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回 整日裏東奔西跑,山莊裏溫馨日常

字數:3833   加入書籤

A+A-


    “她爹呢?那個該死的雲永呢?”晴雯咬牙道。
    床上的小嬰孩就是當初鄭英的前夫趙錢孫養的外室——嬌兒所生,也不是趙錢孫那個綠頭王八的血脈,而是嬌兒與小白臉子雲永的。
    “那個混蛋跟趙錢孫一樣的貨色。”
    鄭英也咬牙,“當初他跟嬌兒那個賤人被趕出去之後,可能就沒打什麽好主意。
    隨便找了個地兒住下,等嬌兒生下孩子,還沒出月子呢,就把她娘倆一起賣給了牙婆子,然後卷著錢不知去向了。
    嬌兒也是個沒骨氣的,聽說被他賣了,登時就死過去了,再也沒醒來。牙婆子花了倆人的錢,隻得了一個吃奶的娃子,感覺吃了大虧。正好來我家賣奴仆,嘟嘟囔囔抱怨半天,我才聽出來是嬌兒的孩子。
    我……又可憐這孩子無父無母,一衝動就把她買了。孩子送過來,才感覺自己莽撞了,把你叫來,是想你素來是個有主意的,想讓你再給我拿個主意,這孩子到底該不該留?”
    鄭英期待地望著晴雯,從私心講,她其實是想留下這孩子的。
    因為她自己沒有孩子,以後也不一定會有了。
    可是,她心底又是知道,這樣不合適。
    找晴雯來,隻不過是想聽一聽她這個局外人的想法罷了。
    晴雯堅決地搖搖頭:“鄭姐姐,這孩子,不該由你來收養。”
    不是因為對孩子的父母有偏見,晴雯不希望鄭英收養這孩子。
    無論父母是誰,孩子都是無辜的,她應該有美好幸福的生活。可是,這美好和幸福不該由鄭英來給。
    “姐姐,你好好想一想。”
    晴雯苦口婆心地道,“這孩子若是與你沒有一點兒關聯,你大可以養著她。可她是嬌兒和雲永的女兒,一旦她知道是你把她的親生父母趕出家門,結果造成她父走母亡,她對你會是什麽樣的感情?
    她若是懂事,便會感激你;可若是不懂事,特別是再受到別有用心的人的挑唆,便會恨上你。那時她會不會做出什麽事,誰能保證?
    再說,雲永現在不知去向,以他的脾性,會不會再回來找這個孩子,那時又會發生什麽?”
    “我……我就是想到這些事兒,才猶豫不決的。晴雯,你說我該怎麽辦?這孩子真的太可憐了。”
    “若是依我說,姐姐可以先把她送到養生堂,隱了她的身份,待日後再找到她,幫她找一個好人家吧。”
    晴雯說出這樣的話,也很為難。
    養生堂是由官家開設的慈善機構,通常在大門旁邊開一個長方形洞口,安裝一個兩邊均開有氣孔的,可抽拉的大抽屜。
    一些貧苦人家養不起孩子了,便可以從外麵拉開抽屜,將孩子放進去,然後放一掛鞭炮,或是敲一敲門,提示有孩子送到。
    裏麵的人會從裏麵拉開抽屜,把孩子抱到裏麵去。
    兩下裏並不相見,裏麵的人不知道抱的是誰的孩子,外麵的人不知道是誰抱走了自己的孩子。
    這些孩子或許會有好心人抱養,健康平安地長大,比如六品營繕郎秦業,從養生堂抱養了秦可卿。
    大多數孩子沒人抱養,在裏麵過得並不好。
    因為這個時代,棄養孩子的人很多,而且大多是女孩。而一般人家要收養一個孩子,都會收養男孩,用來傳宗接代。
    所以,眾多女孩留在養生堂,官家又沒有足夠多的銀錢撫養她們。吃好喝好是不可能的,也就是不被餓死罷了。
    若是有選擇,晴雯也不想把這孩子送到那裏去。跟著鄭英多好?妥妥的富家小小姐。
    可惜,她那個渣爹是個極大的隱患,隻有把她送進養生堂,隱了她的身份,讓雲永無從找到她。
    當然,這些事其實背後也是可以有些小動作的,鄭英可以日後再找到這孩子,妥善安置她就是了。
    “那……我再給她準備些吃食、衣服,明個兒就送她過去。”鄭英不忍地看著那孩子,終於做了決定。
    其實,她早罵過自己爛好心了。
    收養誰的孩子不好,偏要收養搶了自己丈夫的女人的孩子,不是給自己找難堪嗎?
    晴雯也不再多說,她感到有些心累。
    這一大上午東跑西顛的,剛剛給了兩個可憐的孩子一條活路,又把一個更可憐的嬰孩送進了養生堂,她有一種無可奈何的罪惡感。
    婉拒了鄭英留下吃飯的好意,晴雯告辭離開。
    回賈府的路上,經過豆製品鋪子時,又往那邊瞥了一眼。
    焦大爺又在門口開講了,這會兒旁邊端茶遞水的,換成了秦端行和方丫。
    倆孩子洗得白白淨淨的,穿著嶄新的冬衣,一個提茶壺,一個捧茶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
    晴雯看著倆孩子純真的笑臉,心裏好受了不少。
    回到凸碧山莊,跟著她也竄了一天的佳蕙一點兒沒閑著,急忙給她打了溫水來洗臉。
    “姑娘,快洗洗歇會兒吧,為了人家的事兒直跑了一天了。”
    晴雯洗了臉,鬆開了頭發,輕輕按了按頭皮。
    古代人這方麵也不好,出門就得挽發髻,揪得頭皮死緊。
    晴雯都懷疑,這麽揪上幾年,她那頭原本烏黑亮麗的頭發就該禿了,不戴假發片,怕是就要挽不起來了。
    “姑娘,頭皮揪疼了吧,我來給你按按。”
    小紅過來上了手,輕輕地給她按著頭部,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跟她絮叨,這一天家裏發生的事兒。
    “姑娘早上剛走,寶二爺來過一趟,說要去莊子上教小石頭他們識字去,見姑娘沒在家,他便自己去了。”
    “方才林姑娘也來過,見姑娘不在,也走了,沒說有什麽事兒。”
    “三姑娘打發侍書過來,給姑娘送了一碟果子,說是老太太賞的,給姑娘嚐嚐,我把祝嬤嬤做的杏仁酥還了一碟子過去。”
    “鄭嬤嬤說,閨生哥哥不小了,金釧兒姐姐也有十七歲了,該成親了。按說咱府裏的丫頭都是滿十八歲才往外放的,她想跟姑娘討個情,看她的老臉,年下就把金釧兒姐姐放出去。她們家打算連過年帶辦喜事,好事成雙。”
    ……
    晴雯閉著眼睛,享受著小紅輕柔地按摩,也有一搭沒一搭地回應著她的話。
    漸漸地,她的聲音低了下去,仰躺在椅子上,像是要睡著了。
    可惜,就在她迷迷糊糊地,就要與周公相會的時候,又被人鬧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