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秦王世子

字數:4783   加入書籤

A+A-




    第二十一章秦王世子
    哀樂聲陣陣,哭聲陣陣。
    在很多人很熟悉的哀樂,其實在古代是很少有的,也隻有達官顯貴辦喪事的時候,才能拉來一整個樂隊。演奏肅穆的哀樂。
    在哀樂聲之中。無數士卒身上纏著白紗。
    太子此刻也在場。
    其實,這個場合太子在場,不太合適。雖然這一件事情,是太子在操辦,但是在禮儀上,雖然死者為大,但也尊卑有別,太子與秦王是兄弟,但一君一臣。
    見了秦王靈柩,太子拜是不對。但是不拜是不太合適。
    故而,一般是在之前祭奠,出殯的時候就不出現了。
    即便太子操辦這一件事情也是如此。
    其實太子真正忙的事情,並不是秦王的葬禮。不客氣地說,秦王的葬禮自然有禮部來辦。真正讓太子忙起來的是秦王的陵墓。秦王之死很是突然。之前也沒有想過葬在南京。自然沒有預先挖陵墓。
    朱元璋要求太子大辦,那麽秦王的陵墓規格,就不能小了。
    即便,太子已經拍板決定,先修地宮,讓秦王入土為安之後,再修地麵建築,即便如此,也根本趕不上時間。太子不得不秉明朱元璋,將秦王的靈柩,在孝陵的享殿停一段時間。
    秦王的陵墓是靠著孝陵修建的。而孝陵雖然是朱元璋的陵墓,但實際上,孝陵很早就開始修建了。早就完工了。甚至秦王陵墓也是以孝陵為基準選的。
    當然了,與孝陵距離遠了一些。因為,距離孝陵最近的是,太子自己的位置。還輪不上秦王。
    這選擇,開工,停靈,已經其中禮節,忌諱,等等。有太多講究的事情了。都需要太子來拍板。是以太子雖然來主持葬禮,但實際上在秦王府上的時間並不多。
    或許是太子內心有些歉疚,或者別的原因,在秦王靈柩出府之後,太子帶領東宮,以朱允炆為首在路祭。當然了,太子是不拜的,朱允炆代替父親為秦王致祭不提。
    太子看著秦王世子,心中也覺得可憐。
    十歲出頭的孩子披麻戴孝,顯得身體更加嬌小了。更抱著秦王的牌位,後麵兩個小孩子各種抱著其他東西。從秦王府到出了南京城這一段路,要好幾裏,都隻能步行。
    太子也擔心孩子承受不住。
    太子對秦王世子說道:“你如果實在走不動了說一聲,我讓你騎馬。今後,你有什麽事情來都來找我,我會代替你父王,好好照顧你們的。”
    秦王世子忽然抬起頭,看著太子說道:“真的嗎?”
    太子摸著秦王世子的頭,說道:“自然是真的。”
    太子對秦王之死,有一些內疚的。畢竟在曆史上,秦王不是死在現在。說到底,還是他的行為,改變了曆史。他到底內心之中少一股狠勁,對這孤兒寡母,又豈能不心生憐憫?
    更不要說,秦王不在了。秦王一脈對他來說,一點威脅都沒有了。
    不管是出於太子的本性,還是出自政治,太子都會好好照顧秦王世子的。
    隻是太子萬萬沒有想到,秦王世子下麵一句話,何等石破天驚。
    秦王世子說道:“殿下,我願意移封,去什麽地方都行,隻是不要殺我,不要殺我母妃,好不好。”
    秦王世子這一句話,帶著幾分童言無忌的感覺。但是惡毒之極。
    太子聽了這一句話,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瞬息之間,麵紅耳赤,他目光掃過周圍,今日是秦王的喪禮,朱元璋下令大辦,可以說是整個大明有頭有臉的人都來了。
    太子看見徐達,看見馮勝,看見各家藩王的使者,等等。
    而秦王世子與秦王的靈柩,又是這一場合絕對的焦點。可以說,無數人看著的。秦王世子這一句話,聲音也不小。決計不會隻有太子一個人聽到。
    太子隻覺得頭嗡的一聲,覺得無數的目光就好像是利劍一般射向了他。
    每一個人都似乎在用目光在詢問:“是你殺了你親弟弟?你這種人還有資格活在世上?”等等。
    太子一時間,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說?
    說什麽?說你爹不是我殺的。跟一個孩子說著一件事情,本身就不對。而且在這個場合,不管怎麽說,都欲蓋彌彰。但是不否定,明天本來壓下來的流言蜚語,不知道成什麽樣子。
    何夕就在太子不遠處,清清楚楚聽到了這一句話。
    心中暗道:“好毒辣的一招。”
    何夕覺得,這一句話,不一定是秦王世子的本意。畢竟孩子還小,這一段時間又是秦王的葬禮,可以說整個大明頂尖權貴都在這裏。安排一個人與秦王世子接觸,說一些誤導的話,也並不是難事。
    當然了,何夕也不排除,這是秦王世子本意。
    因為出身皇家的人,何夕再怎麽高估都不為國。
    但是不管怎麽說?
    這一下子就是要毀了太子的名聲。
    如果說,是有人隱藏在幕後做得,隻能說這個人狠毒之極。不知道是誰出手了。不知道是針對太子本人,想奪嫡,還是針對朱元璋,或者針對大明朝。
    畢竟,太子身上的幹係太大了。
    如果這樣排查起來,何夕都有嫌疑。畢竟想爭奪朱元璋去世後的權力真空的人,就有何夕。
    反而不好排查。
    不過,不管結果如何,秦王世子慘了。不要說太子了。就是朱元璋也不會放過他的。甚至今後秦王之位,會不會是他的。都不好說了。
    這都是後話。
    當務之急是將這一件事情給遮掩過去。
    何夕立即上前,好像沒有聽到秦王世子說過什麽,說道:“別耽擱了。再耽擱就要錯過吉時了。快走吧。”
    於是,何夕強勢插入,將葬禮引入正常的流程之中。各家又動了起來。
    似乎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
    隻是太子在原地,一動不動。何夕連忙過去,說道:“殿下,殿下。”
    太子猛烈的咳嗽了好幾下,用手捂住了嘴,但是何夕還是從手指之中看到一絲殷紅,太子吐血了。
    這也難怪。
    人與人是不一樣的。
    即便是兒子死了,朱元璋也就是傷心一會兒,很快就冷靜的分析情況了。甚至冷酷的假設,如果是太子做的會怎麽樣?似乎完全不在乎秦王的性命,倒也不是不在乎,是見多了。
    朱元璋當年對南昌王朱文正,自己的親侄子,不可謂不愛護。但是最後怎麽樣?該弄死的時候,也不手軟。
    但是太子不一樣。
    太子從小被宋濂教育,仁義禮智信,做一個謙謙君子。事實證明,太子也是學得不錯。在政治上,他是有手腕,有原則,有抱負,但也是有底線的。
    兄弟相殘這樣的事情,太子有事情氣急了會想想。但也僅僅是想想而已。
    畢竟凡是論行不論心,誰還沒有想毀滅世界的時候。
    連燕王,太子思忖好一陣子,還是放過了。
    他真下不去手殺兄弟的。
    更不要說,秦王本就不是他殺的。
    而一個謙謙君子,是將自己的名聲看得比性命還重要的。
    是的,太子自己知道,做為儲君,為名聲所累是不對的。一唯追求好名聲,不是一個皇帝該做的事情。但是很多事情知道是知道。做的是做到。
    太子的名聲一直維持的很好,也是太子覺得自傲的地方。但是此刻給他蓋上殺弟的帽子。還是那種不能解釋,越描越黑的。
    太子一想到,千秋之下,別人論起他朱標,都會提起這一件事情,內心之中就承受不了。
    更不要說,這一句話是親侄子問出來的。被自己親侄子看成殺父仇人,一瞬間,太子覺得自己,治家不行,治國無道。有何麵目在天地之間。
    破大防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