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遼東教育

字數:4604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零五章遼東教育
    今日的想法,何夕僅僅深埋在心底。根本沒有告訴任何人,也沒有與姚廣孝商議。
    與信任與否無關。
    僅僅是沒有必要。
    雖然說何夕確信自己要走的路,也是想要改變這個天下,必須要走的路,責無旁貸,舍我其誰的道路。但是他更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他這個想法,一定是與朱元璋的想法背道而馳的。
    朱元璋不管怎麽說,也是一個古人。
    他固然理解解釋一些現代思想。但是最根本的底子還是這個時代打造的。家天下,是朱元璋不用明說的底線。他要的是一個更好的大明。而不是更好的中國。
    因為大明是朱家天下。
    這說明,在未來一段時間,他必須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完成布局。才能抓住朱元璋死後的機會。這是相當刺激的一件事情。何夕很明白,朱元璋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更明白,朱元璋在他身邊安插了多少人。
    所以,忍耐,忍耐,忍耐,不要輕舉妄動。
    按照朱元璋的劃定的路線走。
    不要出格。
    雖然何夕知道自己的特殊性的,不到萬不得已,朱元璋不會殺他的。但也是不確定的。因為朱元璋是何許人也,曆史上他殺大將勳臣,哪一個不是舉足輕重的。覺得不會輕易被殺的。
    不過,何夕還是決定做出一些鋪墊。
    什麽鋪墊,就是教育,是思想。
    唯有新思想,戰勝舊思想,世界才有新的出路。
    之前遼東的家底薄弱。何夕一塊錢要當成兩塊花。一點活動資金都沒有。而今,遼東也算是有一些家底了。何夕決定大辦教育。
    他首先,遼東建立二十八家小學堂。自然是遼東十七衛所,再加上,沈陽,營口,旅順,長春等十幾個地方。都建立一個小學堂,招收適齡孩童讀書。
    當然了,並不是全部。
    能上小學堂的人,父母最少是軍官與吏員,是吃公家飯的。二十多所學校,總共的學生不超過兩千人。
    一方麵,是遼東人口並不多。而今不到三百萬。孩子倒是不少。但是一般人家的孩子,是很難有讀書的機會的。而且遼東也很難承受起更多人脫產學習的。
    這是遼東財政決定的。
    何夕再怎麽下定決心,也不可能做到,畢竟錢這東西,並不是下定決心就會有的東西。
    至於小學生的教材與書籍,何夕在南京都編寫過,隻要重修整理一下就可以的。
    隨即,又建立的沈陽工理學堂。比起太平工理學堂,沈陽工理學堂,在繼承前者,礦業,冶煉的基礎上,又更多有機械等科目。隨即又建立旅順海事學堂。
    而旅順海事學堂,在造船。航海,甚至海戰都有科目。
    最後是營口大學堂了。
    這個學堂,就是對應著國子監。何夕更是讓楊士奇放下手中的工作,專門負責這裏。
    比起,前兩座學堂。營口大學堂要麵對的事情更加重要。無他,何夕在南京的時候,為了回避爭鬥,其實很多事情都講得很含糊。不敢挑明了說。但是在遼東,是何夕的天下,這裏沒有人能阻止他。
    再加上,治國理論的高地,是中國所有學術的製高點。這是中國這麽多年曆史傳承決定的。
    是何夕無法回避的事情。
    不拿這裏。很多事情都是事倍功半。這是他遲早要發起進攻的地方。
    如果說,沈陽工理學堂,旅順海事學堂,回避了這個爭鬥,僅僅投身入技術方麵。
    那營口大學堂就不一樣了。
    營口大學堂,雖然有物理,數學,等科目。但是文科居多。比如,曆史,經義。諸子百家等等。招收的都是傳遞的學子。或者說未來的官員。
    是未來的大本營。
    何夕有時間,就要去營口學堂講課。
    當然了,他不會直接講什麽民主,革命。隻是,很多東西也不需要刻意去講。世界的一切都是互相聯係的。學問也是如此。對於尋常人來說,從已知推導未知,或者前置的知識,是很困難的。
    或者根本沒有這樣想過。
    但是對於真正的聰明人。根本不需要講透。
    比如,何夕以唯物主義曆史觀講曆史,即便,何夕有意淡化了一些尖銳的東西,但依然有人能看出何夕言論背後的東西。對天命的否定,對皇帝神聖性的質疑等等。
    不得不說,朱元璋到底是讀書少。
    沒有接受過係統的學術訓練。沒有真真正正,安安靜靜,潛下心來讀幾年書,以至於曆史上,他推廣理學,其實暗中被人擺了一道。而今他支持何夕,也沒有看懂何夕有些用意背後。
    甚至何夕還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讓朱雄英去營口大學堂上課。
    何夕固然做出了一定掌握大明最高權力,但是他也需要一個皇帝,在何夕看來,朱雄英最合適。看上去,與之前的局麵一樣,不過是何夕扶持朱雄英登基上位,其實,完全不一樣。
    因為主次不同。
    對於朱雄英,何夕的感情也是很複雜的。
    他總覺得,未來會與朱雄英翻臉。因為不管任何一個人登上皇帝寶座之後,又怎麽甘心當一個虛君。同時,朱雄英這個孩子,對他也很親近。將來鬧起來,何夕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
    想來想去,何夕決定讓他去學習,上課。希望他能成為自己的衣缽傳人,而不是一個皇帝。希望,他真能理解時代變了。獨裁根本是行不通的。一個人治理天下的模式,不可持續下去了。
    對於這一件事情,朱雄英是很不滿意的。但是拗不過何夕。不過,他到底是學過不少的。而且營口大學堂組建之初,人手短缺。故而朱雄英過去,固然是當學生,也在某些課上當老師。
    而整個營口大學堂的氣氛,比起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學堂的氣氛都輕鬆許多。而朱雄英也慢慢地適應這樣的輕鬆的氣氛了。
    隻是朱雄英並沒有看出何夕的用意,也並不知道他學習這套東西背後是什麽、
    不過,正如何夕所言,有能看懂何夕背後的東西。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劉璟。
    黃子澄等人到底年輕,沒有經曆過大起大落,也沒有深入過朝廷爭鬥的核心。故而很多事情沒有想那麽多。僅僅拿何夕的思想體係來用。但是劉璟卻不一樣了。
    劉璟是劉基的兒子,家學淵源。作為兒子陪在父親身邊,經曆開國之初的風雲變幻,更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父親死於非命。這麽多年,隱居在家中,內心之中難道沒有什麽想法?
    沒有什麽困惑難解之處?
    當然了,劉璟對何夕的體係了解還是不深,無非窺探何夕這個體係背後是什麽。但是,他從何夕的隻言片語之中,已經聽出來了很多東西。
    內心之中萌發出一個激烈的想法:“皇帝本來不應該存在的。”
    這讓劉璟忽然閉上眼睛,一顆晶瑩的淚珠從眼角流下來。
    這或許是這個時代很多人文官士大夫們,共同的眼淚。
    這裏,並不是說,朱元璋殺的人就不該殺。但是,朱元璋開國以來殘酷的殺戮之中,不可能沒有誤殺。這種朝不保夕的處境,給這些人帶來極大的心理陰影,也體現在很多年後,無數黑朱元璋的文章之中。
    劉璟的痛苦,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限製皇權,其實也是大明士大夫一直以來的努力,而清朝與明朝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明朝後期體製,與皇權獨裁已經差了很多。而清朝一朝,反而加強了獨裁的趨勢。
    阻礙太多的東西的發展。
    這就是清朝最大的惡。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