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癡人說夢
字數:3557 加入書籤
而那十六衛裏的士兵就不用說了,就是這些大將軍們識字的恐怕也不多,讓他們能重視士兵的文化程度,那簡直就如同癡人說夢一樣。
“諸位,公主她說的沒錯,小子確實是讓這些士兵們在讀書寫字。不是為了讓他們能考秀才當然了,如果能考上那更好。小子認為,如果一個人能識字,那會懂得很多的道理。”
“打比方,我讓一隊士兵去扼守一座城池,如果他們懂得道理,我就會對他們說這座城池有多麽重要,如果丟了會有什麽樣的嚴重後果。否則的話,我就隻能說,如果你們丟了城池,就把你們軍法從事。”..
“而這些士兵們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知道自己為什麽要守這座城池,而不是隻知道丟了城池就會被責罰。而這樣的事情經曆的多了,他們也就自然而然的會明白該怎麽做。這其中的好處,還用小子多說嗎?諸位就是想象一下,也應該都能想明白了。”
“可是……就連老夫也是大字不識,你讓老夫怎麽去教他們呢?”
楚元差點沒讓尉遲恭這話給噎死:誰特麽讓你教了?就算你去教,有哪個人願意聽?
“諸位叔伯,你們看這樣可好。我們等這些神機營的將士們真正的完成了所有的訓練科目,能獨當一麵了,到時候再商量一下如何分配。到那個時候,就讓他們以點帶麵,從基層做起,慢慢的改變我大唐整個軍隊的麵貌。你們看如何?”
在場的都不是傻子,哪怕不認字也不妨礙他們的心思是八麵玲瓏,不過是轉瞬之間,大家都想明白了這個道理。
看來,陛下和這小子都沒有拒絕將手中的精銳讓出,這是已經經過深思熟慮的了。
真等到了那個時候,十六衛的中低層軍官幾乎都會被這些神機營出身的人給占據,那陛下對於十六衛可不就做到了如臂使指嗎?
不過哪怕是想明白了這些,這些大將軍們也沒什麽好怕的反正他們本來也沒想造反,又何懼之有呢?
可想通了這些細節之後,武將們對於楚元是再也不敢小看了。
原來他從很久以前,就已經算計到我們會有這樣的反應?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簡直就是神鬼之謀,實在是有些可怕。
武將們在這邊大呼小叫的,聲音傳的老遠,那些文官們都聽了清清楚楚,當他們聽到神機營的士兵居然都在忙著讀書寫字的是,幾乎每個人的表情都是十分不屑的。
讀書寫字也是那群大頭兵能做的?
那群泥腿子隻配當成炮灰,保護我們這些高貴的人。
沒聽說過“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句話嗎?
一群賊配軍還想讀書寫字,甚至還想考秀才?
呸,他們也配!
不過這件事讓文官們又多了一個攻訐楚元的借口,那就是輕授國器,有辱斯文。
在他們看來,讀書識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應該在學堂裏,在私塾裏進行。
在軍營裏教那些大頭兵讀書寫字,這根本就是對華夏文化的褻瀆,是犯罪!
我們絕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那些賊配軍都識字了,還怎麽顯得出我們這些文官的清高?
不行,這種事情必須製止,為了我華夏文明的驕傲,為了我們這些人的驕傲,為了我們能世世代代的成為人上人,必須要壟斷知識的教授。
楚元這樣做,不僅是在挖我們文官的根基,而且還是在挖世家門閥的根基,必須製止他!
這些文官們大多出身門閥世家,而武將們則大多出身底層或是布衣,天然就有著一層隔閡。
現在大唐根基已經穩固,所以文官們就想從武將手中拿回本該屬於他們的權利來。
而這個時候,突然冒出了一個楚元,不僅是讓這些文官百般的看不慣,更是在從根本上破壞這些文官以及他們背後門閥世家的根基,這讓文官們如何能忍?
如果真的讓他給做成了,那以後軍中人人可以讀書,人人可以識字,那我們這些文官還怎麽辦?
不行,今天必須要想辦法,把這個楚元給解決掉。
朝會開始了,雖然不是大朝會,可是所有人都明白,今天的朝堂上必定會是一場腥風血雨。
穿著龍袍和冠冕的李世民出現在文武百官的麵前,冕旒後的臉上沒有帶著任何表情,讓人根本就看不出這位皇帝陛下心裏的想法。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免禮。”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隨著隨班內侍的高喊,文官們整理了一下衣袍,就要開腔,沒想到卻被武將們給搶了個先。
“陛下,臣段玄誌有本啟奏。”
“準奏。”
“陛下,黑甲軍的武器和鎧甲已經到了更換的時候,請陛下奪定。”
李世民三兩句就把任務分配到了兵部去處理,段玄誌退下了,可文官們才要出班,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這個是真程咬金,不是比喻。
“陛下,左屯衛所用器械大多已經老朽不堪,臣請陛下更換左屯衛武器裝備。”
李世民同樣又打發了程咬金,然後就是秦瓊尉遲恭李大亮,甚至就連李靖都出來摻和了一下,找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刷了一波存在感。
這時候這些文官已經是出離的憤怒了,我們可是有大事要做的,你們這些武將還懂點規矩不?能不能等我們把涇州縣伯給打倒了,你們再出來攪和?
而這,也恰恰正是這些武將們故意為之。
你們不是想要告狀嗎,那好,我們就先把你們的節奏給打亂了,讓你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等你們自己人都亂套了,那用來攻訐楚元那小子的力量自然也就小了。
而這時候長孫無忌恰巧又提出了幾個跟文官有關係的話題,頓時將一部分文官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
一時之間,朝堂上是一陣大亂,那些文官們也不知道到底是對著武將們開腔,還是集中火力對付楚元了。
滎陽鄭氏出身的禮部侍郎鄭禮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陛下昨日任命涇州縣伯為涇州刺史,並且是世。襲罔替,臣以為大大的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