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溫居宴
字數:16683 加入書籤
是夜, 孟桑立於桌案前,振筆疾書。
滿打滿算,她進國子監食堂已有十七日, 也將食堂內外都摸得十分透徹。
半個多月過去,食堂改善許多。
朝食、暮食的樣式豐富不少, 品質也有所提升。有時她放手交予阿蘭並陳廚子三人來掌勺,雖然所做出的吃食還有些無傷大雅的小毛病,但已是瑕不掩瑜。
而以許平為首的監生們, 一改對食堂原先的排斥,變得十分喜愛。十多日來,他們之中, 無一人去監外花銀錢買過吃食。
籠統來看, 改善食堂處境的第一步, 已算是走得很好, 須得想想接下來的路要如何鋪開。
孟桑筆尖稍頓,直起身來, 右手執筆, 而幹淨的左手去抓蜜餞,扔到嘴巴裏,一邊津津有味地咀嚼,一邊斟酌。
依她所見, 眼下最要緊是一件事——來食堂的監生人數沒有增多。
孟桑蹙眉, 自言自語:“往細裏想想,不應如此啊……”
“如今食堂拿出來的吃食,樣樣都受監生喜愛。那他們回去後, 一傳十、十傳百, 也該出現一些新麵孔了, 怎會一直都是這撥人呢?”
“難道還是食堂從前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陰影太重,所以死活不信?”
嗯……明早要去監中做朝食,或許能尋幾位監生來,問問那些不願來食堂的監生們究竟是何想法。
孟桑又往口中扔了一塊酸酸甜甜的蜜餞,沉吟片刻,最終擬定了主意。
山不就我,我去就山。
畢竟俗話都說了,酒香還怕巷子深,與其指望監生們口耳相傳,不若還是食堂這邊主動走出去,將美味吃食直白呈現在對方眼前,才是最有效的法子。1
至於之後究竟要如何做,還得顧忌魏叔。畢竟魏叔是食堂的大師傅,什麽事都越不過他去。
上回她一衝動,貿然與魏叔提起過後世的承包製。這個製度放在當下,雖有很多局限,譬如沒有監管,也無法顧及家境貧寒的監生,但若是細細琢磨,也並非一無是處,尚有可借鑒的地方。
然而魏叔一聽見,就全盤駁回,態度之堅決、神色之嚴肅,孟桑如今回想起來都有些怵。
可見魏叔並非銳意進取之人,想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弄些動靜出來,須得用些柔和法子,溫水煮青蛙嘛!
看來,是時候將“下學小吃攤”籌備起來了。
半夜,天色黑沉,更鼓敲響。
孟桑隨之睜開雙眼,伸了個懶腰,打著哈欠起身洗漱。
起來後,她煮了一壺熱水,胡亂掰了一些昨日買的糕點墊腹,就開始準備起今日的溫居宴。
忙活半天,直至天邊泛著魚肚白,孟桑才洗手離家,往國子監而去。
現如今她家離國子監後門近得很,幾步路就能到。
後廚之中,柱子和陳廚子二人已經忙活半天,見孟桑過來,他們連忙問好。
孟桑昨日為了琢磨怎麽吸引監生,睡得有些遲,如今麵上還帶著一絲困意。可無論如何,瞧著已經比前幾日被鼾聲鬧到無法安眠時,要精神許多。
中秋未歸家的監生二十餘人,幾乎都是書學、算學兩門的監生。他們多家境貧寒,平日應付筆墨紙硯的開銷已是不易,故而日日都來食堂用吃食。
即便是當時靳廚娘做出來的奇怪吃食,他們都會強忍著不適,麵不改色往下咽。
於他們而言,這種吃食上的苦頭,根本算不得什麽。
更何況自打孟桑來食堂後,無論朝食、暮食都美味許多,他們內心很是感激,每回來食堂都會熱情地和孟桑打招呼。
今日亦是如此。
孟桑將青椒肉絲麵推過去,笑道:“剛煮好的,用時小心燙。”
算學監生孫貢點頭謝過,隨後小心翼翼捧著麵碗,往旁邊空著的桌案走去。
寬碗內,素白細麵窩在麵湯之中,最上頭蓋了一勺澆頭。青椒、豚肉皆切成細絲,翠綠與肉色相互糾纏,很是亮眼。
孫貢不是頭一回吃孟桑做的索餅,熟練地將麵攪拌均勻,隨後叉起一筷子混著青椒絲、豚肉絲的細麵,盡數嗦進口中細嚼。
細麵是今早剛剛扯的,頗具韌性;青椒新鮮極了,聞著有微微辣,實則吃起來卻泛著甜;至於豚肉絲,也不曉得孟師傅對它做了什麽,肉質細嫩,很是爽口。
這麽一大碗麵下去,再喝上幾口熱湯,於這漸漸轉涼的初秋,足以喟歎一聲“爽快”!
孫貢埋頭猛吃,不一會兒碗中就見了底,便是連調製的湯底都被他喝了個精光,最終盡興地將空碗放回桌案上。
一抬頭,卻瞧見孟桑徑直往他這兒來,與他相對而坐。
孫貢笑了,很是真誠地誇讚一番孟桑的手藝,最後才問:“孟師傅這是……”
孟桑擺手,笑吟吟道:“孫監生安心,隻是有些事想向你請教。”
不說還好,這一說,孫貢更加疑惑了。
孟師傅有什麽事能來找他的?
孟桑輕咳一聲,試探問道:“你覺著食堂近日吃食如何?”
孫貢越發不解:“孟師傅來了以後,自是極好的。”
聞言,孟桑抿出個笑來,再度試探:“那其他監生呢?譬如國子學、太學的監生,我曉得你們早課是打亂了的,總能遇上他們的吧。”
“他們若有聽你們提起食堂吃食變好,又是作何反應?”
聽到這兒,孫貢忽而反應過來對方究竟想問什麽,心中惴惴。
他勉強維持笑臉,支支吾吾道:“他們……他們都……”
見孫貢一副難以啟齒的模樣,孟桑不禁蹙眉,有些苦惱道:“難道真是食堂惹得其他監生過於不滿,無論你們怎麽說,他們都不信?”
孫貢心中滿是糾結,著實不知該如何應答。
他對孟師傅很是感激,並不想誆騙她。
可若是當真全盤托出,告訴孟師傅一直沒有新的監生來,皆是因為他們這些人因擔心有人來搶,為一己私欲,在外頭拚命抹黑食堂……
太卑劣了。
確實是,太卑劣了。
孫貢死死咬著後槽牙,終於後知後覺到了,他們這十多日來的舉動,愧對了孟桑的真誠相待,也辜負這麽多由對方傾盡心血烹製的美味吃食。
若他眼下實話實說,是背棄與諸位同窗一並立下的誓言,是為不義。
若是他仍選擇隱瞞,又是對孟師傅的不公。
兩難之局,左支右絀。
然而不等孫貢想出究竟,孟桑已經斂了愁容,笑著道了一聲“多謝”,起身欲要離去。
孫貢自己還未反應過來,已經下意識出聲喚道:“孟師傅,且慢!”
孟桑依言站定,挑眉看來,疑惑問道:“怎麽了?”
孫貢隻覺得嗓子有些發幹,咽了咽津液,啞聲問:“不……不是什麽大事,就想問問今日暮食是什麽。”
聞言,孟桑“哦”了一聲,笑道:“給你們做炒飯吃,配上一時蔬,還有一道醬肉。放心,雖說是陳廚子掌勺,但我已經嚐過,味道不差的。”
孫貢勉力勾起唇角,應道:“辛苦諸位師傅了。”
“我們應做的。”孟桑頷首致意,徑直離開。
她與柱子二人交代一番,就拿著小布包,準備回去籌備溫居宴。
留下孫貢站在原地,垂下頭一動不動,雙手緊緊握成拳,渾身都在微微顫抖。
良久,孫貢終於抬起頭,眼眶微紅,但目光漸漸堅定,狠狠吸了一口氣,抓著自己的木牌,扭頭出了食堂。
這事得有個交代。
另一廂,孟桑離開國子監後,又去補買了些需要的肉蔬、碗盤,方才歸家。
快至宅前時,孟桑遠遠就瞧見文廚子、紀廚子拎著一堆東西,一左一右站在門口,跟鎮宅門神似的。
他們看到孟桑從街角繞過來,連忙挺直腰板,恭聲喚了一聲“師父”,然後齊刷刷跑過來,接過孟桑手上的各色東西。
孟桑從腰側小布包裏掏出銅鑰匙,開了門,故意道:“不是說要吃溫居宴?你們來這般早,怕是一口熱水都喝不上。”
紀廚子笑了,溫聲道:“一桌宴席,師父一人哪兒忙得過來,我們來給您打下手。”
一旁的文廚子憋出一句:“再不濟,總是能幫著燒火的。”
“進來吧。”孟桑莞爾一笑,率先入了宅門。
這宅子的庖屋不算小,設在外宅,進門往右走到頭就到。庖屋外的兩張石桌又大又板正,又挨著小井,在這處做事很是方便。
孟桑招呼他們將東西先擱在石桌上,自個兒快步去到庖屋窗邊,看她的鵝。
今日溫居宴,有一道大菜就是廣式燒鵝。這菜和烤鴨一樣,真想做得好,少說也得花半日工夫來著手準備。2
調鵝料、醃製、吹氣、滾水定型……光這些步驟,前前後後就得經過三個時辰。等到此刻孟桑從國子監回來,鵝皮已經被風吹幹,須得刷上皮水,再風幹一個時辰,才能入烤爐。
這庖屋的烤爐不大,比不得國子監裏的公廳爐,但自家用已是足夠,平日裏做個雞鴨鵝,烤些點心糕餅,還是十分便利的。
紀廚子二人整好食材,從庖屋外頭進來,正巧看見孟桑在給鵝刷皮水。
文廚子雙眼唰地亮了,嘴快道:“師父今日要做烤鵝?”
孟桑點頭又搖頭:“應該叫燒鵝。”
“可它瞧著跟烤鴨一樣要刷皮水,應是要入爐中烤吧?為何叫燒鵝,不叫烤鵝呢?”文廚子很是費解。
孟桑哽住,一時也不曉得怎麽回答。
這她哪裏曉得!
確實是要進烤爐,可人家也確實叫廣式燒鵝呀!
這種問題,就跟“魚香肉絲為何沒魚”“夫妻肺片裏怎麽沒有肺”“買老婆餅為啥不送老婆”等等一樣,根本沒法回答。
“文高,看來你很喜愛烤鴨嘛!”孟桑將刷好皮水的鵝兄繼續掛到窗邊,拍了拍手,麵上露出和善的微笑。
“那你來說說,做烤鴨時須得注意什麽?烤鴨用的料水方子可記熟了?皮水何時上?”
“哦對,還有昨日教你的千層餅,前日教你的扯拉麵,都學得如何了?”
聞言,文廚子眼裏的光瞬間黯淡,支支吾吾答了個大概,耳根子有些紅,低頭道:“師父……我還有些要點沒記熟,回去就練。”
“嗯,你自己心中有譜就好。”孟桑神色如常,不喜不怒,心中卻嘖嘖稱奇,恨不得拍手叫好。
文二短短幾日就能記下這麽多,手藝也精進許多!
嘖,這徒弟開竅挺快,挺給她漲臉。
一旁的紀廚子圍觀了前後經過,心細地察覺自家師父微微勾起的唇角,以及放鬆的眉眼,不由會心一笑。
怎知他這嘴角剛提起,對麵孟桑已經敏銳盯了過來,對著他也露出了和善微笑,欲要開口。
紀廚子打了個激靈,連忙恭聲道:“師父,外頭食材已經一一歸置,下一道菜食要做什麽,徒兒來幫您。”
再沒徒弟問什麽她無法解答的問題,孟桑心滿意足,拍手道:“黃金雞,紅燒蹄髈……走,咱們忙活起來!”3
紅燒蹄髈,得先用清水和香料將整塊蹄髈焯水,明火燎毛,然後剁了塊,再度焯水。之後無非就是炒糖色、下輔料、倒酒添水,大火燒開、小火燜燉。
現下沒有後世常用的啤酒,孟桑挪來一壇宴席上飲的新豐酒,酒香淡淡,沁人心脾。
而黃金雞又是另一種做法。
買回來的雞得先治淨,以防肉鋪處理不夠幹淨,孟桑特意一寸寸挑了,以免有毛,吃著不爽利。
隨後將大肚砂鍋中的清水煮開,添麻油、鹽,再將整隻雞浸入。直至煮到雞皮變色,再倒入蔥段、花椒等,多燉片刻後將炭火挪走,就這麽蓋上砂鍋蓋子慢燜。
去肉鋪買雞時,孟桑還特意用低價買了好些旁人不要的雞雜回來,準備另炒一道下酒菜。
恰在這時,宅子外頭傳來徐叔、魏詢的說話聲,以及拍門聲。
“桑娘可在家?”這是魏詢揚聲在問。
緊接著就聽見徐叔笑嗬嗬道:“你沒聞見裏頭的肉香?這能是家中無人?”
孟桑小步溜去開門,正巧瞅見魏詢吹胡子瞪眼的模樣。
魏詢氣不打一處來:“徐老兒,你近來貪上桑娘做的吃食,倒是越發會挑我的刺了?方才不過是隨口一問,你較什麽真?”
徐叔瞟他一眼,也不搭理,隻抬起右手,笑眯眯道:“孟師傅,給你這溫居宴多添一條鱖魚!”
這魚瞧著可太漂亮了,又大又肥!魚尾有力,不斷抖落水珠;魚身流暢,鱗片光亮;魚眼飽滿到微微突出,瞧著清澈透亮……一看就很好吃!
“多謝徐叔,這可得給你們添一道紅紅火火的鬆鼠桂魚哩!”孟桑接過穿腮的草繩,笑著迎二人入宅。
原本孟桑想將二老引至內宅正堂,呈上些茶水、蜜餞和糕點,但魏詢二人顯然對吃食的興致更大。他們將帶來的溫居禮放到正堂,隨後就並肩擠到庖屋,圍觀眾人在灶間忙活。
眼瞧著魏詢手癢想幫忙,孟桑連忙攔住,假意嗔道:“文高、紀山他們是我徒弟,打個下手也就罷了。請您來是做客,哪有讓客人下廚的道理?”
這般態度堅決的一攔,魏詢這才作罷。
片刻後,在國子監食堂做完活的柱子與陳廚子到了,很是自覺地尋了適合的活計,埋頭苦幹。
又過一炷香的工夫,宅子外頭忽然熱鬧起來。
是宋七娘來了。
打開門,孟桑被眼前景象給嚇了一跳,詫異道:“七娘你這是……”
隻見宋七娘頭戴及胸帷帽,穿著一身淺色三襇裙,妝容也清淡,和以往濃妝豔麗模樣全然不一樣,應是不想聲張。
然而她身後卻跟著數名雜役,各個抬著或大或小的家當擺件,梳妝台、矮櫃、花瓶、茶具……瞧著模樣都很新。
宋七娘見著了孟桑,靈巧地眨眼,輕快道:“還能是什麽,給你的溫居禮啊!”
說罷,她很是大氣地一揮手,讓身後雜役們將各色家當往宅子裏頭搬,隨後也不介意孟桑身上的油煙味,極親.熱地攬過孟桑胳膊,進了宅子。
家當是先送到內宅的,孟桑二人自也一並往裏走,都顧不上和庖屋眾人見禮。
甫一瞧見內宅和正屋,宋七娘立馬擺出一出“果然不出我所料”的笑來。
“我就曉得你肯定摳搜,舍不得給自己置辦新家當。這內外瞧著,未免也忒素淨了。”
孟桑倒是不大在意這些:“這屋子是快致仕的國子監司業與其夫人居住,自然樸素些,但勝在結實好用。”
“結實好用是一碼事,但你一個年輕小娘子,總也得在家中添些新物什吧?”宋七娘眉眼彎彎,“不過也不妨事,我這不是給你送來了嘛!”
“梳妝台和矮櫃是我七月時讓人尋上好匠人打的,本想留著自個兒用,這回先便宜你了。”
“還有花瓶、茶具,也是我親自挑的,都是上好的貨,你日後家中來了客人,隻管拿出來用,多顯麵子呀!”
說罷,她壓低了聲音:“前後我都安排好了,今日是從我另一處宅子運來的,沒走平康坊。”
“運都運來了,你可不許再跟我客氣。一是謝過你那五張食方;二來咱們交情好,無須跟外人一般斤斤計較;三來嘛……”
宋七娘頂著素淨妝容,眉眼流轉出絲絲狡黠:“我可得好好討好一番小桑兒,日後還指著你時不時送些吃食來。嗯……譬如昨日那月餅,尤其是肉餡的,嚐著就很是不錯。”
“你不許把東西退回來。”
這一大堆話一口氣說完,不給孟桑半點回絕的餘地,真真是讓人感到好笑又無奈。
罷了罷了,好友盛情難卻,日後多做些好吃的送去平康坊就是了。明日七娘離去,也再塞給她幾道食方,免得原先五道菜式吃膩。
孟桑歎氣:“不退回去,我可巴不得有人給我送銀錢,好嚐一嚐天上掉的餡餅是什麽味兒呢。”
看對方這麽爽快應下,宋七娘眉開眼笑,快活極了:“對了,今日中秋,我留下住一晚,衣裳都準備好了,你可不許趕我走。”
孟桑笑了:“好好好,你盡管住。”
家當都妥當擺好,宋七娘讓一眾仆役先回去,隻留了兩個貼身婢子伺候,然後興致勃勃拉著孟桑去前頭庖屋,說要親眼瞧瞧孟桑是如何做吃食的。
到了庖屋,見著魏詢一行人。
孟桑踏出一半,為雙方引見一番,相互見禮。
宋七娘本次擺明不欲聲張,孟桑也由了她的意,隻說是自己來長安後結識的至交好友。國子監食堂這撥人裏頭,魏詢倒是猜出來了,但不曾多說什麽,神色如常。
待到正堂拚起一張方方正正的桌案,各色吃食一一呈到桌案上,碗筷碟勺也整齊擺好,阿蘭才姍姍來遲。
孟桑正在庖屋給鬆鼠桂魚細細淋上醬汁,瞧見阿蘭手裏抱著一大布包。
不等孟桑發問,阿蘭已將手中物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
孟桑蹙眉:“你是說,這是薑阿翁托你轉交於我的溫居禮?”
阿蘭點頭:“原本昨日說好,今日我來時再去宣陽坊一趟,接薑阿翁一道來。可今日我去時,薑阿翁卻說今日食肆裏忙,不來吃宴席了。”
“對了,裏頭還附了一紙書信。”
溫居宴是特意挑的午時,卡在朝食、暮食之間。這個時辰有些尷尬,今日又是中秋佳節,食客大多留在家中團圓,故而食肆內應當不怎麽忙才是啊。
“嗯,我曉得了,阿蘭你替我將它擺到正屋桌案上,我稍後再看。”孟桑垂下眼簾,澆完醬汁,將這盤鬆鼠桂魚交予柱子端出去,準備開席。
溫居宴,孟桑自然坐在主位,右手邊分別為宋七娘、阿蘭、柱子,左手邊則為魏詢、徐叔,至於文廚子三人尋著空位坐下。
孟桑舉起自個人麵前那碗酒,笑道:“多的我也不說了,諸位隨意放開吃喝,今日溫居宴盡興就好。”
“家中碗碟不夠,便在桌案上每一道吃食都配了一雙木筷或勺,以作公用。”
說罷,孟桑爽快地飲下半碗溫酒。
聞言,在座諸人都紛紛說了些祝語。大家都是敞亮爽快人,饞的就是孟桑手藝,不多客套,直接就開吃了。
宋七娘、陳廚子嗜辣,瞧都不瞧紅燒蹄髈、黃金雞等吃食,徑直就奔著香辣味十足的辣炒雞雜而去。
所有雞雜都裹了一層芡汁,雞胗、雞心和雞腸都很有嚼勁,吃著脆彈,而雞肝嚐來軟硬合適,亦是不錯。
明明是外人眼中的醃臢貨,也不曉得孟桑是如何做到一絲腥味也無,辣得開胃。
宋七娘咽下口中雞胗,又端起酒碗飲了一口,讚道:“這吃食過癮,忒適合下酒!”
而坐在她對麵的魏詢,最先嚐的是鬆鼠桂魚。
白淨瓷盤中,魚頭、魚尾一前一後,中間的魚身打了花刀,底部魚皮不斷,而魚肉卻如一朵朵盛開的菊花般各自散開。橙黃色的醬汁將魚肉從頭至尾淋了個遍,浸透其中。
配上擺盤,仿若這條鱖魚正在甩頭擺尾,很是活靈活現。
夾下一塊魚肉放到碗裏,魏詢換了筷子,細細品嚐。
初入口,味蕾就被酸甜醬汁刺激到,不由自主生出些許津液,很是開胃。
咬下時,才發覺這魚肉經過了炸製,帶了一層酥脆外殼,內裏魚香四溢、魚肉鮮嫩,一點也不費牙口。
魏詢吃了一筷又一筷,難得認可了老友一回。
這老徐,人不怎麽樣,挑的魚是真不錯,配著桑娘這絕妙廚藝,再美味不過。
不僅這兩道,席間旁的菜式也很受歡迎,素菜也不例外。
西紅柿炒雞蛋,也就是大雍朝美名為“紅日浮金”的一道家常菜。
雞蛋金黃,西紅柿紅得晃眼,滿滿裝了一盤。吃時,去皮西紅柿微軟,雞蛋塊吸滿湯汁,稍加咀嚼,酸甜並著雞蛋香充溢唇齒之間。
另還做了涼拌。將西紅柿去根切片,整齊碼在盤中,西紅柿沙瓤飽滿,上頭撒一層薄薄的白糖。
這道涼拌菜是最早上桌,眼下白糖化了大半,已經出汁,恰是品嚐的最佳時機。
正值午時,日頭掛在頭頂上,嚐一片糖拌西紅柿,再舒爽不過,沒一會兒就眾人分了個精光。
對這道菜,孟桑是存了些小心思的,擺盤時特意放在了自己跟前。
看到最後一片西紅柿被夾走,她忙不迭捧起僅剩汁水的盤,舒舒服服地飲盡。
“嗯——!好喝!”
果然糖拌西紅柿的精華就是最後剩下的汁水,酸甜口,很是沁人,帶來一陣清爽。
孟桑美滋滋地放下盤子,這才發覺周遭人正直勾勾盯著自己,麵露控訴之色。
徐叔眯了眯眼:“孟師傅不厚道啊……”
柱子也不甘其後:“師父嘴挑,能讓您出手搶的必然好吃,您還一口都不留給我們。”
“是啊!”其餘人紛紛附和。
“怪不得師父要將糖拌西紅柿放在她自個兒跟前,原是等在這兒!”
被桌上其餘人齊齊指責,孟桑一哽,旋即反應過來,落荒而逃:“燒鵝好了!你們慢吃,我去庖屋端燒鵝來。”
這一走,身後諸人頓時忍不住,笑了一會兒,繼續吃喝。
桌上另兩道亮眼的菜式,還當屬黃金雞和紅燒蹄髈。
整隻雞已經被切塊,拚在盤中。雞皮色如黃金,油汪汪的,內裏雞肉瞧著緊致,散著雞肉獨有的鮮香味。
旁邊另配一大碗雞湯,可隱隱聞見酒香,想來是配著雞肉一道吃。
阿蘭愛喝湯,便先舀湯來喝,雞湯鮮得人舌頭都快沒了。她顧不得燙,見縫插針吹著氣,一口口喝個不停,很快碗中就見底。
徐叔是愛吃肉的,挑了一塊骨頭平整些的。
先用牙齒咬下雞皮和一丟丟雞肉,雞皮滑嫩,油脂已被煮去大半,完全不膩;再一口吞進剩下的雞肉,靈活的舌頭搭配牙齒,沒一會兒就能將雞肉和雞骨分離,那雞肉看著緊致,吃起來卻也很嫩,一點也不塞牙。
至於紅燒蹄髈,色澤紅亮,醬香逼人,大塊大塊堆在碗中,往下滴著醬汁,那叫一個豪氣。
見著這道菜,即便是平日顧忌許多的紀廚子和文廚子,那都不管不顧起來,直接抓到手中啃。
豚皮燉成瑪瑙色,泛著油光。咬上一口,豚皮軟糯,膠質滿滿、肥而不膩,鹹甜可口。待啃了皮、咬下筋,還能吸.吮一番骨頭,找出藏在其中的骨髓,一滴不剩吸入口中。
真恨不得配上白飯,好好啃個爽快。
就在眾人吃得正酣、腹中半飽之時,遠遠就聽見孟桑報了一聲。
“燒鵝來啦!”
頓時,原本已經放緩動作的諸人,無一不提起精神、挺直腰板,等著最後這道大菜上桌。
燒鵝烤到外皮金紅,被剁成塊,整齊擺放盤中,四周還淋了一圈燒鵝汁。
因著剛出爐就上桌,鵝皮脆得驚人,“哢嚓”一聲咬下,裏頭的鵝肉緊實、香味醇厚,咬時爆出肉汁,香得讓人忍不住發出意味不明的嗯哼聲。
看著眾人齊齊攻向燒鵝,孟桑覺得有點嘴癢了,蠢蠢欲動。
她輕咳一聲:“其實呢,這燒鵝吃一二塊尚可,吃多了難免有些膩,還得是配酸梅醬。酸酸甜甜的滋味,能瞬間化解那種油膩感,哪怕一人吃半隻,也不會覺得……”
話音未落,桌案上其餘人不約而同地開口。
“煩人的小桑兒!”
“師父你怎麽又光說不做,饞死個人!”
“桑娘你可消停些罷!”
“……”
在眾人指責下,孟桑掛起假笑,終於閉嘴了。
這一頓溫居宴,主客盡歡。直至酒足飯飽,方才散場,各自歸家。
五個徒弟離去前,手腳麻利地收拾完桌案上的殘局,又將宅子內外都清掃得幹幹淨淨,然後才離去。
唯有宋七娘留了下來。
她與孟桑先進屋內換了一身衣裳,再度回到正堂時,桌案上已經擺上各色蜜餞、糕點,還有兩盞醒酒茶。
宋七娘衣裳繁瑣些,她走出正屋之時,孟桑已經脫鞋上了堂中坐榻,收拾著眾人帶來的溫居禮。
魏叔送的是一套新刀具,品質極佳;徐叔帶來的是一摞瓷盤,方才溫居宴就已用上;五個徒弟拿來的多是蜜餞幹果、油鹽米糧之類,家常但貼心;七娘就更不必提了,各色家當送了一堆,任誰看了都不禁咋舌……
孟桑將阿蘭帶來的大布包抓在手中捏了捏,心下隱約有了猜測。
打開一看,果真是兩隻軟枕,一把廚刀,以及一封薄薄的信。
本朝用的枕頭多是硬的,譬如木枕、瓷枕等。
而孟桑習慣了上輩子的軟枕,總覺得硬枕不舒服。
原本耶娘尚在時,特意給她用棉花和蕎麥各做了一隻,過幾年就會換新。可她這回來長安太急,收拾細軟已是倉促,自然顧不得什麽枕頭。
在薑記食肆時,用的是木枕,她時常覺得不適。奈何生計所迫、寄人籬下,也就強忍著,隻有一回和薑素提及過軟枕的事。
一直到租下屋舍,孟桑這才琢磨著,要不她自己做個軟枕好了,買點布和棉花,應當也不難?
卻不曾想,薑家送來的溫居禮就是軟枕。布料舒適、針腳細密,枕麵繡花精美,可見是下了大工夫的。
孟桑半垂著眼簾,又取出那一紙書信,飛快看完。
宋七娘走近,了然道:“是薑記送來的。”
孟桑折好信,歎了一聲:“不錯,軟枕是薑素做的,菜刀是薑家阿翁所贈。”
“原在我離開食肆前,素素就偷偷在做枕頭。前日,她從薑阿翁口中得知我要租屋舍,便在這幾日連夜縫製,終是在今日送出。”
宋七娘蹙眉:“溫居禮都做好了,為何不來吃宴席呢?”
孟桑搖頭:“不曉得,信上沒提。”
兩人互視一眼,彼此心中都有了猜測,但都選擇揭過這一茬,又笑著說起旁的事來。
宋七娘將手中厚厚一疊紙遞給孟桑:“拿著,那些家當擺設隻是無足輕重的前菜,沒什麽值當。這單子,實則才是我備下的溫居禮。”
孟桑不解,伸手接過,展開一看,眼底立即帶上了驚喜。
宋七娘慢悠悠道:“京中所有裴姓官員,他們住宅地址、家中大約幾口人,都在這裏頭了。雖然我還沒那天大的本事,當真將人家家底摸得清清楚楚,但總歸對你有些用處吧?”
孟桑喜笑顏開,連忙將人拉上坐榻:“用處可多了,至少能尋去問一問。多謝七娘還惦記著此事。”
“怎能不惦記?”宋七娘戳了戳孟桑眉心,“總得讓你提早尋到親人,否則讓人覺得放心不下。”
孟桑連忙說了好些哄人話,將宋七娘從裏到外、從上到下誇了遍。
直把宋七娘逗笑,一邊推她,一邊直呼“受不了”,孟桑這才停下,好奇地問:“方才人多,我不好細問,你今日怎得想著要留宿?”
宋七娘笑意不減,很是無所謂的模樣:“今日可是中秋,素日裏那些恩.客誰不得歸家吃團圓飯,沒得來平康坊作甚?我覺著一個人怪無趣的,索性來尋你做伴,好歹熱鬧些。”
聞言,孟桑淺淺一笑:“也好,我晚間再炒些小菜,咱們賞月飲酒,把燈話家常,也算美事。”
“隻不過我家中僅一床布被,怕是要委屈宋都知與我擠在一處了。”
宋七娘眉眼含笑:“求之不得呢,我手涼腳涼,可不得尋個暖和一些的幫我捂一捂?”
兩人笑鬧一陣,悠閑地靠在坐榻上,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談。
暮食時分,懷遠坊薛宅,忽然傳出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喊。
“我的月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