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戰爭產業形成

字數:5562   加入書籤

A+A-




    第五十章戰爭產業形成
    何夕打造了***對何夕的變法高度認同,因為他們靠著何夕的新法賺錢的。
    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想要恢複舊法。
    而何夕製定的新法,本質上利於經商的。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營造一個公平的經商環境。但問題是環境公平,商場上的勝負就公平了。
    北京的商人們,早已適應了新法不說,他們已經開辦了工廠,手中有大量的廉價的產品。就是缺少市場,是大明其他地方,絕對不能比的。
    公平的經商環境,就等於放任他們進入侵占當地的市場份額。將原本地方豪強用權力壟斷霸占的東西,變成他們用商業手段所得到的。
    這才何夕敢將新法推行到全國各地的原因。
    這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
    但是南方頑固地方勢力,還是讓人頭疼。
    朱元璋當初大移民,南方人移民的數量也不是太多的。而今何夕準備再來一次,就為了鞏固邊疆,將那些地方豪強全部遷徙到安南,乃至更南方的新占領地。
    為堵住人天下悠悠之口,他們的土地在南方十倍給予,都不是問題。
    畢竟,這些地方豪強離開了本鄉本土,失去的,從來不僅僅是土地的。還有很多其他的權利。
    如果,這些人不願意,自然有名義對付,對抗國家命令。名正言順將其抄家。
    這也是中國人古老智慧。從秦始皇,將六國貴族遷徙到鹹陽開始,後世屢屢複製,何夕自然也照貓畫虎。
    所以,這一場戰事,何夕也不希望停下來。
    雖然說,東北其實還有移民的餘地。但是將南方人遷徙到東北去,怎麽看都是像發配。而今,會遭到大量的反抗。這並不是何夕所希望的。
    畢竟往新占領地增加漢族人口,對何夕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事情。畢竟地盤是一時的,人口才是永久的。
    隻要有漢人在這些地方,生長繁衍,這些土地才永遠是大明的。是中國的。
    這些人在大明內部,是問題。但是放在南洋這些地方就是資源了。
    何夕希望這些人順順利利的去南洋各地。畢竟,這些年出海的人很多,不用何夕做什麽。很多人其實也都知道,南洋也不是不毛之地,並不是去了海外就必死無疑的。
    但是北方苦寒之地,的確不是南方人所能對抗的。
    去南洋對抗的人就還少一點。
    另外,就是何夕發現戰爭對經濟的影響太大了。
    不是壞的。而是好的。
    張明為了讓何夕支持打仗,將安南的金銀全部上繳了,並不多。僅僅有金十幾萬兩,銀三百餘萬兩。但是到了何夕手中,這些金銀足夠發一千五百萬兩的鈔票了。
    單單這一筆巨款,就足夠衝銷掉軍費了。
    更不要說,安南就是一點點的好處了。
    不是。安南的土地人口已經各種各樣的資源,都是難以估計的好處。這些有些可以直接折價,有些將會是源源不斷的好處。比如糧食。有了安南,大明將又會有一塊產糧地。
    雖然說何夕打下南京之後,已經取消了對糧食的限製。
    不用每年再倒貼很多錢來將糧價給壓下去。但是何夕在北京的時候,對糧食短缺的恐懼,從來是有的。畢竟北京這一塊地方,什麽都有,就是糧食真談不上高產。
    這還不算,大明投入戰爭之中拉動了多少產業。多征收了多少商稅。
    何夕各方麵一盤算,打安南,居然沒有賠本。甚至還賺了不少。
    這讓何夕深刻的明白了,為什麽說軍事工業是特殊的商品了。之前南北戰爭,為什麽會
    有那麽多的虧空,那是因為是打內戰,何夕打下南京之後,對南京雖然有一些收刮。但是實際上,下手並不重,僅僅沒收了南京朝廷的產業。對於其他民產,根本就沒有動。
    而今打安南就不一樣了。
    不是何夕小看安南小朝廷,就不談那些金子了,單單說銀子,三百多萬兩,就是將安南朝廷上下給賣了,也不會有那麽多的錢,如果真有那麽多的錢,也不知道打得那麽差勁。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
    到什麽地方都是對的。
    這些錢,自然是安南地方豪強,乃至於寺廟等等一起貢獻出來的。
    在資本主義製度下,戰爭是特殊的生意。而今就是這樣的。而傳統農業社會就不行,完全在於戰爭消耗,與戰利品變現能力。
    這個戰爭消耗,並不是指戰爭整體消耗的絕對值。
    其實工業社會的戰爭消耗在農業社會之上,這一點毋庸置疑。這裏說的相對值。也就是戰爭消耗對整體社會財富比值。農業社會戰爭消耗對於當時社會財富消耗太大了。戰爭一長,就會有餓死人的情況。
    工業社會卻不一樣,真正大戰,固然消耗很大。但是隻要不是長期戰爭,不大可能餓死人。就是因為戰爭消耗對於社會總財富比值是下降的。而戰利品變現能力也不一樣。
    金銀之物,很多人說他們無用,饑不能吃,寒不能衣,就是因為農業社會,金銀是財富,但是很多時候是有錢,是不能換了物資的。
    而今卻不一樣了。
    何夕直接用金銀做抵押物物,多印鈔票,這其實還是很低檔次的。而後世,戰爭勝利那一瞬間,股市就已經完成了戰利品變現。
    何夕之前還沒有感受到這一點,而今卻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打仗賺錢,越打仗就越賺錢的經濟模式。
    比起老老實實扒科技樹,一點點的將新科技點亮。完成產業的升級換代,還是殖民掠奪來錢快啊。
    人人都在罵帝國主義,人人都想做帝國主義。
    何夕也不能避免這個誘惑。
    甚至何夕覺得,他如果在任期內打下中南半島,將緬甸,暹羅,占城,真臘的財富搶過來,何夕就不用擔心,大明朝廷的財政赤字了。
    這種種原因之下,何夕終於決定,放開了打。
    反正何夕在北京發展工業的時候,就是有一些畸形的。以軍工為先。而軍工產業在戰後,自然有些落寞,而今還在轉型之中,隻是現在才發現軍工產業不是不賺錢。
    而是必須兜售戰爭這種特殊的生意才能賺錢。
    而今朱雄英又說這方麵的事情。
    何夕更是不能拒絕。且不說,這對何夕來說也是一件大好事。單單說何夕如果拒絕了。讓朱雄英產生誤判怎麽辦?
    雖然而今大明,算是真正大明帝國主義。讓何夕有些不安。但是他依然不願意毀了而今大明。
    何夕說道:「謝陛下隆恩,臣就愧領了。」
    朱雄英說道:「好,姑父,朕次子也托付給姑父照顧了。」
    朱雄英第二個兒子也出生了。朱雄英這也是順手說的。他將二兒子安排給何夕,就是準備讓老二去天竺就藩。一方麵是天下間好地方並不多,天竺總比海外一些荒島好太多了。
    另外一方麵,天竺這一大片區域也不可能都給何夕,安排老二,也算是製衡。
    當然了,不是製衡何夕。何夕在大明就都沒有人能夠製衡,去了天竺更是如此,是製衡何家的二代三代。
    畢竟,人都是要死的。
    但是封地卻是會代代相傳的。
    最後,也算是何家與朱家君臣想得的招牌而已。
    也有朱雄英對自己血脈的一個備份。
    將來的天下是怎麽樣的?朱雄英有時候,也很迷茫的。
    不用看何夕給出那些未來。朱雄英知道未來已經完全改變了、。
    以而今大明的政治經濟邏輯。一定會陷入無限擴張之中,一直到占領全球,但是占領全球之後,會怎麽樣?
    朱雄英可不會覺得,就此天下一統,天下太平了。
    朱雄英覺得,這甚至比對外擴張的時候更危險。
    估計,內部混戰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中原是中心所在,很有可能也是打的最慘的地方,君不見,一戰二戰將中原打成什麽樣子了。
    大明皇帝真的好做嗎?
    朱雄英有時候也在想這個問題,畢竟,何夕對皇權棄如敝履的做法,一方麵讓朱雄英安心,另外一方麵,也讓朱雄英暗暗懷疑大明皇帝,將來恐怕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朱雄英這種感覺,很沒有來由,也算是他對何夕的迷信吧。
    朱雄英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何夕離開中原,是會帶走太多太多的東西了。且不說,何夕春秋鼎盛,更不要說何夕麾下人才濟濟。將來天竺絕對不是對手,占據天竺之後,以天竺為核心,定然是一個強國底子。
    甚至將來,很有可能是威脅大明朝廷的勢力之一。
    將老二派過去,將來或許是這股勢力的君主。即便不是,也會在這股勢力之中,占據重要位置,即便都不是,也最少將血脈能夠流傳下去。
    他朱雄英不至於絕嗣。
    這也是朱雄英看過未來很多東西得後遺症,那就是看的太遠,想得太多了。
    何夕也隻是一笑,說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安排好二殿下。」
    http://www.gdbzkz.info/da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gdbzkz.info。鬼吹燈手機版閱讀網址:m.gdbzkz.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