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字數:6584 加入書籤
要說也是捉摸不透——世錦賽標準台比賽的第二天,索契的天氣立刻有所好轉。
淩放一大早六點爬起來,瞅了瞅外麵情況,當機立斷開始換運動裝,早飯前去慢跑。
葉飛流也沒能有時間摸魚,他被孫宇恒總教練拎走說是去吃小灶,結果稍微啃了兩片麵包,就被塞進手裏一堆數據表格、折線圖、區域熱點圖等等等等,正可憐兮兮地對著“天書”揪頭發——
“我其實不太靠這些個……而且,不是我說,孫教啊,三天後就大跳台比賽了!就、現在就非叫我來學這玩意不可嗎?”
“非學不可,”孫總教練嚴肅點頭,“哦,現在給你是因為我們現在拿到了比較成係統的東西,我也不是讓你三天後就用上,學習是為了以後的儲備嘛!”
這是目前最先進的風場數據信息化係統的相關材料,真學起來可想而知是焦頭爛額。葉飛流歪倒在椅子裏,大聲歎氣,“那給方唐學不就行了嘛,他才是咱的高端理論人才啊!”
孫總教練板起臉:“你是發出最後指令的人,實賽教練,怎麽能不了解!
葉飛流偷偷抬眼觀察覺得孫宇恒臉色還好,於是手裏把資料拍在桌子上,嘴角一癟準備繼續抗議耍賴——
眼看著這位優秀教練有哀嚎打滾的趨勢,孫總教練的副手在邊上幫腔打斷他:“哪怕我們這一輩的也在努力學新東西啊,隻要投入就沒有什麽學不會的。”
“哦對對,”孫總教練找到了抓手繼續,“你看你王教練,”他往笑眯眯的副手那裏努努嘴,“進修兩個月,現在也算大拿了,你們年輕教練腦子快、思想新,學習應該事半功倍。”
葉飛流垂著大腦袋不搭腔,然後就聽兩位老教練開始長籲短歎:
“唉……我們這一代人老嘍……想當年我和老閆……你說說這咱們本來經驗積累上就有些差距,以後科技手段進步要是還趕不上……那我們怎樣和世界一流的頂尖運動員競爭啊,啊頭疼頭疼……”
“唉……”“唉呀!”“唉喲……”兩個人硬是整出來一種此起彼伏的效果。
已經兩鬢微白的孫總教練,當年和葉飛流的恩師閆老教練一起,也帶過葉飛流,副手王教練也是從葉飛流少年時代就指導過他的,拿出這一套來他根本頂不住
“……學學學學!我學還不行嗎!葉飛流仰天無語。
他帶著一臉黑線,咬牙收拾起資料,火速溜走。
房門一關,屋裏孫總教練對著王教練歎了口氣,“還是這個咋咋呼呼飛屋躥房的樣子,你說這小葉真的能行?”
王教練笑眯眯,“啊呀,還小葉小葉的,人家也奔四的人啦!你看他帶淩放現在多好,包括帶咱們新來的小江,不都很好嗎,現在年輕運動員還是需要這樣的教練,給他加加擔子曆練一個賽季,我覺得能行。”
孫總教練一愣:“叫習慣了嘛!是我們老了……”片刻他又說:“老王,我要是走了,你這個資曆其實……”
王教練連連擺手,“可別,咱倆誰跟誰。你也知道我,做個副手合適,我可幹不了總教練的活兒。要是小葉能成,我好好幫襯他。”
孫總教練忖度著點頭,“年輕人們早晚要上來。這回先看看世錦賽的最終成績,淩放在大跳台有成績的話,我也好和上頭去爭取。”
不談中國隊內部可能發生的人事調整,本屆世界跳台滑雪錦標賽的大跳台比賽,本就關注度拔群。
大跳台比標準台關注度高很多:那畢竟是人類運動的極限高度之一,有些觀眾甚至是不看標準台比賽的。
世錦賽本就是高水平比賽,在選手陣容上有很多年份都不輸給奧運會——畢竟玩跳雪要湊齊人不容易,需要大家都沒有受傷……
平昌冬奧後這兩年來,世界杯分站賽的陣容零散,直白點說:不是所有想看同場pk的運動員組合都能隨便看到呢。
這次可是人最齊的了。
首當其衝的熱門話題就是“世界第一”的技術類型之爭。
現階段男子大跳台項目中兩種技術路線正在如火如荼地競爭,一種是更強調力量感和穩定性的低起跳、低飛行曲線類型,另一種是更強調飛行技術精巧輕盈的高曲線類型,兩方代表選手分別是哈薩克斯坦選手阿伊蘇,挪威選手克努特。
這兩位目前分列大跳台賽事單項積分世界第一、第二,都出身冰雪運動強國,都是正在最強巔峰期的運動員,都戰績累累、聲名赫赫。
當然,到這個級別的運動員,本質不存在什麽短板,在淩放看來,哈薩克斯坦的那位憨厚開朗的阿伊蘇,技術層麵同樣爐火純青;而挪威光頭老哥克努特在爆發力上目前還是穩壓淩放的。
這倆人隻是擅長的方向不同。
考慮到克努特不參加夏季賽事還能排世界總積分第二位,也是個狠人了。克努特的冬季世界杯分站賽大跳台冠軍其實比阿伊蘇還多兩站,要說誰是霸主,那還有得爭論。兩三年來,這倆人恰好沒有幾次實質交手,距離差異也微乎其微,確實是棋逢對手。
阿伊蘇在他們本國是新晉的國寶級雪上運動員,而克努特大概是唯一可以用跳台滑雪單一項目的商業價值,去和阿列克謝這種俄羅斯足球超級聯賽一線球員pk的高熱度選手,這次世錦賽正麵較量,看點滿滿。
第二個讓許多跳雪迷津津樂道的話題則是所謂的“新星之爭”。
芬蘭選手克裏斯多夫,和異軍突起的中國選手,淩放。
克裏斯多夫的成績壓一頭,可是淩放崛起的速度飛快——隱隱帶著他在標準台成績突飛猛進的那段時間的影子,保不齊哪場比賽開始就反超克裏斯多夫呢。
還有記者專門找克裏斯多夫做了直播訪談。
最核心問題就是:“現在在大跳台項目中的主要對手是?”
這位芬蘭飛人笑笑,先說了克努特和阿伊蘇,這是他經常提及,立誌要迎頭趕上的兩個頂尖高手。
隨後他撓撓頭:“哦,還有淩放!”
記者笑起來:“我記得,兩年前淩放還沒有在大跳台出現的時候,你就是這麽說的,現在總算印證了你的話。”
黑眼圈濃重的高瘦運動員跟著笑,神情充滿自信:“那當然,你看,現在大家都知道他當初是因為ptsd的問題,解決了就好,那時我看他跳標準台,就充分預示了他在大跳台的潛力。”
記者於是追問:“所以你和他誰更厲害?”
克裏斯多夫又撓撓他堪比geek宅男的一頭亂毛,“你要是問我,那肯定還是我厲害。”他對自己豎起一個大拇指。“我在歐洲主要跳台的經驗更豐富,訓練時間更長,大周期項目還是要看積累,我在比賽中其實更穩定。而且目前的大跳台最遠距離也遠超過他……哦雖然有運氣成分,可是畢竟,我到過200米吖!”
淩放和韓墨京、葉飛流、方唐一起,在屏幕前看的這段“對家”直播采訪,看前麵都還好,等聽到200米這個關鍵詞,葉飛流忍不住“嘶”了一聲吸氣。
三個人,齊刷刷把目光轉向了淩放。
淩放:“……”他超冷靜地猛嘬吸管,把手裏一盒牛奶一口氣喝光。
“我去訓練了。”他扭頭對葉飛流說。
“後天就比賽了,今天上午訓練量夠了呀,下午和晚上就算了。”方唐趕緊說。其實大賽前幾天很多運動員可以完全不在進行日常訓練的,防止受傷,放鬆身心。和高考前兩天學生們不會再大量做題一個原理。
“哦。”淩放下意識地咬著嘴裏的吸管,垂眸答應。
世錦賽大跳台決賽日,索契的異常低溫天氣有所好轉,風場也穩定了前後足足四個小時,在環境差異性不大的情況下比拚,多位賽前被看好的選手發揮都很穩定。
風向基本是大家都經常練習的逆風,高空穩定在3-4級,第一跳,淩放第九位出場。
風向有利,他沉穩地凝神、出發,在起跳瞬間,確認了自己這次發揮的水平還不錯。飛行階段也沒出什麽茬子,當然,也談不上什麽超水平發揮。
大賽的壓力還是有一些體現在身體的鬆弛度上,這也是許多項目的運動員大賽成績反而不如世界杯分站賽的原因。
第一跳整輪結束。
克努特以196.5米、距世錦賽曆史記錄隻差8米的距離分高高領先,阿伊蘇緊隨其後第二190米,這個差距不算大,可以說,本場冠亞軍仍有很大懸念。
再之後拉開一個小層級,是一個緊湊的第二梯隊——克裏斯多夫憑借178米的成績和全場最高的姿勢分暫列第三,第四是埃裏希科赫,176.5米的微弱優勢壓過淩放位於第五的174米的成績,小拉森170米排在第六位。
“很少見這麽緊湊的第二梯隊……這場比賽,三到六名爭奪也異常激烈啊!”短暫的中場休息時間,現場各國體育記者交頭接耳地發出感慨。
淩放正在休息室,和葉飛流、方唐迅速複盤。
“……有衝擊銅牌的機會!值得搏一搏!”教練們的結論如此,淩放堅定地點點頭。
這樣想法的當然不隻中國隊。
第二跳,小拉森在淩放前一個跳,不知是不是作為瑞典這種傳統強隊的獨苗給他的壓力太大,這位年輕運動員心態有點成問題,每次壓力一大就容易有失誤,動作毛糙。今天的失誤影響不小,他落地剛過k線,恐怕前五都無望。
小拉森垂著頭,看起來恨不能把腦袋埋進雪裏,但是高清攝像頭不放過他的表情——臉色更蒼白了些,眼睛裏一時淚光瑩瑩,小拉森躲著鏡頭走向場邊,到了通道處,追著他拍的鏡頭才被教練和隊友擋住。
淩放無瑕他顧,他的第二跳依然盡了全力。
雖然在大跳台兩輩子下來的技術經驗積累都沒有克裏斯多夫等對手的底子厚,但淩放並不畏懼。
他拚盡全力一跳,飛行階段用了現階段把握最純熟的角度,中後期16.4傾角。
成績不錯,182米。
他迅速回到休息室,繼續看其他選手表現——路程原因,還是錯過了科赫的第二跳,隻看到了克裏斯多夫的滑翔和落地。
從實時屏幕邊的數據看,這位芬蘭選手同樣完美地完成了高曲線起跳,曲線最高點是勝淩放一籌的。
這和葉飛流拿到一些基礎項目表現分析出來的結果一致,他在大跳台的純熟程度和現階段的下肢力量略高於淩放。不過,他身高比淩放高了不少,空中一旦風向不正,就相對容易飄。這種影響因素不大,在標準台幾乎可以忽略,甚至是不到頂尖選手行列都察覺不到的。
不過在這種強度的競爭下,人們要計較任何一點小的差異。
克裏斯多夫這一跳距離比淩放差了6米。就這樣,淩放列入了總分第三名。
本輪飛行,阿伊蘇依然穩的很,直接突破了200米距離!在世錦賽上發揮如此出色的情況並不多,他這一跳,必將入fis年度最佳飛行盤點。
緊隨其後,克努特再次跳出了195米的出色距離,但看著他沒能超越的、屬於阿伊蘇的熒光綠線,他落地後麵帶遺憾地搖了搖頭。
如此,阿伊蘇的總分反超了克努特,這位隱隱在跳台滑雪大跳台之巔上被高曲線選手“圍攻”的低空技術類型王者,按照淩放的前世記憶,正處於製霸這個項目的北京周期。
淩放認真注視著屏幕上給到的正和教練擁抱慶祝的阿伊蘇——說起來,其實全世界大部分跳雪運動員還是偏向於低曲線類型,隻是他們這一代頂尖一線選手裏,有好幾位高曲線選手,還都是年輕人,才顯得存在感強了些。阿伊蘇的成績和前景,是支持低曲線技術的教練員、運動員、跳雪迷們的一記強心針。
淩放的總成績是第三名。
在大跳台超越克裏斯多夫,拿下這枚銅牌,他算是盡了全力,卻還是明確體會到了阿伊蘇和克努特在大跳台帶來的壓迫感,這是他前世由於沒接觸大跳台頂尖大賽,並未感受過的。如果不拚盡全力訓練、更進一步,他在大跳台很難有更大的突破。
他沉靜地低頭品味了一下自己的心情——並不氣餒,反而……還挺興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