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第九十七章 放開手腳

字數:4823   加入書籤

A+A-




    海州狸的人員變動, 方靖遠很快就知道了,特地把嶽璃找去?說話。
    “聽說你趕走了林梅兒?”
    嶽璃點點頭,又補充道:“還?有兩個狸娘也跟著走了。她們是海州本地人, 擔心在軍中待得久了, 以後不易嫁人。”
    “這樣啊……那你沒勸勸她們?”方靖遠不禁失笑道:“就不怕壞了海州狸的名聲?”
    “怕什麽?走了三個, 來報名的小?娘子多了一百多個,我現?在愁的不是人手不夠,而?是這麽多人怎麽訓練的問題。”
    嶽璃微微一笑,唇邊的笑靨露出,流露出唯有在他麵前才有的幾分稚氣, “我可是跟大家說了,無論嫁不嫁人,先?生都會管我們的生老病死, 了卻後顧之憂,誰還?會在乎嫁不嫁人呢?”
    “呃……這……”進展有點出乎方靖遠的預料, 也不知該說是好是壞,其實按照趙昚和大宋如今的政策, 不光是要求鼓勵婚嫁, 甚至還?鼓勵寡婦再?嫁, 就是因為先?前的戰事和災荒中, 大量男丁損失, 如今連很多重體力勞動,如耕種養殖都是女子在做,之所以他在朝堂上懟得那些老臣們啞口?無言,很大一部分也與此有關。
    可以說,沒有女子們頂下的這大半邊天,南宋的經濟也不可能恢複和發展的那麽快, 更不用?說那些農家士子們的進學之路,幾乎都是靠家中老母和娘子耕種紡織女紅一點點攢出來的,原本他們都已習慣並視之為尋常,甚至還?覺得讓她們守貞,是為她們著想,可被方靖遠一針見血地指出其中弊病後,哪怕昔日再?頑固的老夫子,最後也偃旗息鼓,不在此事上再?與他糾纏,才讓臨安和大宋的小?娘子們可以繼續自?由的生活,撐起家中生計的同時?,也撐起自?己的底氣,走出後宅的局限,就能看到更廣闊的的世界,找到更多的出路。
    可他支持的是娘子們自?由發展,讀書工作和開闊眼?界,並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避免婚後困於後宅失去?自?我,不等於徹底不婚不嫁啊!
    他斟酌了一番,還?是忍不住說道:“其實,我說養老之事,不光是海州狸,一些失孤的老人和孩
    子,還?有退伍傷殘的士兵,我都在想辦法安置,並不是說,讓你們都不要嫁人了。這世上固然有李嘉那樣的白眼?狼,但也有章玉郎和霍千鈞這樣的好男兒,能遇得良人,成?家育兒,亦是一種幸福。”
    “那先?生呢?先?生可曾想過成?家之事?”嶽璃忽然問道:“先?生既然覺得成?家育兒亦是樂事,為何蹉跎至今?”
    方靖遠一怔,正好對上她清亮的眸子,忽然覺得有幾分不自?在,輕咳了一聲,避開她的視線,顧左右而?言他:“近日福安堂和撫孤院都收容了不少老人和孩子,我找了幾個本地的讀書人和教頭給那些孩子上課,教授他們讀書識字和基本的拳腳功夫,你看是否安排狸娘輪值也給一些小?娘子教點本事,無論她們將來做什麽,有一技之長傍身總是好的。”
    見他故意回?避,偏過頭時?,耳後居然微微發紅,嶽璃抿唇一笑,並不再?追問下去?,而?是應下讓狸娘去?授藝之事,畢竟能成?為海州狸的娘子們,幾乎個個都身懷絕技,而?撫孤院中的孩子,都是流民中失去?親人的孤兒,若是像扈青娘這樣不願再?嫁的,能教出幾個好弟子來,也不比養兒育女的差。
    大宋從開國之初,就格外?重視文教,一方麵連皇帝都聲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另一方麵大幅度提高?了科舉的錄取人數,從最高?等級的太學到基礎的社學,都有官辦學院,讀書的風氣之盛,在曆朝曆代之中,都是首屈一指。
    所以方靖遠在建新城的同時?,設立了養老的福安堂和撫育孤兒的撫孤院,不但沒人反對,還?得到了眾口?一詞的稱讚。
    在方靖遠看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些老人雖然不能再?從事重體力勞動,但他們畢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存智慧,都是寶貴的財富,讓他們在福安堂養老的同時?,還?可以給撫孤院和社學的蒙童傳授知識,發揮餘熱,也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得到教育。
    趙昚和當今皇後在臨安亦設有福安堂收容孤寡老人和軍中孤兒,方靖遠在海州亦以此為名,也是扯著皇帝的旗號來給大宋拉攏人心,畢竟海州地屬兩淮,這裏?除了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
    ,那些年輕人和小?兒,都是在金人的統治下出生,隻是聽長輩們說過大宋時?代的生活,直到如今,才真正感覺到成?為宋人的好處,不再?是金國被人歧視和欺淩的下等人,而?是可以擁有自?己土地和房屋的自?由平民。
    嗯,方靖遠對大宋感情勝過其他朝代也有這一因素在內,就是大宋時?期賣身的奴婢,遠遠低於其他朝代。大部分人都是以長工或短工形式向主家服務,主家哪怕是朝中高?官,肆意打死奴婢也要擔上人命官司。
    所以在海州城裏?,他在下第?一道政令公告時?,就明確規定了廢除奴契,尤其是金國的奴契,一律廢除。原來屬於海州的平民和地主士紳,可憑原有的地契和房契保留原來的土地和房屋,就算是他籌備新城時?征用?的土地,也給予了補償和置換,而?不是像金人那般跑馬圈地,強行掠奪。
    對於那些奴隸的主家,則要求他們將奴契改為用?工契約,最長不得超過十年,並在包吃包住外?,限製了最低工資數額,以此保障雙方的利益。
    雖然起初有些人家還?不大樂意,但方靖遠讓府衙統計人口?時?,特地申明這一點,若是蓄奴不肯放良者,則將奴仆數一並計入賦稅勞役的範圍,如此一來不但不能借此逃稅或逃避勞役征兵,還?會增加主家的稅額和勞役人數,得不償失之下,再?看看那些響應放良的家族不但沒有損失,反而?促進了仆侍的工作積極性,畢竟以前幹多幹少都是給主家的,如今多勞多得,能攢出工錢以後買地買房,大家很快就想開了。
    而?前來新城搶購商鋪的臨安勳貴和豪商們,也讓海州城的原住民見識到了南宋都城的富庶,在他們還?在考慮是否進駐新城商區時?,人家就幹脆利落地買空了蓋好的幾條商業街,用?從南邊運來的大量貨物瞬間填滿了商鋪不說,還?就地開辦了不少工坊,招攬那些得到落戶資格的流民做工,轟轟烈烈地開始大生產運動。
    其中最讓人矚目的,還?是盧錦的女工坊。
    盧氏的工坊在臨安已經有很成?熟的經驗,如今到海州來,開辦的比原來一點兒也不差,隻是海州城裏?的女子因在
    外?的風險過大,常年被關在家中,起初招工時?並不順利,方靖遠就建議她直接從流民中招人,包吃包住,一下子就解決了一大批女子的就業問題。
    原本這些女子還?打算跟著其他流民一起去?開荒,可盧錦包吃包住,給的工錢遠超過種地的收入,她們能夠自?給自?足,節儉點甚至能養一兩個孩子或老人,自?然不必再?去?開荒種地。
    負責農政的是通判,辛棄疾一見人手減少,就立刻去?找方靖遠訴苦。
    “海州本就重商輕農,原本因金兵肆虐導致良田荒廢,現?在開荒的任務那麽重,你居然還?讓盧氏大開工坊,招走了那麽多能幹的人手,若是誤了開荒的農時?,完不成?朝廷定下的農桑之數,就算收再?多商稅,年底的考核也要被降一檔啊!”
    此時?正值夏收,兩淮區域如今已得了南宋的麥種,可以再?種一季,而?桑麻木棉則是南宋官員考核政績的指標之一,尤其海州是剛剛重歸南宋管轄,趙昚很是大方地準許他們在三年內免征農稅,商稅可自?留一半用?於開發城建。那他們的考核指標,就愈發看重農田開墾和桑棉種植了。
    更何況,就算有南方的糧食運來,海州城的飛速發展和吸納周邊的流民投靠,都需要大量的糧食才能有底氣,沭陽的糧倉隻能頂眼?下的這些人口?食用?最多一年,來年會有更多的人,若是開荒跟不上,缺糧就會直接影響到海州的發展。
    “別擔心,磨刀不誤砍柴工,”方靖遠連忙安撫想要“搶人”的辛棄疾,“我上次不是跟你說過,請了幾個種田的老農來研製新農具和桑基魚塘,保證不會耽誤你的勸農政績,甚至還?能超額完成?。”
    “當真?”辛棄疾有些懷疑地看著他,“農具我倒是聽過,這桑基魚塘又是什麽?”
    方靖遠說道:“海州一帶水係發達,還?有一座水土肥沃的海島,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這般地利,當然要充分利用?。我先?前曾聽人說湖州一帶自?農桑結合,種桑養魚,塘泥肥田,能使桑茂、蠶壯、鮮魚肥,如此一舉兩得,還?能夠減少盧氏織坊去?南方采購生絲的成?本,何樂而?不為?”
    辛棄疾斜乜了他一眼?,“你這個聽人說,是聽盧氏的人說的吧!”
    方靖遠笑吟吟地點頭,毫不客氣,“那是自?然,我又不是臥龍百曉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當然要博采眾長,才能找到最優的開發方案啊。”
    辛棄疾歎道:“原本那些人都以為你去?燕京救人,簡直是血虧的買賣,可誰能想到,你救回?來的這些人,還?真是一個個的都不簡單呢!誰說女子不如男,她們簡直勝過尋常男子十倍有餘!”
    作者有話要說:
    方博士:恭喜辛大佬獲得“開竅”勳章一枚
    辛大佬:我要作詞一首,讚頌這些能幹的娘子們……
    方博士:……
    架空架空架空曆史,小說是一家之言,我寫我心目中平行時空的大宋,就是為了改變曆史
    大家看得夠爽夠開心就好,請勿考據,拜謝!  ,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