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83(捉蟲)
字數:7425 加入書籤
在趕往澹寧居的路上, 魏珠就已經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蓁蓁了。
蓁蓁有些驚訝,在她看來,皇上是個十分自信的人, 無論麵對什麽事都是遊刃有餘的,怎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天象就一蹶不振、自暴自棄?
她不解,也著實掛心。
梁九功苦著個臉守在殿門口, 看到迎麵走來的蓁蓁, 兩眼一亮。
“娘娘, 您可算來了, 您快進去勸勸皇上吧。”
蓁蓁點點頭, 推開了殿門。
剛一進去, 就被裏麵衝天的酒味熏到,拿帕子掩住口鼻, 小心翼翼的往微光處走去, 輕輕開了一扇窗透氣。
借著這一絲光亮,她找到了康熙的身影。
康熙四仰八叉的攤在寶座上,發絲和胡茬都十分雜亂,在他的腳下有兩三個酒壺,不遠處是七零八落的奏折。
真真是一副頹廢的模樣。
她歎了口氣, 走過去, 打算將酒壺和奏折都撿起來, 重新擺放好。
康熙聽到腳步聲, 有些想叱責, 讓對方出去,但那人越走越近, 從紛雜的酒氣中他聞到了一絲熟悉的玫瑰甜香, 睜開昏沉的眼皮, 模糊辨認出來人,便沒有出聲。
蓁蓁收拾奏折的時候,看到其中一本是打開的,上麵匯報的正是福建的戰事。
七月初,提督施琅舉南風發兵,卻因風力過大不得進,且遭遇鄭軍將領劉國軒偷襲,數十人中箭跌入水中。
她搖搖頭,這還真不是什麽好消息呢。
兵家戰事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先前施琅和姚啟聖爭執不斷,便是缺了人和,如今又缺了天時……
福建戰事不順,前頭多地河道決堤,種種矛盾湊合在一起,難怪皇上會覺得天不佑他。
她看著康熙再度歎口氣,他這副模樣瞧著真是叫人痛心,又有些失望。
她想走過去,勸他重新振作起來,但剛走兩步就停下。
勸勉的話,皇上怕是聽了不少,她憑什麽自信自己說的就一定有效,比舌燦蓮花的官員們還有用?
此刻上前勸說,未必有效,說不定還會惹惱皇上。
她打消了念頭,出了殿,叫梁九功去準備些花卉和膽瓶。
梁九功雖不知曉意圖,但還是認真去準備了,沒過多久就把東西送來了。
蓁蓁便坐在臨窗大炕上修剪花枝,再一支一支的插進瓶裏。
她全憑喜好,插得毫無章法。
康熙一直覷著她,見那花插得亂七八糟,實在看不下去,終於起身走過去,將那膽瓶裏的花係數取出,重新安插。
“這插花如畫畫,應當疏密相間,變化自然,不可一味堆積。”
他說著話並不耽誤手裏的動作,不一會兒手下就出現了一個造型精美、意境深遠的作品。
蓁蓁立馬讚道:“皇上可真厲害,這花叫臣妾越是擺弄越俗氣,您這隨改動兩下,便美得不可方物。”
康熙淡淡道:“不過雕蟲小技,不足掛齒。”
“那臣妾想學,皇上可以教嗎?”
“你想學便學吧。”
康熙的口吻有些冷淡,但教得還是很認真。
“插花亦要講求虛實結合,襯材不可搶了主花的風頭…”
蓁蓁在康熙的指點下,終於插出一副造型和意境都不錯的作品。
她興奮的摟住康熙脖子,雀躍不已,“皇上教得真好,連臣妾這樣的朽木都能教好,您真是太厲害了。日後若是有人誇臣妾,臣妾就跟她說是是皇上的功勞。”
她雙眸亮如星子,真誠得不行。
康熙心有觸動,伸手摸了摸她的臉。
“怎麽不問朕頹靡的原因?”
他先前見她出去,還以為她是嫌棄得不行,故而離開,那一瞬他心如墜入冰窖中。
是他錯付一片情意。
直到她折回來,抱著一大簇明媚鮮妍的花,粉紅的花瓣和清新翠綠的枝葉,彷佛給這屋裏注入了許多生機,之後他的眼神便牢牢黏在她身上,看著她笨笨的折騰那些花枝。
蓁蓁貼在他肩上,回道:“皇上不願意說,自有不願意的理由,臣妾可舍不得逼迫皇上。”
“那怎麽不勸朕振作起來?”
“皇上聽過老祖宗的勸誡、先帝的勸誡、還有夫子們、大臣們的勸誡,數不勝數,說不定耳朵都聽出繭子了。臣妾可舍不得皇上的耳朵再受累。
不過,臣妾聽到的勸誡不多,皇上若是有什麽煩心之事,可與臣妾說說,臣妾保證不說出去。”
蓁蓁抬起頭,凝望著康熙的雙眼,期待他能把心中的憂愁傾吐出來。
康熙隻是淡笑,沒有說什麽,繼續擺弄剩下的花枝。
總不能一直這樣吧?
蓁蓁還記得他沒用過膳食呢,總要把皇上的興致提起來。
她忽地拿手扇了扇,拿帕子遮住鼻子,從康熙身上退開。
她皺著眉,吞吐道:“皇上,您是不是該洗個澡了?這三伏天如此炎熱,即便靜坐也會出汗,您又沾了那麽重的酒氣,這汗味和酒味混在一起,實在是有些…”
她沒說出來,但臉上的嫌棄和鄙夷之色十分明顯。
真有那般嚴重?
康熙不得不將袖子放到鼻前,嗅了嗅,確有一股酒氣,但殿內放置著冰鑒,哪來的汗水?
“朕並不覺得難聞。”
蓁蓁瞪著大眼睛反駁他,“皇上。您知不知道有句話叫‘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您自個在這裏麵呆久了,當然不會覺得臭。真的很臭哎,您就去洗洗澡吧~”
洗澡也不是什麽要事,康熙便由她擺弄,進了淨室。
坐進浴桶裏,熱水帶來的溫暖,讓他感到愜意不已,先前壓在他心頭的疑慮和痛楚都在水的浮力下變得輕飄飄的,大大的緩解了他的頭疼。
蓁蓁往康熙身上抹了一層鵝油胰,再細細揉搓。
她語氣輕快的開了口,“說起洗澡,臣妾想起一個趣事。聽聞宋神宗的宰相王安石先生,極其不愛洗澡,有一回去見神宗,當著眾人的麵,一隻虱子從他的胡子裏跳出來。”
聞言,康熙也不由得輕笑出聲,“王荊公此人文采斐然,精明能幹,就是不愛幹淨這一點叫後人取笑多年。”
“是呢,王先生的詩文極好,不知皇上可讀過?”
“自然。朕最喜他的‘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也喜歡‘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1
隻是說到後一句,康熙的聲音裏帶了些許惋惜。
蓁蓁無意深究康熙在惋惜什麽,她不懂政治,也無意參與,她拋出王安石是為了另一句話。
“皇上喜歡的,臣妾喜歡,不過臣妾最喜歡的還是他的‘三不足’之說。皇上可有聽過?”
康熙點點頭,“三不足,指的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畏,這才是你想說的吧?”2
蓁蓁不答反問,“那皇上信嗎?”
康熙亦是反問她,“你信嗎?”
“信。”
“為何如此肯定?”
蓁蓁解釋道:“臣妾閑暇時看過不少閑書,曾在漢朝人王充寫的《論衡》裏看到這麽一句話,‘在天之變,日月薄食蝕)。四十二月日一食蝕)。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蝕)有常數,不在政治"。”
“常數啊…”
康熙回憶了下,他記憶裏上一回天狗食日,還是在他即位之初,第四年的時候。當時朝廷發現之前的曆法有錯,但新曆法該不該用西洋曆法,朝廷裏掀起了一陣風波,東西方互相爭辯,僵持不下。
彼時南懷仁測算出了近日會有天狗食日的天象,東西兩方以此進行較量,互相測算具體的時辰,最後是西方傳教士給出的時辰更為精確。
由此可見,王充的話沒錯,天象確是可以計算的。
或許真的是常數,不在政治?
蓁蓁見康熙神色猶豫不定,又繼續道:“臣妾曾讀過《淮南子》,裏頭說彩虹是和彗星、賊星一般的凶象,屬不祥之兆。
可後來臣妾讀明代的《戒庵老人漫筆》,裏頭又說彩虹是祥瑞之兆。舉的例子是一個叫唐應德的士子,他在出門應考前看到了彩虹,之後不僅中舉還得了會試第一。
這一會兒說凶兆,一會兒說吉兆,那皇上以為,這彩虹到底是吉兆還是不詳之兆?”
康熙沉默。
蓁蓁索性賭氣一般的下了決斷,“所以臣妾以為這依據天象來判斷吉凶,並不準確。都是後人牽強附會,為了給自己攬虛名或是給對方栽贓、壞名聲的,都是些苟且之舉,做不得數的。您實在不該為這虛妄之言傷神。”
她似乎把麵前的皮肉當成了那散步妄言的小人,氣咻咻的搓磨它,不一會兒就搓紅了,康熙亦覺得有些痛癢之意。
聽完蓁蓁的絮叨,康熙心中已經豁然開朗,的確,以天象來判定一個人的功過並不準確。
抑鬱苦悶的心情一掃而空,康熙開始注意到身體裏發出的其它信號。
他很餓。
蓁蓁正盡心盡責的搓著呢,忽然間一捧水從天而降,將她渾身上下都淋濕了。
她正欲發火,康熙就一把將她拽入浴桶裏,“愛妃幫朕洗了許久,頗為勞累,也該朕服侍你了。”
……
梁九功聽著裏頭傳來的動靜,可算放心了,皇上既然還有興致做那等事,那便說明之前的難關已經克服了。
不過皇上一天沒進水米了,又要耗費精血,隻怕身子都會被掏空,得好生補補。
於是,他吩咐人,去禦膳房布置了許多大補之物。
康熙出來後,自是通體舒暢、精神煥發,唯獨肚子裏空空的,瞧見梁九功準備好的膳食,又想到是梁九功派人請的貴妃過來,瞧他越發順眼,取下腰間的玉佩拋給他,“這個賞你了。”
“謝皇上賞賜。”
“下去吧。”
用完膳,康熙便要開始批折子。
他要把之前荒廢的時光補回來。
蓁蓁打算告退,回去好好歇一歇,康熙叫住她,“今晚留在這吧。”
“這不妥吧?這兒可是前朝。”
康熙便叫梁九功進來收拾奏折,“朕跟你一塊回觀瀾榭。”
到了觀瀾榭,康熙進了書房批奏折,叫蓁蓁陪著。
蓁蓁便拿起陣線,準備給小十和三格格做裏衣。
康熙瞧著她手裏的東西,便提出了要求,“朕上回去無逸齋,瞧見你給胤礽做的山羊靠背了,怎麽不給朕做一個?”
蓁蓁:……
“皇上又不缺…”
“胤礽也不缺。”
“那是給胤礽的生辰禮。”
“那朕今年的生辰禮,你怎麽沒送?”
蓁蓁:……
“我那不是在月子中,無力操辦嘛…”
“那你現在補上。”
蓁蓁可憐兮兮的擺了擺手,“臣妾好累的,能不能改日做?”
康熙放下手裏的禦筆,走過來抱住她,湊在她耳邊曖昧的說:“可以,你改日做它,朕今日做你…”
蓁蓁驚恐的往後仰,同他拉開距離,“皇上,您現在真的越來越下流了…”
“朕還可以更下流…”
回了觀瀾榭,蓁蓁便換了一身素白的紗衣,肌膚若隱若現,他瞧見後就又生出一股渴望。
應當是這段日子他關心農事,曠了多日的緣故。
鬧了半個多時辰,康熙抱著蓁蓁洗漱完,再度回到書案前處理政事。
蓁蓁渾身無力的躺在美人榻上,側頭看著專心批閱的康熙,感歎某人的精力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