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師兄劉旺祖。
字數:2940 加入書籤
這一次受到小王子方曉傑連累的,還有司天鑒大夫劉承天。
劉大人為什麽會受到連累呢?因為他是小王子方曉傑的啟蒙經師。雖然受到連累,隻是官降三級,仍然留在司天鑒。說白了吧,品級降了,俸祿拿少了,還是原來那一攤活兒。
你的學生惹了禍,當老師的怎麽能夠不予以懲戒呢?更主要的是皇上是要讓所有的大臣看見。這就叫做殺雞儆猴了。
劉大人本身也很內疚。雖然小王子才剛六歲,但由於他的資質過高,背書背的也很快。劉大人對這個自己未來的主子相當的滿意。平時管教起來也就很放鬆了。管教,不如說是敬畏。皇子的老師們,為的不是當時的榮耀。做微笑王子的啟蒙老師更不是為了那一點點的榮譽。而是未來太子登基以後就可以一步登天。這個時候教的是王子,未來就是當朝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既是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更是未來君主的依靠。朝政紛亂複雜,朝中的大臣上成千上百,皇上一個人駕馭整個兒的朝廷。雖然有封建禮教的束縛,忠君思想的灌輸,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你心裏想的是什麽呢?所以用人已經成了皇上最大的難題。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登基,必須要用自己信得過的人。放眼望去,這滿朝的文武誰是最可靠的人呢?當然是自己的老師最可靠。這些皇子的老師們從小就教給他知識,講給他做君主的道理,駕馭臣子的法術。太子一旦變成了皇上,那麽第一個替他實踐的人當然是他的老師。
為了光宗耀祖,錯過一朝的宰相,那是所有文人都向往的。劉大人也不例外。有這份榮耀就可能有這份風險。
司天鑒大夫劉承天多年混跡於官場,除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對於官場這些事兒更是了如指掌。他掌管這個部門,就是給皇上找各種理由,與上天溝通,塑造天子形象的部門。
所以對皇宮內外的事情更是清清楚楚。這麽多年在宮內宮外,無論是官樣文章還是小道消息,劉大人可以說是經曆了血雨腥風。對於小王子方曉傑這件事兒,可以說是早有預料。
既然對這件事兒早有預料,為什麽他還要貪這趟渾水呢?這就叫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一個國家要立太子。一個朝廷要延續國脈。不經曆幾場雪星空怎麽可能呢?無論是皇室內外,那些有關係和沒有關係的皇子,以及皇室內親們,哪一個不是望著大位垂涎三尺啊?隻要是他們一有機會,一定會施展各種手段采取各種措施,爭取上位。
那是什麽呀?那是天子之位。你說你修行的再好,也不可能不動心。所以劉承天自己知道,輔佐一個自從生下來就爭議不斷的王子,上位多大的風險。之所以還在努力的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就是做好了犧牲一切的準備。現在世道臨頭了,為自己的主子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辭,是這些文人的骨氣和追求。現在皇上隻是借用他的烏紗帽玩給大臣看看,他還有什麽不樂意的呢?這樣的血雨腥風中,能夠保住自己的小命。還能夠為自己的主子效勞,這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
既然有了這種想法,劉大人也做好了各種的準備。
獻了青春,獻子孫,你以為這句話是現在才發明的嗎?那時候就講究就這樣。為了自己的主子,不僅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豁出去,而且還要讓自己的心,向著自己的主子。這就是夢見士大夫階層最大的決心和勇氣。這不僅標誌著中心,更標誌著矢誌不渝。
劉承天給小王子方曉傑準備的一個死忠粉,就是自己的兒子,劉旺祖。
劉旺祖從小就跟他爹飽讀詩書,什麽經史子集,各種門派的學說,學了一肚子。無論是道德禮儀封建禮教還是兵書戰策,他可以說是滿腹的經綸。這些都是為了將來接他爹的班兒去掌管司天鑒衙們的。
劉旺祖雖然各種學問都有所涉獵,但是他最愛好的還是兵書戰策。兵家的學說很深奧,《孫子兵法》更是奇謀不斷。無論是春秋戰國還是兵家的學問,曆代的名將,典型的戰例,他不僅熟知,而且有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也準備了自己獨到的思考和韜略。
要說他們家的看家本領,還是看天相,而預知未來。周易是他們家研究最透徹和最深入的。家傳的淵源肯定是不會丟,而且是越學越精。在此基礎上學習兵書戰策,成為一名戰略家。研究曆史,考證曆史人物,對於曆史上進行的大大小小的戰役進行推演,很快就讓他成為一個準軍事家。
家學淵源,加上他的愛好,是任何一個想成就大事兒的人,缺少不了的軍師和謀略家。這就是他老子劉承天,向著這個方向培養他的初衷。那就是成為小王子方曉傑的一個名副其實的謀士。
不僅在學問上要飽覽群書,在戰略上也要有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在具體操作上要務實。前邊兩點所有的讀書人都可以做到,唯獨是具體操作上要務實這一點,是大多數讀書人做不到的。為了把這件事兒做好,他老子劉承天,找到了一個當地的術士作為他的老師。
其實這也是他們家學淵源的另一個支派。玄學總體來講一派就是戰略派,這一派就是他爹劉承天為代表的在在朝堂上冠冕堂皇運用玄學的人。另一派就是操作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江湖術士。這些人行走於江湖,利用各種手段顯示玄學的奧妙和心不可測的隱秘功底。
在玄學上這兩排從來就是打的不可開交。如果讓一個人兼顧這兩個門派的優勢,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玄學戰略派,因為他們在朝堂上把朝廷的事物玩弄於股掌之間,所以向來瞧不起那些江湖的術士。雖然都是同一個門牌,也出自同一個祖師爺,相互之間誰也看不上誰。有的時候甚至打的不可開交。
在修行過程中當然有上述的大仙,也有混居民間的神棍。這就要看你遇到什麽樣的修行之人了。為了給兒子找一個能夠學到實際東西又有可以麵對複雜局麵能耐的人,劉大人可謂是為盡了心機。
老子得到以後騎著青牛出了西關,在西域收了一個徒弟,就是張果。張果後來也得到成仙了。成仙以後一直在西域享受人間煙火。劉承天,天天帶著兒子給他上香。也是父子兩個的誠心感動了他,終於有一天,他老人家踩著祥雲來到了劉家,從此劉望祖就拜他老人家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