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一場盛宴

字數:4344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一十七章一場盛宴
    何夕沒有想過家天下,因為社會發展已經動搖了家天下根基。皇室將來會很尷尬的。何夕可不願意將自己處於如此尷尬的地位之中。
    既然沒有這個想法,何夕就沒有想過篡位。
    沒有想過篡位,自然也沒有想過永遠把持朝政不放。
    不管是,何夕將來退休,還是何夕任期滿了,主動讓位。
    總之,何夕將來必然麵對失去了權力,無法控製大明中樞的時候。
    這個問題,何夕之前沒有想過。而精密加工方麵的技術推進,需要的投入簡直是沒有盡頭。何夕將來下台之後,誰還會管這個?
    何夕的何家,將來終究會如同下麵這些家族一樣,成為資本的一員。何夕在這個時候,為何家留下一些底牌才是正確的選項。楊震其實很精明的。
    他選得極妙,趙宗德主持的項目,看似是蒸汽機項目,但實際上,是一個係統工程,上麵有多少個待解決的難題,何夕不知道。但是何夕知道,趙宗德算是一個科學家。
    他做學問的態度與方法,與葛天工截然不同。
    何夕覺得,蒸汽機的問題在趙宗德手中,應該是可以解決的。
    如果一來,未來最豐厚的收益,就在何家手中了。而楊震作為何家附庸一員,將吃到極大的紅利。而又不顯山不漏水,畢竟,真正能看明白這些事情的人,少之又少。
    何夕沉默了片刻。
    他看透了楊震的想法之後,就回想到,當初他將靖海商社出手,與藍玉交換利益的做法,惹得安慶公主大怒之事。
    這一件舊事,已經過去很久了。但與而今的事情對照起來。
    不由得讓何夕有更多思考。
    何夕對自己的嫡係人馬,其實並沒有太多照顧,甚至更加嚴厲,給予機會,但是如果做不好了,也會下重手處置,比如遼東窩案,所殺數十上百,都是跟隨何夕時間很長的老工匠們。
    對何府自己的商業利益,根本不在乎,覺得不重要。
    但是何夕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一家事情,那就是政治上的領軍人物是什麽樣的人?是各階級的代言人。何夕也不裏外,何夕作為何家家主,不為何家爭取利益。反而損何家利益,去補朝廷之缺。
    這從根子上就不對。
    大家跟著你混,是奔著榮華富貴去的,是奔著更好的生活去的。你自己可以發揚主義,但是你不能讓下麵的人也如此。
    到了今天的事情。楊震不僅僅是為了何府爭取利益,也是為了自己,畢竟何家的產業都是楊震在管的。
    一次次給打擊,時間長了楊震還有多少工作積極性。或者真將何府的產業不當回事了。
    但是何夕而今的很多需求,甚至養著這些幕僚班子,給姚廣孝等人的補貼,可都是從何府產業之中來的,指望朝廷那一點俸祿,何夕就不用做事了。
    何夕心中暗道:“千古之下,我估計是第一大貪汙犯。”
    隻是眼中隻有利弊,沒有政治潔癖的何夕,立即知道該怎麽做了。
    何夕說道:“這個項目估一下多少錢,讓趙宗德自己去銀行借貸,我給他擔保,給他十分之一的股份,其餘的我們拿下,對了,給你與姚先生等人說說,這一次誰要是有想法,也可以下場。大的或者有問題,小的可以合夥試試,即便都沒有,他們也可以找人,辦公司。有所需求,我這個老師,給他的擔保借貸便是了。”
    勳貴們畢竟不是自己人,是旁觀者,雖然,他很多已經被何夕綁死在變法這一條船上了,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與何夕是一條心的,而何夕的弟子們卻不一樣了。
    他們很多人都是遼東工業,北京工業的具體操作人員,明白這一切是如何運轉的。
    是比勳貴們更接近何夕所想要的企業家,資本家。
    最少比權貴資本,要先進很多。
    何夕之前,思維有局限。他僅僅當他培養出來的這些人,作為自己在政治上的接班人。也就是朝廷之中的變法派。但是而今何夕算是想明白了。大明文官集團之所以強大,並不是因為他們在朝廷上有多少官位,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們在朝廷外之所,所占據大量生產資料,讓他們必須在朝廷上有所存在。否則的話,這天下就不會穩定。
    朱元璋其實就很明白這一點,開國之初,招降納叛,將地方勢力人物,全部納入大明朝廷,借助這些地方豪強,加強了新生大明的權威,然後在一次次清洗。
    何夕需要的是,一個遍布朝野,占據大量生產資料的勢力。因為他們在朝廷之外,有強大的勢力,他們必須在朝廷之中有所官位,否則這朝廷就會出問題。
    就好像明末徽商,晉商在大明朝廷之中的表現,其實也是這種原因,隻是他們沒有自覺,即便徽商,晉商出身的官員,成為大明官員之後,在精神上也會有一些變化。將自己看做士子,不完全將自己看做商人。
    隻能說儒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正因為想明白這一點,何夕固然知道,他這樣做,幾乎可以說是掀起一場瓜分國有資產的浪潮,其中有多少問題,用腳趾頭想都能想明白。但是何夕沒有時間慢慢來。
    畢竟,南京各種變故,就好像是晨鍾暮鼓一樣,每天都在何夕心頭敲響。
    他需要一個龐大的勢力集團作為支撐,支撐他與南方士大夫們去做殊死搏鬥,之前何夕更多想將勳貴們拉下來,而今他隻能放開培養自己人。即便有更多後遺症,也顧不得了。
    楊震聽了何夕這話,大吃一驚,說道:“這不大好吧。”
    何夕說道:“有什麽不好的。楊震你如果有意,也是可以的。”
    楊震沉默了一會兒,他的確是心動了,何夕對楊震不算虧待,楊震可以說是何夕賺錢最多的幕僚,即便姚廣孝,也不過是一兩千兩,而楊震每年有近萬兩的收入。
    原因很簡單,姚廣孝是何夕的幕僚,僅僅拿一份錢,而楊震是在何家生意之中抽成的。在古代,這叫頂身股。
    楊震搖搖頭,說道:“大人,這不合規矩。而且大人給我的已經夠多,我又怎麽敢有如妄想啊?隻是,張宗德可要一飛衝天了。”
    一飛衝天的,不會僅僅是張宗德的。
    何夕知道自己放出的是一個怎麽樣的怪獸,日本明治維新所創辦的工廠,發賣出去之後,成立的企業,延續一百多年,都是日本的柱石。而今何夕不敢確定,他今日所做所為,也有這樣的影響。
    但是如果,從今日的北京,誕生幾家,或者十幾年,幾百年的企業,何夕並不覺得奇怪。
    何夕作為一個共產主義的接班人,親生放出了資本主義的猛獸,何夕心中不是滋味,但是,世事如潮,人在潮中,隻能順勢而為。自從遼東窩案之後,何夕就知道,大明朝廷管理體係之下,是長不出國家資本主義,隻能長出農奴製的工廠。
    就知道有今天這一處。
    隻是,這一天來的這麽快。這麽粗狂,卻是何夕沒有想到的。
    何夕悠悠一歎,說道:“怎麽看上張宗德了?”
    楊震說道:“正要向大人請命,我家小女,年方二八,尚為婚配------”
    何夕沒有想到,楊震真有這個想法,不過,何夕心中一笑,覺得也是好事。中國是最現實不過了,為什麽要當官?自然是為了為民請命。不,是升官發財。
    何夕也要讓人知道,科學研究也能讓人升官發財。才是最好的推廣辦法。
    何夕說道:“好,我給你做媒。”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