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簪花宴
字數:58629 加入書籤
院試放榜這一日, 考場之外被圍的水泄不通。
趙雲安原本想在家待著,派個下人去看榜就是,偏偏趙雲昇大清早就起了, 直接將他一塊兒拽出了門。
這會兒天蒙蒙亮,趙雲安還在打哈欠。
馬貴低聲道:“少爺第一場是頭名, 不出意外此次肯定能中。”
第一名都不中的話, 那些負責科考的山長學政, 豈不是打自己的臉。
趙雲安歎氣道:“既然如此, 你跟二哥湊什麽熱鬧。”
馬貴嘿嘿一笑:“二少爺坐不住, 少爺您要是呼呼大睡的話,豈非不好。”
這會兒,趙雲昇已經親自下車,焦急忙慌的守在門口。
趙雲安打了幾個哈欠,索性也下了車, 站到了趙雲昇身邊。
誰知剛剛站定, 身旁一位學子也擠了過來。
趙雲安下意識的往旁邊讓了讓,誰知他一動, 對方也跟著動,差點沒把他擠到趙雲昇身上去。
馬貴也發現了, 挺著壯實的身板直接將人擋住。
那人冷笑一聲:“你就是趙雲安。”
趙雲安這才抬頭去看。
來人看著十五六歲, 比他高了一個頭, 趙雲安這樣的角度,隻能瞧見他兩個鼻孔十分顯眼。
“這位兄台是?”
“你不認識我?”
那人眉頭一皺, 居高臨下的看著他:“某姓梁,雲州梁文博。”
“原來是梁兄, 久仰久仰。”趙雲安客套了一句。
誰知梁文博不喜反怒, 惡狠狠的瞪著他:“久仰什麽, 難道你知道我?”
趙雲安噎了一下,腦子一轉,便道:“自然是知道的,我曾聽人提過,梁兄乃是雲州上次縣試和府試的案首。”
見他居然真的知道,梁文博倒是愣了一下,隨後臉色緩和了一些。
“上一場是我技不如人,這一場我絕不會輸給你。”
“雲州府小三元,梁某誌在必得。”
原來是上門挑釁,趙雲安沒生氣,淡淡笑道:“梁兄真是有自信。”
“你不信?”梁文博擰眉。
旁邊的趙雲昇看不下去了,冷哼道:“你一個雲州的案首算得了什麽,不過是井底之蛙,輸了還如此叫囂,豈不是讓人笑話。”
“你……”
趙雲昇冷笑:“我什麽,七弟年紀小,性子軟,你比他大了這麽多,也好意思欺負幼小。”
梁文博漲紅了臉,直接一甩手走了。
趙雲昇低頭教訓道:“平日裏牙尖嘴利,如今別人找上門來,你倒是好脾氣。”
趙雲安沒想到這位二哥哥還能維護自己,一時有些意外。
他隻笑道:“成績又不是我們說了算,等放榜了,高下立見,倒是不必爭這個口舌。”
“也對。”趙雲昇看了眼七弟,心底忍不住感慨,明明比他小那麽多,卻是個沉得住氣的,也難怪父親也更看好弟弟。
這般想著,趙雲昇一時有些失落。
第二場考試的時候,他身體健康,自認也已經使出渾身解數,若名次還是不如,那……
“二哥哥?”趙雲安見他臉色不大對,伸手拉了拉衣袖。
趙雲昇低頭,便瞧見他正擔心的看著自己。
七弟分明還是個孩子,眼底的擔心也情真意切,前幾日還為自己打發了劉兄……
“沒事,今日起得太早,我有些累了。”
趙雲安便笑道:“二哥哥不如去車上休息,有我跟馬貴知書等著就是。”
趙雲昇自然是不會走的。
“出來了,出來了!”
人群立刻往前湧,一時將紅榜之外擠得水泄不通。
在人群之中,趙雲安也隻覺得心口直跳,幸虧馬原身強體壯,才能護著他沒被撞倒。
趙雲昇眼睛裏隻剩下那張紅榜,迅速的往第一名看去,死死的釘在了那裏。
“少爺,您考中了,是案首!”
馬貴興奮的叫起來。
趙雲安抬頭看去,等看清楚自己的姓名籍貫,一顆大石頭才算落地。
別看他一直鎮定自若的模樣,其實心中也沒底,畢竟古代的科舉人為喜好因素太多,誰知道他會不會遇上黴運。
幸好,一切順利。
趙雲安忍不住露出笑容來:“總算沒辜負孟先生的囑托。”
他若是沒考中,孟先生知道了,怕是要笑話他半年。
知書也迅速找到了名字,驚喜喊道:“少爺,考中了,您也考中了。”
“是第六名。”
知書欣喜過後,才發現自家少爺的臉色不大對。
他很快便明白了根由,低聲勸道:“二少爺,您中了秀才,明年便能參加鄉試,到時候肯定比七少爺早中。”
趙雲昇抿了抿嘴角,並不覺得這值得高興。
讓他最痛苦的是,即使沒有趙雲安,他這個第六名,也不可能變成第一名。
趙家兄弟確定了名次,順著人流往外走。
好不容易擠出來,趙雲昇勉強拱了拱手:“恭喜七弟,高中案首。”
趙雲安也笑道:“恭喜二哥,從此之後咱們不再是白身了。”
就在這時候,一道人影匆匆忙忙的上了馬車,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少爺,是方才那位梁公子。”馬貴眼尖道。
趙雲昇冷笑道:“方才還上門挑釁,現在卻灰溜溜的跑了。”
這麽一對比,他心情倒是好了許多,畢竟那邊雲州府試的案首,不也被七弟壓在下頭。
有人比自己還要倒黴的認識,讓趙雲昇心底好受了許多。
他好歹是第六名,那個梁文博還不如他。
趙雲安不知道二哥在別人身上找到了優越感,院試結束,他們卻還不能直接回京。
三日之後,學政會在當地的官署大堂,為新晉秀才們設宴,舉行簪花之禮。
第二日,全套的“秀才服”就發了下來。
趙雲安一看,大魏的秀才服是靛藍色的,圓領馬蹄袖,禮帽周圍鑲嵌著紅纓,甚至長筒靴都一塊兒配齊。
上手一摸,這秀才服還是絲綢所製,手感上佳。
“少爺,從今往後,您就是秀才公了。”馬貴樂滋滋的說。
趙雲安也笑:“好歹能見官不拜。”
柳心卻已經打開衣裳檢查了一遍,皺眉道:“這衣服太大了,得好好改才能穿。”
秀才服都是一塊兒定製的,分大中小三種,可趙雲安身量不足,即使是最小的分下來,他穿著也略顯寬鬆。
趙雲昇那邊的情況相反,他身材高大,最大號的套上去,依舊顯得有些緊繃繃的。
柳心與黃鶯一塊兒拿出針線來,兩人都是做針線的好手,三下兩下的功夫,衣服便合身了許多。
趙雲安套上去試了試,滿意道:“多虧柳心姐姐手巧,不然我可得拖著長衫去赴宴了。”
柳心被逗笑了:“奴婢粗手笨腳的,也就少爺能誇我。”
趙雲安笑道:“如果柳心姐姐還算粗手笨腳,那我豈不成愚笨之人了。”
“少爺您是拿筆墨的手,哪兒要做這些。”柳心笑道,順手又把縫製修改好的秀秀才服收起來。
“還有時間,奴婢用清水洗一遍,晾幹了再熨平,這樣穿著才舒服。”
趙雲安瞧她忙裏忙外的,暗自感歎多虧帶著柳心,不然這些事可沒有人做。
黃鶯瞧著他們主仆說笑,眼底也有些羨慕。
她雖然是趙雲昇的通房丫鬟,但實際上並不得寵,趙雲昇的脾氣不好,可不像七少爺這般整日笑嗬嗬的。
“黃姐姐,你可要一起去?”柳心問道。
黃鶯便說:“我還是等二少爺回來,先讓他試一試再看。”
“二哥又去參加詩會了?”
“說是實在推脫不了。”
趙雲安挑了挑眉,如今科考結束,他也沒理由繼續攔著二哥。
再者,趙雲安也敏銳的察覺,自從最後的名次出來,他得到了案首,趙雲昇心底便很不是滋味,隻怕也不想在家麵對他這位弟弟。
簪花宴這一日,趙雲安早早的穿戴整齊,與趙雲昇一塊兒坐車到了官署。
說是簪花宴,實則他們到了地方,得先走簪花之禮。
趙雲安再次體會到古人對禮儀的看中,這一日是學政親自帶頭,領著新晉秀才們拜謁孔子。
三拜九叩之後,這群秀才們才算是真正成為孔子門生,儒家子弟。
孔子認不認,趙雲安是不知道。
但一個流程走下來,這大日頭下,新鮮出爐的秀才公們,嶄新的秀才服都汗濕透了。
可除了趙雲安這個腹誹的,其餘秀才不但不會抱怨,反倒是興奮的紅光滿麵。
因為從此之後,他們終於從童生變成秀才,是真正有朝廷認證功名的人了,不再是白丁。
老百姓見了地方官還要磕頭下跪,秀才卻不用,甚至還能有位置坐,即使犯了罪,縣官也不可能擅自動刑,而是要請學官來處理。
隨之而來的,秀才可以免去徭役,還能享受賦稅特權,是真正的“鄉紳”階級。
趙雲安身為案首,站在隊伍的最前排。
三跪九叩,他們跪拜的不是孔子,而是身份上徹底的改變。
他人如此,趙雲安亦然。
等禮畢,真正的簪花宴才終於開始。
官署中已經置辦好酒席,四周的裝扮也頗為喜慶,不過仔細一看,宴席較為簡單,席間也沒有絲竹管樂,倒是也符合當地學政的風格。
趙雲安乃是此次案首,他一到場,立刻引來眾人矚目。
他順著下人指引落座,明顯能察覺眾人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其中有好奇的打量,善意的笑容,也有嫉妒的目光。
很快,便有秀才過來攀談,結交的意思不言而喻。
趙雲安年幼,雖看著頗具風采,秀才們心底也很不服氣,甚至暗地裏覺得他不過是托了永昌伯府的福,所以才能高中案首。
其中說得最多的,自然就是梁文博。
院試之前,梁文博信心滿滿,以為案首必定會被收入囊中。
誰知道院試結束,他不但不是第一名,連前十都沒進。
雖還中了秀才,梁文博卻沒有半點喜色,甚至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沒少在外頭嘲諷趙家兄弟。
他見趙雲安來到雲州後,便是閉門苦讀,一次也沒有出來赴宴,便以為是個隻會死讀書的大少爺,存心等著看他笑話。
誰知道一批批人過去,趙雲安卻鎮定自若,如魚得水。
一番談吐,倒是讓心底不服的秀才們,都暗暗稱讚,道一聲不愧是永昌伯府出來的人。
“梁兄,這趙雲安年歲不大,聊下來確實是博古通今、滿腹經綸,不愧是當年狀元郎教出來的學生,此次他是案首,我等也是心服口服。”
有與梁文博不對付的,故意在他麵前說道:“更難得趙案首自謙,不驕不躁,不像是有些人過了縣試,便很是瞧不起人。”
梁文博臉色一冷。
那秀才也不在意,哈哈笑著轉身走了。
梁文博心底暗嫉,忽然,他的目光落到了趙雲昇身上。
相比起大受歡迎的弟弟,這位同樣出身永昌伯府的少爺,身邊卻寂寞很多。
梁文博起身走過去,低聲笑道:“趙兄,你瞧那頭,今日你那弟弟可真是出盡風頭。”
“七弟是案首,理所應當。”趙雲昇淡淡道。
他雖然比上不足,但好歹是伯府出來的人,自然看得見梁文博眼底的惡意。
梁文博又道:“難道你就甘心?”
“他才十二,能有多少真材實料,不過因為他是嫡出,你是庶出,便要狠狠壓著你一頭,從今往後,你這個哥哥,反倒是要看弟弟的臉色。”
趙雲昇握緊了拳頭,這話確實是刺在了他心頭。
但是很快,趙雲昇便道:“你若是想看我永昌伯府的笑話,那是打錯了主意。”
“是嗎……”梁文博嗤笑道,“我還以為你多少有幾分骨氣,沒想到竟是個軟骨頭。”
看著他走遠的背影,趙雲昇皺起眉頭來。
他心底自然是不高興的,但出門在外,父親曾教導過他們都是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簡單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在永昌伯府,他們相互之間爭奪沒關係,可出了門,卻不能讓別人鑽空子。
趙雲昇深吸一口氣,將心底那點酸澀壓下去。
怪不得七弟,他是案首,我卻隻是第六,就算不是他,也有別人。
隻是參加簪花宴的喜氣,到底是消散大半。
片刻,一聲傳喚從外傳來。
“知府大人、學政大人到。”
原本分散的秀才們紛紛歸為,齊齊行禮:“學生拜見知府大人,學政大人。”
院試與當地知府並無太大關係,但這一次,知府卻跟著學政一塊兒出現了。
雖然官職更高一些,知府林誌海卻後退一步,讓學政蔡嘉前行。
蔡嘉微微笑著,掃了一眼堂下的新晉秀才,目光在趙家兄弟身上略作停留。
“爾等晉為秀才,從今往後自當發憤圖強,不可驕傲,他日金榜題名,才能為國效力,成大魏之棟梁。”
“學生謹遵教誨。”
簡單的說教後,蔡嘉轉頭笑道:“林大人是雲州父母官,今日不如便由大人為諸位秀才簪花,以示教化。”
林誌海笑道:“蔡大人,那林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早有衙役提著滿滿當當的兩個大花籃在旁候著,林誌海走過去,從中挑出一朵金線牡丹來。
“這位便是案首趙雲安吧。”
林誌海笑著誇道:“果然是年少才俊,一表人才。”
“不過你年少成名,日後可要戒驕戒躁,勤勉治學,切不可得意忘形,辜負長輩教導。”
趙雲安連忙應是:“多謝大人教誨,學生定當謹記。”
心底卻恍然想起,這位林誌海林大人,似乎還是自家大伯的同僚。
林誌海滿意的笑了笑,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來參考,他自然是想多加照顧,搭上伯府這艘大船,隻可惜院試不在他負責範圍內,而學政蔡嘉又是個迂腐死板的性子。
院試之前,林誌海考慮再三,還是沒有插手。
幸虧結果是好的,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都榜上有名,他也能賣個好。
很快,簪花完畢,秀才們才終於能夠入席。
趙雲安作為案首,位置自然最為靠前,坐在他身邊的就是第二名。
這也是個年輕人,頂多十七八歲,名叫常安,乃是雲州當地人。
蔡嘉此人也是奇怪,出的題極為保守,但錄取的考生大多年輕,少有四十以上的。
常安注意到他的眼神,露出一個笑容來:“小生常安。”
“小生趙雲安。”
常安笑道:“可算是巧,我們名字都有一個安字。”
見他健談,趙雲安倒是有些奇怪,因為方才常安站得遠遠的,似乎與周圍的秀才都不熟悉。
“確實是有緣。”趙雲安也很樂意接受別人的善意。
常安指了指麵前的佳肴:“趙兄喜歡吃哪樣?”
酒宴不算豐盛,但案上也擺著六個碟子,其中有糖餅、豬肉、熏魚、雞肉和兩個素菜。
趙雲安便夾了個糖餅。
咬了一口,糖餅酥脆,裏頭夾著快融化的白糖,吃起來甜甜蜜蜜。
常安也拿了一個,一口下去沒了一半,其餘的豬肉熏魚他也喜歡。
“趙案首再嚐嚐這個,雖是豬肉,但口味極好。”
趙雲安嚐了一口,果然豬肉燉的軟爛,也沒什麽騷味。
常安見他吃得高興,還介紹道:“雲州美食不少,但我最喜歡這口燉肉,就著能一頓幹掉三個大饅頭。”
趙雲安也覺得配饅頭十分不錯,有肉夾饃的口感。
“常兄,你嚐嚐這雞肉,也很是鮮嫩。”
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倒是吃得十分合拍。
偏偏周圍的秀才大多含蓄,心思都想著討好兩位大人,反倒是襯得趙雲安兩人成異類。
趙雲昇在旁看著,忍不住咳嗽一聲提醒。
誰知趙雲安吃得抬不起頭,壓根沒注意到。
趙雲昇心底暗罵,平時七弟挺機靈的,這會兒怎麽跟餓死鬼似的,他們是要把桌上的飯菜都吃一個精光不成,永昌伯府也沒餓著他啊。
林誌海與蔡嘉喝了幾杯,回頭便瞧見這副場景。
他笑著開口道:“趙案首,可吃得習慣?”
這話一落,周圍的秀才紛紛露出看好戲的眼神。
趙雲安手裏還拿著糖餅呢,笑著起身道:“很是可口,學生吃得習慣。”
林誌海:“本官還擔心雲州與京城食俗不同,趙案首會不喜歡。”
趙雲安笑道:“多謝大人體諒,學生倒覺得雲州飯菜別有一番風味,大約是祖宗傳下來的口味,到雲州半月,倒是胖了好幾斤。”
一聽這話,林誌海哈哈大笑了幾聲:“愛吃就好,來人,將本官桌上的燉肉端過去。”
“趙案首年幼,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多吃些。”
趙雲安自然是作揖道謝。
旁邊的秀才們麵色各異,心底卻明白,知府大人怕是很看重這位趙案首。
林誌海略坐了坐,很快便帶著蔡嘉一塊兒離開了。
走出大堂,林誌海便忍不住誇道:“不愧是伯府教出來的孩子,落落大方。”
蔡嘉看了他一眼,提醒道:“這可是陛下跟前掛過名的人,能是什麽簡單角色。”
林誌海搖頭道:“你瞧他張弛有度,與常安相處的極好,可見確實是好性子。”
蔡嘉卻又道:“可惜了,注定不是雲州府的人。”
林誌海無奈:“你啊,就是想得太多,祖籍在雲州,怎麽就不算你我治下了?”
蔡嘉直截了當道:“他若長成,旁人也隻會說伯府功勞,倒是常安可堪栽培。”
“那你為何不點常安為案首?”
蔡嘉挑眉道:“出頭的椽子不好當,趙雲安背後站著永昌伯府,剛剛好。”
林誌海一愣,隨機笑罵道:“原來你是打著這個主意。”
兩位大人的心思,秀才們可不知道那麽多。
大堂內,趙雲安還在大快朵頤。
常安也吃的不少,他胃口大,一口下去是趙雲安的兩倍,隻是他見趙雲安吃得開心,便也放慢了速度。
畢竟這趙案首長得粉雕玉琢,簪著金絲牡丹後,越發像個白玉娃娃,讓人忍不住想要照顧一番。
常安瞧他吃東西速度不滿,卻不粗魯,心底也平添喜愛,暗道家中兩個弟弟若是如此,他也不三天兩頭揍他們了。
趙雲安吃得差不多,才發現常安一直盯著自己看。
此時他還對常安的顏控一無所知,笑著說:“常大哥你也吃,我人小,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常安想了想,又把剩下那個糖餅遞給他:“方才見你分外喜歡這個。”
趙雲安笑嘻嘻的接過去:“那我留著,晚上餓了再吃。”
常安哈哈一笑,一陣風卷雲殘,直接把桌上剩下的飯菜吃了個精光,看得趙雲安目瞪口呆。
吃完了,他拍了拍肚子,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從小胃口就大。”
趙雲安羨慕起來:“胃口大才好,胃口大才能長得高。”
“你還小,還在長身體呢,隻要多吃一些,以後肯定能長高的。”
常安這般說著,又覺得趙案首小小的一個也挺好,瞧著跟金童子似的。
兩人相吃甚歡,散席的時候,已經約定好改日再聚。
趙雲安吃得有些撐,溜溜達達剛上車,就被趙雲昇一把拽住。
他順著下人指引落座,明顯能察覺眾人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其中有好奇的打量,善意的笑容,也有嫉妒的目光。
很快,便有秀才過來攀談,結交的意思不言而喻。
趙雲安年幼,雖看著頗具風采,秀才們心底也很不服氣,甚至暗地裏覺得他不過是托了永昌伯府的福,所以才能高中案首。
其中說得最多的,自然就是梁文博。
院試之前,梁文博信心滿滿,以為案首必定會被收入囊中。
誰知道院試結束,他不但不是第一名,連前十都沒進。
雖還中了秀才,梁文博卻沒有半點喜色,甚至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沒少在外頭嘲諷趙家兄弟。
他見趙雲安來到雲州後,便是閉門苦讀,一次也沒有出來赴宴,便以為是個隻會死讀書的大少爺,存心等著看他笑話。
誰知道一批批人過去,趙雲安卻鎮定自若,如魚得水。
一番談吐,倒是讓心底不服的秀才們,都暗暗稱讚,道一聲不愧是永昌伯府出來的人。
“梁兄,這趙雲安年歲不大,聊下來確實是博古通今、滿腹經綸,不愧是當年狀元郎教出來的學生,此次他是案首,我等也是心服口服。”
有與梁文博不對付的,故意在他麵前說道:“更難得趙案首自謙,不驕不躁,不像是有些人過了縣試,便很是瞧不起人。”
梁文博臉色一冷。
那秀才也不在意,哈哈笑著轉身走了。
梁文博心底暗嫉,忽然,他的目光落到了趙雲昇身上。
相比起大受歡迎的弟弟,這位同樣出身永昌伯府的少爺,身邊卻寂寞很多。
梁文博起身走過去,低聲笑道:“趙兄,你瞧那頭,今日你那弟弟可真是出盡風頭。”
“七弟是案首,理所應當。”趙雲昇淡淡道。
他雖然比上不足,但好歹是伯府出來的人,自然看得見梁文博眼底的惡意。
梁文博又道:“難道你就甘心?”
“他才十二,能有多少真材實料,不過因為他是嫡出,你是庶出,便要狠狠壓著你一頭,從今往後,你這個哥哥,反倒是要看弟弟的臉色。”
趙雲昇握緊了拳頭,這話確實是刺在了他心頭。
但是很快,趙雲昇便道:“你若是想看我永昌伯府的笑話,那是打錯了主意。”
“是嗎……”梁文博嗤笑道,“我還以為你多少有幾分骨氣,沒想到竟是個軟骨頭。”
看著他走遠的背影,趙雲昇皺起眉頭來。
他心底自然是不高興的,但出門在外,父親曾教導過他們都是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簡單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在永昌伯府,他們相互之間爭奪沒關係,可出了門,卻不能讓別人鑽空子。
趙雲昇深吸一口氣,將心底那點酸澀壓下去。
怪不得七弟,他是案首,我卻隻是第六,就算不是他,也有別人。
隻是參加簪花宴的喜氣,到底是消散大半。
片刻,一聲傳喚從外傳來。
“知府大人、學政大人到。”
原本分散的秀才們紛紛歸為,齊齊行禮:“學生拜見知府大人,學政大人。”
院試與當地知府並無太大關係,但這一次,知府卻跟著學政一塊兒出現了。
雖然官職更高一些,知府林誌海卻後退一步,讓學政蔡嘉前行。
蔡嘉微微笑著,掃了一眼堂下的新晉秀才,目光在趙家兄弟身上略作停留。
“爾等晉為秀才,從今往後自當發憤圖強,不可驕傲,他日金榜題名,才能為國效力,成大魏之棟梁。”
“學生謹遵教誨。”
簡單的說教後,蔡嘉轉頭笑道:“林大人是雲州父母官,今日不如便由大人為諸位秀才簪花,以示教化。”
林誌海笑道:“蔡大人,那林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早有衙役提著滿滿當當的兩個大花籃在旁候著,林誌海走過去,從中挑出一朵金線牡丹來。
“這位便是案首趙雲安吧。”
林誌海笑著誇道:“果然是年少才俊,一表人才。”
“不過你年少成名,日後可要戒驕戒躁,勤勉治學,切不可得意忘形,辜負長輩教導。”
趙雲安連忙應是:“多謝大人教誨,學生定當謹記。”
心底卻恍然想起,這位林誌海林大人,似乎還是自家大伯的同僚。
林誌海滿意的笑了笑,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來參考,他自然是想多加照顧,搭上伯府這艘大船,隻可惜院試不在他負責範圍內,而學政蔡嘉又是個迂腐死板的性子。
院試之前,林誌海考慮再三,還是沒有插手。
幸虧結果是好的,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都榜上有名,他也能賣個好。
很快,簪花完畢,秀才們才終於能夠入席。
趙雲安作為案首,位置自然最為靠前,坐在他身邊的就是第二名。
這也是個年輕人,頂多十七八歲,名叫常安,乃是雲州當地人。
蔡嘉此人也是奇怪,出的題極為保守,但錄取的考生大多年輕,少有四十以上的。
常安注意到他的眼神,露出一個笑容來:“小生常安。”
“小生趙雲安。”
常安笑道:“可算是巧,我們名字都有一個安字。”
見他健談,趙雲安倒是有些奇怪,因為方才常安站得遠遠的,似乎與周圍的秀才都不熟悉。
“確實是有緣。”趙雲安也很樂意接受別人的善意。
常安指了指麵前的佳肴:“趙兄喜歡吃哪樣?”
酒宴不算豐盛,但案上也擺著六個碟子,其中有糖餅、豬肉、熏魚、雞肉和兩個素菜。
趙雲安便夾了個糖餅。
咬了一口,糖餅酥脆,裏頭夾著快融化的白糖,吃起來甜甜蜜蜜。
常安也拿了一個,一口下去沒了一半,其餘的豬肉熏魚他也喜歡。
“趙案首再嚐嚐這個,雖是豬肉,但口味極好。”
趙雲安嚐了一口,果然豬肉燉的軟爛,也沒什麽騷味。
常安見他吃得高興,還介紹道:“雲州美食不少,但我最喜歡這口燉肉,就著能一頓幹掉三個大饅頭。”
趙雲安也覺得配饅頭十分不錯,有肉夾饃的口感。
“常兄,你嚐嚐這雞肉,也很是鮮嫩。”
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倒是吃得十分合拍。
偏偏周圍的秀才大多含蓄,心思都想著討好兩位大人,反倒是襯得趙雲安兩人成異類。
趙雲昇在旁看著,忍不住咳嗽一聲提醒。
誰知趙雲安吃得抬不起頭,壓根沒注意到。
趙雲昇心底暗罵,平時七弟挺機靈的,這會兒怎麽跟餓死鬼似的,他們是要把桌上的飯菜都吃一個精光不成,永昌伯府也沒餓著他啊。
林誌海與蔡嘉喝了幾杯,回頭便瞧見這副場景。
他笑著開口道:“趙案首,可吃得習慣?”
這話一落,周圍的秀才紛紛露出看好戲的眼神。
趙雲安手裏還拿著糖餅呢,笑著起身道:“很是可口,學生吃得習慣。”
林誌海:“本官還擔心雲州與京城食俗不同,趙案首會不喜歡。”
趙雲安笑道:“多謝大人體諒,學生倒覺得雲州飯菜別有一番風味,大約是祖宗傳下來的口味,到雲州半月,倒是胖了好幾斤。”
一聽這話,林誌海哈哈大笑了幾聲:“愛吃就好,來人,將本官桌上的燉肉端過去。”
“趙案首年幼,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多吃些。”
趙雲安自然是作揖道謝。
旁邊的秀才們麵色各異,心底卻明白,知府大人怕是很看重這位趙案首。
林誌海略坐了坐,很快便帶著蔡嘉一塊兒離開了。
走出大堂,林誌海便忍不住誇道:“不愧是伯府教出來的孩子,落落大方。”
蔡嘉看了他一眼,提醒道:“這可是陛下跟前掛過名的人,能是什麽簡單角色。”
林誌海搖頭道:“你瞧他張弛有度,與常安相處的極好,可見確實是好性子。”
蔡嘉卻又道:“可惜了,注定不是雲州府的人。”
林誌海無奈:“你啊,就是想得太多,祖籍在雲州,怎麽就不算你我治下了?”
蔡嘉直截了當道:“他若長成,旁人也隻會說伯府功勞,倒是常安可堪栽培。”
“那你為何不點常安為案首?”
蔡嘉挑眉道:“出頭的椽子不好當,趙雲安背後站著永昌伯府,剛剛好。”
林誌海一愣,隨機笑罵道:“原來你是打著這個主意。”
兩位大人的心思,秀才們可不知道那麽多。
大堂內,趙雲安還在大快朵頤。
常安也吃的不少,他胃口大,一口下去是趙雲安的兩倍,隻是他見趙雲安吃得開心,便也放慢了速度。
畢竟這趙案首長得粉雕玉琢,簪著金絲牡丹後,越發像個白玉娃娃,讓人忍不住想要照顧一番。
常安瞧他吃東西速度不滿,卻不粗魯,心底也平添喜愛,暗道家中兩個弟弟若是如此,他也不三天兩頭揍他們了。
趙雲安吃得差不多,才發現常安一直盯著自己看。
此時他還對常安的顏控一無所知,笑著說:“常大哥你也吃,我人小,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常安想了想,又把剩下那個糖餅遞給他:“方才見你分外喜歡這個。”
趙雲安笑嘻嘻的接過去:“那我留著,晚上餓了再吃。”
常安哈哈一笑,一陣風卷雲殘,直接把桌上剩下的飯菜吃了個精光,看得趙雲安目瞪口呆。
吃完了,他拍了拍肚子,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從小胃口就大。”
趙雲安羨慕起來:“胃口大才好,胃口大才能長得高。”
“你還小,還在長身體呢,隻要多吃一些,以後肯定能長高的。”
常安這般說著,又覺得趙案首小小的一個也挺好,瞧著跟金童子似的。
兩人相吃甚歡,散席的時候,已經約定好改日再聚。
趙雲安吃得有些撐,溜溜達達剛上車,就被趙雲昇一把拽住。
他順著下人指引落座,明顯能察覺眾人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其中有好奇的打量,善意的笑容,也有嫉妒的目光。
很快,便有秀才過來攀談,結交的意思不言而喻。
趙雲安年幼,雖看著頗具風采,秀才們心底也很不服氣,甚至暗地裏覺得他不過是托了永昌伯府的福,所以才能高中案首。
其中說得最多的,自然就是梁文博。
院試之前,梁文博信心滿滿,以為案首必定會被收入囊中。
誰知道院試結束,他不但不是第一名,連前十都沒進。
雖還中了秀才,梁文博卻沒有半點喜色,甚至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沒少在外頭嘲諷趙家兄弟。
他見趙雲安來到雲州後,便是閉門苦讀,一次也沒有出來赴宴,便以為是個隻會死讀書的大少爺,存心等著看他笑話。
誰知道一批批人過去,趙雲安卻鎮定自若,如魚得水。
一番談吐,倒是讓心底不服的秀才們,都暗暗稱讚,道一聲不愧是永昌伯府出來的人。
“梁兄,這趙雲安年歲不大,聊下來確實是博古通今、滿腹經綸,不愧是當年狀元郎教出來的學生,此次他是案首,我等也是心服口服。”
有與梁文博不對付的,故意在他麵前說道:“更難得趙案首自謙,不驕不躁,不像是有些人過了縣試,便很是瞧不起人。”
梁文博臉色一冷。
那秀才也不在意,哈哈笑著轉身走了。
梁文博心底暗嫉,忽然,他的目光落到了趙雲昇身上。
相比起大受歡迎的弟弟,這位同樣出身永昌伯府的少爺,身邊卻寂寞很多。
梁文博起身走過去,低聲笑道:“趙兄,你瞧那頭,今日你那弟弟可真是出盡風頭。”
“七弟是案首,理所應當。”趙雲昇淡淡道。
他雖然比上不足,但好歹是伯府出來的人,自然看得見梁文博眼底的惡意。
梁文博又道:“難道你就甘心?”
“他才十二,能有多少真材實料,不過因為他是嫡出,你是庶出,便要狠狠壓著你一頭,從今往後,你這個哥哥,反倒是要看弟弟的臉色。”
趙雲昇握緊了拳頭,這話確實是刺在了他心頭。
但是很快,趙雲昇便道:“你若是想看我永昌伯府的笑話,那是打錯了主意。”
“是嗎……”梁文博嗤笑道,“我還以為你多少有幾分骨氣,沒想到竟是個軟骨頭。”
看著他走遠的背影,趙雲昇皺起眉頭來。
他心底自然是不高興的,但出門在外,父親曾教導過他們都是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簡單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在永昌伯府,他們相互之間爭奪沒關係,可出了門,卻不能讓別人鑽空子。
趙雲昇深吸一口氣,將心底那點酸澀壓下去。
怪不得七弟,他是案首,我卻隻是第六,就算不是他,也有別人。
隻是參加簪花宴的喜氣,到底是消散大半。
片刻,一聲傳喚從外傳來。
“知府大人、學政大人到。”
原本分散的秀才們紛紛歸為,齊齊行禮:“學生拜見知府大人,學政大人。”
院試與當地知府並無太大關係,但這一次,知府卻跟著學政一塊兒出現了。
雖然官職更高一些,知府林誌海卻後退一步,讓學政蔡嘉前行。
蔡嘉微微笑著,掃了一眼堂下的新晉秀才,目光在趙家兄弟身上略作停留。
“爾等晉為秀才,從今往後自當發憤圖強,不可驕傲,他日金榜題名,才能為國效力,成大魏之棟梁。”
“學生謹遵教誨。”
簡單的說教後,蔡嘉轉頭笑道:“林大人是雲州父母官,今日不如便由大人為諸位秀才簪花,以示教化。”
林誌海笑道:“蔡大人,那林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早有衙役提著滿滿當當的兩個大花籃在旁候著,林誌海走過去,從中挑出一朵金線牡丹來。
“這位便是案首趙雲安吧。”
林誌海笑著誇道:“果然是年少才俊,一表人才。”
“不過你年少成名,日後可要戒驕戒躁,勤勉治學,切不可得意忘形,辜負長輩教導。”
趙雲安連忙應是:“多謝大人教誨,學生定當謹記。”
心底卻恍然想起,這位林誌海林大人,似乎還是自家大伯的同僚。
林誌海滿意的笑了笑,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來參考,他自然是想多加照顧,搭上伯府這艘大船,隻可惜院試不在他負責範圍內,而學政蔡嘉又是個迂腐死板的性子。
院試之前,林誌海考慮再三,還是沒有插手。
幸虧結果是好的,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都榜上有名,他也能賣個好。
很快,簪花完畢,秀才們才終於能夠入席。
趙雲安作為案首,位置自然最為靠前,坐在他身邊的就是第二名。
這也是個年輕人,頂多十七八歲,名叫常安,乃是雲州當地人。
蔡嘉此人也是奇怪,出的題極為保守,但錄取的考生大多年輕,少有四十以上的。
常安注意到他的眼神,露出一個笑容來:“小生常安。”
“小生趙雲安。”
常安笑道:“可算是巧,我們名字都有一個安字。”
見他健談,趙雲安倒是有些奇怪,因為方才常安站得遠遠的,似乎與周圍的秀才都不熟悉。
“確實是有緣。”趙雲安也很樂意接受別人的善意。
常安指了指麵前的佳肴:“趙兄喜歡吃哪樣?”
酒宴不算豐盛,但案上也擺著六個碟子,其中有糖餅、豬肉、熏魚、雞肉和兩個素菜。
趙雲安便夾了個糖餅。
咬了一口,糖餅酥脆,裏頭夾著快融化的白糖,吃起來甜甜蜜蜜。
常安也拿了一個,一口下去沒了一半,其餘的豬肉熏魚他也喜歡。
“趙案首再嚐嚐這個,雖是豬肉,但口味極好。”
趙雲安嚐了一口,果然豬肉燉的軟爛,也沒什麽騷味。
常安見他吃得高興,還介紹道:“雲州美食不少,但我最喜歡這口燉肉,就著能一頓幹掉三個大饅頭。”
趙雲安也覺得配饅頭十分不錯,有肉夾饃的口感。
“常兄,你嚐嚐這雞肉,也很是鮮嫩。”
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倒是吃得十分合拍。
偏偏周圍的秀才大多含蓄,心思都想著討好兩位大人,反倒是襯得趙雲安兩人成異類。
趙雲昇在旁看著,忍不住咳嗽一聲提醒。
誰知趙雲安吃得抬不起頭,壓根沒注意到。
趙雲昇心底暗罵,平時七弟挺機靈的,這會兒怎麽跟餓死鬼似的,他們是要把桌上的飯菜都吃一個精光不成,永昌伯府也沒餓著他啊。
林誌海與蔡嘉喝了幾杯,回頭便瞧見這副場景。
他笑著開口道:“趙案首,可吃得習慣?”
這話一落,周圍的秀才紛紛露出看好戲的眼神。
趙雲安手裏還拿著糖餅呢,笑著起身道:“很是可口,學生吃得習慣。”
林誌海:“本官還擔心雲州與京城食俗不同,趙案首會不喜歡。”
趙雲安笑道:“多謝大人體諒,學生倒覺得雲州飯菜別有一番風味,大約是祖宗傳下來的口味,到雲州半月,倒是胖了好幾斤。”
一聽這話,林誌海哈哈大笑了幾聲:“愛吃就好,來人,將本官桌上的燉肉端過去。”
“趙案首年幼,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多吃些。”
趙雲安自然是作揖道謝。
旁邊的秀才們麵色各異,心底卻明白,知府大人怕是很看重這位趙案首。
林誌海略坐了坐,很快便帶著蔡嘉一塊兒離開了。
走出大堂,林誌海便忍不住誇道:“不愧是伯府教出來的孩子,落落大方。”
蔡嘉看了他一眼,提醒道:“這可是陛下跟前掛過名的人,能是什麽簡單角色。”
林誌海搖頭道:“你瞧他張弛有度,與常安相處的極好,可見確實是好性子。”
蔡嘉卻又道:“可惜了,注定不是雲州府的人。”
林誌海無奈:“你啊,就是想得太多,祖籍在雲州,怎麽就不算你我治下了?”
蔡嘉直截了當道:“他若長成,旁人也隻會說伯府功勞,倒是常安可堪栽培。”
“那你為何不點常安為案首?”
蔡嘉挑眉道:“出頭的椽子不好當,趙雲安背後站著永昌伯府,剛剛好。”
林誌海一愣,隨機笑罵道:“原來你是打著這個主意。”
兩位大人的心思,秀才們可不知道那麽多。
大堂內,趙雲安還在大快朵頤。
常安也吃的不少,他胃口大,一口下去是趙雲安的兩倍,隻是他見趙雲安吃得開心,便也放慢了速度。
畢竟這趙案首長得粉雕玉琢,簪著金絲牡丹後,越發像個白玉娃娃,讓人忍不住想要照顧一番。
常安瞧他吃東西速度不滿,卻不粗魯,心底也平添喜愛,暗道家中兩個弟弟若是如此,他也不三天兩頭揍他們了。
趙雲安吃得差不多,才發現常安一直盯著自己看。
此時他還對常安的顏控一無所知,笑著說:“常大哥你也吃,我人小,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常安想了想,又把剩下那個糖餅遞給他:“方才見你分外喜歡這個。”
趙雲安笑嘻嘻的接過去:“那我留著,晚上餓了再吃。”
常安哈哈一笑,一陣風卷雲殘,直接把桌上剩下的飯菜吃了個精光,看得趙雲安目瞪口呆。
吃完了,他拍了拍肚子,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從小胃口就大。”
趙雲安羨慕起來:“胃口大才好,胃口大才能長得高。”
“你還小,還在長身體呢,隻要多吃一些,以後肯定能長高的。”
常安這般說著,又覺得趙案首小小的一個也挺好,瞧著跟金童子似的。
兩人相吃甚歡,散席的時候,已經約定好改日再聚。
趙雲安吃得有些撐,溜溜達達剛上車,就被趙雲昇一把拽住。
他順著下人指引落座,明顯能察覺眾人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其中有好奇的打量,善意的笑容,也有嫉妒的目光。
很快,便有秀才過來攀談,結交的意思不言而喻。
趙雲安年幼,雖看著頗具風采,秀才們心底也很不服氣,甚至暗地裏覺得他不過是托了永昌伯府的福,所以才能高中案首。
其中說得最多的,自然就是梁文博。
院試之前,梁文博信心滿滿,以為案首必定會被收入囊中。
誰知道院試結束,他不但不是第一名,連前十都沒進。
雖還中了秀才,梁文博卻沒有半點喜色,甚至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沒少在外頭嘲諷趙家兄弟。
他見趙雲安來到雲州後,便是閉門苦讀,一次也沒有出來赴宴,便以為是個隻會死讀書的大少爺,存心等著看他笑話。
誰知道一批批人過去,趙雲安卻鎮定自若,如魚得水。
一番談吐,倒是讓心底不服的秀才們,都暗暗稱讚,道一聲不愧是永昌伯府出來的人。
“梁兄,這趙雲安年歲不大,聊下來確實是博古通今、滿腹經綸,不愧是當年狀元郎教出來的學生,此次他是案首,我等也是心服口服。”
有與梁文博不對付的,故意在他麵前說道:“更難得趙案首自謙,不驕不躁,不像是有些人過了縣試,便很是瞧不起人。”
梁文博臉色一冷。
那秀才也不在意,哈哈笑著轉身走了。
梁文博心底暗嫉,忽然,他的目光落到了趙雲昇身上。
相比起大受歡迎的弟弟,這位同樣出身永昌伯府的少爺,身邊卻寂寞很多。
梁文博起身走過去,低聲笑道:“趙兄,你瞧那頭,今日你那弟弟可真是出盡風頭。”
“七弟是案首,理所應當。”趙雲昇淡淡道。
他雖然比上不足,但好歹是伯府出來的人,自然看得見梁文博眼底的惡意。
梁文博又道:“難道你就甘心?”
“他才十二,能有多少真材實料,不過因為他是嫡出,你是庶出,便要狠狠壓著你一頭,從今往後,你這個哥哥,反倒是要看弟弟的臉色。”
趙雲昇握緊了拳頭,這話確實是刺在了他心頭。
但是很快,趙雲昇便道:“你若是想看我永昌伯府的笑話,那是打錯了主意。”
“是嗎……”梁文博嗤笑道,“我還以為你多少有幾分骨氣,沒想到竟是個軟骨頭。”
看著他走遠的背影,趙雲昇皺起眉頭來。
他心底自然是不高興的,但出門在外,父親曾教導過他們都是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簡單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在永昌伯府,他們相互之間爭奪沒關係,可出了門,卻不能讓別人鑽空子。
趙雲昇深吸一口氣,將心底那點酸澀壓下去。
怪不得七弟,他是案首,我卻隻是第六,就算不是他,也有別人。
隻是參加簪花宴的喜氣,到底是消散大半。
片刻,一聲傳喚從外傳來。
“知府大人、學政大人到。”
原本分散的秀才們紛紛歸為,齊齊行禮:“學生拜見知府大人,學政大人。”
院試與當地知府並無太大關係,但這一次,知府卻跟著學政一塊兒出現了。
雖然官職更高一些,知府林誌海卻後退一步,讓學政蔡嘉前行。
蔡嘉微微笑著,掃了一眼堂下的新晉秀才,目光在趙家兄弟身上略作停留。
“爾等晉為秀才,從今往後自當發憤圖強,不可驕傲,他日金榜題名,才能為國效力,成大魏之棟梁。”
“學生謹遵教誨。”
簡單的說教後,蔡嘉轉頭笑道:“林大人是雲州父母官,今日不如便由大人為諸位秀才簪花,以示教化。”
林誌海笑道:“蔡大人,那林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早有衙役提著滿滿當當的兩個大花籃在旁候著,林誌海走過去,從中挑出一朵金線牡丹來。
“這位便是案首趙雲安吧。”
林誌海笑著誇道:“果然是年少才俊,一表人才。”
“不過你年少成名,日後可要戒驕戒躁,勤勉治學,切不可得意忘形,辜負長輩教導。”
趙雲安連忙應是:“多謝大人教誨,學生定當謹記。”
心底卻恍然想起,這位林誌海林大人,似乎還是自家大伯的同僚。
林誌海滿意的笑了笑,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來參考,他自然是想多加照顧,搭上伯府這艘大船,隻可惜院試不在他負責範圍內,而學政蔡嘉又是個迂腐死板的性子。
院試之前,林誌海考慮再三,還是沒有插手。
幸虧結果是好的,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都榜上有名,他也能賣個好。
很快,簪花完畢,秀才們才終於能夠入席。
趙雲安作為案首,位置自然最為靠前,坐在他身邊的就是第二名。
這也是個年輕人,頂多十七八歲,名叫常安,乃是雲州當地人。
蔡嘉此人也是奇怪,出的題極為保守,但錄取的考生大多年輕,少有四十以上的。
常安注意到他的眼神,露出一個笑容來:“小生常安。”
“小生趙雲安。”
常安笑道:“可算是巧,我們名字都有一個安字。”
見他健談,趙雲安倒是有些奇怪,因為方才常安站得遠遠的,似乎與周圍的秀才都不熟悉。
“確實是有緣。”趙雲安也很樂意接受別人的善意。
常安指了指麵前的佳肴:“趙兄喜歡吃哪樣?”
酒宴不算豐盛,但案上也擺著六個碟子,其中有糖餅、豬肉、熏魚、雞肉和兩個素菜。
趙雲安便夾了個糖餅。
咬了一口,糖餅酥脆,裏頭夾著快融化的白糖,吃起來甜甜蜜蜜。
常安也拿了一個,一口下去沒了一半,其餘的豬肉熏魚他也喜歡。
“趙案首再嚐嚐這個,雖是豬肉,但口味極好。”
趙雲安嚐了一口,果然豬肉燉的軟爛,也沒什麽騷味。
常安見他吃得高興,還介紹道:“雲州美食不少,但我最喜歡這口燉肉,就著能一頓幹掉三個大饅頭。”
趙雲安也覺得配饅頭十分不錯,有肉夾饃的口感。
“常兄,你嚐嚐這雞肉,也很是鮮嫩。”
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倒是吃得十分合拍。
偏偏周圍的秀才大多含蓄,心思都想著討好兩位大人,反倒是襯得趙雲安兩人成異類。
趙雲昇在旁看著,忍不住咳嗽一聲提醒。
誰知趙雲安吃得抬不起頭,壓根沒注意到。
趙雲昇心底暗罵,平時七弟挺機靈的,這會兒怎麽跟餓死鬼似的,他們是要把桌上的飯菜都吃一個精光不成,永昌伯府也沒餓著他啊。
林誌海與蔡嘉喝了幾杯,回頭便瞧見這副場景。
他笑著開口道:“趙案首,可吃得習慣?”
這話一落,周圍的秀才紛紛露出看好戲的眼神。
趙雲安手裏還拿著糖餅呢,笑著起身道:“很是可口,學生吃得習慣。”
林誌海:“本官還擔心雲州與京城食俗不同,趙案首會不喜歡。”
趙雲安笑道:“多謝大人體諒,學生倒覺得雲州飯菜別有一番風味,大約是祖宗傳下來的口味,到雲州半月,倒是胖了好幾斤。”
一聽這話,林誌海哈哈大笑了幾聲:“愛吃就好,來人,將本官桌上的燉肉端過去。”
“趙案首年幼,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多吃些。”
趙雲安自然是作揖道謝。
旁邊的秀才們麵色各異,心底卻明白,知府大人怕是很看重這位趙案首。
林誌海略坐了坐,很快便帶著蔡嘉一塊兒離開了。
走出大堂,林誌海便忍不住誇道:“不愧是伯府教出來的孩子,落落大方。”
蔡嘉看了他一眼,提醒道:“這可是陛下跟前掛過名的人,能是什麽簡單角色。”
林誌海搖頭道:“你瞧他張弛有度,與常安相處的極好,可見確實是好性子。”
蔡嘉卻又道:“可惜了,注定不是雲州府的人。”
林誌海無奈:“你啊,就是想得太多,祖籍在雲州,怎麽就不算你我治下了?”
蔡嘉直截了當道:“他若長成,旁人也隻會說伯府功勞,倒是常安可堪栽培。”
“那你為何不點常安為案首?”
蔡嘉挑眉道:“出頭的椽子不好當,趙雲安背後站著永昌伯府,剛剛好。”
林誌海一愣,隨機笑罵道:“原來你是打著這個主意。”
兩位大人的心思,秀才們可不知道那麽多。
大堂內,趙雲安還在大快朵頤。
常安也吃的不少,他胃口大,一口下去是趙雲安的兩倍,隻是他見趙雲安吃得開心,便也放慢了速度。
畢竟這趙案首長得粉雕玉琢,簪著金絲牡丹後,越發像個白玉娃娃,讓人忍不住想要照顧一番。
常安瞧他吃東西速度不滿,卻不粗魯,心底也平添喜愛,暗道家中兩個弟弟若是如此,他也不三天兩頭揍他們了。
趙雲安吃得差不多,才發現常安一直盯著自己看。
此時他還對常安的顏控一無所知,笑著說:“常大哥你也吃,我人小,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常安想了想,又把剩下那個糖餅遞給他:“方才見你分外喜歡這個。”
趙雲安笑嘻嘻的接過去:“那我留著,晚上餓了再吃。”
常安哈哈一笑,一陣風卷雲殘,直接把桌上剩下的飯菜吃了個精光,看得趙雲安目瞪口呆。
吃完了,他拍了拍肚子,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從小胃口就大。”
趙雲安羨慕起來:“胃口大才好,胃口大才能長得高。”
“你還小,還在長身體呢,隻要多吃一些,以後肯定能長高的。”
常安這般說著,又覺得趙案首小小的一個也挺好,瞧著跟金童子似的。
兩人相吃甚歡,散席的時候,已經約定好改日再聚。
趙雲安吃得有些撐,溜溜達達剛上車,就被趙雲昇一把拽住。
他順著下人指引落座,明顯能察覺眾人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其中有好奇的打量,善意的笑容,也有嫉妒的目光。
很快,便有秀才過來攀談,結交的意思不言而喻。
趙雲安年幼,雖看著頗具風采,秀才們心底也很不服氣,甚至暗地裏覺得他不過是托了永昌伯府的福,所以才能高中案首。
其中說得最多的,自然就是梁文博。
院試之前,梁文博信心滿滿,以為案首必定會被收入囊中。
誰知道院試結束,他不但不是第一名,連前十都沒進。
雖還中了秀才,梁文博卻沒有半點喜色,甚至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沒少在外頭嘲諷趙家兄弟。
他見趙雲安來到雲州後,便是閉門苦讀,一次也沒有出來赴宴,便以為是個隻會死讀書的大少爺,存心等著看他笑話。
誰知道一批批人過去,趙雲安卻鎮定自若,如魚得水。
一番談吐,倒是讓心底不服的秀才們,都暗暗稱讚,道一聲不愧是永昌伯府出來的人。
“梁兄,這趙雲安年歲不大,聊下來確實是博古通今、滿腹經綸,不愧是當年狀元郎教出來的學生,此次他是案首,我等也是心服口服。”
有與梁文博不對付的,故意在他麵前說道:“更難得趙案首自謙,不驕不躁,不像是有些人過了縣試,便很是瞧不起人。”
梁文博臉色一冷。
那秀才也不在意,哈哈笑著轉身走了。
梁文博心底暗嫉,忽然,他的目光落到了趙雲昇身上。
相比起大受歡迎的弟弟,這位同樣出身永昌伯府的少爺,身邊卻寂寞很多。
梁文博起身走過去,低聲笑道:“趙兄,你瞧那頭,今日你那弟弟可真是出盡風頭。”
“七弟是案首,理所應當。”趙雲昇淡淡道。
他雖然比上不足,但好歹是伯府出來的人,自然看得見梁文博眼底的惡意。
梁文博又道:“難道你就甘心?”
“他才十二,能有多少真材實料,不過因為他是嫡出,你是庶出,便要狠狠壓著你一頭,從今往後,你這個哥哥,反倒是要看弟弟的臉色。”
趙雲昇握緊了拳頭,這話確實是刺在了他心頭。
但是很快,趙雲昇便道:“你若是想看我永昌伯府的笑話,那是打錯了主意。”
“是嗎……”梁文博嗤笑道,“我還以為你多少有幾分骨氣,沒想到竟是個軟骨頭。”
看著他走遠的背影,趙雲昇皺起眉頭來。
他心底自然是不高興的,但出門在外,父親曾教導過他們都是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簡單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在永昌伯府,他們相互之間爭奪沒關係,可出了門,卻不能讓別人鑽空子。
趙雲昇深吸一口氣,將心底那點酸澀壓下去。
怪不得七弟,他是案首,我卻隻是第六,就算不是他,也有別人。
隻是參加簪花宴的喜氣,到底是消散大半。
片刻,一聲傳喚從外傳來。
“知府大人、學政大人到。”
原本分散的秀才們紛紛歸為,齊齊行禮:“學生拜見知府大人,學政大人。”
院試與當地知府並無太大關係,但這一次,知府卻跟著學政一塊兒出現了。
雖然官職更高一些,知府林誌海卻後退一步,讓學政蔡嘉前行。
蔡嘉微微笑著,掃了一眼堂下的新晉秀才,目光在趙家兄弟身上略作停留。
“爾等晉為秀才,從今往後自當發憤圖強,不可驕傲,他日金榜題名,才能為國效力,成大魏之棟梁。”
“學生謹遵教誨。”
簡單的說教後,蔡嘉轉頭笑道:“林大人是雲州父母官,今日不如便由大人為諸位秀才簪花,以示教化。”
林誌海笑道:“蔡大人,那林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早有衙役提著滿滿當當的兩個大花籃在旁候著,林誌海走過去,從中挑出一朵金線牡丹來。
“這位便是案首趙雲安吧。”
林誌海笑著誇道:“果然是年少才俊,一表人才。”
“不過你年少成名,日後可要戒驕戒躁,勤勉治學,切不可得意忘形,辜負長輩教導。”
趙雲安連忙應是:“多謝大人教誨,學生定當謹記。”
心底卻恍然想起,這位林誌海林大人,似乎還是自家大伯的同僚。
林誌海滿意的笑了笑,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來參考,他自然是想多加照顧,搭上伯府這艘大船,隻可惜院試不在他負責範圍內,而學政蔡嘉又是個迂腐死板的性子。
院試之前,林誌海考慮再三,還是沒有插手。
幸虧結果是好的,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都榜上有名,他也能賣個好。
很快,簪花完畢,秀才們才終於能夠入席。
趙雲安作為案首,位置自然最為靠前,坐在他身邊的就是第二名。
這也是個年輕人,頂多十七八歲,名叫常安,乃是雲州當地人。
蔡嘉此人也是奇怪,出的題極為保守,但錄取的考生大多年輕,少有四十以上的。
常安注意到他的眼神,露出一個笑容來:“小生常安。”
“小生趙雲安。”
常安笑道:“可算是巧,我們名字都有一個安字。”
見他健談,趙雲安倒是有些奇怪,因為方才常安站得遠遠的,似乎與周圍的秀才都不熟悉。
“確實是有緣。”趙雲安也很樂意接受別人的善意。
常安指了指麵前的佳肴:“趙兄喜歡吃哪樣?”
酒宴不算豐盛,但案上也擺著六個碟子,其中有糖餅、豬肉、熏魚、雞肉和兩個素菜。
趙雲安便夾了個糖餅。
咬了一口,糖餅酥脆,裏頭夾著快融化的白糖,吃起來甜甜蜜蜜。
常安也拿了一個,一口下去沒了一半,其餘的豬肉熏魚他也喜歡。
“趙案首再嚐嚐這個,雖是豬肉,但口味極好。”
趙雲安嚐了一口,果然豬肉燉的軟爛,也沒什麽騷味。
常安見他吃得高興,還介紹道:“雲州美食不少,但我最喜歡這口燉肉,就著能一頓幹掉三個大饅頭。”
趙雲安也覺得配饅頭十分不錯,有肉夾饃的口感。
“常兄,你嚐嚐這雞肉,也很是鮮嫩。”
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倒是吃得十分合拍。
偏偏周圍的秀才大多含蓄,心思都想著討好兩位大人,反倒是襯得趙雲安兩人成異類。
趙雲昇在旁看著,忍不住咳嗽一聲提醒。
誰知趙雲安吃得抬不起頭,壓根沒注意到。
趙雲昇心底暗罵,平時七弟挺機靈的,這會兒怎麽跟餓死鬼似的,他們是要把桌上的飯菜都吃一個精光不成,永昌伯府也沒餓著他啊。
林誌海與蔡嘉喝了幾杯,回頭便瞧見這副場景。
他笑著開口道:“趙案首,可吃得習慣?”
這話一落,周圍的秀才紛紛露出看好戲的眼神。
趙雲安手裏還拿著糖餅呢,笑著起身道:“很是可口,學生吃得習慣。”
林誌海:“本官還擔心雲州與京城食俗不同,趙案首會不喜歡。”
趙雲安笑道:“多謝大人體諒,學生倒覺得雲州飯菜別有一番風味,大約是祖宗傳下來的口味,到雲州半月,倒是胖了好幾斤。”
一聽這話,林誌海哈哈大笑了幾聲:“愛吃就好,來人,將本官桌上的燉肉端過去。”
“趙案首年幼,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多吃些。”
趙雲安自然是作揖道謝。
旁邊的秀才們麵色各異,心底卻明白,知府大人怕是很看重這位趙案首。
林誌海略坐了坐,很快便帶著蔡嘉一塊兒離開了。
走出大堂,林誌海便忍不住誇道:“不愧是伯府教出來的孩子,落落大方。”
蔡嘉看了他一眼,提醒道:“這可是陛下跟前掛過名的人,能是什麽簡單角色。”
林誌海搖頭道:“你瞧他張弛有度,與常安相處的極好,可見確實是好性子。”
蔡嘉卻又道:“可惜了,注定不是雲州府的人。”
林誌海無奈:“你啊,就是想得太多,祖籍在雲州,怎麽就不算你我治下了?”
蔡嘉直截了當道:“他若長成,旁人也隻會說伯府功勞,倒是常安可堪栽培。”
“那你為何不點常安為案首?”
蔡嘉挑眉道:“出頭的椽子不好當,趙雲安背後站著永昌伯府,剛剛好。”
林誌海一愣,隨機笑罵道:“原來你是打著這個主意。”
兩位大人的心思,秀才們可不知道那麽多。
大堂內,趙雲安還在大快朵頤。
常安也吃的不少,他胃口大,一口下去是趙雲安的兩倍,隻是他見趙雲安吃得開心,便也放慢了速度。
畢竟這趙案首長得粉雕玉琢,簪著金絲牡丹後,越發像個白玉娃娃,讓人忍不住想要照顧一番。
常安瞧他吃東西速度不滿,卻不粗魯,心底也平添喜愛,暗道家中兩個弟弟若是如此,他也不三天兩頭揍他們了。
趙雲安吃得差不多,才發現常安一直盯著自己看。
此時他還對常安的顏控一無所知,笑著說:“常大哥你也吃,我人小,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常安想了想,又把剩下那個糖餅遞給他:“方才見你分外喜歡這個。”
趙雲安笑嘻嘻的接過去:“那我留著,晚上餓了再吃。”
常安哈哈一笑,一陣風卷雲殘,直接把桌上剩下的飯菜吃了個精光,看得趙雲安目瞪口呆。
吃完了,他拍了拍肚子,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從小胃口就大。”
趙雲安羨慕起來:“胃口大才好,胃口大才能長得高。”
“你還小,還在長身體呢,隻要多吃一些,以後肯定能長高的。”
常安這般說著,又覺得趙案首小小的一個也挺好,瞧著跟金童子似的。
兩人相吃甚歡,散席的時候,已經約定好改日再聚。
趙雲安吃得有些撐,溜溜達達剛上車,就被趙雲昇一把拽住。
他順著下人指引落座,明顯能察覺眾人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其中有好奇的打量,善意的笑容,也有嫉妒的目光。
很快,便有秀才過來攀談,結交的意思不言而喻。
趙雲安年幼,雖看著頗具風采,秀才們心底也很不服氣,甚至暗地裏覺得他不過是托了永昌伯府的福,所以才能高中案首。
其中說得最多的,自然就是梁文博。
院試之前,梁文博信心滿滿,以為案首必定會被收入囊中。
誰知道院試結束,他不但不是第一名,連前十都沒進。
雖還中了秀才,梁文博卻沒有半點喜色,甚至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沒少在外頭嘲諷趙家兄弟。
他見趙雲安來到雲州後,便是閉門苦讀,一次也沒有出來赴宴,便以為是個隻會死讀書的大少爺,存心等著看他笑話。
誰知道一批批人過去,趙雲安卻鎮定自若,如魚得水。
一番談吐,倒是讓心底不服的秀才們,都暗暗稱讚,道一聲不愧是永昌伯府出來的人。
“梁兄,這趙雲安年歲不大,聊下來確實是博古通今、滿腹經綸,不愧是當年狀元郎教出來的學生,此次他是案首,我等也是心服口服。”
有與梁文博不對付的,故意在他麵前說道:“更難得趙案首自謙,不驕不躁,不像是有些人過了縣試,便很是瞧不起人。”
梁文博臉色一冷。
那秀才也不在意,哈哈笑著轉身走了。
梁文博心底暗嫉,忽然,他的目光落到了趙雲昇身上。
相比起大受歡迎的弟弟,這位同樣出身永昌伯府的少爺,身邊卻寂寞很多。
梁文博起身走過去,低聲笑道:“趙兄,你瞧那頭,今日你那弟弟可真是出盡風頭。”
“七弟是案首,理所應當。”趙雲昇淡淡道。
他雖然比上不足,但好歹是伯府出來的人,自然看得見梁文博眼底的惡意。
梁文博又道:“難道你就甘心?”
“他才十二,能有多少真材實料,不過因為他是嫡出,你是庶出,便要狠狠壓著你一頭,從今往後,你這個哥哥,反倒是要看弟弟的臉色。”
趙雲昇握緊了拳頭,這話確實是刺在了他心頭。
但是很快,趙雲昇便道:“你若是想看我永昌伯府的笑話,那是打錯了主意。”
“是嗎……”梁文博嗤笑道,“我還以為你多少有幾分骨氣,沒想到竟是個軟骨頭。”
看著他走遠的背影,趙雲昇皺起眉頭來。
他心底自然是不高興的,但出門在外,父親曾教導過他們都是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簡單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在永昌伯府,他們相互之間爭奪沒關係,可出了門,卻不能讓別人鑽空子。
趙雲昇深吸一口氣,將心底那點酸澀壓下去。
怪不得七弟,他是案首,我卻隻是第六,就算不是他,也有別人。
隻是參加簪花宴的喜氣,到底是消散大半。
片刻,一聲傳喚從外傳來。
“知府大人、學政大人到。”
原本分散的秀才們紛紛歸為,齊齊行禮:“學生拜見知府大人,學政大人。”
院試與當地知府並無太大關係,但這一次,知府卻跟著學政一塊兒出現了。
雖然官職更高一些,知府林誌海卻後退一步,讓學政蔡嘉前行。
蔡嘉微微笑著,掃了一眼堂下的新晉秀才,目光在趙家兄弟身上略作停留。
“爾等晉為秀才,從今往後自當發憤圖強,不可驕傲,他日金榜題名,才能為國效力,成大魏之棟梁。”
“學生謹遵教誨。”
簡單的說教後,蔡嘉轉頭笑道:“林大人是雲州父母官,今日不如便由大人為諸位秀才簪花,以示教化。”
林誌海笑道:“蔡大人,那林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早有衙役提著滿滿當當的兩個大花籃在旁候著,林誌海走過去,從中挑出一朵金線牡丹來。
“這位便是案首趙雲安吧。”
林誌海笑著誇道:“果然是年少才俊,一表人才。”
“不過你年少成名,日後可要戒驕戒躁,勤勉治學,切不可得意忘形,辜負長輩教導。”
趙雲安連忙應是:“多謝大人教誨,學生定當謹記。”
心底卻恍然想起,這位林誌海林大人,似乎還是自家大伯的同僚。
林誌海滿意的笑了笑,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來參考,他自然是想多加照顧,搭上伯府這艘大船,隻可惜院試不在他負責範圍內,而學政蔡嘉又是個迂腐死板的性子。
院試之前,林誌海考慮再三,還是沒有插手。
幸虧結果是好的,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都榜上有名,他也能賣個好。
很快,簪花完畢,秀才們才終於能夠入席。
趙雲安作為案首,位置自然最為靠前,坐在他身邊的就是第二名。
這也是個年輕人,頂多十七八歲,名叫常安,乃是雲州當地人。
蔡嘉此人也是奇怪,出的題極為保守,但錄取的考生大多年輕,少有四十以上的。
常安注意到他的眼神,露出一個笑容來:“小生常安。”
“小生趙雲安。”
常安笑道:“可算是巧,我們名字都有一個安字。”
見他健談,趙雲安倒是有些奇怪,因為方才常安站得遠遠的,似乎與周圍的秀才都不熟悉。
“確實是有緣。”趙雲安也很樂意接受別人的善意。
常安指了指麵前的佳肴:“趙兄喜歡吃哪樣?”
酒宴不算豐盛,但案上也擺著六個碟子,其中有糖餅、豬肉、熏魚、雞肉和兩個素菜。
趙雲安便夾了個糖餅。
咬了一口,糖餅酥脆,裏頭夾著快融化的白糖,吃起來甜甜蜜蜜。
常安也拿了一個,一口下去沒了一半,其餘的豬肉熏魚他也喜歡。
“趙案首再嚐嚐這個,雖是豬肉,但口味極好。”
趙雲安嚐了一口,果然豬肉燉的軟爛,也沒什麽騷味。
常安見他吃得高興,還介紹道:“雲州美食不少,但我最喜歡這口燉肉,就著能一頓幹掉三個大饅頭。”
趙雲安也覺得配饅頭十分不錯,有肉夾饃的口感。
“常兄,你嚐嚐這雞肉,也很是鮮嫩。”
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倒是吃得十分合拍。
偏偏周圍的秀才大多含蓄,心思都想著討好兩位大人,反倒是襯得趙雲安兩人成異類。
趙雲昇在旁看著,忍不住咳嗽一聲提醒。
誰知趙雲安吃得抬不起頭,壓根沒注意到。
趙雲昇心底暗罵,平時七弟挺機靈的,這會兒怎麽跟餓死鬼似的,他們是要把桌上的飯菜都吃一個精光不成,永昌伯府也沒餓著他啊。
林誌海與蔡嘉喝了幾杯,回頭便瞧見這副場景。
他笑著開口道:“趙案首,可吃得習慣?”
這話一落,周圍的秀才紛紛露出看好戲的眼神。
趙雲安手裏還拿著糖餅呢,笑著起身道:“很是可口,學生吃得習慣。”
林誌海:“本官還擔心雲州與京城食俗不同,趙案首會不喜歡。”
趙雲安笑道:“多謝大人體諒,學生倒覺得雲州飯菜別有一番風味,大約是祖宗傳下來的口味,到雲州半月,倒是胖了好幾斤。”
一聽這話,林誌海哈哈大笑了幾聲:“愛吃就好,來人,將本官桌上的燉肉端過去。”
“趙案首年幼,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多吃些。”
趙雲安自然是作揖道謝。
旁邊的秀才們麵色各異,心底卻明白,知府大人怕是很看重這位趙案首。
林誌海略坐了坐,很快便帶著蔡嘉一塊兒離開了。
走出大堂,林誌海便忍不住誇道:“不愧是伯府教出來的孩子,落落大方。”
蔡嘉看了他一眼,提醒道:“這可是陛下跟前掛過名的人,能是什麽簡單角色。”
林誌海搖頭道:“你瞧他張弛有度,與常安相處的極好,可見確實是好性子。”
蔡嘉卻又道:“可惜了,注定不是雲州府的人。”
林誌海無奈:“你啊,就是想得太多,祖籍在雲州,怎麽就不算你我治下了?”
蔡嘉直截了當道:“他若長成,旁人也隻會說伯府功勞,倒是常安可堪栽培。”
“那你為何不點常安為案首?”
蔡嘉挑眉道:“出頭的椽子不好當,趙雲安背後站著永昌伯府,剛剛好。”
林誌海一愣,隨機笑罵道:“原來你是打著這個主意。”
兩位大人的心思,秀才們可不知道那麽多。
大堂內,趙雲安還在大快朵頤。
常安也吃的不少,他胃口大,一口下去是趙雲安的兩倍,隻是他見趙雲安吃得開心,便也放慢了速度。
畢竟這趙案首長得粉雕玉琢,簪著金絲牡丹後,越發像個白玉娃娃,讓人忍不住想要照顧一番。
常安瞧他吃東西速度不滿,卻不粗魯,心底也平添喜愛,暗道家中兩個弟弟若是如此,他也不三天兩頭揍他們了。
趙雲安吃得差不多,才發現常安一直盯著自己看。
此時他還對常安的顏控一無所知,笑著說:“常大哥你也吃,我人小,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常安想了想,又把剩下那個糖餅遞給他:“方才見你分外喜歡這個。”
趙雲安笑嘻嘻的接過去:“那我留著,晚上餓了再吃。”
常安哈哈一笑,一陣風卷雲殘,直接把桌上剩下的飯菜吃了個精光,看得趙雲安目瞪口呆。
吃完了,他拍了拍肚子,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從小胃口就大。”
趙雲安羨慕起來:“胃口大才好,胃口大才能長得高。”
“你還小,還在長身體呢,隻要多吃一些,以後肯定能長高的。”
常安這般說著,又覺得趙案首小小的一個也挺好,瞧著跟金童子似的。
兩人相吃甚歡,散席的時候,已經約定好改日再聚。
趙雲安吃得有些撐,溜溜達達剛上車,就被趙雲昇一把拽住。
他順著下人指引落座,明顯能察覺眾人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其中有好奇的打量,善意的笑容,也有嫉妒的目光。
很快,便有秀才過來攀談,結交的意思不言而喻。
趙雲安年幼,雖看著頗具風采,秀才們心底也很不服氣,甚至暗地裏覺得他不過是托了永昌伯府的福,所以才能高中案首。
其中說得最多的,自然就是梁文博。
院試之前,梁文博信心滿滿,以為案首必定會被收入囊中。
誰知道院試結束,他不但不是第一名,連前十都沒進。
雖還中了秀才,梁文博卻沒有半點喜色,甚至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沒少在外頭嘲諷趙家兄弟。
他見趙雲安來到雲州後,便是閉門苦讀,一次也沒有出來赴宴,便以為是個隻會死讀書的大少爺,存心等著看他笑話。
誰知道一批批人過去,趙雲安卻鎮定自若,如魚得水。
一番談吐,倒是讓心底不服的秀才們,都暗暗稱讚,道一聲不愧是永昌伯府出來的人。
“梁兄,這趙雲安年歲不大,聊下來確實是博古通今、滿腹經綸,不愧是當年狀元郎教出來的學生,此次他是案首,我等也是心服口服。”
有與梁文博不對付的,故意在他麵前說道:“更難得趙案首自謙,不驕不躁,不像是有些人過了縣試,便很是瞧不起人。”
梁文博臉色一冷。
那秀才也不在意,哈哈笑著轉身走了。
梁文博心底暗嫉,忽然,他的目光落到了趙雲昇身上。
相比起大受歡迎的弟弟,這位同樣出身永昌伯府的少爺,身邊卻寂寞很多。
梁文博起身走過去,低聲笑道:“趙兄,你瞧那頭,今日你那弟弟可真是出盡風頭。”
“七弟是案首,理所應當。”趙雲昇淡淡道。
他雖然比上不足,但好歹是伯府出來的人,自然看得見梁文博眼底的惡意。
梁文博又道:“難道你就甘心?”
“他才十二,能有多少真材實料,不過因為他是嫡出,你是庶出,便要狠狠壓著你一頭,從今往後,你這個哥哥,反倒是要看弟弟的臉色。”
趙雲昇握緊了拳頭,這話確實是刺在了他心頭。
但是很快,趙雲昇便道:“你若是想看我永昌伯府的笑話,那是打錯了主意。”
“是嗎……”梁文博嗤笑道,“我還以為你多少有幾分骨氣,沒想到竟是個軟骨頭。”
看著他走遠的背影,趙雲昇皺起眉頭來。
他心底自然是不高興的,但出門在外,父親曾教導過他們都是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簡單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在永昌伯府,他們相互之間爭奪沒關係,可出了門,卻不能讓別人鑽空子。
趙雲昇深吸一口氣,將心底那點酸澀壓下去。
怪不得七弟,他是案首,我卻隻是第六,就算不是他,也有別人。
隻是參加簪花宴的喜氣,到底是消散大半。
片刻,一聲傳喚從外傳來。
“知府大人、學政大人到。”
原本分散的秀才們紛紛歸為,齊齊行禮:“學生拜見知府大人,學政大人。”
院試與當地知府並無太大關係,但這一次,知府卻跟著學政一塊兒出現了。
雖然官職更高一些,知府林誌海卻後退一步,讓學政蔡嘉前行。
蔡嘉微微笑著,掃了一眼堂下的新晉秀才,目光在趙家兄弟身上略作停留。
“爾等晉為秀才,從今往後自當發憤圖強,不可驕傲,他日金榜題名,才能為國效力,成大魏之棟梁。”
“學生謹遵教誨。”
簡單的說教後,蔡嘉轉頭笑道:“林大人是雲州父母官,今日不如便由大人為諸位秀才簪花,以示教化。”
林誌海笑道:“蔡大人,那林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早有衙役提著滿滿當當的兩個大花籃在旁候著,林誌海走過去,從中挑出一朵金線牡丹來。
“這位便是案首趙雲安吧。”
林誌海笑著誇道:“果然是年少才俊,一表人才。”
“不過你年少成名,日後可要戒驕戒躁,勤勉治學,切不可得意忘形,辜負長輩教導。”
趙雲安連忙應是:“多謝大人教誨,學生定當謹記。”
心底卻恍然想起,這位林誌海林大人,似乎還是自家大伯的同僚。
林誌海滿意的笑了笑,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來參考,他自然是想多加照顧,搭上伯府這艘大船,隻可惜院試不在他負責範圍內,而學政蔡嘉又是個迂腐死板的性子。
院試之前,林誌海考慮再三,還是沒有插手。
幸虧結果是好的,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都榜上有名,他也能賣個好。
很快,簪花完畢,秀才們才終於能夠入席。
趙雲安作為案首,位置自然最為靠前,坐在他身邊的就是第二名。
這也是個年輕人,頂多十七八歲,名叫常安,乃是雲州當地人。
蔡嘉此人也是奇怪,出的題極為保守,但錄取的考生大多年輕,少有四十以上的。
常安注意到他的眼神,露出一個笑容來:“小生常安。”
“小生趙雲安。”
常安笑道:“可算是巧,我們名字都有一個安字。”
見他健談,趙雲安倒是有些奇怪,因為方才常安站得遠遠的,似乎與周圍的秀才都不熟悉。
“確實是有緣。”趙雲安也很樂意接受別人的善意。
常安指了指麵前的佳肴:“趙兄喜歡吃哪樣?”
酒宴不算豐盛,但案上也擺著六個碟子,其中有糖餅、豬肉、熏魚、雞肉和兩個素菜。
趙雲安便夾了個糖餅。
咬了一口,糖餅酥脆,裏頭夾著快融化的白糖,吃起來甜甜蜜蜜。
常安也拿了一個,一口下去沒了一半,其餘的豬肉熏魚他也喜歡。
“趙案首再嚐嚐這個,雖是豬肉,但口味極好。”
趙雲安嚐了一口,果然豬肉燉的軟爛,也沒什麽騷味。
常安見他吃得高興,還介紹道:“雲州美食不少,但我最喜歡這口燉肉,就著能一頓幹掉三個大饅頭。”
趙雲安也覺得配饅頭十分不錯,有肉夾饃的口感。
“常兄,你嚐嚐這雞肉,也很是鮮嫩。”
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倒是吃得十分合拍。
偏偏周圍的秀才大多含蓄,心思都想著討好兩位大人,反倒是襯得趙雲安兩人成異類。
趙雲昇在旁看著,忍不住咳嗽一聲提醒。
誰知趙雲安吃得抬不起頭,壓根沒注意到。
趙雲昇心底暗罵,平時七弟挺機靈的,這會兒怎麽跟餓死鬼似的,他們是要把桌上的飯菜都吃一個精光不成,永昌伯府也沒餓著他啊。
林誌海與蔡嘉喝了幾杯,回頭便瞧見這副場景。
他笑著開口道:“趙案首,可吃得習慣?”
這話一落,周圍的秀才紛紛露出看好戲的眼神。
趙雲安手裏還拿著糖餅呢,笑著起身道:“很是可口,學生吃得習慣。”
林誌海:“本官還擔心雲州與京城食俗不同,趙案首會不喜歡。”
趙雲安笑道:“多謝大人體諒,學生倒覺得雲州飯菜別有一番風味,大約是祖宗傳下來的口味,到雲州半月,倒是胖了好幾斤。”
一聽這話,林誌海哈哈大笑了幾聲:“愛吃就好,來人,將本官桌上的燉肉端過去。”
“趙案首年幼,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多吃些。”
趙雲安自然是作揖道謝。
旁邊的秀才們麵色各異,心底卻明白,知府大人怕是很看重這位趙案首。
林誌海略坐了坐,很快便帶著蔡嘉一塊兒離開了。
走出大堂,林誌海便忍不住誇道:“不愧是伯府教出來的孩子,落落大方。”
蔡嘉看了他一眼,提醒道:“這可是陛下跟前掛過名的人,能是什麽簡單角色。”
林誌海搖頭道:“你瞧他張弛有度,與常安相處的極好,可見確實是好性子。”
蔡嘉卻又道:“可惜了,注定不是雲州府的人。”
林誌海無奈:“你啊,就是想得太多,祖籍在雲州,怎麽就不算你我治下了?”
蔡嘉直截了當道:“他若長成,旁人也隻會說伯府功勞,倒是常安可堪栽培。”
“那你為何不點常安為案首?”
蔡嘉挑眉道:“出頭的椽子不好當,趙雲安背後站著永昌伯府,剛剛好。”
林誌海一愣,隨機笑罵道:“原來你是打著這個主意。”
兩位大人的心思,秀才們可不知道那麽多。
大堂內,趙雲安還在大快朵頤。
常安也吃的不少,他胃口大,一口下去是趙雲安的兩倍,隻是他見趙雲安吃得開心,便也放慢了速度。
畢竟這趙案首長得粉雕玉琢,簪著金絲牡丹後,越發像個白玉娃娃,讓人忍不住想要照顧一番。
常安瞧他吃東西速度不滿,卻不粗魯,心底也平添喜愛,暗道家中兩個弟弟若是如此,他也不三天兩頭揍他們了。
趙雲安吃得差不多,才發現常安一直盯著自己看。
此時他還對常安的顏控一無所知,笑著說:“常大哥你也吃,我人小,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常安想了想,又把剩下那個糖餅遞給他:“方才見你分外喜歡這個。”
趙雲安笑嘻嘻的接過去:“那我留著,晚上餓了再吃。”
常安哈哈一笑,一陣風卷雲殘,直接把桌上剩下的飯菜吃了個精光,看得趙雲安目瞪口呆。
吃完了,他拍了拍肚子,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從小胃口就大。”
趙雲安羨慕起來:“胃口大才好,胃口大才能長得高。”
“你還小,還在長身體呢,隻要多吃一些,以後肯定能長高的。”
常安這般說著,又覺得趙案首小小的一個也挺好,瞧著跟金童子似的。
兩人相吃甚歡,散席的時候,已經約定好改日再聚。
趙雲安吃得有些撐,溜溜達達剛上車,就被趙雲昇一把拽住。
他順著下人指引落座,明顯能察覺眾人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其中有好奇的打量,善意的笑容,也有嫉妒的目光。
很快,便有秀才過來攀談,結交的意思不言而喻。
趙雲安年幼,雖看著頗具風采,秀才們心底也很不服氣,甚至暗地裏覺得他不過是托了永昌伯府的福,所以才能高中案首。
其中說得最多的,自然就是梁文博。
院試之前,梁文博信心滿滿,以為案首必定會被收入囊中。
誰知道院試結束,他不但不是第一名,連前十都沒進。
雖還中了秀才,梁文博卻沒有半點喜色,甚至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沒少在外頭嘲諷趙家兄弟。
他見趙雲安來到雲州後,便是閉門苦讀,一次也沒有出來赴宴,便以為是個隻會死讀書的大少爺,存心等著看他笑話。
誰知道一批批人過去,趙雲安卻鎮定自若,如魚得水。
一番談吐,倒是讓心底不服的秀才們,都暗暗稱讚,道一聲不愧是永昌伯府出來的人。
“梁兄,這趙雲安年歲不大,聊下來確實是博古通今、滿腹經綸,不愧是當年狀元郎教出來的學生,此次他是案首,我等也是心服口服。”
有與梁文博不對付的,故意在他麵前說道:“更難得趙案首自謙,不驕不躁,不像是有些人過了縣試,便很是瞧不起人。”
梁文博臉色一冷。
那秀才也不在意,哈哈笑著轉身走了。
梁文博心底暗嫉,忽然,他的目光落到了趙雲昇身上。
相比起大受歡迎的弟弟,這位同樣出身永昌伯府的少爺,身邊卻寂寞很多。
梁文博起身走過去,低聲笑道:“趙兄,你瞧那頭,今日你那弟弟可真是出盡風頭。”
“七弟是案首,理所應當。”趙雲昇淡淡道。
他雖然比上不足,但好歹是伯府出來的人,自然看得見梁文博眼底的惡意。
梁文博又道:“難道你就甘心?”
“他才十二,能有多少真材實料,不過因為他是嫡出,你是庶出,便要狠狠壓著你一頭,從今往後,你這個哥哥,反倒是要看弟弟的臉色。”
趙雲昇握緊了拳頭,這話確實是刺在了他心頭。
但是很快,趙雲昇便道:“你若是想看我永昌伯府的笑話,那是打錯了主意。”
“是嗎……”梁文博嗤笑道,“我還以為你多少有幾分骨氣,沒想到竟是個軟骨頭。”
看著他走遠的背影,趙雲昇皺起眉頭來。
他心底自然是不高興的,但出門在外,父親曾教導過他們都是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簡單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在永昌伯府,他們相互之間爭奪沒關係,可出了門,卻不能讓別人鑽空子。
趙雲昇深吸一口氣,將心底那點酸澀壓下去。
怪不得七弟,他是案首,我卻隻是第六,就算不是他,也有別人。
隻是參加簪花宴的喜氣,到底是消散大半。
片刻,一聲傳喚從外傳來。
“知府大人、學政大人到。”
原本分散的秀才們紛紛歸為,齊齊行禮:“學生拜見知府大人,學政大人。”
院試與當地知府並無太大關係,但這一次,知府卻跟著學政一塊兒出現了。
雖然官職更高一些,知府林誌海卻後退一步,讓學政蔡嘉前行。
蔡嘉微微笑著,掃了一眼堂下的新晉秀才,目光在趙家兄弟身上略作停留。
“爾等晉為秀才,從今往後自當發憤圖強,不可驕傲,他日金榜題名,才能為國效力,成大魏之棟梁。”
“學生謹遵教誨。”
簡單的說教後,蔡嘉轉頭笑道:“林大人是雲州父母官,今日不如便由大人為諸位秀才簪花,以示教化。”
林誌海笑道:“蔡大人,那林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早有衙役提著滿滿當當的兩個大花籃在旁候著,林誌海走過去,從中挑出一朵金線牡丹來。
“這位便是案首趙雲安吧。”
林誌海笑著誇道:“果然是年少才俊,一表人才。”
“不過你年少成名,日後可要戒驕戒躁,勤勉治學,切不可得意忘形,辜負長輩教導。”
趙雲安連忙應是:“多謝大人教誨,學生定當謹記。”
心底卻恍然想起,這位林誌海林大人,似乎還是自家大伯的同僚。
林誌海滿意的笑了笑,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來參考,他自然是想多加照顧,搭上伯府這艘大船,隻可惜院試不在他負責範圍內,而學政蔡嘉又是個迂腐死板的性子。
院試之前,林誌海考慮再三,還是沒有插手。
幸虧結果是好的,永昌伯府的兩位少爺都榜上有名,他也能賣個好。
很快,簪花完畢,秀才們才終於能夠入席。
趙雲安作為案首,位置自然最為靠前,坐在他身邊的就是第二名。
這也是個年輕人,頂多十七八歲,名叫常安,乃是雲州當地人。
蔡嘉此人也是奇怪,出的題極為保守,但錄取的考生大多年輕,少有四十以上的。
常安注意到他的眼神,露出一個笑容來:“小生常安。”
“小生趙雲安。”
常安笑道:“可算是巧,我們名字都有一個安字。”
見他健談,趙雲安倒是有些奇怪,因為方才常安站得遠遠的,似乎與周圍的秀才都不熟悉。
“確實是有緣。”趙雲安也很樂意接受別人的善意。
常安指了指麵前的佳肴:“趙兄喜歡吃哪樣?”
酒宴不算豐盛,但案上也擺著六個碟子,其中有糖餅、豬肉、熏魚、雞肉和兩個素菜。
趙雲安便夾了個糖餅。
咬了一口,糖餅酥脆,裏頭夾著快融化的白糖,吃起來甜甜蜜蜜。
常安也拿了一個,一口下去沒了一半,其餘的豬肉熏魚他也喜歡。
“趙案首再嚐嚐這個,雖是豬肉,但口味極好。”
趙雲安嚐了一口,果然豬肉燉的軟爛,也沒什麽騷味。
常安見他吃得高興,還介紹道:“雲州美食不少,但我最喜歡這口燉肉,就著能一頓幹掉三個大饅頭。”
趙雲安也覺得配饅頭十分不錯,有肉夾饃的口感。
“常兄,你嚐嚐這雞肉,也很是鮮嫩。”
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倒是吃得十分合拍。
偏偏周圍的秀才大多含蓄,心思都想著討好兩位大人,反倒是襯得趙雲安兩人成異類。
趙雲昇在旁看著,忍不住咳嗽一聲提醒。
誰知趙雲安吃得抬不起頭,壓根沒注意到。
趙雲昇心底暗罵,平時七弟挺機靈的,這會兒怎麽跟餓死鬼似的,他們是要把桌上的飯菜都吃一個精光不成,永昌伯府也沒餓著他啊。
林誌海與蔡嘉喝了幾杯,回頭便瞧見這副場景。
他笑著開口道:“趙案首,可吃得習慣?”
這話一落,周圍的秀才紛紛露出看好戲的眼神。
趙雲安手裏還拿著糖餅呢,笑著起身道:“很是可口,學生吃得習慣。”
林誌海:“本官還擔心雲州與京城食俗不同,趙案首會不喜歡。”
趙雲安笑道:“多謝大人體諒,學生倒覺得雲州飯菜別有一番風味,大約是祖宗傳下來的口味,到雲州半月,倒是胖了好幾斤。”
一聽這話,林誌海哈哈大笑了幾聲:“愛吃就好,來人,將本官桌上的燉肉端過去。”
“趙案首年幼,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多吃些。”
趙雲安自然是作揖道謝。
旁邊的秀才們麵色各異,心底卻明白,知府大人怕是很看重這位趙案首。
林誌海略坐了坐,很快便帶著蔡嘉一塊兒離開了。
走出大堂,林誌海便忍不住誇道:“不愧是伯府教出來的孩子,落落大方。”
蔡嘉看了他一眼,提醒道:“這可是陛下跟前掛過名的人,能是什麽簡單角色。”
林誌海搖頭道:“你瞧他張弛有度,與常安相處的極好,可見確實是好性子。”
蔡嘉卻又道:“可惜了,注定不是雲州府的人。”
林誌海無奈:“你啊,就是想得太多,祖籍在雲州,怎麽就不算你我治下了?”
蔡嘉直截了當道:“他若長成,旁人也隻會說伯府功勞,倒是常安可堪栽培。”
“那你為何不點常安為案首?”
蔡嘉挑眉道:“出頭的椽子不好當,趙雲安背後站著永昌伯府,剛剛好。”
林誌海一愣,隨機笑罵道:“原來你是打著這個主意。”
兩位大人的心思,秀才們可不知道那麽多。
大堂內,趙雲安還在大快朵頤。
常安也吃的不少,他胃口大,一口下去是趙雲安的兩倍,隻是他見趙雲安吃得開心,便也放慢了速度。
畢竟這趙案首長得粉雕玉琢,簪著金絲牡丹後,越發像個白玉娃娃,讓人忍不住想要照顧一番。
常安瞧他吃東西速度不滿,卻不粗魯,心底也平添喜愛,暗道家中兩個弟弟若是如此,他也不三天兩頭揍他們了。
趙雲安吃得差不多,才發現常安一直盯著自己看。
此時他還對常安的顏控一無所知,笑著說:“常大哥你也吃,我人小,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常安想了想,又把剩下那個糖餅遞給他:“方才見你分外喜歡這個。”
趙雲安笑嘻嘻的接過去:“那我留著,晚上餓了再吃。”
常安哈哈一笑,一陣風卷雲殘,直接把桌上剩下的飯菜吃了個精光,看得趙雲安目瞪口呆。
吃完了,他拍了拍肚子,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從小胃口就大。”
趙雲安羨慕起來:“胃口大才好,胃口大才能長得高。”
“你還小,還在長身體呢,隻要多吃一些,以後肯定能長高的。”
常安這般說著,又覺得趙案首小小的一個也挺好,瞧著跟金童子似的。
兩人相吃甚歡,散席的時候,已經約定好改日再聚。
趙雲安吃得有些撐,溜溜達達剛上車,就被趙雲昇一把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