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寶鈔總數
字數:3978 加入書籤
第六十七章寶鈔總數
鐵鉉點頭,說道:“寶鈔製度是在洪武七年確定下來,但其實在大明開國之初,已經行此策,至於洪武七年之前寶鈔數量,已經不可考,開國之初,百事繁雜,很多事情上都沒有章法。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在洪武七年之後,之前的舊鈔全部換成了新鈔。這部分新鈔有多少?我估計在一千萬錠以上。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情,需要考慮,那就是胡惟庸案。”
“或許大家忽略了一點,胡惟庸案之中,涉及了寶鈔。最大的罪名是就自行印刷寶鈔有一百多萬錠。”
“雖然鐵某相信,朝廷清正廉潔。但是這個部分也要注意。要注意的不僅僅是這個數目。還有胡惟庸案前後,大明寶鈔數目幾乎為之一空。很多地方上都對不上賬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不敢對上賬了。”
“不過有一點卻可以計算,那就是寶鈔產能。自從洪武七年之後,寶鈔都是寶鈔提舉司督造的。每年的產量都是固定的,最多一年生產了七百多萬錠。從洪武七年到洪武十八年,每年生產數量在五百萬錠到七百萬錠之間。取中間數,大抵在六千六百萬錠左右。”
“不過寶鈔的支出,卻不是如此平均的。”
“為了回收寶鈔,每年朝廷商稅可以收寶鈔,但也需要鈔七錢三。洪武十四年,僅僅收回寶鈔二十二萬貫左右。之後,倒是年年增加,但是最多的年份,不過到四百多萬貫左右。”
“而朝廷發鈔固定開支,每年都有,大概在一百六十多萬錠。這個並不多,不過是將士俸祿,朝廷官員俸祿而已,想必大家也都領過的。”
說到這裏,下麵的一陣苦澀。
都是明代俸祿低,其實朱元璋定得並不低。隻能說不高而已。真正的低是寶鈔貶值,從剛剛開始到現在跌了這麽多。本來就不高的俸祿,自然入不敷出了。
何夕看到這裏,越發明白一件事情。寶鈔這一件事情,不解決不行。不僅僅是商業上的問題,也是政治上的問題,還有軍事上的問題。
解決寶鈔的問題,是很多人的想法,但也是所有人都難以麵對的問題。
因為這個數目太大了。
六千六百萬錠,這還是估算的。更不要說還有很多不計入統計的。說七千萬錠也是可以的。七千萬錠不等於七千萬貫,錠是指銀錠,一錠銀子幾兩是不一樣的。不過在這裏是取五兩的,一錠寶鈔等於五貫寶鈔。
也就是三億五千萬貫,而大明銅錢,銀子,金子,加起來的總流通量,估計不足這個數目的二分之一。
但是即便如此,就寶鈔貶值來說,已經算好的了。
因為貨幣貶值是有一定的滯後性的。真要說,洪武十四年之前,寶鈔貶值並不是太厲害。反而是洪武十四年之後,即便朱元璋用了很多手段,寶鈔貶值,如山崩海嘯一般不可阻擋。
畢竟之前印了那麽多,而且財政上是有慣性的,朱元璋一時間也難以用其他方麵的收入來衝抵寶鈔這個缺口。
朝廷不可能下子不用寶鈔。
財政依賴症,可不是那麽好解決的。
而朱元璋從洪武十四年決心對寶鈔下手,一直到洪武十八年才算是減少寶鈔印刷量,至於洪武十八年之後,寶鈔印刷雖然還在持續,但是每年生產的已經很少了。甚至工匠也在裁撤之中了。
誰都能看出朱元璋的用意。
甚至朱元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還是何夕的功勞,何夕開海,海上賦稅增加,給朝廷填補得了窟窿。這才讓朱元璋用餘地對寶鈔動手腳,否則曆史上朱元璋不知道寶鈔的問題嗎?為什麽不能解決,是不想嗎?
就好像美國不想解決自己的國債問題嗎?是不想嗎?是他們根本沒有這個財政餘地。
“寶鈔的總開支,最大的其實是軍事開支。”鐵鉉說道:“最多的一年,在軍費上支持寶鈔超過一千五百萬錠,僅僅數年,寶鈔就跌了不知道多少。寶鈔這一件事情,真到了不解決不行的時候了。隻是,以大人發達銀票最低準備金。十比一的,也需要三千五百萬兩,白銀或者黃金。屬下,真不知道這一件事情該怎麽做?”
何夕額頭微微見汗,這個數目,並沒有超出何夕預料多少。說道:“你忘記了按照市值,不按麵值來算。”
鐵鉉說道:“如此一來,我們手中的銀子大抵是夠的。但也僅僅夠換鈔,又回答原來的問題,寶鈔的問題或許可以解決,但是新北京城怎麽辦?”
楊士奇說道:“這一件事情,必須緩緩為之。首先第一點,那就是朝廷已經有的寶鈔,全部作廢,不再發行。今後,朝廷給下麵的俸祿,都要銀票來代替,這一點麵值上,是不能打折扣的。”
鐵鉉說道:“一百六十六萬錠,八百三十萬兩銀票每年。而且,不管大人怎麽做,銀票的發行必然超過億萬兩,如何維持銀票不貶值,這也是一個大問題。大明已經經不起第二次寶鈔問題了。”
“下官恐怕,如此再來一次,從此大明百姓再也不會信任任何紙幣了。”
何夕不得不承認鐵鉉說的對,大明法定貨幣是寶鈔,但是下麵用的銀兩,從本質上來說,銀子僅僅是貴重金屬,根本不是朝廷法定貨幣,但是那又怎樣?明清就是流通非常不方便的銀兩,連銀幣都沒有。
這就是屢次紙幣政策失敗之後的反噬。紙幣已經在民間完全的失去了信任。
甚至到了誰搞紙幣,誰就是禍國殃民的奸佞之臣。
這一點也不能算錯。
崇禎最後幾年,崇禎就想過印紙幣,但是朝廷百官齊齊反對,隻能不了了之。不過究崇禎之本意,大抵也是合法的劫掠而已。
而紙幣不解決,大明想要發展資本主義,就由一個天然的問題,那就是錢荒。
宋代的曆史可以說明。
宋代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商業是非常發達的,但是發達的經濟發展,卻沒有帶來好處,反而造成了錢荒,那就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超過了貨幣總量的發展。
就會造成原本稀少的貨幣越來越值錢。
如此一來,大家何必去發展生產力,隻需將錢藏好,就會自動升值。何必去辛苦幹活啊。
不要說資本了,連錢成為稀缺了。發達商品經濟根本不可能持續下去了。這也是為什麽,宋代會誕生紙幣的原因。問題是,宋代玩紙幣,是有現實需要,宋人玩的也不錯,特別是南宋,一共十幾屆紙幣,除卻到最後崩盤之前,都維持得不錯。
而南宋的紙幣之所以崩盤,完全是軍事壓力帶來的財政壓力太大了。已經到了南宋小朝廷不能解決的地步。畢竟仗打到最後,兩廣,兩湖,兩淮都是戰場。真正能提供支持的也就是江南一帶,南宋朝廷還不崩盤,才算奇怪了。
金融手段,到底不能無中生有。
但是金元就沒有那麽細膩的手法,特別是元朝,純粹是收刮民財用的。
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在各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回答,有人從概率上來,工業革命本身不過是偶然。而從金融上來說,紙幣不能在中國流通,就是一個重要原因。
明末江南非常繁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白銀持續不斷的流入。但問題是,同樣是貴重金屬持續流入,西班牙帝國反而崩盤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