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請父皇品鑒!二更!

字數:5466   加入書籤

A+A-


    首先不說,無法反駁海上之盟。
    他們也不會聽從自己的,即便不簽訂,以金國的性子,靖康的到來也是必然。
    按照他所想,自然是聯合遼國抗金才是明智之舉!
    因為金國威脅最大,唇亡齒寒,必須要製止。
    兩國聯合,金國處境就不好過了。但他要這麽說,怕是群臣要跳起來,就是宋徽宗也萬不能答應。
    畢竟這是他們看來千載難逢收複燕雲的機會。
    這種狀況下,他隻能順著說了。
    所以趙樞道:“父皇,依兒臣看,遼國已在金朝攻擊下苟延殘喘。在這種情況下,合謀與金朝聯手滅亡遼國,將燕雲十六州重新掌握並沒有什麽不妥。
    遼國滅亡已是定數,趁機拿回燕雲十六州更可以在防禦上更為穩固。”
    聽到這話,宋徽宗,蔡京等人點點頭。
    他們也是這麽想的。
    “不過!”
    趙樞停頓。
    “不過什麽?”
    “父皇,金國如虎狼,既然和他們合作,正如李大人所言,要早作準備。
    在合作之前兵馬要提前到位,這一戰,不但要攻破遼國的城池,同時也要讓金國看到我們大宋禁軍的實力,以此作為震懾,防止金國對我們大宋生出歹心!”
    聽到這話,旁邊的李綱神色微動。
    想不到小小年紀的肅王,想法和他一樣,窺破了其中要害關係?
    也不由得讓李綱點頭,大為讚賞。
    但蔡京可不這麽想,他笑道:
    “肅王殿下此言也並非沒有道理,隻是那金國消滅遼國多有損失,如何還能消滅我大宋?肅王多慮了!”
    “蔡大人說的是。”王黼等人都紛紛讚同。
    李綱則搖搖頭。
    海上之盟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很危險的。
    不過在場的人活在夢裏,他們覺得金國不可能消滅遼國之後,還能對抗他們大宋。
    也並沒有意識到大宋的兵馬是有問題的。
    既然說不出什麽結果來,事情還是按照簽訂的方向走。
    趙樞自然不會跳出來說靖康的事,反正還有七年時間,他有大把的機會。
    眾人商議之後,事情還是定下了,之後會派出使臣去在海上簽訂。
    趙樞也無法阻攔。
    眾人走了之後。
    路上。
    太子趙桓和蔡京在一起,商議了海上之盟的事情,隨後趙桓還說道:“蔡大人,最近那肅王忽然做生意,又是送酒,不知他這是何意?”
    趙桓有些顧慮。
    蔡京聞言,搖搖頭:“太子殿下放心,他一個肅王去經商,顯然也明白太子之位與他無關。他愛財,對於殿下來說不正是好事嗎?”
    “若是他不愛財,那才說明他有心思。”
    趙桓一聽,也有道理。
    一個做生意的王爺,瘋狂斂財,自己又擔心什麽呢?
    想到這裏,趙桓也笑了:“蔡大人說的極是。就讓肅王賺他的錢,本太子也不能太小氣了。”
    此刻。
    延福宮,趙樞被宋徽宗留下了。
    房間中。
    他看向趙樞:“樞兒,朕聽說你最近做起了生意,這酒也是你因為生意做出來的吧?”
    “回稟父皇,正是。”
    “你作為肅王,難免有失皇子身份,以後不要經商了!”
    宋徽宗語氣肯定:
    “你應該學學你三哥,前兩年他在科舉中得到狀元,若非考慮到皇室影響,給他調了個榜眼,不然他就是狀元。作為皇子,熏習各方麵的造詣才是你應該做的。”
    言語中,宋徽宗對趙楷頗為欣賞。
    更是有著濃濃的喜愛。
    宋徽宗是最喜歡趙楷的,曆史上也是如此。
    他其實是將趙楷,當成未來接班人培養。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趙楷目前是勾當皇城司公事,所謂勾當,就是兼任,因為長官是宦官楊戩。
    即便如此,趙楷也幾乎掌握了皇城司。
    這是一個負責皇宮安全,監察百官,挖掘軍中不法之事的機構。有六千多人,權利很大。
    明麵上太子是趙桓,實際上宋徽宗已經開始給趙楷鋪路了。
    隻是後來事情發生,誰當皇帝誰倒黴,所以就讓倒黴的趙桓順利繼位。
    總之,宋徽宗雖然喜歡趙樞的酒,但希望他走正道。
    畢竟他是大宋的皇子。
    而趙樞有自己的想法:“父皇,兒臣隻是想要通過經商磨煉自己,並無他意!
    商業也是一國富強之道,商業繁榮,經濟發達,稅收高,國庫充盈才能應付各種事情,製造兵器,軍中糧餉,亦或者是增兵,這些都需要錢。
    天下四行,士農工商,正所謂無農不穩,無商不富,商業也是立國之本啊!”
    宋徽宗微微一怔。
    想不到趙樞小小年紀,有這般見解。
    這話的確有幾分道理。
    但他還是喜歡有才華的皇子,經商並不討喜。
    他並未看到商業有多強橫。
    而趙樞不這麽看,不強,那是因為沒做出效果!
    等他以後的商業帝國建立起來,天下百姓的生活起居,都要受他的影響,控製了民生,等於控製了一個國家的走向,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簡單交流幾句,宋徽宗便將趙樞打發走了。
    對此,趙樞並未有什麽,根據記憶中,如今宋徽宗的態度已經極好了。
    看著趙樞離去,對這個喜歡經商自掉身份的趙樞,宋徽宗也隻能感慨兒子大了,管不住。
    不過趙樞離去不久,趙楷便來了。
    看到他,宋徽宗頓時笑的合不攏嘴:“楷兒,快,過來!”
    “參見父皇!”
    “楷兒,朕剛才還說到你呢,你來看看朕繪畫的山水圖如何?”
    “今日朕畫了兩個時辰才繪出來!”藝術皇帝宋徽宗看到趙楷,就如同碰到了知音。
    兩人尋常就有所交流,一般都是詩詞歌賦。
    對於這個有藝術天賦的趙楷,他打心眼裏喜歡。
    無論是詩詞,繪畫,亦或者是書法,趙楷都是皇子中最出色的。
    相比之下,趙桓,趙樞他們就不行了。
    剛才趙樞在此,宋徽宗也未曾提及自己繪畫的事情。
    “父皇這畫生動有神,將山的神韻畫了出來,兒臣佩服!”
    趙楷拿著畫欣賞了一會兒,也找不出什麽毛病,即便有毛病,趙楷也不會說的那麽難聽。
    況且父皇在才藝方麵,絕對少有人能比。
    隻是這次趙楷過來,將趙樞的畫帶來了。
    對於喜歡藝術的人來說,發現了新東西,他們都會交流一番。
    趙楷就是如此。
    他也是最像宋徽宗的兒子。
    他說道:“父皇,兒臣今日也帶來了一幅畫,還請父皇品鑒!”
    知道父皇最喜歡繪畫書法,他第一個過來給父皇品鑒。
    宋徽宗以為趙楷是在民間發現了好東西。
    打開之後,一副山水畫映入眼簾,江岸還有一老翁正在垂釣,那湖麵,那山水,那雲間,以及旁邊瘦金體書法的一首詩詞,整體的意境讓宋徽宗很欣賞。
    宋徽宗讚道:“墨筆丹青,如行雲流水。
    幾筆勾勒山雲錦,尤其這首詩詞配合江岸之景,實屬佳作啊!”
    趙楷笑道:“當初兒臣看到這幅畫的時候,也很滿意。”
    宋徽宗點點頭:“嗯!這幅畫的題詞還是朕的筆鋒,模仿到這般地步,卻也難得啊。”
    “不過,這不像是你的筆鋒,莫非是你在民間找的畫?”
    宋徽宗疑惑:“難道是朕的書法流入民間,有人模仿才繪畫了這副江岸圖?也太像了。”
    趙楷知道父皇會喜歡,他笑道:“父皇慧眼,這的確不是兒臣所作,而是五弟肅王所畫。”
    聽到這話,宋徽宗臉色微變:“這是樞兒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