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太子的選項
字數:4165 加入書籤
第一百三十一章太子的選項
朱元璋語氣平緩,沒有了皇帝的氣勢,也沒有曆來的強勢,就好像是一個老父親一般。為太子娓娓道來,說道:“當皇帝,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臣下各有各的心思,用人是一門大學問,近賢臣,遠小人,說起來容易,但是何以為賢臣,何以為小人?卻是一輩子難以琢磨清楚的大學問,方孝孺為宋濂的弟子,清正廉潔,從不妄取一毫,在秘書監,所做之事,都很妥當,並沒有什麽可挑剔的問題,回到家中,不過老妻而已,有士子登門宴請,從來沒有拒絕過,講學竟日,不辭疲憊。”
“但凡,有下有冤情,方孝孺必然三請而改之。”
“這樣的人,不是賢臣嗎?”
“而何夕?主政一方,上下得所,以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情。不過是掌兵,還是典政,都有手段,眼光長遠,可以為定國之臣,也是你妹婿,不僅僅是朝廷肱骨之臣,也是朱家柱石之臣。他不是賢臣嗎?”
“但是,何夕在北京,私心作祟,多次暗中培養將領,安插軍中,葉沈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朕敢說,葉沈軍中,朕的話,沒有何夕的話管用。而且,至於遼東,何夕的影響力根深蒂固。說他栽培黨羽,圖謀不軌也是真的。而方孝孺在你麵前說過什麽?朕就不提了,以臣脅君,要我看來,誅其九族,都是輕的。”
“這些都是賢臣,小人反而不敢這樣做,最少不敢在朕麵前這樣做。”
“自古以來賢臣難用,小人易使。”
什麽是小人,那就是逢君之惡。
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毫無底線迎逢君王,在政治上毫無建樹,也沒有任何主見,為了迎逢君主,可以做任何無底線的事情,這樣的人,大多能力不怎麽樣。
雖然說,很多小人也是很有才華的。但是一般來說,有才華的都很自信,有自己的堅持,即便是麵對皇帝,也不可能完全放棄自己的自尊與原則。
而小人沒有足夠的才華為依仗,所以,才用自己的服從來換取皇帝更多的信任。
當然了,那種很有才華,又毫無底線。不知廉恥,沒有一點自尊自愛的人,就是小人界的極品。
放在而今說,方孝孺不知道他做的事情,犯了太子的忌諱,但是方孝孺依然去做,是因為他覺得,這樣才是挽救大明不落入危局的唯一辦法。而何夕伸手到軍中,難道以為朱元璋不會知道嗎?
自然不是,而何夕覺得,變法不可能完全沒有軍事上麵的支持,即便朱元璋知道了,他也有辦法應對。
這兩人都是,有自己的原則信任的大臣,可以說是賢臣,但是同樣也對皇權造成了衝擊。反倒用小人,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想怎麽用,就怎麽用。
太子說道:“父皇,你覺得該怎麽用?”
朱元璋輕輕一笑,說道:“我覺得,我覺得什麽你就聽嗎?”
太子語塞。
朱元璋正色說道:“方孝孺這一段時間做的事情,你知道嗎?他假借你的名義的所做所為,我不覺得,你不知道。我之所以不動他,是留給你來做的。”
“而今大明的道路,有三條。第一,你支持何夕,誅殺方孝孺,方孝孺想誅十族,成全他便是了。讓天下士子,不要胡思亂想,大明未來就是新法。第二,你支持方孝孺,那你就是殺了何夕,讓方孝孺主持大政。不過方孝孺這個人,雖然有些頑固,但並非不知變通的,我覺得,他定然會廢其人,用其法。隻是,到時候會是一個什麽名目就不知道了。第三個選擇,就是最糟糕的選擇。”
“你在兩邊平衡,看上麵麵俱到,其實不然,反而讓兩方之爭,曠日持久,如唐之牛李黨爭,北宋之新舊黨爭,到時候非此即彼,否則鳴鼓而攻之,置朝廷大政於不顧。甚至綿延數朝,北宋之亡,恐怕在於斯。我兒深鑒之。”
太子聽了朱元璋的話,很複雜的處境,被朱元璋寥寥數語,分析得明明白白的。太子隻覺得心頭一寬,隻是,太子越發無所適從了。這三條路,太子都不願意選。
朱元璋看出了太子眼中迷茫,歎息一聲,說道:“你走吧。好好想想。”
朱元璋心中暗道:“時間不多了。”
朱元璋越發能感受到自己身體的虛弱,他之前對太子所言,是真的。曆史上的朱元璋活到了洪武三十一年,而今馬上洪武二十五年了,按理說,朱元璋還有六年時間。
但是朱元璋感受到自己的虛弱與力不從心。他已經到了不服老不行的地步。
真能再活六年嗎?
其實,朱元璋在洪武末年,有過數次病危。都是從鬼門關中搶了一條命。而今如果有一點點意外,他提前走了,也很正常。
朱元璋見慣生死的人,同樣看淡自己的生死,說完全不在意,那是假的。但是說有多在意,那也不是真的。
朱元璋很想,在自己還有時間與能力的時候,為太子好好鋪路,為太子穩定局麵,好讓太子接班。大明政局保持穩定下,持續向前。
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想換太子的。
隻是,朱元璋不能留下一個不穩定的太子,所以,朱元璋的時間不多了,留給太子的時間也不多了。如果太子不下定決心,那麽朱元璋必須在他生命最後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大調整了。
這一點,朱元璋並沒有說。但是太子也知道。
這兩年來太子一直用各種辦法抵抗朱元璋的意誌。朱元璋雖然是和聲細語,但其實堅定意誌,並不減少半分。
------
太子回到東宮之中。
他端坐在書案之前,看著眼前關乎蒸汽機的各方麵的奏疏,一直看到深夜。其實這些文字,僅僅在太子的眼前流過,並沒有多少入心。太子的內心之中,一直在激烈的爭鬥之中。
各種想法,如同走馬燈一般,你方唱罷,我登台。太子一直琢磨不定。
不知道什麽時候,太子以手支額,居然陷入夢鄉之中。
夢中渾渾噩噩,很多事情都不清楚。無端而來,無由而去。
忽然,太子發現自己坐在高堂之上,眼前跪著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方孝孺。方孝孺渾身血汙,即便跪在地上,也顯得鐵骨錚錚,厲聲說道:“昏君,背離聖賢之道。倒行逆施,為天下伸張正義,誅九族又有何懼,不妨誅十族。”
太子拚命搖頭,說道:“不,不,不。”
這是他的真實情緒。
太子與宋濂的關係很好,那是真正的師徒之情。正如朱元璋所言,方孝孺在學問上,在私德上,是挑不出毛病來的。就算不提宋濂的師生之情,單單說,太子與方孝孺這麽多年的合作,很多想法,不僅僅是方孝孺的想法,也是太子的想法,太子豈能拋棄方孝孺,並誅殺之。
這是太子萬萬做不到的事情。33
太子夢中眼前場景,忽然一換。他看見一大一小的兩個人穿著一身白衣,背對的著他。好像是哭了。
太子從後麵走了過去,這一大一小兩個人忽然轉過身來,不是別人。正是安慶公主與何夕的兒子何遠思。
兩個人哭得眼淚通紅,臉色蒼白,眼神之中,有一種滲人的恨意。
太子一驚,問道:“小妹,你這是怎麽了?”
安慶公主語氣之中充滿恨意,說道:“我怎麽了?你是不知道嗎?”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