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新鈔崩潰
字數:4777 加入書籤
第一百三十五章新鈔崩潰
丁顯也沒有什麽治本之策。
總體上來說,南京與北京的貿易處於逆差之中,南京需要更多北京的貨物,之前北京睜一隻閉一隻眼,默許了南北鈔兌換。而今一旦斬斷,再加上內部姚廣孝的興風作浪。幾乎將新鈔打回原形。
幾乎就是一個代金券。
根本是神仙難救。
更不要說,丁顯對這些內容一無所知,從知識層麵上來說,他也是完全被壓製了。
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找到更多的北京舊鈔,從來維持住而今的比價,不能再下跌了。
因為再下跌下去,是會出事的。
要知道,南京發給下麵的軍餉,百官的俸祿等等方麵,都是用的新鈔,新鈔每下跌一點,代表南京朝廷的支出就必須多上一點。否則這些人得到錢的購買力就會減少。
這些人可不是尋常人。他們是南京朝廷最大的支持者。
一旦他們不支持南京朝廷了。南京朝廷就很難維持了。
丁顯隻能去找錢。
但是去找誰啊?
勳貴,各大商賈,還有其他有錢人等等。
丁顯用盡了手段,軟硬兼施。甚至不惜抄家滅族。總算搞到一些錢。一直維持著一比一的比價。雖然限製越發嚴格。但是想要兌換的人,越來越多了。
畢竟,這兌換了之後,直接去黑市上兌換成新鈔,這一來一回,就好幾分利的。
簡直是白撿的錢,誰不想要啊。
而姚廣孝也沒有限製。姚廣孝通過曹國公魏國公插手很多生意,不用別的。就是直接用北京舊鈔來賣東西,將大量貨物走私到北京去。走私不了,就暫時囤積。三億元的購買力,一時間將市麵上的布匹,糧食,棉花等貨物全部收購一空。有錢也買不到東西。
在姚廣孝壟斷市場之後,自然有很多人上門求購。
姚廣孝明確的要求不要新鈔。隻要北京舊鈔,他不在乎賺錢。雖然也賺了很多錢,他要的就是這樣一個行業一個行業的將新鈔驅除出去。在姚廣孝的資金優勢之下。南京市麵上流通的北京舊鈔越來越多。而流通的南京新鈔更多。
無他,在所有人都知道南京新鈔不穩定,會貶值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花出去。
而在姚廣孝努力之下,一個行業接著一個行業都不使用新鈔之後,新鈔流通範圍也就越來越小。最後都到與朝廷打交道的環節上,這個時候,雖然丁顯還勉力維持中央銀行維持一比一兌換的窗口。
但是黑市上的比價,已經無限地與一比二接近了。
丁顯已經窮途末路了。
首先,他們對朝廷吃虧的事情。新鈔貶值,朝廷如果維持原來的賦稅,那就等於朝廷在征稅這一件事情上吃了大虧。而且大量北京舊鈔流出,丁顯都是賠錢。
這個成本已經承受不起了。
其次,百官與士卒的生活成本日益增高了。
很多人已經向丁顯反應了。
丁顯自己不怎麽在乎。畢竟丁顯早就不是當初的窮小子,而今他的家財萬貫都不是形容詞。即便再貶值,丁顯也沒有生活上的問題,更不要說,從這一場風波一開始,丁顯就已經對自己的財產進行了處置。
他並沒有從這一場風波之中賺多少錢。
因為他知道他如果從這一場風波之中賺錢的話,就太打眼了。隻是讓自己不賠多少的辦法,卻還是有的。
但是很多官員與軍官士卒卻承受不起這個代價。他們都隻是靠著俸祿活著,雖然朱元璋當初對大明官員的俸祿增加了一些。但並不多。而今貶值一半有餘。
根本不可
能接受的。
隻是不管丁顯願意與不願意,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剩下的事情,他已經由不得他了。
他隻能被迫關閉了兌換窗口。
並且醞釀著加薪,並且對加稅,從而在朝廷維持平衡。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這樣做的影響太大,他貿然關閉窗口之後,舊鈔與新鈔的比值,就不是一比二了。
而是一比四。
姚廣孝毫不猶豫的下手,將比值往死裏砸。
再也沒有人救市之後。從一比三,一比四。幾乎無限製地向下砸。
丁顯剛剛製定的政策一天之內,就已經過時了。
丁顯跪在朱允炆麵前。
無話可說。
朱允炆眼中殺意充盈之極,甚至恨不得這個時候,就衝上去手刃了這個人。
因為新鈔崩潰這一件事情,各方麵的影響都來了。
首先是百官,很多低層官員,而今連飯都吃不飽了。這也罷了,最重要的是軍隊。軍隊甚至有嘩變的風險。軍隊是要吃餉的,沒有錢,他們為什麽要給你當兵啊。
更不要說火器軍隊需要大量後勤物資才能維持,新鈔崩潰,一天一個價,導致市場上,很多貨物都已經買不到了。很多商人都不敢開門做生意。因為他們如果不用新鈔,朝廷會找他們的麻煩。他們畢竟是跟朝廷做生意。但是他們如果用新鈔,那這生意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賺錢的。
無非是賠多少的問題。
但是大軍需要的物資太多了。他們根本賠不起。用他們一家老小的性命也賠不起啊。
他們隻能關門歇業。
隻是如此一來,各方麵的經濟活動都中斷了。
整個大明江山而今都已經岌岌可危了。
更不要說,麵對北京的壓力。
傅友德還想著什麽反攻。而今想都不要想了。能維持著軍隊不崩潰,就已經是很厲害的了。也就是將戰略主動權拱手讓給了北京那邊。
這樣局麵,朱允炆豈能不想殺了丁顯。
隻是殺了丁顯也沒有用,這個局麵誰來收拾?
朱允炆還沒有想過。他決定再給丁顯一個機會,說道:「丁顯,事到如今,你有什麽話說?」
丁顯說道:「臣罪該萬死。無顏麵見君父。隻是而今局麵臣死,是對朝廷不負責。是以想用綿薄之力,挽救危機於萬一。」
朱允炆說道:「你準備怎麽辦?」
丁顯說道:「臣請開府庫,用金銀發軍餉。」
朱允炆看著丁顯,說道:「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府庫之中有多錢?你不是不知道的。」
丁顯說道:「臣知道,府庫之中所有的金銀,不過兩千萬兩上下,最多支撐大軍三到五個月左右。不過,臣的想法是用金銀糧食新鈔摻雜發下去,大概能支持更長一段時間。」
這個辦法,就是折色了。
大明朝廷上有很多時候都在用,將實物折色為俸祿。
這也是在寶鈔貶值之後,很多人想到的不得已的代替辦法。
朱允炆說道:「即便堅持一段時間,又能怎麽樣啊?」
丁顯說道:「臣推薦一人,就是臣的師兄黃子澄。他是何賊最喜歡的弟子之一,原本主持少府之事。臣以為當效仿何賊當年在遼東的舊事,發行票據。將市麵上所謂的物資都收攏在朝廷手中。憑票使用,聚集天下人力物力為朝廷所用。」
「先前的折色就是要為臣爭取朝廷調整的時間。」
朱允炆聽不打懂丁顯所說的意思,說道:「何夕在遼東做的事情,可有奏疏?」
丁
顯立即將一封奏疏雙手呈上,他也是早有準備了。
朱允炆拿過來細細翻看。陷入沉思之中。而丁顯背後已經被冷汗打透了。他不知道,這一個辦法能不能將朱允炆給糊弄過去。
對,就是糊弄過去。
朱允炆或許不知道,但是丁顯卻是知道。何夕的辦法在遼東實行都是非常勉強的,更不要說在南京了。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