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北京營造司

字數:4469   加入書籤

A+A-




    第五十一章北京營造司
    鄧鎮不由皺眉,說道:“何大人,何必如此麻煩?北京周圍有數十萬大軍,抽調十幾萬,參與營造,是很輕鬆的事情。”
    何夕覺得有些頭疼。
    人與人思想之間,相差太大,幾乎不能理解。
    鄧鎮之所以這麽說,原因很簡單。簡單到不用想,因為之前就是這麽做的。大明軍興以來,高築城,廣積糧為口號,修建了大批城池。可以說,後世留存的很多古城,都是明代修建的。
    這麽多大工程,全部都是用這個辦法修建的。
    如此成功的經驗,複製就行了。搞什麽新花樣的。
    有時候,還真是窮則變,很多事情,不是到了難以為繼的時候,是不可能想到改變的。何夕麵對的罪大的阻力,有時間就是現在蓬勃發展的大明朝。
    太子為什麽反對?因為沒有迫切性。變法有社稷傾覆的危險,不變法有數百年江山。太子自然想徐徐圖之。而今鄧鎮想得也是,之前有這麽多成功的案例,之前大家都這樣做的。
    你搞什麽新鮮花樣啊?
    更不要說,征召百姓也好,調用士卒也好。都不怎麽花錢的。如果將工程轉包給營造社,那是要給錢的。是要給工錢的。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何夕內心之中轉了好幾個圈,說道:“國公,朝廷也是想與民休息,之前朝廷沒有錢,不得不勞動百姓,而今朝廷有錢了。原因讓百姓出來做工賺一些辛苦錢,另外,北京城的大工程,一個營造社恐怕不夠。如何國公願意的話,可以抽調衛所餘丁,也成立一個營造社。承接工程。”
    申國公眼睛微微一眯,說道:“可以嗎?”
    什麽朝廷有錢沒有錢的,申國公不在意。鄧鎮好歹是大明國公,戶部的具體數目,他不知道。但是大體上有多錢,卻是知道的。這幾年朝廷雖然有些富,但是錢還沒有多多到這個地步。
    不過,何夕的建議申國公是很感興趣的。
    畢竟,工程之中有太多油水了。更不要說,之前的工程百姓是征召,最多在原材料上偷工減料。而今更有人工費用,隻要稍稍動一下手腳,就可以狠狠的賺上一筆了。
    申國公也心動了。
    不得不說,在開海之前,大明的勳貴們也並不是很有錢的,否則也不會有很多勳貴因為一點小錢,而違法亂紀,被朱元璋處罰了。讓大批勳貴富起來的,就是何夕推動的開海。
    在勳貴圈子裏,跟著何夕有肉吃的傳聞,大家都知道了。
    故而申國公忽略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直接問可以嗎?其實是省略了很多內容。他想問的是,這一件事情,朝廷允許嗎?皇帝允許嗎?算不算違法亂紀?
    畢竟,就賺錢這一件事情,在勳貴這個位置上,有太多機會了。
    但是想賺錢,而不被朱元璋處罰的機會,卻算不上很多。
    何夕自然明白,說道:“可不可以?要看,國公這個錢準備怎麽賺了?”m.
    申國公鄧鎮說道:“此話怎講?”
    何夕說道:“比如說,而今的一個工給一文錢,一部分工程總共有十萬工,或者更多。朝廷就給十萬文。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最多做十個工。如果用更好的工具,好先進的辦法,讓每人每天,做二十工,就可賺其中利潤。”
    申國公眉頭緊皺,不說話。
    何夕心中暗道:“果然沒有聽明白。”
    一些小事還罷了,一旦遇見很多事情深層操作,就會遇見這樣的情況,六百年的隔閡,無處不在。
    何夕不知道,申國公不明白是怎麽提高效率,而是為什麽要提供效率?而為什麽不能提高工作時間等等。也不想解釋了。補充說道:“隻要,不影響工程質量,不克扣百姓的工錢,朝廷就不會問罪。”
    申國公點點頭,說道:“明白了。”
    隨即他在心中做出點評,暗道:“不過是辛苦錢而已。”
    他並不知道,何夕在營造北京這一件事情上,下了多大的功夫。就營造社這一件事情,是何夕早有預謀的。何夕希望他營造的北京城,最少在今後二三百年,都是不落後的。
    這個要求,可不低。
    比如下水道工程並在下水道工程之中,為未來留足各種管道的位置,比如電線,天然氣管道,等等。
    道路擴寬,為未來的汽車留出空間等等。
    這也要求在各種技術上,不能太落後。
    水泥已經在遼東使用了很多年了。雖然在何夕看來,這水泥還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足夠用了。而北京城城牆,何夕還是要用夯土包磚工藝。原因無他,純粹的磚牆,其實沒有夯土包磚結實。
    在承受炮擊的時候,磚牆是比較脆的。容易一層層的擊垮。而夯土牆能吸收動能,外麵磚牆作為緩衝,能保證夯土牆的整體性。
    當然了,這是遠遠比不上,鋼筋混凝土,至於為什麽不將整個北京城牆用鋼鐵混凝土,原因有這樣幾個。
    第一,壽命。
    後世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也是有壽命,有人說二百年,或許更多。但是北京城牆卻要更長時間的。更不要說,而今的水泥,還有太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何夕都不知道這水泥的壽命有多長。
    如果僅僅幾十年,那玩笑就大了。
    第二,費用。
    這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說,鋼鐵已經可以大規模生產了。雖然說生產鋼筋,也是可以的。雖然說,鋼筋的價格也不算貴。但是,貴與不貴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在何夕來之前,大明普及鋼鐵農具的地方,還是少數的。大部分百姓的農具都是木頭的。而這些年,幾乎再窮的百姓,也會換上一副上好鐵農具。
    畢竟,天天勞作,自然知道什麽好。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便宜了。
    但是,營造北京城牆,需要多少噸的鋼筋,多少噸的水泥。這決計不是遼東,與剛剛修建的北京附近的工業體係可以支撐的。而折算成錢,又是一個讓大明朝廷破產的天文數字。
    有這麽多問題。何夕自然要放一放了。
    整個北京城之中,並非沒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甚至有很多。但是整體上來說,還是點綴,不是主體。不過按照北京城的工程量,即便不是主體,也有相當分量了。
    除此這兩種新材料的使用,還有很多新工具的使用,大量的滑輪,以及各種無動力升降裝置。等等。已經何夕將後世工地上一些方便實用的小工具引進過來。
    定然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而何夕給工程核對價格的時候,是以朝廷之前的官方利潤為主的。即便不提百姓服勞役,勞動積極性的問題,單單從技術提升上,就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從而節省很多人力物力。
    何夕之所以如此費心,也是有兩個原因的。
    一個是公。
    因為何夕可以預見,將來整個大明需要有很多大工程,不管是修建城池,修建鐵路,還是修建水利工程等等,如果不用服徭役這種方式,必然有替代的方式。那就是專門的工程建設團隊。
    所以,這樣的營造社,將來一定會用的。
    而且大規模人員聚集,而且是壯勞力,這樣的組織如果不掌握在朝廷手中,很多人都會睡不著覺的。畢竟這些人搖身一變,就能成為軍隊。更不要說工地上也不缺少鋼材,連武器都是現成的。
    所以,這樣的機構一定要在國家手中,而不是別人手中。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