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太子與朱元璋
字數:4405 加入書籤
第四十九章太子與朱元璋
乾清宮中。
朱元璋數十年如一日的,批閱奏疏。時間在他身上的變化,似乎僅僅是頭上的白發,額頭上的皺紋。並不包括,他批閱奏疏的文字與時間。
忽然徐正來報,說道:“陛下,太子來了。”
朱元璋抬起頭,眉頭有幾分喜色,說道:“他來了,就讓他進來吧。”
朱元璋對朱標的到來,很是高興,因為他以為是太子認錯了。雖然說,太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氣魄小了,為人謹慎小心,不做冒險的事情。等等。但是太子依然是朱元璋所有兒子之中,最適合皇位的人。
更不要說,這幾十年的感情在。
浪子如果能回頭,朱元璋是非常高興的。
片刻之後,太子就進來。
太子是被一個小太監攙扶進來了。本來想行禮,被朱元璋打斷了。讓老實坐下。
朱元璋說道:“我兒今日來找我,有什麽事情嗎?”
太子說道:“父皇英明。兒臣身子不中用,本來不該多管閑事。隻是,這一件事情關係大明安危,不敢不冒死以聞。”
朱元璋一聽太子這個開頭,就大概猜到太子要說什麽了。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了。
太子要說的事情,定然是何夕的奏疏。
事實證明,何夕對朱元璋的信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其實,朱元璋在何夕奏疏上來的時候,心中就已經同意了。之所以明發天下討論。其實就要看看下麵人的站隊。
誰支持,誰反對,然後進行人事調整。
太子的情緒,並非沒有給朱元璋帶來影響。故而,他也加大了對朝廷清洗的力度。而如何清洗。自然是不斷地讓下麵人在某些事情上表明態度。積極靠攏的提拔,反對的打壓。
如此而已。
雖然官場上人心隔肚皮,有些人明麵上一套,背地裏一套,為了升官,可以做任何事情,不管做出什麽表態,也不足以被信任的。但是總算能簡拔出一些,得力的人選。
這就行了。
更何況,朱元璋其實也很有自信,他自信能瞞得住他的眼神的人,並不會太多。
隻是,這樣的情況,太子卻忍不住了。
太子雖然在病中,但是前麵說過,太子是心病。他其實一直關心朝廷上大事,營造北京城,是太子的想法。太子也做了前期準備。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何夕會在這一件事情,加了這麽多料。
讓太子覺得,其中隱患巨大。
即便在病中,也抱病來見朱元璋。
朱元璋語氣冷了起來,淡然說道:“不知道,是何事?”
太子並非對朱元璋的態度沒有察覺,但是他實在覺得,這裏麵的事情關係重大,他身為太子不能不說。太子說道:“正是營造北京之事。兒臣對於營造北京城,並圍繞北京城建設工廠,這一件事情,非常讚同。但是問題是,何夕的動作太大了,他還要一並處理寶鈔一事,兒臣估算過,朝廷發行的寶鈔,數以億計。而今的朝廷府庫雖然充足,但是哪裏有那麽錢,填這個窟窿。”
“這些事情,一步步分開來做,都是好事。但是放在一起做,這裏麵的隱患太大了。臣請父皇三思而行。”
這其實是,兩種不同思維的造成的。
中國古代朝廷,認為量入為出是最完美的財產政策。朝廷收上來多少賦稅,然後就花出去多少錢。這個辦法,對於小老百姓家也是對的。但是對於現代政府卻不一樣了。
從赤字上就可以說明。古代朝廷的赤字一多,那就是天下崩潰的結果。而現代政府,哪一個不是債台高築。
因為是兩套完全不一樣的財政邏輯。
古代朝廷的財政中,錢就是錢,甚至是實物。現代政府的錢,是信用。
而現代政府是有一整套信用擴張的辦法。能無中生有地變出錢來。最簡單的就是印鈔票了。
對於何夕來說,營造北京城這樣大工程為契機,北京房地產,蒸汽機引入生產領域生產力的發展,為解決寶鈔超發提高契機。三者是一體的。沒有前者,後者想要做成,就要多花不知道多少時間與財力了。
而在太子這裏卻不一樣了。
在太子理解之中的錢,是真金白銀。是國家賦稅,國家賦稅到底是有限的。如此大規模使用,會造成國庫空虛等等問題,甚至引起天下動蕩。
這就是為什麽?古代隋煬帝挖運河,屢興大工,能得天下疲憊,而亡國。而現代社會天天大興土木,社會反而越來越繁榮了。
兩者之間,根基是不一樣的。底層邏輯也是不一樣的。
其實這兩者的區別,朱元璋有所認識,但不多。
因為朱元璋的學問根基不厚,有些事情,他是想象不出來的。關於經濟學的一些東西,在現代人學習的時候,可以比照社會上的很多案例,來加深理解。但是對於朱元璋來說,他隻能靠想象了。
有些東西,是很難的理解的。
而太子在這上麵學到的更淺薄。
這從兩個人得到現代知識之後的傾向就知道了。
朱元璋對明清曆史方麵是有興趣,但更有興趣的是現代社會。但是太子卻被“靖難”給困住了。根本沒有深入了解其他方麵。
隻是泛泛而讀。
朱元璋說道:“何夕是什麽樣的人?你最清楚了。這方麵的事情,交給他做,是最有可能辦成的。何夕與我家休戚與共,他不會故意壞事的。再加上他在遼東的表現,既然敢提出來,就由一定的把握的。且看之吧。”
太子說道:“父皇,兒臣恐怕一發而不可收拾。而且兒臣也知道何夕,何夕如果沒有來到本朝,他在未來也是一個泛泛之輩。如果能將本朝的生死大計,托付此人。”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子,說道:“太子,你錯了。你徐叔叔,當年也不過一馬前卒。而今卻能與衛霍齊名,以出身看人的成就,本身就大錯特錯。這樣說的話,你老子我,還不配坐這個位子了。”
太子說道:“兒臣失言。”
朱元璋說道:“好。就當你說的對。這一件事情有風險嗎?自然是有的。但是本朝的生死大計嗎?縱然何夕辦砸了,最差什麽結果,北京一片混亂。盜賊蜂起,乃至於蒙古死恢複燃?你覺得這個局麵,朕收拾不了嗎?”
太子啞然,說不出話來。
不要說,北京一地,就是天下重新分崩離析,朱元璋都有信心,再掃平一次。更不要說,區區北京城營造出了問題。說大,自然也是大問題。寶鈔畢竟是大明的法定貨幣,有所變動影響巨大。但問題是,大明各地都是小農經濟為主,即便寶鈔崩了,也不可能波及到鄉村。也就是說大明的基本盤,不會出什麽問題。
這與現代的經濟危機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也是朱元璋與朱標最大的不同,朱元璋永遠有著近乎狂妄的自信。對於將天下事情掌握於手中的信心。而朱標從小就是在無數期望之中長大。要被動應對所有的人目光與期望,還無時無刻要與自己的父親相比。最先想到一定是,這些事情不能出錯。這些事情一定要做好。
才養出如此謹小慎微的性子。
朱元璋說道:“標兒,其實何夕搞砸不是挺好嗎?他搞砸了。我自然要降罪於他,今後幾年,他很難重新被啟用。你將來再用不遲,到時候,你想怎麽安排就怎麽安排吧。”
“這樣不好嗎?”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