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4
字數:3885 加入書籤
病來如山倒, 病去如抽絲。
康熙這些年甚少生病,一向是身強體壯、精力旺盛,但這回下江南行程密集, 十分勞累, 再加上太皇太後去世, 心神悲痛,守孝其間水米進得極少,重重打擊下,身子就垮了。
太醫下了重藥, 才讓康熙脫險, 之後就是漫長的修養期, 連木蘭秋獮都無法去,原本是要取消的, 但太子主動請纓, 要代皇父主持。
自從康熙病了, 胤礽就快速的成長起來, 下巴的青茬亦是越發濃密, 言行舉止間也越發有康熙的神韻。
康熙頷首, 將秋獮的事情全權交予他負責。
療養了三個多月,康熙的精氣神才大致恢複,重新處理政事。
十二月, 靖海侯施琅回京述職。
台灣是去年收複的, 施琅當時就建議取消海禁, 重開海上貿易, 但康熙心存顧慮, 沒敢把步子邁得太大, 隻是取消了海禁, 允許從前內遷的百姓回原籍居住,也可以出海打漁。
當然,他看過鄭氏貿易的賬冊,一府的貿易總額竟比得上江南一省,實在令人驚訝,難以放棄海上貿易。
他讓福建總督和施琅合作,將福建產的茶葉和台灣府的水果,運往日本進行貿易,打算小試牛刀,得到的反饋極好。
這是清朝第一艘海上貨船,正經的官方渠道而非走私,施琅很重視,親自押送到日本長崎。日本近些年也實行海禁,對外隻開放了長崎這一個港口。此港雖小,繁華富庶程度卻不輸蘇杭等大城市。
施琅是個能打勝仗的將軍,靠的不單單是武藝和熟悉水性,他本身就是個聰慧謹慎的人。他喬裝成貨船上的商人,同港口負責人打探消息,譬如港□□易的貨物種類、金額、稅款、頻率,隨後一一記錄下來。
康熙和施琅長談了一宿,第二日又召集戶部和兵部尚書,還有南書房的幾位大學士,共同商議,直到傍晚才有了決斷。
從明年開始,沿海四省徹底廢除《遷海令》,並在在廣東、福建、浙江、江南設立海關,分別是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江海關。
海關作為對外開放的口岸,既要負責本國的沿海交易和對外貿易、接待番邦屬臣,還涉及到緝私和海防要務,幹係重大,需要一部翔實可靠的律法作為支撐,故康熙命人起草製定《展海令》,同時下令四省總督進京議事。
此事定下後,康熙覺得積攢在胸前的那團鬱氣也消散開了,他看了一眼外頭,天色將晚,便看向幾位臣子。
“時辰不早了,朕也不留你們用膳,省得誤了回府的時辰,叫府中家眷擔心。
朕前些日子得了幾盒龍泉印泥,用著甚好。幾位愛卿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朕便忍痛割愛,將此好物與卿共享。梁九功!”
梁九功立即將漆盤送到幾位臣子麵前,任其挑選。
大學士明珠學識淵博,涉獵甚廣,聽到龍泉印泥,驚詫得不行。
“這就是傳聞中‘冬不凝固,夏不滲油’的極品印泥?”
他兩眼泛光,“微臣聽聞此泥至少要三年方能製成一盒,水浸不爛、火燒留痕,堪稱神仙技藝。”
康熙含笑點頭。
眾人原本覺得康熙的賞賜簡陋,但聽了明珠這一番解釋,方才知曉是自己不識貨,再看向那印泥的眼神多了幾分驚豔。
“諸位愛卿,自取吧。”
眾人這才取了一盒,揣進袖袋,歡喜的離開。
待他們走後,康熙也出了乾清宮,到永壽宮,裏頭十分安靜。
他問鳴翠,“皇後去哪了?”
“娘娘帶著阿哥和格格去護城河玩冰了。”
康熙一下就記起來了,前些日子蓁蓁說要帶孩子們去學冰。
“朕去找她。”
到了護城河邊上,他一下就看到她們母子仨個。
他就靜靜的看著孩子們跌倒、爬起,蓁蓁在前頭耐心的鼓勵。
孩子們慢慢學會了,抬起頭看到他,興奮的喊了一聲“皇阿瑪”。
康熙見自己藏不下去了,遂朝他們揮手。
小十彷佛小炮仗一般衝過來,幸好康熙的下盤足夠穩,才接住了這胖小子。
三格格則是由蓁蓁牽著手,悠悠的滑過來。
她的性子也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變得活潑起來,見到康熙,便甜甜的喚道:“皇阿瑪,您怎麽來了?”
康熙揉了揉小姑娘的細軟的頭發,目光掃過兩個孩子,最後落在蓁蓁身上。
“阿瑪來接寶貝回家。”
他順手將手裏的暖爐地給蓁蓁,“暖暖身子。”
騰出手後,他把三格格單手抱起來,另一隻手牽著小十,慢悠悠的往回走。
醋壇子小十認真的問道,“我們都是皇阿瑪的寶貝嗎?”
“都是。”
“那阿瑪是你們的寶貝嗎?”康熙反問道。
孩子們爭著搶答,“是!”
“阿瑪是我心中的大寶貝。”小十張開雙手比劃,“這麽大這麽大的寶貝。”
聽到孩子們充滿稚氣的回答,康熙笑意漸深。
他看向一旁不曾說話的人,“你怎麽不說話呢?莫非朕不是你心中的寶貝?”
蓁蓁橫了他一眼,孩子們這麽大了,怎麽能他們麵前說這麽膩歪的話?幼不幼稚?
康熙卻彷佛沒看到她的神色一般,委屈的搖頭,“看來朕不是你們的寶貝了,你們額娘都不承認呢。”
兩個孩子同時扭頭看向蓁蓁,清澈的大眼睛裏寫滿了控訴:額娘,你為什麽和我們不是一派的?
蓁蓁拿孩子們沒法子,隻得道:“是是是,你們都是額娘的寶貝。”
“那阿瑪呢?阿瑪是你的寶貝嗎?”三格格問得很嚴謹。
蓁蓁無奈道:“阿瑪也是。”
但臉上的表情卻看不出半分無奈,說得心甘情願。
康熙滿意了,“嗯,我們都是彼此的寶貝。”
夕陽的餘暉,將幾人的影子拉長,最後糅合在一起,緊緊相連,相依相偎。
蓁蓁看著這一幕,心軟軟的,或許這就是當年仙女思凡的原因吧,天上清苦孤寂,人間多了幾分煙火溫暖,令人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