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軍情

字數:4518   加入書籤

A+A-




    第二章軍情
    何夕到了乾清宮。
    行禮問安就不必多說了。不過何夕看著朱元璋,覺得朱元璋見老了許多了。
    太子走得很快。但是餘波不斷。有些利好,有些不是。
    對何夕來說,最大的利好,就是對於變法的推行。幾乎沒有遇見什麽有分量的阻力,一切都在何夕的掌握之中。但是讓何夕也覺得隱隱有隱憂,那就是那些不開口的人,真是讚同的,還是私下怨懟,不敢開口。
    隻是這一件事情,對何夕來說,也隻能這樣,無法挽回了。
    另外一方麵就是馬皇後與朱元璋狠狠吵了一架,安慶公主不得不在宮中陪馬皇後開解馬皇後,即便如此,在太子離開京師之中,宮中的氣息也是很壓抑的。
    這種壓抑也影響了朱元璋的狀態。
    反正朱元璋的狀態很差勁。
    朱元璋雖然依舊日日勤政,但看上去老了許多。
    隻是何夕卻不敢多言。
    畢竟父子之間,有些話真的不好說,如果這對父子,又是皇帝與太子,就更不好說了。即便是女婿也是外人。
    隻是這樣,讓何夕不由為朱元璋的身體而擔心。
    何夕說道:“還請陛下保重身體。”
    朱元璋根本不在乎,說道:“無礙。坐,”
    其實朱元璋日漸蒼老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太子離京。不為別的。朱元璋對太子的信任度遠在別人之上。太子在朝廷之中有多少權力,朱元璋其實並沒有限製。
    甚至有意栽培。也從來沒有想過太子謀反之類的事情。
    畢竟朱元璋看來,這天下早晚就是太子的。太子用得著謀反嗎?
    這種信任,朱元璋不可能給其他人。
    所以,太子在秘書監,總領天下政務。幾乎是實質性的丞相,朱元璋都沒有多在乎。而太子不在了,秘書監的權力被消減了很多,而朱元璋已經擔心,擔心別人有意隱瞞。
    這半年來朱元璋的工作量大增。
    不僅僅是明麵上的工作,特別是暗地裏,這些天錦衣衛上下也忙碌異常,何夕見過很多次錦衣衛指揮使毛驤等人,進出乾清宮。至於說了什麽,何夕自然不知道。
    但是這方麵的事情,沒有人能為朱元璋承擔。
    朱元璋畢竟六十多歲了,這種工作量對朱元璋的身體健康也是一種消耗。
    不過,朱元璋並不在乎,他覺得他多年前就是這樣做的,那個時候沒有秘書監,工作量更大。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妥當的地方。更不要說現在秘書監內閣體係,已經幫他分擔了許多了。
    隻是他忘記了,他已經不是當年的自己了。
    六十多歲,與五十多歲,完全是兩個概念。
    何夕也不敢多說,畢竟皇帝的健康,從某種層度上來說,也是國家機密,問得多了也是犯忌諱的。
    朱元璋說道:“最近各地軍情如何?”
    何夕說道;“去歲,燕王建築長春五城。與蒙古交鋒數次。隻是蒙古人幾次出動不過萬人左右。甚至燕王已經摸清了蒙古王廷所在,準備一舉滅殘元。”
    燕王在京師受了一驚,感受到大明內部的問題之後,他內心之中更想封國之事,於是在北進這一件事情上,非常的積極。幾乎是有些冒險。
    好在蒙古最後的名將已經不在了。雖然封鎖了死訊。大明這邊並不知道脫因帖木兒已經不在了。但是蒙古人再也不敢動用太多的兵力。一方麵是財政上不能支持。
    上一次動用幾乎已經耗盡了民力。
    另外一方麵,也沒有人有能力統合十幾萬大軍了。是以萬餘人的反擊。在燕王手中根本占不到便宜。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此事讓北京處理便是了。”
    何夕說道:“那再有就是日本方麵,大軍已經進入日本本州島。隻是日本上下抵抗之心很堅決。將士折損比較嚴重。以傅老將軍的意思是,高麗兵數量不夠。想要征召更多高麗兵。”
    傅友德的心思很簡單,大明精銳壓陣,高麗的人血不流幹,大明永不停戰的。
    當然了,這也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
    那就是日本人真有一股倔勁。
    當然了,足利義滿也做了很多事情。
    足利義滿找到了南朝天皇一脈,並送到京師榮養,完成了公武和解。抵抗明寇的命令都是天皇與征夷大將軍兩人聯署的。
    這一次足利義滿是動真格的。
    並不是作秀。真讓給天皇很多權力。
    公武之爭,就是日本幾十年前南北朝之亂的誘因,隻是這一件事情並沒有因為南朝覆滅而解決。不過是代表武士集團的足利家獲勝而已。天皇與公卿還是有很多威望與權力的。
    足利義滿主動讓渡權力。打造公武一體的大義名分,用這個大義名分來統合日本。雖然不能讓天下大名服氣,但是最少穩定了日本除卻九州島之外的其他大名。
    並沒有出現,大量大名叛變的情況。
    足利義滿作在危機時刻,讓渡大量權力,統合日本,作為政治手段,不可謂不高明。隻是實力的差距,不會因為一點點手段而翻盤的。
    讓傅友德推進緩慢的是軍隊傷亡。
    傅友德核心部眾隻有十幾萬明軍,看上人不少。但是鎮壓高麗南部,鎮壓九州島,最後其實沒有幾萬人馬。但是日本人口過千萬。壯丁不少。日本的傳統更有武士文化。所以統治階級尚武,能戰不能戰是一回事,敢戰不敢戰是另外一回事。
    決戰傅友德並不怕。但是大量治安戰,傷亡太大了。
    說一句不客氣話,一千裝備齊全的明軍,對萬餘日本軍隊,要戰而勝之,並不難。一百個明軍對一千日軍,就由些困難了。但是一個明軍即便裝備齊全,一個打十個的可能也是不大的。
    兵分的越散,明軍的戰鬥力越弱。越是大戰,戰鬥規模越大,明軍的戰鬥力就越能發揮出來。
    再加上,日本軍隊熟悉地形是本地人,又有本地人的支持,這種優勢就更大。
    其實這也是當初,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戰鬥力對比。
    當初正麵戰場上,越是大會站,就越能發揮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反而敵後戰場上,戰鬥規模小了。日本人與中國軍隊戰損比才能下來。
    隻是日本人唯一的問題是,他們並沒有什麽遊擊戰的理論指導。
    他們這種抵抗不過是自發的而已。並不是很難對對付
    當然了,傅友德多次請兵之後,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日本戰場,並不是大明的戰略重心所在。不可能派出更多軍隊了。傅友德才有這樣的想法。
    大量征召高麗人,還有征召九州日本人。讓他們去治安戰。明軍作為決戰力量監督前線的軍隊。讓他們不敢反水就行。
    反正高麗人與日本人死得越多越好。
    畢竟,兩國傳承千年,有自己的文化傳承。一時間是難以征服的,即便征服了也很有可能反複,就好像安南一樣。而當戰事繼續,讓高麗與日本人死上一兩代人,可保將來兩地幾十年,不會反叛。
    至於幾十年後,就不是傅友德所考慮的事情了。
    朱元璋自然知道傅友德用意,他其實也不是太在乎日本戰場的。不過他在乎日本的一樣東西,那就是日本的金銀。於是朱元璋問道:“日本的金銀開采怎麽樣了?”
    何夕說道;“佐渡島開采已經進入正規了。九州也有一些金銀礦,不過日本本州島上的金銀礦還需要一些事情,不過外東北地區也發現一些金銀礦。臣已經令下麵運到京師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