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撤換太子!

字數:5283   加入書籤

A+A-


    “不好,將軍,這炸藥包威力太強了!”


    “再這樣下去我們支撐不住啊,有多少人都要被炸死!”


    一名都尉大喊,說到一半旁邊爆炸,整個人飛五米多高,摔落地上掛了。


    “這……這特娘的打不了啊,快,撤軍,娘的,快撤軍!”


    遼國這邊的將領臉色駭然。


    完顏宗望心驚肉跳,他立刻下令,眾人趕緊撤了回去。


    “這炸藥包如此棘手,這可怎麽辦啊陛下。”


    營帳中,一群將領臉色蒼白,完顏阿骨打麵色很難看。


    他算是見識到什麽叫做炸藥包了。


    “遼國之前沒有,大宋這個狗東西,一定是他們出售的,他們居然有這種東西,看來我們小看大宋了!”


    “陛下,現在怎麽辦?”


    “如今之計,不能強攻,諸位莫急,他們隻有一處地方有,咱們換個地方!”


    完顏阿骨打還是老謀深算,一眼就看出對方不可能每個地方都布置了炸藥。


    所以他們稍作休整,立刻開拔,前往另外一座城池。


    遼國和金國耗上了。


    這段時間他們就不停的攻城,遼國轉移炸藥包,用炸藥包打亂他們的陣營。


    金國騎兵在猛,無法靠近,攻城隊伍進去就會被轟散,再勇猛的隊伍也無法攻克城池。


    他們到處轉悠,這座城池不行就換一座,遼國的城池隻要堅持住,側方的遼國軍隊趕上來就用投石機炸他們。


    雙方你來我往,金國的勇猛之勢被阻,沒有之前那般順利。


    氣的完顏阿骨打看著前方千軍萬馬的戰場直歎氣。


    “能發明這種炸藥,大宋已經不是往日的大宋,他們變強了,如果我軍想要消滅遼國,比之前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陛下,不如我們也去購買炸藥?”


    “嗯,朕也是這麽想!撤回吧!”


    完顏阿骨打眾人一商議,便暫時停止了進攻。


    撤軍之後他們派人去大宋。


    大宋朝廷聽說了這件事情後,趙樞果斷的諫言拒絕了。


    金國本來勢強,再讓他們獲得炸藥對抗遼國,互相消耗的戰略就廢掉了。


    大宋都是這個態度。


    這讓完顏阿骨打氣不打一處來,偏偏又沒有辦法。


    他們又催促了大宋海上之盟的事情,但大宋完全不認賬了。說暫時抽不開時間。


    之前和西夏一戰損耗了元氣。


    實際上什麽狗屁元氣,大宋現在軍隊好著呢。


    沒辦法,金國他們隻能另想其他辦法。


    這場本來速戰的變成了消耗戰。


    經過趙樞的觀察,這種消耗戰沒個大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很難出結果。


    因為金國去了其他地方攻城掠地,搶奪資源,改變了路線。


    趙樞卻也是不著急。


    打仗這種事情,本就消耗時間,隻要不危害他們大宋,他們沒必要著急。


    隻要他根據情報,一直和遼國保持軍用物資上的補給,他們大宋賺錢,遼國也能抵抗金國,雙方互利。


    ——


    趙樞在王府,每天都有錢賺,繼續研發各種東西。


    冬天這個季節,羊毛衫,棉衣等物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出售給全國各地。


    而工部研發趙樞也在時刻關注,時不時會召集一起合作的官員在樊樓開會。


    給他們洗腦,提升自己的影響力,讓他們逐漸變成自己人。


    去年過節,他還給這些官員發送了一些福利待遇。樂的這些官員舍不得離開趙樞。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這時,有朝臣提議,想要更換太子,有意讓趙樞變成太子。


    這是個敏感話題,但這些官員既然有人提出了,就有不少人動了心思。


    他們跟著肅王有錢賺,賺來的錢為了表示中心,要上繳給太子一部分,他們內心有點不悅。


    肅王如今如日中天,研發的炸藥在軍事上有重大貢獻,明顯更有能力,更符合太子位置。他們自然想要擁護了。


    趙樞表示不著急。


    但是第二天,就有朝臣在大殿上提出了更換太子的事情。


    哦?宋徽宗聽到這個話題,非常的高興。


    他本來有意立趙樞為太子,聽到有人提議,便和眾臣商議了起來。


    很多大臣表示肅王非常優秀,立他為太子,一定會強國。


    但王藻和蔡京,禦史大夫跳出來,堅決反對。


    而且反對的歇斯底裏,在朝堂上據理力爭,拿出嫡長子的事情來說,而且現在正是戰亂時期,太子已經立了,在更換完全說不過去。


    由於還有不少太子黨的人站出來拒絕,所以暫時沒定下來。


    這也讓太子感覺到強烈的危機感。


    他決定,不能任由趙樞挑戰他的地位。


    要做點什麽。


    期間,他花費重金,拉攏了一些朝臣,還有包括楊戩在內的一些大太監。


    比如梁師成,李彥。


    梁師成和李彥早就對太子剝削他們心生不滿,現在心已經跑到肅王這邊。


    他們擔心肅王下去,自己先前在朝堂上已經表明立場,再調轉頭去太子那邊,以後會遭到清算。


    所以這兩人是徹底站在趙樞這邊了。


    不為所動,而且太子那點錢,還不如和趙樞合作來的穩當和多。


    倒是楊戩因為被籠絡,堅定站在太子這一邊。


    肅王黨這邊的人,心事重重,既然已經在朝堂上挑明了,就要速戰速決。


    所以他們每天都會提出這種問題。


    楊戩和王藻,蔡京,禦史大夫還有一部分朝臣依然堅決反對。


    到最後,眼看雙方處理艱難無法分出勝負的境地,忽然,王黼站了出來:“啟奏陛下,微臣認為,當撤換太子趙桓,改為肅王為太子,有利於大宋富強。


    肅王之能,有目共睹,若是大宋立他為太子,天下民心更加穩固,微臣聽汴京城的百姓們談論,讚美陛下是聖君,讚揚趙樞乃是大宋的福音,肅王成為太子,乃是天下大勢!


    大宋需要一個更有能力的皇子當太子,至於長幼之分,雖然自古有之,但立最優秀的皇子,這在古時也是大有人在。


    


    縱觀曆史,有能力的皇子若是不在帝位,肯定會有動亂,與其讓無法主宰大宋的皇子為太子,何不讓換成肅王,如此才最附和天下民心。”


    王黼此番話一出,太子趙桓臉色大變。


    “王相,你……”太子萬萬沒想到,他的忠心之臣王黼居然會倒戈向趙樞那邊。


    他臉色很是難看。


    “殿下,對不住了,微臣這也是以大局為重!”


    趙樞自己也沒想到,王黼居然幫他了。


    之前王黼多少還是偏向太子的,隻是隨著事態發展,王黼發覺趙樞的確是人才。


    且他和趙樞的利益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他覺得太子鬥不過肅王,遲早的事情。


    與其如此,還不如做那從龍之功。


    蔡京臉色蒼白,看到滿朝文武忽然大部分人開始跪在地上高呼換太子。


    他知道大勢已去了。


    他就算是宰相,掌握聖旨的簽署權利,但大勢在,他一個人反抗也沒用啊。


    搞不好他的宰相位,還會出現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