方勢力,高麗建立起官學,國子監,但是僅僅允許貴族入學。又有各地十二家豪族,開啟了私學。但是同樣,不是貴族子弟,根本不可能上學。
    於是,一步步就形成了高麗而今的地步。
    在高麗王室衰落的時候,這些貴族就成為了高麗真正的統治者。
    這在雁鴨池臨海殿上,剛剛成立的高麗小朝廷,鴉雀無聲。
    王瑤年紀並不大,才二十歲出頭,他之前從來沒有想過,他會在這個時候登上這個位置。而且他之前,還是被流放的犯人。而今就是高麗國王,他根本來不及培養勢力。不過,好歹王家也是貴族,也是有一些人手。但是這些人手,隻能護衛自己的人身安全。僅僅能控製雁鴨池周圍而已。
    臨海殿乃是新羅時期的宮殿,而今是高麗時期重建的。也算是高麗王留在東京的行宮。隻是很少開啟。而雁鴨池,更是一處名勝。是新羅文武王一統三國之後建立的。用以宣告自己的功業。
    而在後來的很多曆史事件之中屢屢出現。
    也是而今慶州能找到最好的宮殿了。
    王瑤沉默了半日,說道:“諸位,孤年少識短,不知道如此局麵該如何應對,還請諸位指點。”
    “殿下。”一個大臣朗聲說道:“而今別無他路,隻有與明賊決一死戰。之前我就說來,名賊此來是蓄謀已久。絕不會輕易退出,這個時候談什麽議和都是沒有用的。能戰方能言和。隻要整軍備戰。號召高麗千萬子民,守護三千裏河山。不死不休。”
    “令明賊知道,高麗的男人還沒有死光,不是誰都李成桂這種賊子。”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鄭道傳的老熟人。鄭夢周。
    鄭夢周是高麗理學大家。他在高麗的地位,就好像宋濂在大明的地位一樣。
    他本來也是高麗王王禑的老師。但是他作為老師,就要嚴格要求學生,好幾次讓王禑下不來台,那個時候王禑年紀還小。雖然對鄭夢周不喜歡。但也不敢下殺手。隻是趕走了事。
    他本來在外地任職。但是聽說明軍入侵之後,立即召集勤王軍,準備勤王。但是沒有多久,開京就發生了崔瑩案,一時間,天下震動。王禑更是不相信他。不允許鄭夢周帶軍入京。
    鄭夢周幹脆讓軍隊留在原地,他自己帶了一個仆人,孤身入京,要勸諫君王,歸於正道。
    隻是他懷著必死之心走到開京附近的時間,正是李成桂攻陷開京的時候,其實鄭夢周也被李成桂住下了。更是大罵李成桂。隻是李成桂也有幾分慚愧,同樣覺得鄭夢臣是天下人望,真要殺了他,大損他在高麗的聲望。
    於是暗中放了。
    鄭夢周回到高麗南方。頂風冒雪。聯絡各地在冬天行徑有一兩千裏,吃得苦,並不比藍玉從北平到高麗少。有他的聯絡與名望,才有而今的高麗小朝廷。
    隻是他在組建朝廷之中有大功。但是朝廷之中,卻是少數派。
    無他,他是堅定的主戰派。
    不管從他的義理上,還是而今的局勢上。他都判斷出,開春之後,明軍絕對會進攻的。一定要整軍備戰,奮戰到底,將名賊趕出高麗。
    但是高麗各大家族的代表,卻一心想要議和。
    鄭家並不是小家族。但是鄭夢周雖然是名傳高麗大儒。但是依舊做不了鄭家的主。同樣無法左右其他大家族。不過,而今何夕拒絕卻主和派一時間都啞火了。
    鄭夢周慷慨激昂地言論,在臨海殿之中回蕩。但是沒有一個大臣反駁。
    王瑤看向其他大臣,其他大臣目光躲閃。不敢承擔責任。王瑤說道:“好,那今日,孤拜鄭老為中書門下侍中,三匡大夫。兼領中樞院,總管天下兵馬。”
    “一切戰和之事。由鄭老主之。”
    高麗用的還是唐代官製,不過將中書省與門下省合並了,稱中書門下。與唐代一樣中書令是虛設。侍中就是兩省最高長官了。至於中樞院,就是樞密院,改了一個名字而已。
    三匡大夫,是高麗的加官,一品。
    也就是說,王瑤拜鄭夢周為相,將所有軍政大權都交給了鄭夢周。
    其實,這也是王瑤想了很久無奈的辦法。整個高麗小朝廷都是各世家大族聯合起來的朝廷,王瑤的政令不出臨海殿,他能做到的就是支持某大臣。君臣聯手,看看能不能壓住各地大族的勢力。
    這個大臣能力還不能太弱了。
    而想來想去,唯一鄭夢周做合適。
    其他大臣背後都有宗族。鄭夢臣也有。但是鄭夢周最大本錢,不是身後的宗族,而今遍布高麗的弟子。與某一個大家族聯合,很有可能被取而代之。但是與鄭夢周合作,這樣的風險是最小的。
    至於,鄭夢周是儒臣,儒臣不會打仗。這已經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
    首先,不用鄭夢周親自上戰場。其次,隻要將現在的高麗小朝廷凝聚為一個整體之後,才能打仗。而這個任務。唯一鄭夢周能夠做到。
    如果別的時候,鄭夢臣還會推辭,但是而今冬天已經過了一大半了。很快就會春暖花開了。與春暖花開一起來的,估計是大明的鐵騎。這種情況,容不得他不著急。
    鄭夢周立即受命。隨即開始布置戰守之策。
    鄭夢周的戰守之策。很簡單。就是一個守,從開京以南,節節抵抗。前麵都可以放棄,但是撤退也有一個截止線,鄭夢周朗聲說道:“臣請大王駕臨晉州,以示必守。晉州堅固,屏蔽慶尚道,隻要晉州守住,朝廷以慶尚道為根基,令忠義之民起事於後,朝廷之軍抵抗之前,曠日持久,明賊必退。”
    其實,明軍能不能退,誰也不知道。但是朝-鮮半島的天險,其實就在鴨綠江已經鴨綠江以東,因為這一帶山高水深,是真正的天險。但是越過這一帶,到了西海岸的平原地帶。雖然有好些河流。但是都不能稱得上天險。
    而沒有天險,鄭夢周也沒明白,根本不可能與大明作戰。想來想去,也就是晉州了。
    晉州在朝-鮮半島南部,幾乎卡在中線上,一邊是海,一邊是山。西邊是西海岸平原地帶,東北就是慶尚道了。也是慶州所在。
    鄭夢周唯一想保住高麗國土。
    不管鄭夢周意念多堅定了。他也要麵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