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不爽
字數:6238 加入書籤
君頡看著那可憐巴巴的五本期刊, 又想起昨晚孫常威同林霽雲言笑晏晏的模樣,心裏不由有些氣悶。
過了一會,他問道:“朕是不是還未去過太學講學?”
程德海道:“陛下日夜操勞, 太學學子尚未有此殊榮。”
按照大燕慣例,每位帝王登基不久後都會去太學講學,以沐聖恩,隻是君頡初登基又是斬朝廷官員,又是樓蘭出征,一直分身乏術,無暇顧及此事,太學更是無人敢催這位一上位便露出鐵血手腕的帝王, 久而久之, 這事便被擱置一旁。
想來如今去太學是最好的時候了。
君頡道:“召張元良進宮, 朕有些事要同他說。”
太學天字丙班。
林霽雲同孫常威說了官窯可以借用的事。
結果孫常威聽了此事, 第一反應不是欣喜若狂,而是以為林霽雲在誆他。
“霽雲兄, 我知道你見我這兩天消沉, 想安慰我,我感謝你的好心, 但是也不用拿此事來騙我吧。”
林霽雲有點哭笑不得, 這事有什麽好撒謊的, 他道:“是真的。”
“你聽誰說的?”
林霽雲沉默了一下, 他總不能說自己親耳聽到皇帝說的,這次可真得誆騙孫常威了, 他想了想, 道:“我聽張元良先生說的, 好像是陛下剛剛下發的旨意, 說允許造物社使用官窯。”
加上張元良先生做擔保,這話的可信度頓時上升了不少,孫常威滿臉不可置信,“陛下怎麽這麽及時雨?知道我們想用官窯?難道有人向他求情了?”
他望向林霽雲,林霽雲頓時有一種被看穿的感覺。
“難道是你和慧安兄?”孫常威很快搖了搖頭,“你們都沒見過陛下,還不如我托夢給陛下靠譜。”
知道他要用官窯的除了林霽雲和張慧安,就隻剩下造物社的老師了。
難道是老師看他太喪氣,終於忍不住向張元良先生表述他們的訴求,然後張元良又去找陛下商討此事?
目前看來,隻有這個推論是正確的,總不會真的是霽雲兄向陛下求情的。
孫常威心想,今天排隊買到了新發售的期刊,又得到可以使用官窯的消息,這是什麽日子啊,他也太幸運了。
等上午的課結束,三人聚在一起用午飯。
張慧安看了看四周,道:“那本重生話本真這麽火爆?我下學來膳堂的路上已經聽到七八位同窗在探討了。”
不止是張慧安來的路上聽到了,林霽雲和孫常威也聽到了,甚至在膳堂排隊取飯時後麵的同窗也在說重生之事。
林霽雲從來沒想到自己的話本能暢銷到這個地步,連太學的學子都在傳閱。
弄得他一路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很是尷尬。
孫常威笑著搖了搖頭,“所以我還是有先見之明的,那些都是讓家裏的下人提前去排隊買,然後課間送來的,可我是第一堂課便買回來了,回來的路上已經閱讀完,誰也不能影響我讀書的興趣。”
他又問道:“你們確定真的不看嗎?現在這可是太學同窗間流行的話題,看看也好同其他同窗打交道。”
林霽雲當然是拒絕了,話本內容沒人比他更熟悉,倒是張慧安聽了孫常威的話猶豫了一下,有些心動。
這些天他一直跟著表哥和孫常威在一起,和班裏同窗的熟識程度隻是能用名字對上臉而已。
而班裏確實有人討論重生話本的事,之前他不怎麽看話本,都插不進嘴,這次說不定能借用話本能多交幾個朋友,也是條門路。
況且太學中這麽多人看這重生話本,其中必然有其厲害之處,應當見識見識。
見張慧安點頭,孫常威頗為珍惜地把拆開閱讀過的第三期期刊交給他,囑咐道:“我那還有第一期和第二期,你中午一並拿了回去吧,隻要別把書弄皺就行。”
當然以防萬一,孫常威中午還是去找了一趟造物社的老師,問問情況。
等他回來,林霽雲卻沒在他麵上見到太多喜色。
林霽雲以為事情有變,奇怪道:“怎麽了?老師還是說官窯不能用嗎?”
孫常威沒精打采地搖了搖頭,“不是,造物社老師說可以用,但是不可以造琉璃,必須得造天下還沒有到東西。”
“我去哪能造天下還沒有到東西啊!這不和不借官窯是一樣的嗎?”
原來是這事,林霽雲本來想晚上空閑時間多再說的,如今隻好提前說出來了,他道:“常威兄,其實我在古籍中查閱到有一個法子,或許可行。”
“什麽法子?”孫常威將信將疑道。
“和琉璃差不多,名叫玻璃,製備原料卻便宜得多,隨處可見……”
因為時間少,林霽雲隻能講個大概,孫常威聽了,大為震撼,忙問他從哪本古籍中看到的,他也想看看。
這可難住了林霽雲,林霽雲隻好推脫自己忘了。
孫常威有些迷茫,霽雲兄古籍內容沒忘,古籍的名字倒忘了,這記性可難得一見。
但隻要有了製備法子,他們就可以借官窯了,不管最後製備能不能成功,兩人趁熱打鐵,先把製備的方法撰寫成文,晚上讓孫常威交給造物社老師審閱。
據說要陛下點頭了才能借。
這也算是和陛下間接有了交流了,孫常威一想到這就相當激動。
不過兩天,這份玻璃的製備方法就通過審閱了,得知陛下同意他們借官窯,孫常威差點幸福的暈過去,連連感謝林霽雲,都是他想的好法子,造物社才能借到官窯,還能嚐試這麽新奇的東西。
據林霽雲所說,玻璃無色,且相當通透,可以用來做窗戶,做鏡子都是極好的。
孫常威從未見過這種材料,不免更好奇了。
說幹就幹。
林霽雲和孫常威還有小表弟在課後時間挖了不少沙子,三人還弄到了石灰石和強堿,石灰石可以使用漢白玉,自然是花造物社的資金買的,而在abo世界用的強堿是碳酸鈉,可這個世界碳酸鈉隻能靠天然堿礦獲取,價格昂貴,幸好還有替代品碳酸鉀可以替代使用。
根本此時正是秋收後,稻田裏都是成捆閑置不要的稻草,孫常威按照林霽雲的指導,先是將稻草燒成草木灰,然後用井水浸泡,隨後將上層溶液留下煮幹,最後得到的白色粉末就是碳酸鉀了。
原料準備齊全,剩下的就是燒製了。
動手的部分林霽雲全都交給了孫常威,孫常威從小跟著父親耳濡目染,實踐能力不是一般的強,林霽雲隻是把燒製過程寫給了他,第一次燒製出來的玻璃就有模有樣,但是會有小氣泡,還有其他的瑕疵,不是很美觀。
即便如此,也是一項開天辟地的壯舉了,他們竟然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製造出了玻璃!
發現林霽雲給的製備方法真的能成功,孫常威激動得快不知道說什麽好了,更是除了上課時間外,基本就住在了官窯,和官窯的匠人們同吃同住,向他們詢問一些操作上的問題。
林霽雲也將這好消息通過咕咕傳達給了君頡。
很快,二代玻璃又被孫常威研究出來,它比初始製造的玻璃更加精美,至於三代玻璃,已經和abo世界的玻璃差不離了。
根據孫常威的實踐操作,林霽雲將製備過程重新補充完善,基本按照補充後的製備方法,就可以一步一步製作出來比較成熟的玻璃。
這麽大的喜事,必定要上報於朝廷。
張元良先生見到他們的成品也是讚不絕口,沒想到這三人不僅有膽識抓賊,還有能力創新,製備如此通透的材料,著實臥虎藏龍。
關於如何上報給皇帝,他倒是有個建議。
不久後陛下將來太學講學,不若趁那時讓造物社奉與陛下,討個彩頭。
竟然能和陛下親自見麵,孫常威和張慧安已經快激動得暈過去,雖然張慧安沒怎麽參與玻璃的製作過程,可能讓他近距離拜見陛下,已經是張家祖墳冒煙的好事了。
唯有林霽雲心如止水。
等到陛下來太學講學這天,太學上上下下熱鬧非凡,學裏特別設置了講壇,因為林霽雲他們一會要進獻玻璃,所以太學特別讓他們坐在第一排。
孫常威作為造物社的社長坐在第一位,林霽雲在中間,張慧安在最後一位。
先帝在時來太學講學是委托白宗甫先生代為講解的,大家都能理解,皇帝日理萬機,還怎麽可能有閑心認真鑽研這些,能見到陛下便是學子們的福分了。
因此眾學子便以為陛下來講學也隻是走個過場,讓張元良先生代為講解。
但不成想,當今陛下卻沒有叫人,自己一臉平靜地望著眾學子開始講解。
君頡講的是《大學》第一章,太學學子基本從小便學過四書五經,但君頡講的和那些老儒都不太一樣,常常舉實例,從其他角度評講,倒令人豁然開朗。
眾人除了大感佩服外,更是屏息凝神,仔細聆聽君主教誨。
除了林霽雲。
他距講壇離得近,在台下從這個角度往上望,很多人站在台上都是死亡角度,臉部缺點暴露無遺。
但君頡不一樣,在這種角度下竟然依舊俊美非常,下頷骨似刀削一般,淩厲又清晰。
林霽雲欣賞帥哥欣賞了半天,等到講學結束才發現自己光顧著盯君頡了,連他講的是什麽內容都沒注意聽。
真是不妙。
不過此時沒聽進去君頡講什麽的不止他一個,馬上要進獻玻璃,孫常威已經緊張得目光呆滯了,而小表弟張慧安更是緊張到發抖。
不妙,這個狀態上台話都不會說了怎麽辦?
他們造物社就要在君頡麵前丟人了。
林霽雲連忙戳了戳孫常威,讓他放鬆,又拍了拍小表弟,讓他別那麽緊張。
這點小動作在其他學子眼裏自然是微不足道的,可在台上便放大了千百倍,君頡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小妻子和身邊兩人動作親密。
坐在霽雲身邊的不就是那晚在他房裏遲遲不肯離去的人嗎?
他不爽地垂下了眼睛。
等到敬獻玻璃的環節,造物社的三人上台,幸好經過林霽雲的提點,這會孫常威終於回神意識到此時有多麽重要了,他簡單地介紹了一番玻璃的做法和用途,然後又將最大的功臣林霽雲推到自己前麵,介紹道——
“玻璃製法便是這位林霽雲學子提出的。”
隻是孫常威推林霽雲上前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林霽雲的腰,林霽雲本人都沒感受到,卻被君頡看得清清楚楚,他望著那雙碰過自己小妻子腰間的手,心裏更加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