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真正的變法來了

字數:4486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五十七章真正的變法來了
    何夕說道:“陛下,此事一出,震驚天下。還請陛下三思。”
    太子說道:“父皇,而今何夕也這樣說,還請父皇三思。”
    很顯然,太子之前是已經勸過了。
    隻是朱元璋沒有聽。
    朱元璋淡然說道:“現在數起來,我已經沒有幾年了。能做事的事情更少了。法律改革,並不是一道命令下去,就可以的。其中也需要時間。這一件事情不管什麽時候做,都會遇見阻力了。我而今不做,標兒,你能做得了嗎?”
    太子沉默。
    一來,他不想做得那麽絕。
    因為,太子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反而不如朱元璋。因為朱元璋的世界觀的底色,從來不是儒家,而是從少年就培養出來的,殘酷生活的殘忍,對人的不信任,對低層百姓的憐憫。等等複雜之極的底色。
    儒家,道家,還是現在何夕帶來的學說,對朱元璋來說,不過是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哪個好用就用什麽。而且後世的一些學說與朱元璋的一些性格也是有契合的地方。
    而朱標不一樣,他從小讀聖賢書,是真的相信這一套,不敢說是大儒,但是絕對是儒家子弟。
    二來,他畏懼這一場風浪。
    他真的畏懼,他是明白朱元璋這樣做,會有什麽樣的情況的。甚至他也相信,朱元璋的能力,不管有什麽樣的大風大浪,由朱元璋掌舵,是翻不了船的。
    但是朱元璋年紀大了,他不能不想朱元璋死後的事情。
    如果按照朱元璋之前與儒家合流的做法,朱標不用做什麽,就是守成之君。但是而今不一樣了,朱標太明白了,朱元璋這是掀起一場戰爭。這一場戰爭,不會因為朱元璋去世而終結。而會因為朱元璋去世,來到第二回合。
    朱標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將這一件事情完全的貫徹下去。
    而且在他看來,很多事情不用那麽著急,循序漸進就行了。幹嘛這麽做,唯恐天下不亂。
    而何夕聽了朱元璋的話,心中已經明白了幾分。朱元璋之所以這麽著急,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太子啊。
    太子的心思,朱元璋豈能不知道?
    但是朱元璋思來想去,還是否定了廢太子的想法,因為朱元璋覺得,除卻太子繼位之外,不管誰上位,都會有一場大亂,他辛苦打下的大明江山,他自己心疼。
    二十多年的太子,想要廢掉,必然有一場比曆史上洪武四大案還要大的大案,來作為政治清洗。
    這個代價,即便是朱元璋也要三思啊。
    既然,朱標的位置不可替代,而朱標本人的很多想法,也不堅決。朱元璋要做的就是,提前將能做的事情做了,不讓朱標去做。
    何夕想的沒有錯,但還有一點沒有考慮,那就是朱元璋的身體。
    朱元璋畢竟上了年紀,六十歲之後,人體會有一個急劇的衰老期,這時候一年要比之前十年都老得快。這種感覺在朱元璋身上,體現得很明顯。他即便是天子,依然是人,不是神。
    正因為如此,朱元璋真怕自己現在能做,再拖幾年什麽都不能做了。
    而且,朱元璋自己內心深處也很心急的。特別是知道自己能活多少歲之後,朱元璋總是想在死之前看到一些成果。這種心思也在朱元璋督促先使用蒸汽機上也有體現。
    或者在何夕看來,多研究幾年,不算什麽。但是朱元璋已經沒有幾年了。
    朱元璋看著沉默的兩人,說道:“朕意已決,這一件事情,隻管去做。不管出什麽事情,都由朕兜底。你們要想的,是怎麽做,而不是其他的。”
    何夕此刻已經想明白了。
    在他的角度來看,這個時機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已經相當不錯了。
    何夕有自知之明,他在大明的威望,永遠不可能達到朱元璋的程度,現在不可能,將來也不可能。如果他將來推動這一件事情,必然千難萬難,還有可能失敗。但是現在推動,一定是可以通過的。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隱患的。
    畢竟,朱元璋是何須人?大明帝國的創造者,暴君,他的威望早已用人頭滾滾來證明了。這裏麵的人頭,有敵人的,也有自己人的。
    朝廷之上,決計沒有人敢與朱元璋唱反調。但問題是,朝廷上沒有人敢,不代表大明沒有人敢。
    畢竟以明代交通與行政效率,朱元璋能夠真正直接控製的,也不過是南京附近,甚至整個南直隸也未必在朱元璋直接控製之下,其他地方都必須委托勳貴與官僚集團代為管理。
    這是必然的。
    這樣的新法,推行到地方,會出現什麽樣的情況,會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說地方官員拿著雞毛當令箭,故意壞事等等。這真不好說。
    不過,這都不是問題。隻要朱元璋用他強大的威望與正統性為新法背書,將來何夕就有最強大武器了,那就是祖宗法度,沒錯,朱元璋定下的再正宗不過的祖宗法度了。
    這對何夕將來將變法進行到底,有無窮的幫助。
    至於朱元璋死後,反對變法人的反撲。何夕才不在乎的。
    他也知道,朱元璋讓他過來的用意。他既然參與了這一件事情,一旦將領守舊派反撲,何夕的下場,不會比商鞅好多少。
    不過,何夕並不覺得什麽。
    有些東西,人們習以為常的時候,並不覺得珍貴。但是失去了,才會覺得,願意用任何東西去換,何夕並不知道,那些渴望穿越到古代的人是怎麽想的。但是何夕是決計不想。
    他想念現代的一切。
    想念現代科技的很多產物,更想念現代的人文環境。那種不將人當人的環境,他即便為人上人,也是不習慣的。
    他想要回到現代,不能的話,就讓這個世界距離現代更近一點,更近一點。他為了這一點,可以付出一切。
    不就是沒有退路嗎?不就是成為變法派的赤幟。將性命與變法聯係到一起,變法失敗,必死無疑,變法成功,未必能活。但是何夕不在乎。因為朱元璋這個決斷,讓何夕明白一件事情。
    那就是朱元璋最少沒有想讓何夕跟著他陪葬。
    這一點就夠了。
    至於朱元璋死後,何夕心中冷笑:“到時候不知道,誰殺誰的。”
    除卻朱元璋,何夕誰也不怕,包括太子。
    何夕說道:“臣遵旨。”
    太子遲疑了一會兒,說道:“既然父皇這樣說了。兒臣遵命便是了。”
    朱元璋說道:“好。那你們說說該怎麽下手?”
    太子說道:“兒臣愚鈍,一時間沒有注意。還請父皇給兒臣一些時間,讓兒臣好好想想。”
    朱元璋點頭,看向何夕,等待何夕的答案。
    何夕心中飛速旋轉,說道:“臣一時間也沒有注意,不過,臣以為兩件事情要做,第一,解縉分量太輕,他與丁顯的爭論,根本不足夠,所以,這一件事情要一場大爭論。”
    朱元璋說道:“這一件事情,就由你來辦。”
    何夕對此毫不意外,既然下定決心,何夕也不在乎衝鋒陷陣。而今與幾年前不同,而今何夕一派雖然還很單薄,不管是上層人才,還是下層人才。但不管怎麽說,已經不是何夕一個人撐著了。
    隻有有朱元璋的支持。何夕自然敢出招。
    何夕說道:“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還請陛下恢複孟子地位。甚至位列孔子之上。”
    朱元璋微微皺眉。說道:“為何?”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