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耿炳文吐血
字數:4527 加入書籤
第一百四十四章耿炳文吐血
其實趙宗壽想要開出更多的價碼。但是被何夕拒絕了。
何夕對所有投降的將領,都是原職留用,如果建立新功有新的賞賜,甚至將來他們的軍隊一定會經過整編的,這些話都說在前麵。,
之所以如此,一方麵是因為何夕不可能保留大量舊軍隊,將來大明軍隊已經確定編製了。最多一百二十萬野戰軍,還有大量二級守軍。
對於這些降將,未來都是安排在很多次要崗位上,想要直接領兵不大可能了。
當然了,很多人覺得,太苛刻。畢竟很多將領投降給戰場帶來的優勢是巨大的。多給一點好處也是應該的。
這就要說何夕的第二個目的。
那就是壓縮降將在未來的政治地位。
而今的軍隊,除卻少部分之外,何夕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而降將過多,將影響何夕對軍隊的控製這一點,之前也說過了。所以何夕寧可讓戰場上多打一些,也不願意將戰場放在戰後的朝廷之上。
這是避免何夕與朱雄英的衝突。也是何夕不得不承認的事情,他在朝廷權謀上,差一點東西,少了一點陰狠毒辣。
那些在戰場上想投降的人,壓價之後,其實大多也會投降的。隻是戰場上難免多死一些士卒,隻是何夕對此的考慮已經很少了。
宋晟說道:「這也太少了吧。」
趙宗壽說道:「宋將軍,我這是給你量身定做,首先,而今新軍勝過舊軍,宋將軍承認不承認?」
宋晟沉思片刻,點點頭。說道:「不錯。」
趙宗壽說道:「將來不管南京覆滅不覆滅,這天下將是新軍的天下,不知道將軍手中的是新軍還是舊軍?」
宋晟苦笑說道:「自然是舊軍。」
宋晟的軍隊,自然增加了大量的火器,宋晟自己也仿照新軍更新了很多操練辦法,與作戰準則。但是本質上還是舊軍的底子,或者能說是半新軍,但是決計不能說是新軍。
這也是西北戰場上,屢屢受挫的原因。
宋晟所部,乃至耿炳文所部,隻敢堅守。不出擊,一旦在平原上擺開陣勢,就是傅友德當初與葉沈交戰的仿版,一定會大敗的。
趙宗壽說道:「宋將軍想以今日投誠之功,在軍中有地位是很難的事情,畢竟各方麵得勝的將軍,還要安排人的。我如果給將軍說更多的,那是在騙你。將來兌現不了,將軍能奈何我?我之所以與將軍實話實說,就是想交給朋友,將來也好相處。將軍切莫小看這軍校校長之位,將來天下的將校都會出自軍校,而今軍中乏人,軍校才空缺很多位置。將軍才有選擇的餘地。」
「將來就很難說了。」
宋晟說道:「我要這軍校有什麽用處?」
趙宗壽說道:「最大的好處就是安排子嗣融入北京啊。」
宋晟一聽,頓時如醍醐灌頂。
他年紀也不小了。將來又是降將,前途已經到頂了。但是他也有後人子孫啊。
他如果在軍校任職,將自己家的子嗣都安排進去,將來再軍中也有影響力。再加上子嗣在軍校長大,與軍中最傑出的人在一起,時間長了,誰在乎祖輩的恩怨,隻會以為自己一家人。
自己未必能夠出頭,但子孫後代能夠出頭也是不錯的。
中國人對子孫後代的教育再怎麽強調也不過分。
趙宗壽看宋晟心動了,接著說道:「宋將軍,其實功勞這一件事情,也不是不可以商量的。宋將軍如果早早來投,幫助朝廷拿下關中,封公或許不行,但是侯伯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而且,宋將軍不會以為天下間動搖的人,僅僅宋將軍你吧
。先來者賞,後來的人可就」
趙宗壽沒有說什麽。但是好像什麽都說了。
宋晟深吸一口氣,忽然起身向趙宗壽行禮說道:「我宋家上上下下,就拜托先生了。」
趙宗壽說道:「好說好說。」
對於這個結果他也是很高興的。
這些人都是他將來的政治資源。
作為一個西南土司出身的人,如果沒有足夠的人脈,將來在朝廷上是走不遠的。甚至他現在的地位也很尷尬,根本就是政治掮客,而今在勸降上有功勞,但是將來天下太平之後,自己的位置在什麽地方?他還沒有著落的。
所以他勸降的每一個降將,很可能是他未來的大腿,由不得他不仔細。
宋晟一降,大軍通往關中的道路豁然開朗。
更不要說宋晟在關中多年在各地都有人脈。很多城池根本不用攻打,隻要派人傳話,立即有人來投。
大軍一路南下,簡直如行軍一樣根本沒有遇見什麽阻礙。
唯一的問題是,行軍太快了。將大量後勤物資丟在後麵了。
比較鐵路並沒有修到蕭關。
一路上後勤運輸很是艱難。
追不上大軍行軍的速度也是很正常的情況。
此刻的耿炳文正在艱難的阻擋瞿能的進攻,聽到宋晟投降的消息,先是不敢相信,後來不得不信,一口老血都噴出來,差點要了跟耿炳文的命。
耿炳文之所以如此,一方麵是前線的戰鬥讓這個七十歲的老者吃不消了。
他本來就年紀大了,這樣的鏖戰,幾天不合眼,年輕人都撐不住。要知道對麵,他要對抗的不僅僅是瞿能這個年輕人,還有一個參謀團,這是一個團隊的。
耿炳文身邊並不是沒有幫手。但是這些人根本不能與北京培養出來的參謀團相比。
耿炳文能在戰場頹勢的情況,每一步走得很穩,大軍後撤的並沒有出現太大的紕漏,可見耿炳文付出了多大的心血。畢竟戰鬥之中,撤退才是最難的事情。
這對他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傷害。他隻是擔心影響軍心士氣,一直強撐著而已。
其次,就是耿炳文對眼前的戰場絕望了。
這種絕望讓他壓製的病情承受不住了。
能不絕望嗎?
耿炳文與宋晟並不是一天認識,他們共事的事情很長,彼此再了解不過了。所以耿炳文將宋晟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將他放在最關鍵的位置上。
宋晟一叛,關中局麵崩盤已經成為定局了。
如果單單是這樣的話,還不能讓這個老者承受不住。
七十多歲的耿炳文,承受過很多大事,不會這一件事情就承受不了。他其實已經遇見了關中崩潰。畢竟他之前提出的秦嶺潼關黃河防線,並不是心血來潮。
是有原因的。
讓他承受不住的,是宋晟這個人。
他了解宋晟,宋晟作為大明的高級將領,其實能代表很多人的。大明有很多這樣的家族,就如宋晟一樣。
這些人也是開國功臣的,但是並沒有封爵,擔任高級將領,但是位置上卻又一些低。曆史上朱元璋對功勳大開殺戒底氣,就是這些人的存在。
朱元璋對勳貴大開殺戒,但是對這些人卻是加以籠絡,甚至可以說有這些人在,朱元璋才敢殺了這麽多功臣,天下不出什麽的亂子。這些人才是朱元璋的基本盤。
梅殷的背叛雖然影響大,但梅殷有特殊的地方,他是皇親國戚,不管是在南京,還是在北京都有關係,但是其他人可就不一樣了。
這些人都要考慮很多事情,最少自己的親族,自己在朝廷之中的影響力,子嗣的未來等等。
宋晟這個人,決計不是一個蠢貨,而且很精明能幹,他既然敢做這樣的事情,一定是權衡利弊過了。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