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麻黃解鬱,妙在宣肺
字數:3266 加入書籤
有個村民,辛辛苦苦種了一大片的林木,想不到一場台風過來,把他四五年的心血通通毀掉了。
第二天,他看著滿山橫七豎倒下的樹木,整個人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沮喪失望,無助悲傷,這些消極的情緒襲上來,讓他覺得快要扛不住了。四五年的心血將要有收成了,全家仰仗的都是這些林木,現在被一場台風全毀了。他看到這種一片狼藉的場景,自己體內的氣機也轉得一塌糊塗。
真是百病之速莫速於情誌啊!情誌一變,諸疾生焉。
從此他長時間抑鬱,默默不能食,家裏怎麽勸他都勸不了,幾個月下來沒有露過笑臉,時常見到他唉聲歎氣。
他到鎮上找了好幾個醫生,不是逍遙散,就是柴胡疏肝散,反複疏肝理氣,但疏來疏去,他還是沒能露出笑臉,還是沉鬱在其中,不能自拔。
真是無情之草木,難以療有情之疾病啊!他不得已敲開了竹籬茅舍的門。從這裏請走了一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方子——麻黃湯。
他拿到鎮上仁和堂去抓藥,藥房的掌櫃早就認識他了。這掌櫃還是鎮上的一位名醫,他一直對竹籬茅舍的老先生不太服氣,憑什麽別人治不好的病,一到他那裏就治好了。
這個頑固的抑鬱症,包括老掌櫃在內的諸多名醫都開方調理過,大家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甚至把治療抑鬱症最特效的經方都亮出來了——小柴胡湯或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救逆湯。最後總是發現如同泥牛入海,不見任何波瀾。
大家一致認為,情誌病非草木所能醫,心病還須心藥治,除非上天讓他重新擁有一大片林木,但這天上掉餡餅的事,誰都知道不可能。
掌櫃看到這娟秀的字跡,知道是老先生的小徒弟所寫,因為這些年來,老先生都很少再動筆了,處方都是小徒弟代寫了。
方中僅僅四味藥,麻黃、杏仁、桂枝、甘草。這村民抑鬱幾個月,既沒有外感風寒,頭痛身痛,又沒有惡寒發熱,咳喘,更沒有身上水腫,憑什麽用麻黃湯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這掌櫃也就不再糾結了,估計這方子也夠嗆。
想不到三天後,這村民高高興興地扛著鋤頭上山,居然重新開始耕耘起林地來。昔日的抑鬱如同煙消雲散,今朝的喜樂溢於言表。
村裏的人雖然驚訝,但很快又歸於平常,他們都知道這又是老先生手中的傑作。大家遙遙地望向半山腰的竹籬茅舍,不約而同地升起了一股高山仰止的敬佩感。這一片竹籬茅舍就是村民們身心的保護傘!
最糾結的不是別人,而是親手抓藥的麻黃湯的仁和堂老掌櫃。這村民患病前後的反應,完全顛覆了老掌櫃心目中無情草木難以治有情疾病的思想。
於是他馬上登門造訪,他先是向老先生鞠了一躬,小指月在旁邊沏上了一壺熱騰騰的綠茶。大家飲完一杯茶後,掌櫃恭敬地向老先生行了個禮說,敢問老先生何以用麻黃湯治療抑鬱症?
爺爺反問道,此人你摸過脈,脈象如何?
掌櫃最清楚不過了,反複在他的藥店抓藥,他對這村民的脈象那是了然於胸。所以不假思索便說,雙寸脈浮,雙關脈弦硬、鬱滯。
爺爺又問道,此人汗出否?
掌櫃當然知道了,“十問歌”裏頭,一問寒熱二問汗,這個村民沒有怕冷畏寒,他早就問過。生病期間,由於放棄了勞動,更是沒怎麽出過汗,甚至汗都出不來。
爺爺笑了笑說,脈浮,汗不出者,首先該幹什麽?
指月馬上應口答道,諸症當先解表,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掌櫃一聽,茅塞頓開,豁然大悟,一拍腦袋,我以為沒有畏寒、頭痛身痛,就不能用麻黃湯。想不到老先生不是用麻黃來治風寒,而是用麻黃來解表治抑鬱症。這真是打開了一扇治抑鬱之門啊!似乎我閱覽古籍無數,並無發現古籍中有此記載啊!老先生是如何知道用麻黃湯來治抑鬱症的呢?
爺爺哈哈一笑說,《黃帝內經曰,諸氣鬱,皆屬於肺。故麻黃解鬱,妙在宣肺!
掌櫃聽後心中再次開悟,一下子將他以前的重重疑雲都撥開了,好個麻黃解鬱,妙在宣肺!
宣肺就像打開窗戶一樣,不單把風寒趕出體外,更把鬱悶之氣排出體外,隻要脈浮、無汗者,皆可用之,不必拘泥於畏寒、怕冷、頭痛身痛。
老掌櫃由衷地讚歎道,此言可以成為經典,可以發醫者慧悟,老朽在此受教了!老掌櫃再次拜謝而去。
小指月和爺爺相視而笑,這是他們每次把病人的疾病治好,每次把病人心中的疑團撥開後都會流露出來的表情。
他們不為回報,隻管能不能把病治好,能不能把人們心中的疑團理順。
小指月才想起爺爺不單是用麻黃湯為這抑鬱的村民解鬱。他馬上回想起當時那個場景,村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蹶不振。
其實爺爺早知道這村民的過去,於是領著他到竹籬茅舍的一個角落去看,看什麽呢?看一張剛剛織好的,又大又漂亮的蜘蛛網。
爺爺說,昨天剛下了大雨,把竹籬的蜘蛛網毀於一旦,蜘蛛沒有尋死覓活,第二天馬上重新振作,又結出了一張更大更漂亮的蜘蛛網。
人不如蛛啊!爺爺說完後,歎了一口氣。
這村民聽了,像是一語點醒夢中人一樣,身體震了震,好像清醒了些。
爺爺提起筆,在蠟黃的宣紙上寫下兩句話:農夫應該但問耕耘,不問收獲!
隨後跟小指月說,脈浮,無汗,用什麽方呢?
小指月答都沒答,就把麻黃湯寫了出來。
這個病前後沒用一刻鍾,就搞定了。可這一刻鍾的時間,卻讓這村民想了三天三夜,感恩涕零,從此重振精神,繼續耕山,不久居然種植了更廣闊的叢林,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人不是因為向大自然索取得多才幸福,而是因為他懂得不斷地耕耘付出,不計收獲,知足才能常樂,知道不斷付出,才能幸福。
所以告別了往日的抑鬱,他重新拿起鋤頭,站立在田邊山腳,揮灑汗水,鬱悶之氣便通通隨汗而解,隨風而逝。