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33

字數:7616   加入書籤

A+A-


    中秋過後, 秋意越發濃厚,百花凋零,樹葉變黃變枯萎, 隨意的一陣風都能將它吹落, 禦花園也瞧著很是蕭瑟。
    這時候花房精心培育的菊花就成了稀罕貨, 當然再稀罕, 康熙那裏是不缺的,蓁蓁伴駕時見到的乾清宮依舊是花團錦簇,明媚鮮妍。
    花房的位置、人手有限, 自然培育好的盆栽不多, 皇帝、老祖宗還有太子那邊的供應自是足足的, 但到了嬪妃這裏就有些不夠了。佟貴妃和蓁蓁分到了兩盆, 惠嬪、宜嬪、德嬪、榮嬪各得了一盆, 其他人可就沒分到了。
    蓁蓁其實還好, 因為胤礽要將自己宮中的菊花都轉送到永壽宮。
    胤礽是這麽說的,“每日裏隻有睡覺的時候才在毓慶宮,兒子總不能點著燈去賞花吧?有那時間還不如多睡點覺。既然額娘喜歡,那都送給額娘討您歡心。它也有了知己,不算辜負這花開一場。”
    盛情難卻, 蓁蓁便收下了, “謝謝胤礽, 但你還是留一些應景吧, 也熏一熏你的屋子。”
    “好,都聽額娘的。”
    胤礽的牙齒後麵又掉了一顆,新的還沒長好, 笑起來的時候就能看到牙齦上空了一個口子, 顯得整個人十分可愛。
    康熙有多愛重胤礽, 宮裏的人都明白,所以給胤礽送過去的都是最最好的,花色各異,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胤礽總共要送十六盆,派了十幾個太監抱著盆從毓慶宮走到永壽宮。
    毓慶宮在東,永壽宮在西,中間隔著乾清宮和景仁宮,搬花的時候叫不少人都瞧見了,許多低位嬪妃就一塊跟到了永壽宮,請求留下來賞菊,還把蓁蓁的鄰居宜嬪和安嬪都驚動過來了。
    接著東六宮的人也跑過來賞花。
    人少,蓁蓁還樂意招待,人多了就不樂意,索性趁著陽澄湖大閘蟹進貢的時候,她辦了一個賞菊品蟹宴,將各宮主位都邀請過來吃螃蟹看菊花,讓這群人看了個夠,之後就稱病,閉門謝客了。
    這一招還是跟宣貴人學來的。
    宣貴人姓博爾濟吉特,和太後一樣來自科爾沁草原,是康熙的表妹。但宣貴人不得皇上喜愛,一年都不得侍寢一回,她自己倒也看得開,就幹脆利落的稱病,不必出宮請安交際,也不用學漢話,很是灑脫。
    宣貴人信奉密宗,每個月都要叫喇嘛念經,打賞的香油錢十分豐厚。
    上回蓁蓁給顏珠求平安符,請了喇嘛念經開光,之後這位宣貴人就主動搭理蓁蓁了,更準確的說是來探討法理的。
    蓁蓁對法理經文沒太大興趣,反而拉著宣貴人聊蒙古上的風土人情。
    雖說太後和太皇太後也是蒙古來的,但那兩位比她年長又位份尊貴,很多話是不能說的,反倒跟宣貴人能說。
    宣貴人性情豁達,雖然沒找到和自己一樣虔誠的信眾,卻不氣餒,大方分享了自己的家鄉趣事,還教蓁蓁摔跤、揮鞭子、拉馬頭琴,蓁蓁就教她打麻將、打葉子牌,兩人感情進展飛速。
    但蓁蓁現在對外稱病,樣子還是要裝的,姐妹們暫時不接待了,就在自己的宮殿裏睡懶覺、賞花、畫花,還跟小廚房一起研製出了許多的菊花菜肴。
    比如軟糯的菊花綠豆糕,能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菊花蜂蜜膏,這個主要是為胤礽準備的,這孩子每日練習騎射,身上都是傷痛。
    還有釀了幾壇菊花糯米酒,是她從古書上翻出來的方子,照著做的,叫太醫們瞧過沒問題,就埋在了桂花酒旁邊,等著來年一起品嚐。
    另有一些菊花曬幹,日常泡茶喝,保護肝目。
    這樣的安逸的日子過了大半個月,就被叫停了,康熙讓蓁蓁協助佟貴妃一起操辦太後的壽辰。
    今年是太後的四十大壽,自然要大辦特辦的,中秋剛結束時,康熙就給蒙古諸王發了旨意,邀請他們來京城賀壽。
    不僅蓁蓁的“病假”沒了,惠嬪的“病”也好了,她是在小六的洗三禮後病的,至今病了半年,這下終於好了,還重新分到了宮權。
    對於宮權重新分配,大家都沒意見,反正例銀就那點,幹嘛要多幹事啊?多一個人掌宮務,她們肩頭的責任就輕一些。
    至於想借著宮務之便,安插人手謀害嬪妃、皇子,腦子不想要了啊?上回太子身邊的奴才隻是嚼了幾句舌根,就叫康熙來了大清洗,送進慎刑司。那要是再做出格點,可能就要連累九族了。
    能混到掌宮權這個位份上的嬪妃,腦子都還清醒著呢,不會做糊塗事。唯一做過糊塗事的惠嬪,病了那麽久也乖了,她絲毫不懷疑皇上的果決,她膽敢再做壞事,皇上肯定會讓她病逝。
    她才不呢,舍不得兒子,舍不得如今的富貴榮華。
    是以,太後壽典籌備這麽大的一件事,大家還真是齊心協力的做,沒出什麽紕漏。
    這段時間基本上午在承乾宮貴妃處議事,下午就回自個寢宮,蓁蓁便趁著這個時候籌備壽禮。
    這回還是送畫,一來她沒啥好東西也不舍得送,二來宮裏人都覺得親手做的東西更有誠意,更重視。
    她春天畫人、夏天畫荷、秋天畫菊,勤學苦練,還有康熙偶爾的指點,畫功大有長進,這回就打算畫一幅麻姑拜壽圖。
    到了十月初三這日,蓁蓁早早的起床梳洗,吃了一碗燕窩粥,兩個豆腐皮包子,兩個鴿肉鬆,一碟蒜蓉青筍,一碟脆黃瓜,一品五香鹽焗雞,一品豉香腐竹燜土豆。
    早上吃得有點多,是因為待會兒就要去壽康宮請安,然後接待前來給太後賀壽的諸多蒙古福晉、郡主,還有在京的宗室女眷、滿漢大臣的誥命夫人。
    她看過賓客單子,足足有兩百多位呢,一人隻說兩句話,也會說幹她的舌頭、耗盡她的力氣。
    後宮妃嬪今日都整整齊齊的到了壽康宮,拜完壽,妃位以下的都回去了,隻剩下蓁蓁和佟貴妃留下來接待福晉和命婦們。
    女眷們是按照品秩一波一波的進殿拜壽,先是親王福晉、再是郡王福晉、貝勒福晉、貝子夫人、國公夫人,公侯伯爵夫人、一品二品命婦,然後是各家有封號的格格們。
    這些人裏蓁蓁有一半不認識,好在位份高,見麵的時候也是對方先自報家門,她再回憶自己看過的資料,於是兩方就順利接上話了。
    接待郡王福晉的時候,蓁蓁見到了個親人,她的長姐,也就是鈕祜祿家的長女,如今是漠南蒙古巴林部郡王妃。
    巴林郡王妃長得高挑健碩,皮膚是小麥色,但五官大氣端正,是個爽朗美人。
    “小時候家裏人都以為你長不大,不敢跟你親近,卻沒想到如今也長大了,還出落得這樣水靈,你是個有福氣的。倒是二妹,才叫我意外…”
    提到孝昭皇後,兩人情緒都有些低,.52ggd.但今日是太後的好日子,不能掉眼淚,蓁蓁又轉移了話頭。
    “大姐可有孩子了?這次有跟著進京嗎?”
    提到孩子,巴林郡王妃的笑容大了些。
    “我都成婚七八年了,怎會沒有孩子?你大外甥八歲,跟他阿瑪一塊在外頭等著見皇上呢。你外甥女六歲,二外甥才三歲,那兩個年紀小身子弱,到京城的路程遠,我怕他們受累就沒帶上。等他們長大了我再帶來給你看。”
    “好,那我就把過年的壓歲錢存上,等他們長大了再來取。”
    兩人又說笑了一會兒便散開,郡王福晉們退下,換了貝勒福晉進來。
    約莫過了大半個時辰,蓁蓁總算再次見到娘家人。鈕祜祿府上來的是巴雅拉氏。
    巴雅拉氏十分恭敬,客套完後,她問蓁蓁:“先前因著先皇後孝期,一直沒給塞林說親說親,等開了年他就滿二十了,親事不能再拖了。我打算給他相看姑娘,不知娘娘這邊可有什麽囑咐?”
    對於蓁蓁來說,她已經出嫁了,家中兄弟嫁娶與她幹係不大,巴雅拉氏這樣應是表尊重。
    她搖搖頭,“我與京中各府之前走動不多,並不熟悉姑娘們的秉性,您見多識廣,這事還是由您做主吧。”
    巴雅拉氏心裏早有了人選,這樣問是擔心娘娘有自個的成算,怕自己壞了計劃,所以提前問下,如今娘娘不幹涉,那就更好。
    “除了塞林,我看法喀也不小了,可要給他說一門親事?”
    蓁蓁猶豫了下還是拒絕,“法喀年紀不算大,明年又要下場科考,眼下還是不要娶親分他的心。”
    “好,那就聽娘娘的。”巴雅拉氏喝了口茶,繼續問:“還有一事需要請示娘娘,您五妹今年十六了,按照規矩是得參加選秀,送回家了才能再嫁娶。可這選秀停了好幾年,你妹妹總不能一直這麽耽擱著吧?家裏的銀子也得先備下是不?”
    巴雅拉氏問這個除了為女兒著想之外,還在考慮府上的資產情況,主要是浮財。
    旗人家裏日常開銷都是掛賬,各家店鋪到年底了才來要賬,一年一回。所以旗人手頭都比較鬆,每年掙多少花多少,若是家裏有老人、有適婚年齡的孩子,就要提前攢錢預備著辦事。
    鈕祜祿家裏的塞林、法喀、五姑娘年齡相近,要都是同一年嫁娶,家裏是拿不出錢的,所以她得提前問一下,算出個時間,好統計家裏的收支,看看怎麽個攢錢。
    蓁蓁明白了她的意思,便道:“您別急,這個我找時間問問皇上,過年的時候再給您答複。”
    “那有勞娘娘了。”
    公侯爵的家眷送走後,就是一二品大臣親眷,又聊了小半個時辰,可算捱到了開宴的時候。
    用完壽宴,這些福晉命婦們出宮了,蓁蓁也就能歇一會,到了傍晚,乾清宮的家宴便開始了。
    家宴上,最先是皇上作詩奏樂向太後表達了感激之情,接著是皇子皇女賀壽。
    胤礽送的是一張自己親手獵的元狐皮,胤禔送的是一尊佛像,那個東西一看就是他外祖家幫他搜羅的。
    三阿哥才開蒙學寫字,送了自己寫的壽字,九十九個呢,雖然不好看,但心意夠重。
    四阿哥更小,就背了一首祝壽詞,小五小六小七則是由乳母抱著行禮拜壽。
    純禧給太後送的是一個親手繡的抹額,圖案很是精美,二格格活潑大膽,當場唱了一首歌祝壽。
    太後知足常樂,孫子們送什麽都歡歡喜喜的收下,將人誇了又誇。
    妃嬪們送禮時,也是從穿戴、擺件著手。
    佟貴妃第一個獻,送的是一扇金絲楠木屏風,稀奇的是上麵繡著福祿壽三星,意頭好。
    太後含笑誇道:“貴妃有心了。”
    蓁蓁和佟貴妃的禮有點重合,她畫的麻姑拜壽。
    “溫妃有心了,你這畫功比給皇上祝壽時精進不少。”
    太後讚賞過後,正要叫人收好,旁邊康熙驚了一聲。
    “皇帝怎麽了?“
    康熙道:“皇額娘,朕怎麽瞧著這畫上的仙女有些眼熟呢?”
    太皇太後也來了興致,“哀家看看。”
    她仔細看了看,又盯著太後的臉,道:“琪琪格,你就沒發現這麻姑的臉是照你的樣子畫的?”
    太後驚了:“我的模樣?我有這般好看?”
    太皇太後笑道:“傻丫頭,連自己長啥樣也記不清了。”
    康熙也適時說:“皇額娘母儀天下,氣度華貴,自然是好看的。”
    皇太後被長輩和小輩打趣,難得有了一絲羞囧,摸著那畫越看越歡喜。
    “這畫兒可是哀家今晚最鍾愛的禮物了。”
    “皇額娘您再看這…”康熙再度驚訝,“這裙上寫的可都是壽字,用了滿漢蒙三種文字。溫妃這禮著實用心。”
    “哎呀,還真是呢。蓁丫頭,真是……叫哀家怎麽疼你才好。”
    太皇太後沒太後那般失態,溫和的看向蓁蓁:“溫妃啊,哀家看著衣裙上寫了不少壽字,一時數不清,你告訴大家,上麵到底寫了多少個壽字?”
    蓁蓁回道:“回太皇太後,一共是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取福壽綿綿,長長久久之意。”
    “好好,這禮啊真是別出心裁,十分精妙,叫哀家都羨慕了。”太皇太後打趣蓁蓁。
    聽到這話,太後抱緊了懷裏的畫卷,緊張兮兮的說:“皇額娘,這是我的,您可不能跟我搶啊?”
    “哈哈哈…”
    周圍人聽到都忍不住笑出聲。
    蓁蓁立即道:“太皇太後喜歡的話,您七十大壽時,臣妾也給您畫一幅。”
    太皇太後撥著手頭的念珠,緩緩頷首:“人生七十古來稀,若哀家能活到那個時候,肯定要你畫的。”
    康熙握住她的手,肯定的說:“皇祖母一定能的,那時候孫兒給您辦一個更隆重的慶典。”
    “好好好~”
    太後的四十大壽圓滿結束,各宮都送了一口氣。
    蓁蓁也好好的歇了歇,送太後的那幅賀壽圖花了她二十天才畫好,手都酸酸的。
    不過回報也很客觀,壽辰結束後,康熙給蓁蓁送來了一百兩黃金,兩張稀罕的太平貂皮,還有一張宋徽宗的瑞鶴圖,竟然是真跡!!!
    這可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太值了,她普普通通的一幅畫,竟然換到了名家絕跡。
    好吧,她現在收回康熙是個摳門小氣鬼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