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燕王的想法

字數:4377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三十一章燕王的想法
    片刻之後,色目人使臣上來了。他倒是很識趣。沒有擺什麽架子,老老實實地行禮不提。
    燕王說道:“貴使是代表誰來的。可有憑證?”
    使臣立即說道;“自然是有的。”隨即從身上掏出一封文書,遞給了一邊的侍衛。侍衛接過檢查過之後,才轉呈給了燕王。
    燕王拿過一來一看,就知道是真的。隨即給了何夕。
    何夕一看,卻是蠻子海牙丞相出具的公文。
    有印有畫押。
    這東西是做不了假的。
    不管哪一個朝廷,隻要是一個正規的朝廷,公文來往都是有一定之規的。更不要說這種表明身份的文書,上麵很多地方都是要講究的。雖然說,朱元璋創建了很多新的製度。但是明朝最開始是繼承元朝的製度。
    雙方的公文體係,是有一些關聯的。
    何夕在秘書監待過,對全天下的文書格式都很了解。自然知道這是真的。
    當然了,這種文書,其實並非不能偽造。但是想要偽造這東西,手藝高超的工匠什麽的。都不用提了。最少需要一個精通元代典章製度,內外文書格式,要求等等。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公文寫作。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自然不難。但是在當時。這種熟悉中央政府運作。精通典章的人,去南京都是可以放進翰林院直接用那種,這種人怎麽會牽扯到這種殺頭誅九族的大罪之中。
    還有,畫押這東西。其實是一個藝術體簽字。每一個人的畫押都有不同。很難偽造,這蠻子海牙既然是元朝丞相。自然會簽署大量文書,明朝這邊搞來幾份並不難。對照一下就知道了。
    隻是何夕心中生出一個疑問。
    為什麽這文書是丞相開具的。而不是皇帝。
    這裏說的皇帝,並不是說,皇帝親自寫文書。而是聖旨。元朝丞相的權力極大。但是皇帝才是能代表朝廷的人。這樣的談判。即便丞相出麵主持,使臣的身份證明。也應該是聖旨,或者禦製才對。
    當然了。這種文書,也不用皇帝批閱,隻是要蓋上玉璽才對。
    何夕心中暗道:“這裏不對。”
    何夕不知道燕王發現這一點沒有。燕王不動聲色地問道:“貴使所來何事?”
    使臣說道:“外臣奉陛下與丞相之命。願意臣服大明,陛下降為蒙古國主。求大明皇帝陛下冊封。從此兩國交好。百姓免於幹戈之苦。”
    燕王微微皺眉,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燕王說道:“那你下去安置吧。明人派船送你去南京。你想談什麽去與南京談便是了。”
    燕王心中暗道:“先拖延一段時間。我在這一段時間,解決眼前的事情。”
    何夕好像是順著燕王的話說道:“來人。將使臣帶下去。先讓他在整個城中轉上幾圈,讓所有人都知道,蒙古求和了。”
    燕王心中一動,看了何夕一眼。
    很難說蒙古求和這個要求傳出去,會令士卒士氣大漲,還是士氣頹廢。畢竟一個個想要立功,一個個想要打仗。說不打就不打了。這可不行,將士們都不答應。
    但是總體上來說,影響不大。
    燕王一時間猜不透何夕的用意,不過既然何夕想拎著蒙古使臣如耍猴一般,在城中遊街。燕王自然要給這個麵子。
    蒙古使臣大驚。
    長春堡可是塞外與關內連接的樞紐。
    這裏出什麽事情。不僅僅大明能夠知道。蒙古人也能夠知道的。這個蒙古使臣可是知道,長春堡外的集市之中,其實有不少人都是脫因帖木兒太師的人。這消息要是傳出去。
    他可就麻煩了。
    蒙古使臣立即說道:“燕王殿下,何大人。此事萬萬不可。我為大國使臣,豈能受如此羞辱。”
    何夕說道:“你這個僅僅能證明你的身份。本來我不應該問。不過,既然話說到這裏了。你的國書何在?”
    蒙古使臣臉色一動,大聲說道:“國書自然在,但是卻不是交給你們的。”
    何夕說道:“不需要你交給我們。但是我們為了防止你這個使臣是假冒的。請你拿出國書一觀,看完之後,原璧奉還。”
    這個使臣一下子愣住了。
    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而今情況之窘迫,其實不在於他。而在於蒙古的天元帝內心之中的矛盾。
    天元帝內心深處,是萬萬不想與大明議和的。且不說,他去皇帝,稱蒙古國主,或者蒙古大汗的羞辱。再不說,他與大明之間的血海深仇,單單說他內心深處,其實還是有僥幸心理的。
    因為他知道,一個稱臣,一個去國號。未必能讓明人罷手,但是這已經是他能夠接受最大的讓步了。
    所以,他兩手準備。卻更希望脫因帖木兒能打贏。
    對於談判這一件事情,私下進行。不敢挑明,同樣也不願意讓步太多。為了顏麵連國書都沒有。
    當然了,這也是蒙古典章簡陋。蠻子海牙有意奉承的結果。
    何夕說道:“既然使臣沒有國書,那就請回吧。請拿了國書在國來不遲。”何夕一聲招呼,立即有人送客。
    這使臣還想說什麽。見狀隻能歎息一聲,轉身走了。
    燕王有些疑惑的說道:“你覺得這個人不是蒙古使臣?”
    何夕說道:“不。我覺得這個人一定是蒙古使臣。不過,他到底是來談判的,還是來拖延時間,麻痹軍心的。我就不知道了。”
    燕王心中一動,忽然起身,說道:“何弟,你立即回遼東,後方之事,就交給你了。”
    何夕一愣,忽然說道:“你覺得,脫因帖木兒已經到了。”
    燕王說道:“不錯。脫因帖木兒乃是王保保之弟,乃是重臣老將。我在北平的時候,與宋國公探討過脫因帖木兒的用兵之道。宋國公說,脫因帖木兒用兵老辣。老而彌堅。心如鐵石。為人果決之極,一旦見事不可為。就能果決撤退。即便放棄多少人馬也在所不惜。在戰場之上,想勝過他不難,想要抓到他。卻很難。你很難找到他的破綻所在。對付他最好的辦法。就是猛打猛攻。讓他顧此失彼,露出破綻來。”
    “這裏已經是戰場了。你在這裏已經沒有任何用處。還是回後方去吧。”
    何夕聽馮勝對脫因帖木兒讚揚。心中微微一動,暗道:“這馮勝,真是的。誰不知道他是脫因帖木兒克星,雙方也算是老冤家了。一輩子打過好幾次。每一次都他馮勝勝利。他如此誇脫因帖木兒,豈不是在誇自己。還有什麽果決撤退。這算是。”
    其實何夕並不知道,這還真是優良品質。
    不說打仗,就說炒股,大部分人都是善財難舍。脫因帖木兒如果是望風而逃。不被抓住,那是自然的。但是脫因帖木兒是那種人嗎?如果是。他而今就不可能成為蒙古唯一的大將之才。
    他每一次與明軍作戰,都盡力的。
    與馮勝在潼關附近幾戰,即便是馮勝也感受到了脫因帖木兒的難纏。
    不過古代,就是現代。雙方交上火了。再想撤退都千難萬難。更不要說,冷兵器作戰,更多是兵敗如山倒。僅僅是從會撤退。在很多次戰敗之餘,還能保存部眾。就看出脫因帖木兒的不俗。
    何夕對打仗並不感興趣,更是知道,他在這裏也發揮不出自己的作用,反而成為累贅。他說道:“好。我這就走。用不用我臨時調幾個衛所來支援?”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