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全線進攻

字數:4764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三十八章全線進攻
    而北京方麵也準備好了。
    隆武二年冬天,其實整個西線都沒有停止戰火,即便是陝北一度被大雪覆蓋,但是在瞿能的指揮之下,北軍依然堅定的進攻。
    這也是北軍的後勤優勢。
    冬裝,還有取暖的煤炭,都在幾百裏外源源不斷的運輸到前線上,火藥什麽也不短缺,而麵對南軍的工事,雖然因為冬天天寒地凍的,讓工事更加堅固。但是麵對天寒地凍的情況下,陝西南軍很明顯準備不足,他們沒有想過在寒冬臘月繼續作戰。
    甚至寒冬臘月也嚴重妨礙了南軍對工事的營造,
    好處與壞處各有。
    當然了,是有錢任性,縱然冬天進攻效果不好,但是總是還是有效果。而且消耗的是火藥,而不是人命,而對麵就要消耗卻是人命,甚至因為南京的金融問題,一度各種物資都斷絕了。對於前線的戰事影響是致命的。
    這才造成了陝北戰場,隻能被動挨打的情況。
    不過,陝西戰場的烽火也是受到限製的。因為大量物資一批批的從後方運輸到了前線。
    去年下半年,甚至冬天運河一度凍結,從北京向前線轉運物資的行動都沒有停止。
    而今各方麵消息匯總,都已經到了何夕手中。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這東風已經來了。
    何夕立即去見了朱雄英了。
    雖然已經準備好了。但是何夕還是需要朱雄英的批準,如此大事,皇帝這一關是必須過的。
    雖然這一切準備,朱雄英都知道。但是而今到了真正決戰的時候,朱雄英也感到一陣忐忑,開弓沒有回頭箭。這一次總攻,籌備的物資如山如海,即便北京而今的實力,籌備下一次大戰,最少也需要一年,也就是這一戰不能打贏,這一場大戰,就再持續下去數年了。
    從一開始,雙方開戰。雙方都有著速戰速決的想法,而今持續了三年之後,很多人反而習慣了戰爭的節奏,特別是北京這邊。
    一次又一次勝利之下,甚至很多人都覺得,戰爭將會這樣持續下去。一直持續下去。
    而今下定決心,發起一場大戰。
    朱雄英還是有一些不適應。
    如果這一戰勝利了,最遲明年,甚至今年,他就能回到南京了。一時間,有一種恍惚如夢的感覺。
    朱雄英說道:「姑父,這一戰我們能贏嗎?」
    何夕說道:「戰場上的事情,在塵埃落定之前,什麽都說不好。不過我能保證的是,這一戰即便敗了,我們也敗得起。」
    朱雄英長出一口氣,說道:「朝廷大事,皆由姑父做主。」
    朱雄英很明白,他擋也擋不住的。
    同時也信任何夕的能力,畢竟北京是怎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也是很清楚的。
    而今也隻能信任何夕了。
    何夕說道:「那麽陛下準備一件事情吧。」
    朱雄英說道:「什麽事情?」
    何夕說道:「在大勝之後,二次南巡。」
    對於軍隊,何夕越發明白,要用,也要防著。軍隊與政權的關係,即便是在後世,也是一個大問題,能不能控製軍隊,對朝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什麽事情都需要恰當好處。重文輕武,自然不對。但是矯枉過正也是不行的。所以重用將領,放權讓他們打仗,完全發揮出他們的能力。但是天下大政決計不能出於武夫。
    特別是何夕變法到而今,朝廷法度越發繁瑣,各種經濟運行,更加複雜,專業化分工如此明顯,早就不是這些武夫能
    夠參與其中了。
    所以,皇帝一定在軍中有一定威信。最少讓軍隊成為國家的軍隊,而不是私人的軍隊。
    何夕覺得,或許經過軍事改革之後,火器軍隊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對後勤依賴的提高,慢慢的就不大可能出現,那種讓朝廷對軍隊控製失效的軍頭。
    但是還是防患於未然。
    在整合軍心的時候,皇帝的名分還是很有用的。畢竟皇帝是名正言順,在最底層士卒,他們不大理解為什麽效忠何夕,但是更能理解為什麽要效忠皇帝。
    因為皇帝是朝廷具現化的代表。
    即便何夕他知道,讓皇帝親近軍隊。或許會擴大皇權。但是奈何在何夕這個位置上,想來想去,也隻有這個不差的選擇。
    皇帝的存在是有必要性的。
    大勝之後,皇帝南巡自然要犒勞功臣,安撫將領,等一係列工作,最重要的是分化拉攏有功之臣,讓他們效忠朝廷,而不是效忠某一個大將,消除潛在的政治危機。
    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政治氛圍與手段了。很多將領也會很識進退,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如果何夕上位,正統性缺失,何夕很多事情要考慮的事情就太多了。
    朱雄英聽何夕如此說,心中大喜。他自然知道這對自己的好處。更視為何夕對他的示好。ap.
    朱雄英對於何夕獨攬打權內心很不滿。即便何夕是有功之臣,而今正是用人之際,隻是按下而已。此刻朱雄英暗道:「姑父如果願意在南京平定之後,功成身退。其實,朕又何嚐不願意與姑父建立一場,君臣之佳話。而今看來,姑父似乎也有這一場心思。」
    「隻是」
    朱雄英不大相信。
    誰會願意放棄權力?或者說,何夕之前的承諾,而今的做法,是不是障眼法?
    朱雄英心中如斯想,口中卻說道:「請姑父放心,我會早做準備的。」
    隨著何夕與朱雄英達成了協議。一聲令下,命令從北京向各個方向發出。
    首先發動的就是瞿能。
    畢竟瞿能與耿炳文的交戰從來沒有結束過。一直保持相當烈度的交火,特別是延安方向。
    不過瞿能真正的殺手鐧,並不是從延安方向的進攻。
    因為耿炳文主持這一段地域的防禦,堪稱銅牆鐵壁。即便北軍有強大的火力優勢,也隻能一點點的啃骨頭。這可不是瞿能想要看見的。
    瞿能在東勝衛已經暗中組建了一支水師。這一支水師就是遼東造船船將船隻零件造好之後,通過火車運輸到東勝衛,然後組建成為水師。
    控製黃河上遊地區。
    沿著黃河兩岸一路南下。
    將北軍的兵鋒拿下不少地方。
    隻是受限於壺口,讓水師難以進入下遊河道。而今卻不一樣了。瞿能在得到命令之後,立即派水師運輸一個團兵力,沿著黃河沿岸進攻山西。攻克吉州。
    直接在山西打下一個堅固的據點。
    之所以如此做,是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占據壺口一側,從而能讓北軍從陸路繼續南下。繞過壺口瀑布。而在壺口以下,這一段黃河是非常適合行船的。
    秦晉之好的時候,秦國就通過黃河大量給晉國運輸糧食。
    所以,隻要到了這裏。大軍從側翼殺出。就能夠直接出現在關中地區了。耿炳文在陝北山區艱難作戰,都成為了笑話。
    第二個原因,就是接應其他方麵作戰。
    雖然說,這一次決戰計劃,看似沒有關於進攻山西的計劃。但是山西就不重要了嗎?
    不,山西從來就很重要。
    山西得失,代表中原政權能不能穩定。
    而今南北之爭的局勢下,山西在南京手中,北京就不敢自稱全有北方。更是有大量軍隊被山西牽製。
    所以在總攻的時候,北京方麵其實並沒有兵力優勢的。
    而且山西能夠策應各方。如果不想辦法對山西的軍隊加以限製,在大戰之中也是很麻煩的。
    這一路奇兵,僅僅是限製手段之一。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