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回 鳳姐山莊求賜名,晴雯七夕思故鄉

字數:3909   加入書籤

A+A-


    “難為林姐兒,為我們大姐兒費心了。”
    鳳姐感慨道,“她那樣金貴的身子,老太太都不敢勞動她,她倒肯用心給我們大姐兒做這勞什子。”
    “林妹妹之前懶待動,確實是身子勞動不得,如今她身子好了,給大姐兒做這個娃娃可上心了。”
    林晴雯十分努力地替黛玉在鳳姐麵前刷好感度。
    應該說,她是抓住所有時機,在賈家人麵前為黛玉刷好感,盡力改變她之前給人留下的“小性子的病西施”形象。
    ……
    小孩兒的心性到底是坐不住的,大姐兒在豐兒懷裏玩了半天娃娃就撲騰著下來,一手抱著娃娃,一手紮煞著,倒騰著兩條小短腿兒滿屋子裏跑。
    跑到窗戶根兒下,看見花架上滿身附著冰渣的凝霜花,伸著小手就去夠。
    “大姐兒,到這兒來。”佳蕙很有眼力見兒,忙上前牽著她的小手,引到外屋去。
    那邊放著晴雯昨天從紫竹軒拿回來的,柳如煙做的巧果。
    過節嘛,柳如煙硬是把著她的手,給她塞了一大袋果子。
    大姐兒一手抓起一個小荷葉形狀的巧果,笑嘻嘻地回到王熙鳳身邊,揚起手來給她看。
    “喲,這小麵果子哪兒來的?看著比咱家廚子做的還精致呢。”鳳姐道。
    “白雲寺紫竹軒的茶博士,做得一手好茶點。昨個兒我去那,正巧碰上她做巧果,帶些回來給姐妹們嚐嚐。”晴雯笑回道。
    聽到晴雯提到白雲寺,鳳姐眼眸裏有亮光閃動。
    她瞅了瞅眼前笑容燦爛的大姐兒,神情不掩落寞。
    “難為你和黛玉妹妹還想著大姐兒的生辰,其實她的生辰我從沒給她正經過的。”
    鳳姐道,“一來是她年紀小,家裏老太太、太太、老爺們都在,小孩兒家過壽怕她遭不住;二來,她生的這個日子也不好,這會看著她東跑西躥挺好的,不知什麽時候就會生病,不免人疑心。”
    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多麽美好。
    可他們一年隻能相會這一次,就又給這日子蒙上了一層淒慘的麵紗。
    另外,七月是傳說中的鬼月,七月十五上元節不就是鬼節嘛。
    所以,古代人認為,生在這個月的人命不好。
    大姐兒這命更硬,不僅生在七月,而且恰好還是七夕節這天,難怪鳳姐要疑心。
    晴雯前世是一個堅定的無神主義論者,從來不相信鬼神的存在。
    可是自從無緣無故穿越到這個世界,她就不那麽堅定了。
    這會聽鳳姐如此說,隻好安慰道:
    “二嫂子何必這樣多心?咱們這樣的人家,小人兒家都嬌嫩,受不得一點委屈,偶或沾上點子髒東西就愛生病。等她再長大些,自然就好了。
    而且我常常聽人說,命裏有什麽不好的,起個好名字或許可以壓得住。比如說,人的生辰八字裏若是缺了金啊、木啊什麽的,起的名裏帶著就好了。
    大姐兒恰好還沒有取名字,不如就好好想想,起個合適的名,破了她這生辰的不好。”
    鳳姐聽著鳳眼發亮,定定地道:
    “姑娘,我這些天冷眼瞧著,你果然是個有佛緣的,比咱們家櫳翠庵那個假尼姑——妙玉還有佛性。嫂子求你給我們大姐兒賜個名兒吧,壓壓她這生辰的毒性。”
    “二嫂子,我才多大年紀,能起得出什麽好名字?”
    晴雯笑道,“依我說,大姐兒的名字,得需要個貧苦且高壽的老人家給她取才好。
    貧苦人家起的名,不會太貴重。人都說賤名好養活,想來是有道理的。再者找個高壽的老人家,恰好可以借借她的壽。我想這樣必能保大姐兒日後‘遇難呈祥,逢凶化吉。’”
    給大姐兒起名的事,晴雯推辭了。
    不是她做不到,而是她不能做。
    原著中,給大姐兒起名的是二進榮國府的劉姥姥,晴雯可不想搶了她的功勞。
    也許,這就是劉姥姥和大姐兒的緣分,日後大姐兒落難時,劉姥姥才能救得了她。
    在這個處處講究因果的世界,這樣一樁上天促就的因果,林晴雯豈能破壞?
    “哪來的貧苦老人家,咱們家幾時才能來一個貧苦的老人家?”鳳姐蹙眉道。
    “二嫂子且不用著急,該來的時候她自會來的。”晴雯道。
    晴雯說的懇切,鳳姐看著她,眼神裏有些疑惑又有些安心。
    ……
    及至到了申正時分,寶釵、黛玉、湘雲和迎、探、惜三姐妹,相繼而來。
    每個人都隻帶著一個最親近的丫頭,手裏拿著或是一把青菜,或是一小包麥粉,又或是一小塊肉。
    林晴雯笑看著她們,眼裏淚花閃閃。
    前世,她的家鄉有一個風俗,每到七夕節的時候,七個相好的姐妹會一起集麵集菜包餃子。
    將一枚銅錢、一根針、一個大棗包進三個餃子裏。
    傳說吃到錢的人有福,吃到針的人手巧,吃到棗子的人早婚。
    如今,大觀園裏正巧有七位姑娘,彼此相處也十分融洽。
    林晴雯就想要重溫前世的熱鬧與溫馨,過個那樣的乞巧節。
    麵板、菜刀、擀麵杖,凸碧山莊都很齊全,不需要另去找地方。
    鄭嬤嬤和丫鬟們拿了麵、菜、肉等下去準備,和麵、切菜、剁肉,晴雯和姐妹們坐著吃巧果、喝茶、說話。
    麵和餡準備好,鄭嬤嬤等人端過來便退了出去,她們在外間屋裏另有一份。
    寶黛等人各自洗了手,挽了袖子過來包餃子。
    吃不吃餃子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好朋友一起動手包餃子的過程。
    晴雯取出自己和小紅、佳蕙的圍裙,給她們一人穿上一條,看著還真像正經八百的廚娘模樣。
    隻可惜,包餃子不是吟詩作賦、彈琴下棋,也不是做針線。
    這群大家小姐一個個圍裙穿得挺規範、挺漂亮,拿起晴雯擀的餃子皮,卻哆哆嗦嗦,手忙腳亂。
    包的那餃子站都站不住,偶或有個站住的,也是醜得辣眼睛。
    “林姐姐,你不是號稱又會做針線,又會裁剪的第一巧手嗎?怎麽你包的餃子趴在那,好像一隻扁肚皮的癩蛤蟆?”
    史湘雲指著黛玉剛剛放到蓋簾上的餃子,笑得前仰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