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天下論政

字數:4336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七十三章,天下論政
    也正是因為朱元璋的兜底,何夕才決定做得更自信一些,天下大政,總不能在刀槍威脅之下才能決定吧。總要讓天下人心服口服。
    當然了,心服口服是不可能的。
    眾口難調,這還是一口飯,涉及這麽多利益的情況下,更是難以調和。不過,何夕已經決心效仿後人。一定將今日這一場爭論,開成團結的,勝利的,有意見咽到肚子裏的大會。
    當然了,再加上報紙為基礎的輿論控製,會讓大部分人都覺得,朝廷大部分人都支持變法。至於是真是假,
    那就是假亦真時真做假了。
    所以,劉三吾不能死,最少不能現在死了。劉三吾死了,去哪裏找這樣的有分量的對手配戲。去找方孝孺。不行,方孝孺距離太子的距離太近了。很容易形象到何夕與太子之間的關係的。
    而劉三吾雖然與太子也有關係。但是關係並不深厚。
    最少,朝野上下,沒有人會認為劉三吾是太子的人。
    朱元璋也明白何夕的心思。稍稍提起了腰間的玉帶,將殺意暫時隱藏下來,說道:“準。”心中暗道:“我倒要看看,何夕這一出戲怎麽演。”
    ------
    劉三吾與何夕一前一後出了乾清宮,劉三吾在前,何夕在後,這何夕忽然地發現,劉三吾身體一晃,就要暈倒在地麵上,何夕立即幾步上前,攙扶住了劉三吾。
    劉三吾到底是年紀大了,精力有些不濟了。更不要說,並不是誰都有勇氣在朱元璋麵前如此說話,這無疑是要花費極大的勇氣的。說劉三吾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的,一點也不誇張。
    在朱元璋麵前,看似幾句話,但已經消耗了劉三吾太多的精氣神了。
    此刻,出來之後,壓力一下子消失了,劉三吾才有些支持不住了。
    何夕攙扶劉三吾在宮牆邊坐下來,等了一會兒,劉三吾才回過神來。
    何夕見劉三吾恢複過來,起身就要走。他實在不願意與劉三吾多接觸。人品上幾乎完美,但思想上頑固保守的小老頭,讓何夕又討厭又同情,但必須下手。
    劉三吾反而說話了,說道:“等等。”
    何夕沒有回頭背對著劉三吾,說道:“你有什麽事情?”
    劉三吾說道:“你為什麽幫著我說話。”
    何夕說道:“不為什麽?隻是覺得對你這種殺了,算是褒獎。讓你親眼看到你錯了,才是懲罰。”
    劉三吾聽了何夕的話,激動起來,說道:“何夕,我知道你不是尋常人。如果別人告訴我,他不知道你新法後麵代表著什麽,我相信,你說你不知道,這後麵代表著什麽?我不相信。你知道不知道,你的法令一出,不知道多少兄弟鬩牆,手足相殘,父子生間隙。乃至不孝,大逆之事出現。我知道,父母在不分家,但是不分家而析產的,大有人在,你又何必斤斤計較。陛下花了二十年建立大明體製,現在又要推翻,讓天下人如何適從。你每一筆,下麵都是人命。”
    何夕淡然說道:“按你的說法,大明每石賦稅裏麵,就沒有人命嗎?至於朝令夕改,難道大明就不需要有新的變化。”
    何夕完全沒有與劉三吾繼續談下去的想法,畢竟兩人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也沒有什麽好談的。
    何夕大步離開,說道:“劉老大人有意見,自可上書言此事。我等著。”
    劉三吾看著何夕,內心之中很是複雜。
    一方麵,他討厭何夕的政見,在他看來,這絕對會將大明帶入深淵之中。
    另外一方麵,他也不得不承認,何夕是一個能臣。而且個人品行也不錯,沒有聽說過有橫行霸道,欺淩百姓的事情。
    隻是,這讓劉三吾想起了一句話。那就是自古大奸大惡,必有大智大勇。他心中暗道:“何夕,你究竟是治世之能臣,還是亂世之奸雄。”
    而對何夕做的事情,劉三吾也很矛盾。
    對於何夕有一些想法,劉三吾也是很欣賞的。比如,何夕為了這一次變法,下令三品官以上上書言事,並通過報紙,傳遍天下。將政務決策公布天下。
    何夕是在主動引導輿論。但是劉三吾看到的卻是,廣開言路,兼聽則明。
    凡是奸臣,最喜歡做的,無不是壟斷上下之間的聯係。竊取主上的權力到自己的手中,從來沒有哪一個權臣想廣開言路,讓天下人議論。這讓劉三吾對何夕的印象,模糊了又清晰,清晰了又模糊。
    看不明白。
    ------
    今日之事,自然以詔書的形式登在官報之上。
    一時間哄傳天下。
    天下人議論紛紛。
    馮勝與徐達再一次相約下棋。
    馮勝的任命雖然沒有正式下達。但是這一件事情,已經確定了。馮勝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了。隻是一下子沒有什麽工作積極性。陷入半退休狀態,對朝廷大事,毫無意願。
    他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常茂,一個嫁給了周王。反正都不在他身邊。
    事業上沒有了上升空間,膝下空虛,馮勝一時間鬱悶的很。作為一個半退休的小老頭,他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人隻有在平等的時候,說話才有意思。馮勝身邊的人不是仆人就是下屬。要麽是晚輩。
    與這些人說話,又有什麽意思。
    而與馮勝身份匹配的,也隻有魏國公徐達了。
    徐達其實不像與馮勝走得太近。奈何,馮勝厚著臉皮找徐達。徐達老好人的性格,實在拒絕不了,於是兩人就常常在一起下棋了。
    即便不關注政治,這一件事情,馮勝也不會不知道,甚至何夕手稿抄本,馮勝也是看過的。
    馮勝問道:“老徐,你怎麽看這件事情?”
    徐達說道:“我老了,這天下是年輕人的了,管那麽多做什麽?好好下棋比什麽都好。”
    馮勝知道徐達的性子,在任何場合,都不會對政務說一句話的。除非是朱元璋要他說的,朱元璋最信任徐達不是沒有原因的。徐達用兵穩重,行事謹慎。對子女的教育也沒有一絲驕縱之氣。
    馮勝歎息一聲,雖然知道徐達不會說,但是他卻有些憋不住了。好在這裏,也隻有他與徐達。徐達又是寬厚君子,他這心理話,對徐達說可以,卻萬萬不能對別人說。
    馮勝說道:“老徐,這幾年,我覺得陛下變化太大了。簡直是判若兩人。之前一些事情,我還能看出端倪來,而今根本摸不清頭腦。陛下當初對大明律多重視,上麵每一個字都揣摩過不知道多少遍。而今忽然,說廢了就廢了。”
    “這是為什麽?你常在京師,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嗎?”
    其實馮勝說中了徐達心中的疑惑。
    徐達與朱元璋多年君臣,彼此之間很了解,大明律的事情,徐達更是清楚,在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就製定吳王律,然後再洪武年間,先後修訂數次。曆史在朱元璋臨終之前,還對大明律進行最後一次修訂。就成為之後流傳的版本,後來明朝也沒有怎麽修改,而是以增加問刑條例,也就是進行法條解釋,或者增加附加條款。也不敢多修改。
    朱元璋的變化,徐達早就有所察覺。但是也就是今日之事,最為極端。
    幾乎一下子站在了自己之前反麵。
    徐達心中也是滿是疑竇。
    不過,徐達嘴巴很嚴,他心中有多少想法,從不外漏,說道:“下你的棋吧。少管那麽些有的沒的。”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