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一百二十七章 生而知之

字數:7633   加入書籤

A+A-




    當年汴京覆滅, 趙構南下時,曾帶走了孔府嫡支子孫和當時的衍聖公,後來在衢州建立孔府宗廟, 而當時占領山東的完顏宗翰幹脆從孔府子弟中另立了一位為衍聖公, 以至於形成了孔府南北兩宗廟。
    江山輪替, 孔廟不倒,方靖遠並不想對此多做評價,隻是想以書換書,順便能從裏?麵挖點人才出來,借點東風, 好將自己的“齊魯書院”真正在山東立住。
    畢竟,他也沒打算完全走儒家的路子,如今的孔府明麵上還當著大金的衍聖公兼曲阜令, 也不敢大張旗鼓地給予支持,彼此心照不宣即可。
    齊魯書院和海州的雲台書院一脈相承, 走的都不是正統的儒家書院路子,而是全科發?展的綜合類書院。
    高舉著“有教無類”的招牌, 將有些老夫子“於理不合”的抗議硬生生堵了回去, 辛棄疾對方靖遠這?招再讚同不過。他本就是個文武全才的人物, 生逢亂世, 更加明白單靠讀四書五經救不了大宋, 更別提光複故土中興大宋了。
    四書五經是基礎,要學;武學能強身健體還能對抗金兵,要學;算學處處有用,要學;醫學乃養生之本,要學;工學能借力自然,更要學……辛棄疾兼任齊魯書院的院長, 不光想把雲台書院的架構和課本老師都搬空,若是能抽出時間和精力,甚至還想著自己也跟著都學一遍。
    對辛大佬旺盛過人的精力和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方靖遠深表佩服,順道就將剛剛新開的農學課程一並打包給他。
    辛棄疾起初還對在書院開“農學”課程深表疑惑,等看?到他打包送來的書,頓時拍案叫絕。
    其實《齊民要術》在北魏時代就已成書,然而在先前?科舉取仕隻重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為錦上添花,誰要去學這?農書反倒成了旁門左道,方靖遠在臨安做兼職博士時,跟翰林院和太學真·打成一片,為給學子們出真題是挖空了翰林院和太學的藏書,從裏麵找出了全本的《齊民要術》後,便如珍如寶地複刻了一本,後來帶到海州,安排人照著研究了一遍後,又增加了不少他所了解的相關知識,耗時整整一年,才算將這?門農學課
    形成體係。
    畢竟,這?門課本不在科舉出題範圍內,士子們原本很少關注,官刊善本更是輕易不會出借,非朝中之人不可得。可被方靖遠重新修訂整理後,不光是辛棄疾,其他學生也發?現,這?門課中的學問雖跟考試的關係不算太大,可跟做官的關係就大了去。
    大宋雖說重視商業,但同樣不忘以農為本,考核官員的業績指標中最重要的,便是農桑一項。開荒種植和農桑收獲都是評優重點,隻讀四書五經是讀不出這些業績來的。而《齊民要術》“起自耕農,終於醋酸”,從選種育種到種植,數十種農作物的培育方法,到家畜飼養和各種農副食品的製作,不光是方靖遠大開眼界,還順帶給海州百姓增加了不少收入來源。
    在古代很多門手藝都是“敝帚自珍”,當成傳家寶一般,可在天災不斷的時代,一旦出事,可能就會徹底斷了傳承。
    方靖遠就借著推廣農課和《齊民要術》的同時,讓雲台書院的老師開了大課,還請了有經驗的老農和醬坊食肆的主廚娘子們來現身說法,起初他們還怕說出自家的“秘方”和“獨門絕技”壞了自己的飯碗,等看?到方靖遠拿出的書裏早有記載,甚至比自己知道的更多更詳盡,也就不再藏私,讚足勁了宣講,好賺回講課費和新書。
    看?到書中原本就有酒、醋、醬、糖稀、乳酪、齏、臘、脯、麵點等做法,方靖遠就順手將基本的打發?蛋糕方式也塞了進去,這?其實也算不得什麽?秘方,就是一種新的製作手法,至於真正味道如何,其實還是要靠製作者?自己不斷實驗和調配才能做出真正美味的食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要做的是保留和挖掘提升更多的技術層麵,至於到真正的成品,那就看?學生們的悟性和能力,來決定他們最終的方向和成就。
    辛棄疾在齊魯書院外開了試驗田不說,還將自家的海商船隊派了一支出去,傳走遠洋路線,就是為了尋找那些書裏記載的作物,其中自然少不了被方靖遠夾帶進去的私貨,那傳說中高產的玉米土豆紅薯之類的。
    山東的經營是從書院到山野農莊,屯田開荒,步步為營,並未主動去
    攻打大州大縣,讓那些經曆了多年災荒和兵亂的州縣安心了幾?分,對於他們開荒收容流民之事,也並未在意,反正他們本身也不會接納那些流民,更不會去開荒種田。在他們看來,這?些城外的山村之地就算讓給辛棄疾,等他經營好了有了收成,金國大軍一到,還不都是歸他們所有?
    他們不知道當初徐州是如何丟的,更不知道,後世的一個經典戰略,叫“農村包圍城市”。
    “其實這?也是廣積糧、高築牆的另一種說法,”方靖遠耐心地向辛棄疾解釋,“眼下單論兵力,我們的確不如金人,若憑借火器,一則消耗過大,需要大量金錢支持,打一次可以,次次都用的話,目前很難撐得住。二則是金國如今內亂不休,想要火中取栗者?何止一二,你我現在出手,隻會成為眾矢之的。”
    徐州就是先例。
    他不明說,辛棄疾也明白了。他們兩人,一個是被朝中大臣視為“貶斥”而出的異端份子,一個是不受信賴無黨無派的北方歸正人,稍有成績,得到的不光是朝廷封賞,還有無數想要伸手過來的權貴和豪商,就連皇帝都無法阻止那些見錢紅了眼的人,何況他們。
    與其打下地方讓給別人還守不住,不如穩紮穩打地先經營好自己的轄區,打造成銅牆鐵壁,提升軍力實力。
    而他未能訴諸於口的,是另一個秘密。
    嶽璃當日聽得不對時,就借口帶孩子,去了糕餅鋪,讓兩個孩子纏著樊十三娘各種甜言蜜語要好吃的時,她就已經將樊十三娘的住處查了一遍,等離開後有安排人盯著她進出貨記錄,暗中調查了那位樊十三娘的來路,哪怕是她結業離開時,也一直盯著她的去處,最後終於查清了她的底細,回報給方靖遠後,卻有些無奈。
    她的確是宋人,是樊十三娘,也的確帶著目標來的,而目標,不是霍千鈞,而是方靖遠。
    她來時搭的時官船,據她自己說是偷跑出來,可嶽璃查問之後,負責官船的人壓根不記得有過這?麽?一個人,就愈發?可疑起來。而後來或許她被方靖遠嚇到,匆忙離開,就這樣也沒少搬東西。嶽璃悄悄地跟上去驗看?,發?現都是雲台書院的課本和真題
    ,頗有些無語,就原樣放回,沒有驚動她。
    結果就發現跟她接頭的是水師裏?的人,一路查下去,她身後的人,竟是現在明州的沿海製置使趙伯圭。
    在海州興起之前?,明州是南宋最大的港口,而明州知州兼任沿海製置使,負責海防,節製水軍,發?往海州的南方商船,基本上都得走明州這?條線,而北方南下的商船,原本是直達明州,現在卻為了便利和安全,都在海州交易倒貨,無需再南下明州,無形之中,明州的關稅就少了一半。
    更不用說來自東瀛等番邦的商船,原本隻有明州一個目的地,現在卻分了一半去海州,就因為海州的稅低事少,交易快捷簡便,商行?管理公平嚴格,對於商家來說,自然舍難取易,紛紛改道。
    對方靖遠而言,他經營海州,公平競爭,也是為了給北伐奠基,由此向北方擴張,根本沒去考慮對南宋港口的影響。
    他不想,不代表別人也不想,而且眼下的這?位明州使君,還是當今官家的親兄長,嗣秀王世子趙伯圭,哪怕趙昚過繼給了趙構,從親兄弟變成了堂兄弟,這?血脈親情還是扯不斷的,在這一點上,趙昚絕不會偏向他。
    “你說,官家知不知道呢?”嶽璃遲疑半響,方才問道:“秀王世子是今年才赴任明州,接掌水軍,就派了人過來。還是個女子……”
    “她不僅是女子……還是我老鄉。”方靖遠苦笑了一下,看?到嶽璃一臉疑惑之色,想了想,還是說道:“其實是這樣的……我偶然間,得到了大約一千年後的我的記憶,而這?個樊十三娘,她的情況,應該跟我類似。”
    “我依然有在這裏?出生和成長的記憶,所以應該屬於和後世的我合並,而樊十三娘的情況我不大了解,或許跟我一樣,或許……”
    “她像是借屍還魂。”嶽璃突然說道:“我派人調查過,樊翁將她關在鋪子裏?做糕餅,並沒有打算讓她嫁人,但他的對家在去年美食大賽上敗給他之後,知道如今樊家的秘方都在樊十三娘手裏?,就故意派了個俊俏的後生去引誘她,十三娘答應跟那人私奔之時,被樊翁發?現,將那後生打了出去,把她關在家裏?。”
    “街坊鄰居說那晚她哭了一夜,後來懸梁自盡,還好被人救下,醒來後,就跟變了個人似的。先哄著樊翁做了些新式糕餅,後來不知從哪裏弄來了蒙汗藥,把一家子人都藥翻了,卷了家裏的銀錢跑了,樊翁醒來去找對家和那後生,可都沒人見過十三娘。”
    “誰能想到,她能如此神通廣大,拿到秀王世子的令牌,來了海州。”
    “這?等本事,絕非以前的樊十三娘能做到的,所以……她不一樣。”
    方靖遠聽她說得有條有理,從容冷靜,自己卻冷靜不下來了,“阿璃,我剛才是跟你說,我……有千年後的記憶,你不怕嗎?不覺得我是……妖孽嗎?”
    這?反應著實讓他意外,他一直保守的秘密,在麵對嶽璃時,和盤托出,自覺冒了很大的風險,怕她會翻臉,會害怕,會……遠離自己,可就算他有一萬種想法,都沒有想過她會如此淡定如此輕而易舉地接受了自己的說法。
    “怎麽會,聖人不都是生而知之嗎?”嶽璃反倒覺得有些奇怪,“你一直為國為民,從未因一己之私而貪贓斂財,怎麽可能是妖孽?祖母曾說,古之先賢聖人,都是生而知之,大宋有你,才有如今中興之兆,得以北伐收複故土,都是靠你,甚至官家的龍氣……更何況,若沒有你,我和家人還不知會如何。要說,也該說你是大宋的祥瑞,百姓的福星,我又為何要怕?”
    “祥瑞就免了!”方靖遠敬謝不敏,倒是鬆了口氣,“你不怕我就好,一直揣著個秘密,還真是麻煩。”他並不覺得自己有多少金手指,畢竟後世所學的很多東西,都依賴基礎工業,而在這個時代,煉鋼爐還沒達到水平,蒸汽機還沒研發?出來,發?電機就更別提了,那些小打小鬧的製造業,不過是錦上添花。
    事實證明,古人的發?明創造力並不亞於他,在這個時代,大宋尚處於世界技術的巔峰位置,四大發明光耀世界,各種工藝遠遠超過周邊各國,若沒有因為遼金元三代遊牧民族的打斷,從手工業到製造業的過度,將會讓大宋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他努力開辦書院,推動書院改革來影響科舉範圍,以《大宋朝聞
    報》改變士林風氣,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在沒有他的時空裏?,這?個時代同樣有無數仁人誌士,有滿腔熱血和抱負,卻無力回天,在屈辱中掙紮一世,眼看著文明盛世之光漸漸黯淡,最終墮入長夜漫漫的黑暗之中。
    嶽璃也跟著笑?了,她雖然知道他與常人不同,卻也想不到他竟有著“千年之後”的靈魂和記憶,但他肯告訴她,顯然已當她是真正的自己人。
    “你能認出樊十三娘的來曆,她是不是也能猜出你的來曆?”
    方靖遠點點頭,說道:“後世有不少小說……就是話本,講些穿越時空的故事,也有一些類似《還魂記》之類的重生傳奇,女孩子看?的比較多,我原來也隻當那是傳奇故事,可沒想到會落到自己身上。既然到了這?裏?,就想著能盡一份力,為大宋子民,為我華夏文明,留一點火種……行事出了格,她自後世而來,但凡知道點這時代曆史的,就能知道我有問題。”
    “那怎麽辦?”嶽璃不禁擔心起來,“她會不會已經告訴了秀王世子?甚至告訴了官家?”
    方靖遠沉默了一下,輕歎一聲,“按照那個時代的話本裏,穿越女會各種超越這?個時代的技術,發?財致富,隨後會跟王侯將相甚至皇帝發?生關係,成為人生贏家。但現在看來,無論是秀王世子,還是官家,都沒那麽容易被她……迷倒。”
    是因為他和十三娘穿越都沒帶什麽?超出時代的係統金手指或異能嗎?
    還是因為,真實的曆史裏,這?些古人的智慧,其實並不亞於21世紀的人,大多數現代人,是站在時代巨人肩上看?曆史,等真正到了這?個時代,才會發?現,有的人,根本不需要金手指,他自己本身就已經是個大寫的金手指,隻是礙於時代的局限,才沒法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方靖遠要做的,是幫這?個金手指解封,掃除他的障礙,他就能一路橫掃千軍……正如辛大佬和嶽璃。
    在沒有方靖遠的時候,辛棄疾被投閑置散,空有一身本事卻隻能奔波在南方剿匪的路上,而嶽璃……或許早已成為默默無聞死於沙場上的小兵,甚至無人知曉她的身世和來曆。
    他改變了他們的
    人生軌跡,而他們也幫他實現著夢想。
    那個光複故土,中興大宋的夢想。
    可現在,樊十三娘的突然出現,讓他敏感地嗅到了一點危險的氣息,若是在剛到這裏?的時候就發現這?點,或許他會韜光隱晦,默默地做個大宋富貴閑人。可現在千萬百姓的生死係於他一念之間,被他推上戰車的人期盼著他給予最強大的動力和火力支持,若是因為她而放棄這?一切,哪怕保住了自己,前?功盡棄的結果,也是他萬萬無法承受的。
    “先不去管她了,我們還是按我們的計劃行?事。”
    方靖遠想了又想,還是決定暫且放下這?個老鄉,也放下對趙昚兄弟的懷疑,在他們真正行動之前?,任何猜測都會影響到彼此的信任,至少到目前為止,趙昚對他的信任和支持,已經超過了一般的君臣,他願意為此付出自己的信任。
    “如今,我最大的秘密也告訴你了,那麽……下月的婚期,是不是可以如期進行??”
    “……那是當然啊!”嶽璃忽地挑起眉來,帶著幾?分怒氣瞪著他,“原來你對我如此不信任,還以為我會因你的來曆而取消婚約?我——”
    她剛舉起手來,方靖遠就握住了她的手腕,笑?著說道:“我可沒說不相信你,隻是我們那兒的話本啊,有一種流派,叫‘退婚流’,但凡被退婚過的男主,都能獲得超能力……”
    聽著他一本正經地講起故事,說得似模似樣,嶽璃聽得出了神,直到最後聽到他說起男主如何逆襲如何讓退婚的女子家人後悔莫及,這?才微微皺起眉來,“為什麽?,我覺得你在唬我?”
    “哈哈哈!你覺得……是沒錯啊……”
    作者有話要說:
    十三娘的出現,是為了給方探花鋪路,故事還在繼續,咱慢慢看好咩?
    第一次寫這樣的大長篇故事,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包涵,謝謝大家的支持!
    今晚還有一更,我會做到周末日萬的!  ,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