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81

字數:5708   加入書籤

A+A-


    德妃到天馥齋的時候, 純禧公主在碗裏調了美容麵泥,正往太後臉上抹呢。
    太後整日無事,又看不懂漢字, 不會用話本演義打發時間, 戲聽多了也膩味,就喜歡研究吃的喝的玩的,或者試驗以前那些皇室美容秘方。
    “臣妾給太後娘娘請安,恭祝太後鳳體祥和。”
    太後睜開眼, 朝她擺擺手,“免禮,坐吧。今日怎的有空來哀家這了?”
    她和太皇太後都不是喜歡熱鬧的性子,嬪妃請安隻讓她們半月來一次,平日裏除了五阿哥的生母宜妃、宣嬪來得多一點, 其餘人都來得極少。德妃的突然造訪,著實令她驚訝。
    “可是有什麽事兒?”
    德妃麵不改色的坐下, 輕輕捶著太後的雙腿。
    “叫太後娘娘擔憂了, 外頭沒出什麽事, 是臣妾想著許久沒給太後娘娘請安, 深感愧疚,所以特意過來探望您。“
    太後毫不在意的說:“無妨,哀家這有純禧和胤祺陪著, 挺熱鬧的。你們好好服侍皇帝就行。”
    德妃歎了口氣,手上的動作也慢了下來, 狀似憂愁的說:“臣妾也想好好伺候皇上,隻是皇上卻不大喜歡臣妾, 已經有三四個月不曾翻臣妾的牌子了。”
    “哦。皇帝國事繁忙, 你要體諒他。”太後點了下頭, 隨意的敷衍了一句。
    她不是皇帝的生母,能有如今的待遇,已經是皇帝十分厚待了,她不好也懶得對皇帝的後宮指手畫腳。
    再者皇帝可比她聰明厲害得多,哪需要她的指點?
    德妃咬咬唇,有些不滿太後的無動於衷。明明太後娘娘也被先帝冷落,吃夠了董鄂妃帶來的苦楚,怎麽就不能分一點同情給她?幫幫她,勸勸皇上雨露均沾?
    “德妃,你若是無事的話,就回去吧。”
    德妃並未起身,手裏的動作繼續進行著。
    “反正臣妾回去也是無事,今日就在這陪太後娘娘多說會兒話。”
    “那隨你。”
    太後重新閉上了雙眼。
    過了好一會兒,德妃才再度開口,“臣妾今日看到一件事,不知該不該跟太後娘娘說。”
    她忽然想起太後耿直的脾性,不待對方出聲,就緊接著說:“今兒個是榮妃的生辰宴,宣嬪妹妹也來了,隻是她眉宇間夾著一抹愁緒,也不知是為了何事發愁。
    也就隻有看到胤祚、胤祺、胤禩時,宣妹妹才露出一點笑意。我猜宣妹妹肯定是孤獨了,也想養個孩子在身邊。”
    聽到宣嬪,太後再度睜開雙眼。
    宣嬪是她的親侄女,兩人都是年紀輕輕時遠嫁他鄉,自然要格外親厚、格外關照些。聽到侄女愁眉不展,她不免有些擔心。
    但她不大信德妃的話,“是嗎?我怎麽沒瞧出來,她整日樂嗬嗬的,哪有什麽愁的。”
    “那是因為宣妹妹懂事呀,她不想您擔心,自然在您麵前是要強顏歡笑的。可她一個年輕姑娘背井離鄉,不得皇上喜愛、又沒個孩子,無依無靠的,哪能不憂愁啊?”
    太後將信將疑。
    其實德妃說的那種難過,她年輕時也有。
    先帝不喜蒙古女子,再加上因為她的出現,導致先帝心愛的董鄂妃不能為後,先帝討厭她至極,一直將她冷落。
    先帝廢棄靜妃用的理由是“喜好奢靡、鋪張浪費、性情恣戾”,為了保全後位,她隻能過著節儉、低調的生活,不敢去招惹皇上。
    太皇太後和先帝關係並不好,母子倆爭執頗多,無暇顧及她,她也不敢去求太皇太後庇佑。她常常在夜裏望著天邊的月亮,期待著一覺醒來就回到大草原。
    那段時日真是難熬得很,將心比心,她不希望親侄女宣嬪也過那樣的日子。
    她看向德妃,“那依你看,要怎麽才能讓宣嬪高興起來?”
    德妃道:“既然宣妹妹喜歡孩子,那就抱個孩子到她身邊養著吧。正好貴妃生了雙胞胎,一個人養倆,也吃力,不如放一個在宣妹妹那?況且她倆交情極好,想來貴妃是樂意的。”
    “有道理。我去把宣嬪叫來,先問問她的意思。”
    “別呀,太後娘娘。”德妃慌忙攔下,“宣嬪妹妹體貼懂事,不願勞煩您,肯定說都不喜歡,那您不就白費心了?依臣妾看,咱們還是先把這事辦妥了再告訴宣妹妹,給她一個驚喜,可好?”
    太後連連點頭,“還是你想得周到,那我先跟皇帝商量吧。”
    “太後娘娘還是早些跟皇上說吧,宣妹妹早一日有孩子陪伴,心情早一日好。要是憋久了,憋出病來,把身子憋壞了,那就不好了。”
    德妃又委婉的催促了兩句,便告辭了。
    她還是有些怕皇上的。
    太後立即著人去請康熙過來。
    小太監到澹寧居請人,壓根沒找到,問過後才知曉康熙帶著貴妃去葡萄園摘葡萄了,忙乘船過去。
    他臉上掛著笑,並不覺得麻煩,園子裏比宮裏好,再遠的距離都不用腿跑,坐著船舒舒服服的辦差。
    康熙的寢殿集鳳軒旁邊就是一小片葡萄園,是吐魯番貢上來的葡萄藤,在園子翻修那年嫁接的,今年是第三年,才開始掛果,康熙便帶著蓁蓁來嚐鮮。
    這葡萄生得碩大,粒粒飽滿剔透,叫人望之便心生喜意。
    蓁蓁挑了一顆外形最漂亮的放進嘴裏,咬破後,一下就將眉毛眼睛皺成了一塊。
    “好酸啊。”
    “有那麽酸嗎?”康熙很意外。
    都說吐魯番的葡萄最好,色如碧玉,甜而不膩,可惜吐魯番實在太遠,水靈靈的鮮葡萄尚未送到京城時就爛了,哪怕用上冰雪貯存,也無法完好的送達京城。
    為了吃一口鮮果子,康熙叫人尋了吐魯番的葡萄藤、哈密瓜種子,在這園子裏培育。
    “皇上嚐嚐便知曉了。”
    蓁蓁往他嘴裏塞了一顆,康熙嚼了兩下,也不禁挑眉,“這葡萄哪怕是你喂我吃的,我也不能說它味道甘甜,確實酸。”
    “沒想到這葡萄也有南橘北枳的效果,長得差不多,味道相差極大。吐魯番土地幹燥,終年不雨,土性遠不如內地,卻能長出更美味的瓜果,倒是個神奇的地方。”
    “那這些怎麽辦啊?酸得倒牙,丟掉又可惜。”蓁蓁仰頭看著藤架上的葡萄串有些發愁。
    康熙拿起剪子繼續剪,“無妨,這酸葡萄采下來做成葡萄酒,多加些冰糖便沒那麽酸。回頭朕讓戶部的人來瞧瞧,看看能不能改進。”
    蓁蓁也拿起剪子重新剪葡萄串,想起康熙剛說的吐魯番,便問道:“臣妾之前看過《西遊記》,聽說裏頭的火焰山就是吐魯番,山上到處是火,寸草不生,那這果子是如何長出來的啊?”
    康熙微微思考了片刻,同她道:“火焰山確實是吐魯番,但並非說當地四處有火,而是說天氣酷熱。
    那個地方終年無雨,即使偶然得雨也是一落地就幹了,但那裏有雪山,從雪山腳下挖築溝渠,引下來的水足以灌溉莊稼、菜地,自然能存活。這一點也比內地全賴上天雨露的好。”
    蓁蓁恍然大悟,“原來吐魯番沒有火山,倒是有雪山啊。皇上您懂得可真多,可真厲害。”
    康熙被她眼裏的崇拜取悅到,不自覺繼續往下說,“前兩年噶爾丹占據哈密、吐魯番時,一些當地人遷徙內地,甚至有到杭州的,還說杭州不如吐魯番生活舒適。”
    “為何?”
    蓁蓁睜大了眼,杭州可是天下人最向往的地方,怎會比吐魯番比下去。
    “不是都說江南好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三歲小孩都知曉呢。”
    康熙也不賣關子,解釋道:“朕當時也不解,特意詢問過,這才知曉緣由。那哈密、吐魯番等地雖然天熱更甚於杭州,但當地有雪山涼水解暑,而杭州一到三伏天,井水、泉水、河水都是溫熱的,不能消除暑氣。”
    “原來如此啊。天下之大,奇異頗多,臣妾真想去瞧瞧。”
    康熙笑著應道:“朕也有此想法,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等台灣的事情解決,朕就準備南下巡遊諸省,見識各地風俗民情。”
    聞言,蓁蓁兩眼放光,扯著康熙的袖子,頗為期待的問道:“那…那皇上能帶上臣妾嗎?臣妾也想長長見識。”
    “那是自然。朕可不願挨相思之苦。朕還記得上次去盛京,某人隻給朕寫了一封信,寥寥數字,甚為敷衍,你說朕是不是該罰你,嗯?”
    蓁蓁沒料到康熙居然還能記得這種小事,說他小心眼,一點錯也沒有!
    “皇上怎麽能翻舊賬呢!再說了,那時臣妾懷著小十和三格格,體力不支,能寫一封信已經很不容易了。”
    康熙卻不接受這個解釋,“是嗎?那你給胤礽寫了好幾封呢,又是哪裏來的力氣?”
    啊?
    蓁蓁一下被噎住,隻好倒打一耙,“皇上,您怎麽還跟一個孩子吃醋?這未免太幼稚了吧。”
    “朕就是幼稚又如何,朕要你補償朕。”
    蓁蓁:我就知道他不是無緣無故的翻舊賬!必有企圖!
    康熙正準備提要求時,兩丈外傳來梁九功的聲音,“皇上,太後娘娘派人來請您過去一趟,說是有事相商。”
    “太後?”
    康熙擰了擰眉,太後一向不理事,這突然來找他,莫非有要事?
    他拍拍蓁蓁的臉,“今日就先放過你,改日再說。朕去太後那一趟,你留在這園子采摘也行,回去歇著也行,不必等朕。”
    “臣妾明白,皇上快去吧。”
    “嗯。”
    康熙提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