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月經量少顏色深
字數:4971 加入書籤
張景無奈地搖了搖頭。
李梓琪會意錯了,還以為媽媽或者白冰曾經透露過自己的底細呢。
情急之下,也顧不上繼續佯裝淑女形象了。
隻見她“騰”地站起身來,大聲辯解道:“我真沒有交過男朋友!雖然曾經也跟幾個男孩子約過會,但都是當最最普通朋友處的。我保證,和他們絕對連手都沒有牽過。”
“這位姑娘,我想你是誤會了,我根本沒有質疑你的意思。而且,你有沒有男朋友,跟我也完全沒有關係。”張景嘴角露出一絲苦笑。
對於李梓琪言行舉止的前後巨大反差,更是非常不能理解。
不過,轉念一想,這樣也好,待會兒問診就可以直言不諱了。
“怎麽會沒關係?我媽剛剛不是都跟你聊過了嗎?我想要當你的女朋友,而且她也相中你了。”李梓琪大喇喇地說道,根本沒有一點羞赧之色。
“阿姨確實說過類似的話,但是,我並沒有同意。”張景正色道。
“為什麽?我就長得那麽讓你討厭嗎?”李梓琪噘著嘴問。
“不是,說句實話,我覺得你還挺可愛的。”張景實話實說。
“可愛?是可憐沒人愛吧!”李梓琪黯然道。
“我……”張景本來就不善言辭,尤其是麵對女孩子,更是嘴笨。
反正這事兒一時半會兒也掰持不清楚,於是,幹脆直接轉移話題道:“姑娘,咱們還是先繼續看診吧。”
李梓琪先是一愣,不過略一思索,隨即點了點頭,表示認同。畢竟,她也不想直接就把兩人的關係給鬧僵了。
“那好吧,我是不是得繼續張嘴?”
“嗯。”張景也點了點頭。
“可是我的嘴巴真的張不了很大,因為最近吃東西上火,嘴角有點爛了。”李梓琪眉頭微蹙。
“沒關係,你盡量張開,我拿根壓舌板輔助一下就行了。”張景淡淡說道。
好不容易,舌診也完成了。
張景在電腦病案對話框中記錄:舌質淡,苔中後白膩。
接下來就該問診了。
張景跟著李漁老師抄方的時候,知道很多月經不調的女性,都與工作壓力大,或是上夜班有關係。
於是,打算先從職業問起。
“李姑娘,請問你是做什麽工作的?”
工作?
李梓琪一聽,頓時來勁了。
可自己是做美食主播的,算不得什麽正經工作。張醫生會不會因此而嫌棄自己呢?
但是,如果現在說謊,以後肯定更加讓他瞧不起。
權衡再三之後,李梓琪最終決定,還是選擇說得含糊一點兒。
“哦,我是做IT互聯網行業的。”
“工作壓力大不大,要經常上晚班嗎?”張景又問。
李梓琪心裏一暖,暗忖:這位帥氣小哥哥雖然表麵看起來挺木訥的,但關心的話還是張口就來嘛。
“現在的年輕人,隻要不當啃老族,總歸都有點壓力的。至於晚班嘛,也難免會上一些。不過,以後我可以調整作息時間,盡量把工作都安排在白天完成。”
“嗯,如果工作允許的話,我建議盡量不要熬夜。特別是對於女孩子來說,晚睡對月經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張景一本正經地說。
“我記住了,謝謝你,張醫生。”李梓琪甜甜地回應道。
“你月經周期怎麽樣?提前還是推遲?”張景繼續詢問。
“每次都提前個兩三天,差不多28天左右吧。”
“這不算提前,28天也是正常的月經周期。”
“不是30天來一次月經才是最標準的嗎?”李梓琪好奇地看著他。
“其實女性經、孕、產、乳的時間按周算最為標準,比如人們常說的十月懷胎,其實隻有280天,也就是正好四十周。這裏,就是將四周28天當作一個月了。”
“哦。”李梓琪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畢竟她也沒有懷孕的經曆,也就隱隱約約好像在網上見過類似的科普知識罷了。
“月經量呢?多還是少?幾天能完全幹淨?”張景糾正了她的認識之後,繼續問道。
“月經量很少,隻有第一天量多一點,三天就完全幹淨了。”
“顏色呢?是深還是淺?血塊多不多?來的時候有沒有痛經的現象?”
“顏色偏深,血塊有點多,痛經有時會有一點,不過不太嚴重。還有就是來的時候,腰會有點酸痛。”
“經前呢,會不會出現胸脹的情況?”
“這個……好像不太明顯。”李梓琪回憶了一下,回答道。
問完月經相關問題後,張景繼續按照“十問歌”內容,細細詢問了常規問診項目。
差不多十分鍾後,問診全部結束了。
張景在電腦上開始錄入有參考意義的問診信息,又將脈象結果也補充了上去。
掃了一眼記錄的病案信息。
患者,女,23歲,近一年多以來,月經量少,周期可,上次10月6日來的。夏天貪涼,吃西瓜冷飲多,冬天怕冷明顯,手足冰,納可,二便正常,眠淺多夢,晨起口不苦。查:舌質淡,苔中後白膩,舌下淤滯I度,脈弱。
診斷:厥陰病寒凝血淤)
處方: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合桂枝茯苓丸
“好了,李姑娘,咱們來談談你的病吧。”
“嗯,好的,張醫生,你盡管說,我仔細聽著呢。”李梓琪歪著腦袋,一臉花癡的表情。
張景根本不在意,自顧自地說道:“根據四診情況來看,你月經不調的原因主要是體內久寒,兼有輕度淤血內停。”
“這個我知道,就是宮寒有淤血嘛,對不對?那怎麽治療呢?”李梓琪微有得意之色。
臉上的表情好像在說:別以為我啥都不懂。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吧。”張景點了點頭,接著開始搬出原文依據:“《傷寒論》第352條: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啥生薑湯?隻用喝點什麽薑湯就行了?”李梓琪一臉蒙圈。
“不是生薑湯,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這個原方中除了生薑半斤之外,還有當歸三兩,芍藥三兩,甘草 (炙) 二兩,通草二兩,桂枝 (去皮) 三兩,細辛三兩,吳茱萸二升,大棗 (擘)二十五枚。”張景解釋道。
“大棗二十五個,這麽多,會不會太甜了點兒?能不少放些,我擔心會長胖。”李梓琪小心翼翼地,以商量的口吻問道。
“我剛剛說的,是《傷寒論》裏的原方用量。根據實際臨床情況,需要做出調整的。而且,除了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外,再合用桂枝茯苓丸更為貼切你的病證。”
“行吧,不管什麽湯什麽丸的,你盡管開,我保證乖乖地全吃掉。”
張景淡淡一笑,開始在電腦上錄入電子處方。
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小通草3克,細辛3克,吳茱萸3克,生薑5片,大棗5個,茯苓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
接著詳細交待煎服方法:“這個方子在我們中藥房抓上七劑,自己加生薑五片,一塊錢硬幣大小及厚度,另外大棗一定要掰開再煎。”
“全部倒入到陶瓷藥罐中,用1000毫升左右的清水先浸泡半小時,浸泡後的水不要倒掉。”
“然後放在煤氣灶上加熱,先大火燒開,後到調成最小的火,繼續煎煮三十到四十分鍾即可。最後倒出藥汁,總量約為300毫升左右,過濾去滓,分兩次飯後溫服。”
“等等,等等,這麽複雜我哪能記得住,就不能在你們這邊代煎嗎?”
“當然也行。不過,還是建議有時間的話,盡量在家自己用傳統方法煎煮,藥效會更好。如果到時有疑問的話,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白女士應該告訴過你我的號碼了吧?”
“有的有的,能問你就沒事了,反正我媽媽也不用上班,有的是時間。”
李梓琪提起她的母親時,張景這才猛然記起來。
還有件挺重要的事情,需要向她交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