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賞罰之道
字數:3940 加入書籤
第一章賞罰之道
乾清宮中。
從北巡回來的朱元璋,不洗風塵。看著手中的奏疏。
朱元璋從遼東回來。也用了兩個月。而今是洪武二十年冬季。
整個江南混亂的局麵。在這兩個月之內,被太子一一處理完了。而今朱元璋看到就是這些卷宗。他一一看這些卷宗。這些反賊大多被斬殺。隻是遠遠未到朱元璋滿意的地步。
朱元璋說道:“就這些嗎?”
太子說道:“各地清丈已經推進下去了。平均各府清丈出來了兩成土地。明後年,大明能夠增加賦稅大概五百萬石到六百萬石之間。不過。這裏有一些問題。一些土地太單薄了。隻有一些流民耕種。在山間林中,不承擔賦稅或許還能存活,一旦承擔賦稅,兒臣恐怕有不忍言之事。是以------”
朱元璋說道;“你想減稅?”
太子說道:“量出為入,為天下之正道。朝廷治理天下,豈在財貨?在德。而今朝廷雖然南征北伐。賴有陛下仁德。一直以來都有剩餘。更不要說,開海以來,有關稅數以百萬。足以補充朝廷之缺。何必與庶民爭奪寸土之利,上麵嚴一分,下麵就嚴十分。兒臣擔心。會因為這一項賦稅讓下麵百姓凍餓而死,就不是朝廷新政之美意了。”
朱元璋說道:“既然土地單薄。不足以養民,就不應該在南方生活。北方一直乏人,這樣吧,凡是此種情況,全部遷移遼東。給荒田百畝。農具一套。三年口糧。這一點我能保證。太子以為如何?”
太子一愣,不知道該如何說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自己養出來的兒子,與他鬥心眼。太嫩了。
太子說的這種情況存在不存在?存在。但是大明律也是很完善的。對賦稅征收是有細則的。上田與下田有完整的換算。畝征五升,隻是一個平均數而已。如果是產量特別低的旱田,就好像西北一些貧瘠的土地。一畝才幾鬥。自然不會征收那麽多。至於具體怎麽換算。就不在這裏細說的。總之。朱元璋勤政愛民。堪稱事無巨細。如太子說的這種情況。是今天清丈才發現。不是。一直都有。怎麽可能沒有解決的。
太子說此事,而意不在此。
在太子看來,這一次對南方各地,要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巴掌已經打了。而今給甜棗了。當然了。進二退一。依舊在江南各大家族刮出一層油,而今手中鬆鬆。安撫一下。
畢竟大家今後還是要合作的。
在太子看來,這些大族依舊是大明的根基所在。要鬥而不破,該爭取的利益一定要爭取。但是該維係的關係也是要維係的。
但是朱元璋看來卻不是這樣。
朱元璋的騰籠換鳥計劃,已經在按部就班地來了。對於南方這些士大夫。未來幾十年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朱元璋會慢慢地將這些大家族從帝國根基之中剔除。
且不說朱元璋,本來就對這些人不客氣。根本沒有想與這些人繼承處事下去。
而且或許在太子看來清丈田畝。增加稅額這一件事情。已經不錯。但是對於朱元璋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此刻就讓步了。將來怎麽辦?所以朱元璋直接提出了移民遼東的方案。
這個方案。何夕絕對會舉雙手讚同。畢竟何夕此刻有一個痛苦的煩惱。那就是人太多了。最準確的是高麗人太多了。本來是以漢人融合高麗人。但是如果遼東地區高麗人成為主流。這可不是何夕想要看到的。
不歧視其他民族,海納百川的前提,是以漢族為主體,這一點是萬萬不能搞錯的。
遼東漢人本就不多。即便而今何夕治下的人口中,也有大量蒙古人,女真人。還有當地一些說不上名字的小部落。漢人核心是以馬-雲葉旺帶來的大隊人馬為主。
也就是十幾個衛所。四五萬人與家眷而已。
不過。北方胡漢雜居時間長了。一些人雖然說是異族,但是在行事作風上與漢人無異,也就不用那麽擔心了。
隻是數以百以計的高麗人過來,依然是一個大難題。
所以,遼東無比渴望漢人人口。甚至一個漢人,到了遼東很容易就從裏長甲長開始。雖然這職位也不算官。但是手下總是能管得住幾戶人家的。
也算是有地位。如果再有本身。成為莊頭,成為河長,渠頭。或者提拔到軍中,當地行政體係之中當一個小吏員,也是不無可能的。
朱元璋說道:“太子以為朕此計如何?”
“父皇。”太子說道:“治大國如烹小鮮。繁則易碎。今日大動幹戈。威以立,恩不足。兒臣這樣做。也是為了緩和一下局麵。否則南方就要人人自危了。”
朱元璋說道:“不錯。治國之道也好。用兵之道也好。馭人之道也好。都在恩威賞罰這四個字。隻是,賞罰一亂。則天下法度不存。天下法度不存。則分崩離析有日。”
“就此事來說。誰有功,誰有過。該賞誰,該罰誰?太子殿下的恩典。是給誰的。”
太子自然很明白,他本意就是給江南大族一些好處。好拉攏這些人為自己所用。而這一次鬧事的幕後黑手。太子不清楚具體是誰?但是憑借利益關聯。太子其實也能圈定懷疑範圍。
他安撫也未必不是因為這一件事情。
他大動幹戈幾乎南方數省的軍隊,有一半以上都調用了。俘獲亂民數萬。甚至貴州,廣西一些偏遠地方,而今戰事還沒有打完。還在圍山。這才有妥協緩和一下。
太子說道:“父皇,天下不能純以賞罰而論。這是你教育孩兒的。”
朱元璋沉默了一陣子,這道理還真是朱元璋教育太子的。
是的。很多事情是非曲直並不是太重要的,就好像胡惟庸一黨,都是該死之人。自然不是,胡惟庸一黨,其實很多都是李善長用老的人。胡惟庸本人也就是李善長的人。
這一批人主持錢糧,為朱元璋支撐了平定天下大業。哪裏是個人都是罪人。
不過,胡惟庸亂政。以元代丞相為榜樣。而且明朝剛剛建立,體製不健全。朱元璋在政治上,也難免有些簡單粗暴,是以才大開殺戒。
有些人眼裏,天下是黑白分明的。有些人眼中天下是混沌一片,灰色為主的。
朱元璋歎息一聲,說道:“佛教有三重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而今朕算是明白了。”
朱元璋起兵之初,並沒有想那麽多。純粹是以一腔熱血,也算是走投無路。不得已而為之。是第一重境界。到漸漸成為一代帝王。也吃了很多虧。被無數人背叛過。他不是一開始就這麽疑心病,而是吃過虧,幾次差點丟了性命。然後再看天下局勢,自然到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一眼看過去,算是權謀。光明正大之下,全是勾搭。
朱元璋未來確保自己的統治。自然也是大開殺戒。
但是,而今朱元璋北方一行,他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在曆史之中,其實是很渺小的,在時間的偉力之下,任你千古一帝,能做的也是很少的。
之前儒家的世界觀以靜為主。對於古今差異,常說道德淪喪。人心不古,而今朱元璋的卻完全接受後世所謂的先進與落後,動態的曆史觀。
自然願意順勢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