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字數:4777 加入書籤
第五十八章銀票入日本
傅忠說道:“孩兒明白。”
“對了。”傅友德說道:“何夕派了一個人過來,你也接待一下。”
傅忠微微皺眉,說道:“何夕,他派人過來做什麽?”
傅友德說道:“怎麽還記得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
傅友德說中了,雖然很多事情,傅忠也知道多想無益,但是他內心深處依然覺得有些不舒服。說道:“父親說哪裏的話,孩兒隻是不明白,他是不是手伸的太遠了。”
傅友德說道:“你管他做什麽?這一件事情,陛下打過招呼的。你不辦也要辦的。而且要辦好。何夕今後前途無量,你少得罪人。”
傅忠說道:“是。”
------
傅忠還是很聽父親的話,不管對何夕是什麽想法,隻要父親交代了,他就不敢不辦。於是,對何夕派人來的是非常歡迎的。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解縉的哥哥,解綸。
解綸本來有些胖的身形,而今更胖了。見了傅忠滿麵春風,賠做笑臉。傅忠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還有傅友德的交代。
於是傅忠好好的招待了一番解綸。
倭女風情如何,這裏就不細表了。
總之,酒足飯飽之後,閑雜人等退下,在京都有名的溫泉之中,這是號稱天皇都喜歡的溫情。至於是那些天皇,反正兩人都不在乎。
傅忠說道:“聽說,解秘書郎是解大人弟弟。”
解綸大笑說道:“從小我那小弟,就比我厲害多了。而今我隻能做一個跑腿的。而小弟已經在禦前行走。這當哥哥的,壓力很大啊。少國公見笑了。”
傅忠一笑說道:“解家一門雙傑,倒是令我羨慕的很,我那兩個弟弟,要能有你弟弟那麽成器,我就放心多了。”
兩個長兄,就自己的弟弟發表了一番意見。接著就進入正題了。
傅忠說道:“卻不知道解大人所來何事?”
解縉說道:“這是何大人很早就安排好的事情,一旦大軍平定日本,我們銀行也要在日本建立分行。並且,要日本棄用金銀,用銀票。”
傅忠一愣,說道:“銀票?”
這銀票,傅忠自然知道。畢竟何夕為銀票開辟的第一個使用場景是遼東物品的購買,第二個就是征東軍後勤使用。傅忠是知道的。但是傅忠也知道,銀票本質上是紙,更知道寶鈔是什麽東西。
他本質上對這東西,不信任的。
他的態度,其實也是很多人的態度。
或許小老百姓們,沒有什麽感覺。因為很多百姓,其實根本沒有錢,也不需要錢,他們用的是糧食。而真正有錢的如同傅忠這個階層,誰不知道寶鈔這玩意有多坑,同時,對銀票這東西有多抵製。
這也是為什麽遼東銀票推廣範圍始終不打的原因之一。
大家都不是傻子。
解綸說道:“正是。而今遼東所產鹽鐵布匹紙張武器,都能進入日本,都可以用銀票購買。而且日本為大明所用,自然不能令他們自行其事。而且不知道少國公聽說了沒有。而今我們已經不隸屬於遼東了,而是隸屬北京還沒有建成銀行司。算是中樞直屬了。還請少國公多多支持。”
傅忠說道:“好。我知道了。隻是我需要做些什麽?”
解綸說道:“自然請少國公給予一些支持。”
傅忠說道:“沒有問題。”隨即伸手從一邊的衣服裏討出一塊令牌,遞給了解綸,說道:“持此令牌。在日本,就代表了我潁國公府。”
解綸微微一笑,起身那來準備好的匣子,放在傅忠身邊。
傅忠斜眼看了一下,說道:“這是什麽?”
解綸說道:“銀行要在京都選一塊地,建立日本總部,這是每年的租金。還勞煩少國公幫忙了。”
傅忠打開匣子看了一眼,隻看見上麵是麵額百兩的銀票。看厚度,大概有一兩指,少說有了幾千兩。而今京都地價都是無價的。不是高的無價,而是低到無價。
大明占領軍,可以隨意將任何一塊土地征用了,一個大子也不用給。
這錢不過是以一個名目給傅忠而已。
傅忠微微一笑,說道:“這事我知道了。”
解綸其實很明白,讓日本人用銀子,金子換銀票,既是經濟行為,也是政治行為。但是本質上是一種金融掠奪。這一點,傅忠也是知道的。
隻是傅忠作為大明人,屁股是不會坐歪的,既然朝廷的意思,他自然支持。但是這種支持帶了一種公事公辦。所以解綸要私下給錢,一年幾千兩,也不算小手筆了。
這甚至能算到明麵上。
而今傅忠稍稍動一下手腳,京都之內,除卻皇宮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傅家的土地。
這其實是軍中潛規則了。
隻有攻下城池,攻城將領就能吃口大的。雖然朝廷軍紀越來越嚴格。能動的手腳越來越少。但是在海外的情況,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幾乎隻要不搞出大事,做一些手腳,即便告到朝廷,朝廷也不會理會的。
一年幾千兩的租金,也遠遠高出了正常水平。自然要得是傅忠非正常的幫忙。
見傅忠答應下來,解綸這才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解綸並非沒有才華,在金錢方麵,他是很有才華的。但與自己的弟弟相比,就差遠了。而這一件事情,也太重要了。因為何夕很早之前,就已經計劃要這樣做了。
以日本金銀為本金。才能發行更多的銀票。
從而盤活整個市場。
日本的金銀,是其中重中之重,其中直接開采金銀礦是一種方式。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用這種辦法了。將日本社會多年開采的金銀搞到中國來。
到底有多少,何夕並不知道。
總之,越多越好。
------
日本戰場的消息傳來,僅僅讓何夕稍稍關注一下,隨即讓人問問解綸的事情辦得怎麽樣了。
因為更多的事情需要他來做。
整個北京城的前期籌備工作,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從南京來的第一批金銀,金十萬兩,銀三百萬兩,已經到了。這幾乎是這幾年佐渡島所產的總和了。有這一筆金銀,何夕就敢印一千二百萬兩銀票。再加上遼東印刷銀票總和。很有可能超過三千萬兩甚至更多。
可以做兌換寶鈔的前期準備了。
當然了,何夕還覺得不夠。
畢竟寶鈔的發行量太大了,大到說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了。
除此之外,還有遵化鐵廠的擴產。新建立的各地產能。等等,這都要管。
最重要的不是別的。是人員的募集。
有兩種人員的募集,第一是技術人員,這些還好辦。何夕提前幾年辦學,有了一些成果。這一次幾乎將工理學院,遼東所有學校的畢業生,在讀生都一網打盡了。
甚至不懂技術也可以,認字就行了。
大量粗放的勞動,不需要識字,但是要提高效率,更加精細的勞動,識字是非常必要的。數學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何夕提出一些新計劃,新改革,也會因為沒有底層足夠的工作人員,而流於形式。
但何夕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算是勉強解決了。
另外一個問題,何夕卻被難住了。
那就是,最基礎的勞動力從什麽地方來?
這樣的勞動力,不是需要一萬人兩萬人。而是以十萬人為基數,甚至更多。從營造社的工人,到各廠礦所需要的人員。更何況因為這麽多人員聚集而產生的服務人員。等等。
這樣多的人員聚集,之前都是征召的。
而今不征召?該有什麽辦法?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