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噩耗傳來
字數:4695 加入書籤
第十七章噩耗傳來
朱元璋想來想去,還是給何夕加一個東北總督吧。正要開口的時候,忽然外麵傳來喧鬧之聲。
徐正捧著一個紅色匣子,上麵有三根雞毛。表示特別加急。
朱元璋二話不說,讓徐正拿上來。
何夕見狀,忍不住暗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這匣子上麵的雞毛,其實是加急的意思,後世雞毛信也是從這上麵傳承下來的。隻是這種加急多半是軍情。
就在何夕暗自揣摩是什麽地方出了問題的時候,忽然聽見椅子動,卻見朱元璋重重地坐在椅子上,整個人失魂落魄,手中的書信也掉在地上了。
何夕從來沒有見過朱元璋這個樣子,立即問道:“陛下,發生了什麽事情?”
朱元璋沒有說話,隻是指了一下書信,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你自己看吧。
何夕連忙上前將書信拿了過來,一看之下,大吃一驚。這裏麵不是別的,正是秦王之死的種種。
何夕萬萬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何夕與秦王這個妻兄,雖然見過幾麵,其實也沒有什麽感情。傷心這種情緒,不過是在心中一閃而過。他更多的心思,就在思考這一件事情的影響。
首先,是朱元璋。
喪子之痛,可謂錐心入骨。如果說有什麽比喪子之痛更難以承受的,大概是殺死自己兒子的凶手,是另外一個兒子了。兄弟相殘,更讓老父難以接受。
何夕擔心朱元璋撐不住。
朱元璋的身體健康,與整個大明政局緊密關聯。
其次,就是儲位。
之前,何夕從來沒有想過,太子的儲位會不會動搖。但是此刻,何夕第一次感覺,或許,可能,太子的儲位真要出問題了。
是的,何夕不怎麽相信這一件事情是太子做的。
何夕與太子接觸可比秦王多太多了。
自然知道,太子是什麽樣的人?總體上,太子還是很有人情味的,殺死自己的兄弟這樣的事情,斷然是不會做的,即便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一個理智的政治家會做的。
沒有什麽好處,壞處一大堆。
這書信裏沒有寫,但是如果何夕知道,太子已經逼得秦王低頭了。那麽就更加推斷,這一件事情斷然不是太子做的。
隻是,很多事情,真相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影響。
最後,就是這一件事情對變法的影響。
想到這裏,何夕不敢抬頭,死死看著書信,努力控製表情,因為何夕嘴角似乎是想勾起來,他想笑。
這個時候笑,有些太過分了。秦王好歹是妻兄,但問題是,何夕對太子的忌憚,在這一件事情,減少了大半。這一件事情之後,太子的權威會大受影響。
因為太子之所以被天下人愛戴。
一方麵固然是太子本身的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太子是符合儒家價值觀的,或者說,太子本身就是儒生心態,在太子這個位置上,努力向書本上的太子靠近。
嫡長,孝悌,仁愛,寬厚。等等,太子努力做到這些。
而今身上有了殺弟的嫌疑,太子身上的光環要去了大半。
何夕對太子的勝算,又多了很多。這裏麵有巨大的政治利益,而且是以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方式來到他手中。那種感覺,就好像中彩票一樣。
在此之前,他是萬萬想不到的。
這才有一點控製不住表情,但是這種表情萬萬不能讓朱元璋看到。說不定,朱元璋真會殺人。
好在,何夕這些年修煉,早已從小狐狸進化,雖然不能說是老狐狸,但是勉強能說是中狐狸。幾個呼吸之間,就恢複了正常。他將書信放在禦案上,說道:“陛下節哀。”
朱元璋臉上還有一些悲戚之色。畢竟這是他的兒子,而且是他最看重的幾個兒子之一,秦王身上還有宗正的官職。在大明皇族之中的身份也不一樣。
就這樣忽然不在了?
不管是從感情上,從政治上,朱元璋內心之中都忽然缺失了一塊。更不要說,以這樣不光彩的情況死掉了。
是的,或者在其他時候要為尊者諱,但是而今不是其他情況,太子努力要撇清自己的關係,自然對秦王的死,一點也不敢打折扣,詳細地寫了出來。
都是書信上。
朱元璋自然能看見。
這讓朱元璋悲傷之餘,也多了一些憤怒,這種憤怒一部分是對殺了秦王的凶手,另外一部分是對秦王的。
秦王在朱元璋麵前從來不是這個樣子的。朱元璋也不知道,秦王居然在下麵做這樣的事情,讓朱元璋顏麵何在。朱元璋甚至內心之中也在暗罵:“死有餘辜。”
當然了,這也是氣話。
朱元璋張嘴想要說什麽?似乎一張嘴破壞了眼睛之中平衡,兩行清淚流了下來。
朱元璋收拾了一下眼淚,說道:“何夕,你覺得這裏麵寫的是真的嗎?”
朱元璋見識過太多陰謀詭計了。他天然懷疑下麵報上來的任何信息,隻是他這種懷疑對太子奏折,要減輕很多很多。一般不會懷疑太子報上來的東西。
但是這一次卻是打破了。
信任一旦打破,很難重建。
這一次朱元璋已經將太子與尋常大臣放在同一個懷疑序列之中了。
隻是他這一句問話。讓何夕不知道該怎麽說。
說什麽?說太子的不是?疏不間親的道理,何夕豈能不懂。但是為太子開解?何夕也不敢做?因為何夕也在懷疑。
這是真的嗎?
不是說,何夕懷疑太子報上來的東西是假的。而是何夕懷疑,有些東西太子並沒有報上來。最高明的假話,是告訴你的東西,全部是真的,但是這僅僅是部分真相而已。
如果加上隱藏下來的東西,會讓情況指向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如果是這樣的話,何夕今日為太子說話,將來或許會被牽連。
何夕說道:“太子奏報很詳細,還有幾個宮女被拿下了,最少上奏的時候,還沒有死。這是很容易查證的。應該不會是假的。”
何夕不說是真的,而說不是假的。其實言下之意,讓何夕去查證。
真與假的問題,就不是何夕的問題,而是去查證者的問題了。
不知道朱元璋老了,還是大悲之下,心思大不如從前,沒有感覺到何夕的用意,或者發現了,也懶得理會了。朱元璋說道,“不錯。”朱元璋微微眯著眼睛,說道:“擬旨。”
徐正立即帶了幾個秘書郎進來,在一麵小案幾前坐下。凝神以待。
朱元璋說道,“令申國公放下手中一切事務,奔赴北京查秦王案。令他在到北京一個月之內,必須據實回報。”
一邊的秘書郎匆匆寫了起來。
“擬旨,”朱元璋說道,“令太子,黔國公立即回京,接旨之時,一天之內必須出發。不得有誤。”
“擬旨,傳令西安,令秦王妃與秦王子嗣來京。沿途不得怠慢。”
朱元璋說道:“對了,給申國公的聖旨中,加一句,讓他將秦王靈柩送到南京來,朕要看-----”
何夕倒是理解朱元璋這幾道聖旨,前文說過,申國公鄧鎮與秦王是親戚,鄧鎮不會站在太子這邊,因為太子如果真殺了秦王,鄧鎮為太子遮掩,對自己沒有什麽好處。反而裏外不是人,他必須想,太子容不得秦王,他這個鄧國公不顧妹夫,就能得了好嗎?
太子要立刻回南京。兩人也沒有太多的磋商時間。
再也這個時候,更有錦衣衛盯著的。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