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誰做的?
字數:4428 加入書籤
第六十一章誰做的?
丁顯顯然躺平了。z.br>
但是這一件事情並不會因為丁顯的躺平而結束。丁顯這裏風平浪靜,並不是因為丁顯沒有問題了。而是因為丁顯在風暴最核心。在風暴眼之中,反而好像是風平浪靜。
東宮之中,太子淡然地看著方孝孺。說道:「先生,這一件事情是你做地嗎?」
方孝孺斷然否定,說道:「臣對此事,從來是持反對意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高麗國主有過,滅人社稷,絕人之嗣,非天朝盛德。與日本有不臣,修德來之。犯我疆域,擊之可矣。何必貪區區海外三島之土,致我中國兒郎奔走於波濤之中。身死不得還鄉,魂魄不得來歸。僅僅為了一朝之盛名,一人之私欲。不亦過乎?」
「然殿下既然開口了。對於此事,臣自然會閉口不提,怎麽會用如此手段?還請殿下明鑒。」
太子語氣緩和了幾分。他也知道方孝孺是什麽樣地人?如果說方孝孺實名上疏,反對這一件事情,太子一點也不奇怪。甚至在預料之中。但是用這種陰私手段,將別人當槍使,卻不是方孝孺性格。
太子說道:「那是誰做的?這官報地流程,先生是知道地。」
方孝孺一時間語塞。
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是地。官報最終的審核權,是在秘書監。而太子主持秘書監這麽多年了。早就有約定俗成的規矩了。文字方麵的事情,自然是大明文壇魁首,宋濂的親傳弟子方孝孺負責。
方孝孺說不是他做的。但是他作為負責這一件事情的人。卻是難逃失察之罪。
方孝孺語氣有些弱了,說道:「我已經問過,這一篇文章是丁顯的手筆。隻是丁顯順手寫了。雜在眾多稿件之中。臣今日事情忙碌。也沒有審核。這才有今日之事。」
太子說道:「方先生的話,孤是信的。但是你覺得陛下信嗎?」
方孝孺不說話。
其實,太子說信,隻是給方孝孺麵子而已。雖然這個時代稿件,沒有什麽三審五校。但是也有流程的。從整理排版,內部審核,秘書監審核。定版,送樣刊。這裏有太多人參與進去了。
你說一個人沒有看出來也就罷了。
這麽多人都沒有看出來?
可能嗎?
太巧了。
巧合太多,就不是巧合了。
或許方孝孺說的是真的。下麵的政治敏感度不夠,見前麵的人不動。他們也不動。很多事情都沒有上心。機緣巧合之下,才出現這樣的問題。這並不是不可能。現實之中有些巧合,可比這個還不可思議。
但是問題是,真相是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的看法。
所有人都認為這一件事情是有問題的。那真的也就是假的了。所有人都覺得沒有問題。那假的也就是真的了。
而今這一件事情就是。
朱元璋以及大明朝廷之上的大佬們。哪一個不都是繃緊了一根弦,說著一件事情,是巧合,所有人都會覺得,這侮辱他們的智商。
方孝孺心中也在懷疑這一件事情,他將所有人都盤算了一遍,心中忽然一動,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的人,出現在方孝孺的腦海之中。那一天早上,朱允炆出現在秘書監之中,是來找太子殿下的。
很快就出來了。
但是與審核官報的時間,似乎重合。
很快,方孝孺就將這個疑惑給壓下去了。不管是真的也好,是假的也好。方孝孺都不會多說的。因為,方孝孺在太子的子嗣之中,已經有了選擇了。或者說,隨著朱雄英已經到遼東,成為何夕的弟子
。方孝孺已經沒有選了。
因為他隻能選嫡長子。這是儒家理論決定的。雖然說,朱雄英的母親也是太子妃。但問題是,朱雄英的母親不是皇後。如果太子登基之後,追封的話。朱雄英也是嫡子,但是如果不追封的話。或許就能讓朱雄英成為庶子。
並不違背,儒家擁立嫡長子的原則。
權變之道。方孝孺還是有的。
而且朱允炆雖然現在還小。但已經有東宮的文士啟蒙了。方孝孺也觀察過,朱允炆留心儒道。沒有信什麽歪理邪說。
朱雄英有一些事情,也讓方孝孺看不慣,那就是朱雄英與太子妃的關係。
當今馬皇後做的事情,讓朱雄英與呂氏之間,產生了間隙。朱雄英畢竟小。即便呂氏有意緩和。朱雄英也不接受。隻是朱雄英不知道,這樣的事情傳開之後。朱雄英隱隱約約有不孝的名聲了。
這讓方孝孺看不上。
所以,方孝孺將自己一點亂七八糟的想法給按了下來。將當是從來沒有想過。猛地跪在地麵之上。說道:「臣請殿下責罰?」
太子有些無奈的搖搖頭,說道:「罷了。先生,此事就此作罷。傳來下去,誰也不許再提,那個丁顯,賜些金銀,讓他走吧。」
方孝孺說道:「是。」
太子說道:「先生,立即代孤擬一篇奏疏。就是孤讚同征伐日本。滅此朝食。孤要一篇雄文。」
方孝孺聽了這話,猛地看向太子,卻見太子目光炯炯的看著他。他心中一動,明白這是太子對他的警告,也是敲打。
太子不知道方孝孺的意見嗎?還是太子身邊除卻方孝孺之外,就沒有筆杆子了。一定要方孝孺來寫。就是因為這一篇奏疏,就是太子為這一件事情畫上的句號。
太子對擴大戰爭,也是不做肯定姿態。
原因很簡單。
自從他知道未來自己一脈淒慘的下場。太子很多心思都變了。如果說,朱元璋在知道未來之後,心思變得更大了。想要建立千古未有之事業。而太子的心思卻變小了。
雖然心中還有天下大事,但是考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一脈的皇權鞏固。
基於這一件事情,他在意的在大明國內,而不識國外。在國內的雄藩,秦,晉,燕,齊,等封國很久王爺。而不是在日本。當然了。為了爭寵,之前與朱元璋當麵爭論的事情。再也不回有了。
他知道,這一件事情,他反對也沒有用。故而就沉默了。
但是為了今日這一件事情,他不得不再次站出來,聲援藍玉。支持此戰。不知道的人,還會以為這一件事情,他主導的。對太子的形象,與政治影響力,也是不利的。
隻是,太子與朱元璋,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從前太子可以直接去與朱元璋解釋就行了。而今卻不得不做出一些行動來表示。
方孝孺說道:「臣明白。」
方孝孺即便再不情願,也知道這一件事情,不識他能拒絕的。而且他本身就由過錯在身。於是,思忖片刻,就寫出一篇奏疏來。雖然方孝孺內心之中很不情願。但方孝孺的文字功底在哪裏放著。這一篇文章,寫得有金石之聲。太子看了也暗暗點頭。
隨即,太子臨摹一遍,就派人送往乾清宮,並將風聲傳了出去。
太子這些年,幾乎是實質性的丞相。他這個風聲一放出去,將剛剛凝聚出來的風暴,吹散了好些。這一件事情已經定性了。不是該不該征日,而是該怎麽征日了。
不過,父子之間的感情裂縫,會因為這一件事情,而完全彌合嗎?
隻能說人心這東西,一旦有了間隙,很難重新彌合的。太子這樣做。看似再向朱元
璋證明自己的忠誠。但是可以證明的忠誠,是真的忠誠嗎?
誰也不知道。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